
?12.1 石鐘山記
1.下列詞語中,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彭蠡(lǐ) 鼓桴(bāo) 鏗然(kēng)
B.磔磔(zhé) 噌吰(chēng) 石穴罅(xià)
C.窾坎(kuǎn) 鸛鶴(huān) 鏜鞳(tà)
D.涵澹(dàn) 無射(shè) 棲鶻(hú)
2.下列各項中加粗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下臨深潭,微風(fēng)鼓浪 臨,靠近;鼓,鼓動。
B.扣而聆之,南聲函胡 扣,敲擊;聆,聽。
C.汝識之乎 識,知道。
D.大石側(cè)立千尺 側(cè),名詞用作狀語,在旁邊。
3.下列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南聲函胡 B.至莫夜月明
C.汝識之乎 D.悟言一室之內(nèi)
4.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酈元以為下臨深潭 B.空中而多竅
C.此世所以不傳也 D.自以為得其實
5.下列對加粗詞意義的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
①自以為得其實
②因得觀所謂石鐘者
③自以為得之矣
④得雙石于潭上
⑤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⑥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
A.①⑤⑥/②/③④ B.①②③⑤/④/⑥ C.①③④⑤/②/⑥ D.①②③④/⑤/⑥
6.下列句子中,是賓語前置句的一項是( )
A.余固笑而不信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 D.今以鐘磬置水中
7.下列對文中相關(guān)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鐘磬”,鐘、磬是古代兩種重要的器具,它們各有不同的形制。磬是用玉或石制成;鐘是由饒發(fā)展演化而來的,由銅或鐵制成。
B.“元豐”,宋神宗的年號,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與當(dāng)代日本國用來紀(jì)年的一種名號,漢武帝即位后首創(chuàng)年號。始創(chuàng)年號為建元,一個皇帝只有一個年號。
C.“丁丑”,干支紀(jì)年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總稱。把干支順序相配正好六十為一周,周而復(fù)始,循環(huán)記錄,這就是俗稱的“干支表”。
D.“水師”,水師包括多種含義:古代以水為名的官長;官名;水軍,兵種之一;船夫;水手。本文中的“水師”是最后一種意思。
8.下列有關(guān)作家作品知識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蘇軾,北宋人,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卒謚文忠,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作品集。
B.蘇軾是北宋文壇成就最高的文學(xué)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詞開創(chuàng)了豪放派的詞風(fēng),在詩歌、書法、繪畫、音樂等多方面都有很高造詣。
C.蘇軾在散文方面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合稱“三蘇”,在詞壇上與辛棄疾合稱“蘇辛”。
D.蘇軾被后人譽為“文起八代之衰”,《石鐘山記》《前赤壁賦》《后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是其主要代表作品。
9.下列對本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石鐘山記》的結(jié)構(gòu)不同于一般的記游性散文那樣,先記游,然后議論,而是先議論,由議論帶出記敘,最后又以議論結(jié)尾。作者以“疑——察——結(jié)論”三個步驟展開全文。全文首尾呼應(yīng),邏輯嚴(yán)密,渾然一體。
B.本文先提出人們對酈道元的說法的懷疑,以及作者本人對李渤的說法的懷疑。從而作者親自實地考察石鐘山得名的原因,表現(xiàn)了蘇軾不迷信古人,不輕信舊說,不主觀臆斷,親身實地考察的精神。
C.文章第二段,描寫了蘇軾自己在明月之夜坐船到石鐘山的絕壁下實地探察。作者用棲鶻和鸛鶴的聲音渲染了一種陰森恐怖的氣氛,使人心驚膽戰(zhàn),直接表現(xiàn)了作者不怕艱險,勇于探索的精神。
D.本文雖然篇幅短小,但卻寫得曲折有致,跌宕起伏。先是對前人的說法提出懷疑,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中間實地考察先是鳥聲讓人驚恐欲歸,繼而一轉(zhuǎn)發(fā)現(xiàn)令人驚奇的景色。真是山重水復(fù),柳暗花明。
1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石鐘山記》,寫蘇軾認(rèn)為“敲擊后能發(fā)出聲響的石頭到處都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鐘山記》中,蘇軾用一個反詰句表明實踐出真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石鐘山記》中,蘇軾用來表達(dá)自己知道石鐘山得名的原因后輕松愉快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
游東山記
[明]楊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蔣隱溪先生,始吾廬陵人,年已八十余,好道家書。其子立恭,能詩。皆意度闊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獨與余相得也。
是歲三月朔,余三人者,攜童子四五人,載酒肴出游。天未明,東行,過洪山寺二里許,折北,穿小徑可十里,度松林,涉澗。澗水澄澈,深處可浮小舟。傍有盤石,容坐十?dāng)?shù)人。松柏竹樹之陰,森布蒙密。時風(fēng)日和暢草木之葩爛然香氣拂拂襲衣禽鳥之聲不一類遂掃石而坐。
坐久,聞雞犬聲。余招立恭起,東行數(shù)十步,過小岡,田疇平?jīng)檹浲忻┪菔當(dāng)?shù)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歲,素發(fā)如雪,被兩肩,容色腴澤,類飲酒者。延余兩人坐。牖下有書數(shù)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難于言。叟識其意,曰:“老夫無用也。”各懷之而出。
還坐石上,指顧童子摘芋葉為盤,載肉。立恭舉匏壺注酒,傳觴數(shù)行。立恭賦七言近體詩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騎而過者,余故人武昌左護(hù)衛(wèi)李千戶也。駭而笑,不下馬,徑馳去。須臾,具盛饌,及一道士偕來,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真人圖》求詩。余賦五言古體一章,書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飲道士不已。道士不能勝,降跽謝過,眾皆大笑。李出琵琶彈數(shù)曲。立恭折竹,竅而吹之,作洞簫聲。隱溪歌費無隱《蘇武慢》。道士起舞蹁躚,兩童子拍手跳躍隨其后。已而道士復(fù)揖立恭曰:“奈何不與道士詩?”立恭援筆書數(shù)絕句,語益奇。遂復(fù)酌,余與立恭飲少,皆醉。
已而夕陽距西峰僅丈許,隱溪呼余還,曰:“樂其無已乎?”遂與李及道士別。中道,隱溪指道旁岡麓顧余曰:“是吾所營樂丘【注】處也。”又指道旁桃花語余曰:“明年看花時索我于此?!?br />
既歸,立恭曰:“是游宜有記?!睂傥聪疽?。
是冬,隱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與立恭豫約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幾,余歸廬陵,過立恭宿別,始命筆追記之。未畢,立恭取讀,慟哭;余亦泣下,遂罷。然念蔣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屢矣,而樂無加乎此,故勉而終記之。手錄一通,遺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記。
【注】丘:墳?zāi)埂?br />
1.下列對文中畫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時風(fēng)日和暢/草木之葩/爛然香氣拂拂/襲衣禽鳥之聲不一類/遂掃石而坐
B.時風(fēng)日和暢/草木之葩爛然/香氣拂拂襲衣/禽鳥之聲不一類/遂掃石而坐
C.時風(fēng)日和暢/草木之葩爛/然香氣拂拂襲衣/禽鳥之聲不一類/遂掃石而坐
D.時風(fēng)日和暢/草木之葩爛然/香氣拂拂/襲衣禽鳥之聲不一/類遂掃石而坐
2.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乙亥:干支紀(jì)年法。中國干支歷采取天干地支作為計算年、月、日、時的方法,就是把每一個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順序而不重復(fù)地搭配起來,用來作為紀(jì)年、紀(jì)月、紀(jì)日、紀(jì)時的代號。
B.朔:農(nóng)歷每月的最后一天。
C.傳觴:宴飲中傳遞酒杯勸酒。
D.寒食:指寒食節(jié),亦稱“禁煙節(jié)”,在夏歷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節(jié)前一二日。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隱溪隱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謹(jǐn)慎,樂觀曠達(dá),對生死也很淡然;雖年事已高,還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飲酒,好讀書,擅長詩歌寫作,與作者有著很深的交往,對已逝的父親充滿懷念。
C.立恭提議出游后應(yīng)該有游記,可是作者因為事務(wù)繁忙,一直未能寫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動筆寫成。
D.文章主要記敘了游東山的情況,表現(xiàn)了作者與隱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對老友逝去的傷感。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叟識其意,曰:“老夫無用也?!备鲬阎觥?br />
(2)立恭折竹,竅而吹之,作洞簫聲。
(3)已而道士復(fù)揖立恭曰:“奈何不與道士詩?
5.作者游山之樂與聚散之悲有什么關(guān)系?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項,“鼓桴”的“桴”讀fú;C項,“鸛鶴”的“鸛”讀“guàn”;D項,“無射”的“射”讀yì。
2.答案:A
解析:A.“鼓:鼓動”錯誤,“下臨深潭,微風(fēng)鼓浪”的意思是“石鐘山下面靠近深潭,微風(fēng)振動波浪”,所以“鼓”的意思是“振動,掀起”。故選A。
3.答案:C
解析:A項,“函胡”同“含糊”。B項,“莫”同“暮”。D項,“悟”同“晤”。
4.答案:A
解析:B項古義:中間是空的。今義:天空中;屬性詞,指通過無線電信號傳播而形成的。C項古義:特殊的指示代詞“所”與介詞“以”的結(jié)合,相當(dāng)于“……的原因”。今義:表示因果關(guān)系的連詞。D項古義:其,代詞,那;實,名詞,事情的真相。今義:副詞,表示所說的是實際情況(承上文,多含轉(zhuǎn)折意)。
5.答案:C
解析:①③④⑤得到;②能夠;⑥心得。
6.答案:B
解析:A項,無特殊句式。B項,是賓語前置句,“余”是“欺”的賓語。C項,是判斷句,“……者……也”表判斷。D項,是省略句,“置”后面省略了介詞“于”。
7.答案:B
解析:“一個皇帝只有一個年號”錯誤,有些皇帝在位期間,會有幾個年號。
8.答案:D
解析:“文起八代之衰”是蘇軾對韓愈的贊譽。
9.答案:C
解析:“直接表現(xiàn)”錯誤,應(yīng)該是側(cè)面烘托。
10.答案:1.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2.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3.古之人不余欺也
解析:本題考查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錯字:1.鏗;2.臆;3.余,欺。
11.答案:1.B;2.B;3.C;
4.(1)老人看出了我們的心思,說:“這兩本書我沒有用處?!庇谑俏覀儍扇烁髯詫г趹牙锔孓o離開。
(2)立恭折斷一根竹子,鉆了幾個孔,吹奏起來,發(fā)出洞簫般悅耳的聲音。
(3)一會兒道士又向立恭拱手行禮說:“先生為什么不肯為貧道賦詩?”
5.作者寫此游記時,早已物是人非,隱溪先生辭世,作者又將離去,往日游東山的歡愉更加深了此刻的感傷,所以游山之樂與聚散之悲呈反襯之勢,樂愈樂,悲愈悲,進(jìn)一步突出了人生無常的感慨。
解析:2.B項,“朔”指農(nóng)歷每月初一。
3.C項,“是游宜有記”的意思是“這次游覽可得寫篇游記”,作者一直未能寫成,不僅僅是事務(wù)繁忙,還因為“未畢,立恭取讀,慟哭;余亦泣下,遂罷”。
4.【參考譯文】
洪武二十八年,我旅居武昌。武昌有位蔣隱溪先生,祖上也是我們廬陵人,已經(jīng)八十多歲,愛讀道家書。他的兒子立恭,會寫詩。父子二人都是氣度曠達(dá)的人。然而平日深居簡出,隱藏自己的才氣,不隨便與人來往,只和我情投意合。
這年三月初一,我們?nèi)藥е奈鍌€童仆,攜帶酒食出門遠(yuǎn)游。天還沒有亮,朝東走,走過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小路大約十里,穿松林,趟水過山澗。澗水清澈,深處可以泛小舟。溪邊一塊大圓石,能坐十幾個人。青松翠竹,綠陰掩映,十分茂密。這時風(fēng)和日麗,野草與樹木的花朵盛開,香氣飄拂沾染衣裳襲人,百鳥爭鳴。于是動手清掃石面,坐在上面。
坐了許久,聽見雞叫聲和狗吠聲。我招呼立恭起身,向東走了幾十步,翻過了一道山岡,只見田野平坦廣闊,近處有十幾間茅舍,于是前去拜訪。一位約有七十多歲的老者,長長的頭發(fā)像雪一樣白,披落在雙肩,面容紅潤光澤,好像是會飲酒的人。老者邀請我們兩人坐下。窗下有幾套書,立恭抽出一冊《列子》,我拿起一部《白虎通》,都想把書帶走卻不便開口索取。老人看出了我們的心思,說:“這兩本書我沒有用處?!庇谑俏覀儍扇烁髯詫г趹牙锔孓o離開。
回到石上坐下,分派童子摘來芋葉當(dāng)盤子,把肉放在上面。立恭舉起葫蘆酌酒,傳遞酒杯依次喝了幾輪。立恭乘興寫了一首七言近體詩,我和了一首。酒喝到一半,有一個騎馬經(jīng)過的人,竟是我的老朋友武昌左護(hù)衛(wèi)李千戶。他先是感到驚訝,相視一笑,卻并不停留,徑直驅(qū)馬離開。不久,便備辦了豐盛的酒菜,帶著一位道士一起來,于是我們和他們一起喝酒。道士拿出一幀《太乙真人圖》請我們題詩。我題寫了一首五言古詩。立恭不寫,只一味地向道士敬酒。道士不能承受,躬身告饒,引起眾人捧腹大笑。李千戶取出琵琶連彈數(shù)曲。立恭折斷一根竹子,鉆了幾個孔,吹奏起來,發(fā)出洞簫般悅耳的聲音。隱溪老先生也忍不住唱了一闋費無隱的《蘇武慢》。道士翩翩起舞,兩個童仆也跟在他后面拍著手跳了起來。一會兒道士又向立恭拱手行禮說:“先生為什么不肯為貧道賦詩?”立恭提筆寫了幾首絕句,詩句更加新奇。于是重新喝酒,我和立恭酒量不大,都有些醉意。
不久太陽西下,距離溪邊山峰只剩一丈多了,隱溪先生喚回我倆,說:“玩樂難道沒有止境嗎?”于是,我們和李千戶、道士拱手作別。途中,隱溪先生指著道旁山岡腳下回頭對我說:“這里就是我修建墳?zāi)沟牡胤健!庇种钢愤叺奶覙鋰诟牢遥骸懊髂曩p桃花時就到這里來找我吧?!?br />
回來之后,立恭對我說:“這次游覽可得寫篇游記。”可是當(dāng)時我沒有閑暇寫作此文。
這年冬天,隱溪先生竟溘然長逝,我痛哭哀悼。第二年寒食節(jié),與立恭相約去給老人家掃墓。沒想到那時我又鬧了一場病,未能如約前往。過了不久,我將要返回廬陵,臨行特地到立恭府上留宿話別,這才動手追記東山之行。沒有寫完,立恭拿去讀,邊讀邊哭;我也忍不住潸然淚下,于是再次擱筆。但是想到自己往日與蔣氏父子交好深厚,而且在武昌游山玩水很多次了,但是從沒有比這一次更快樂的,所以(強撐病體)盡力地記述完這一次游歷。我(把這篇游記)親手抄錄了一遍,送給立恭。
東山春游的第二年,八月初三日記。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12 *石鐘山記課堂檢測,共1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閱讀,小閱讀-課內(nèi),綜合運用,語言表達(dá)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12 *石鐘山記復(fù)習(xí)練習(xí)題,共1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語言表達(dá),默寫,文言文閱讀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12 *石鐘山記隨堂練習(xí)題,共1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閱讀,小閱讀-課內(nèi),綜合運用,語言表達(dá)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