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熟練背誦課文并能準確默寫。
2、掌握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及句式,并能運用積累的文言知識疏通文意。
3、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正確認識古人反對主觀臆斷,有疑必察的求實精神。
一、檢查背誦,明確斷句,概述行文思路
1、檢查背誦
2、給下列句子用“/”進行斷句
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概述行文思路
二、學情檢測
1、情境默寫
(1)《石鐘山記》中,蘇軾告訴蘇邁,絕壁之下聽到的“噌吰之聲”和“窾坎鏜鞳之聲”,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石鐘山記》中,作者和蘇邁夜里乘船到絕壁之下后,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寫山石陰森可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蘇軾的《石鐘山記》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啟示:治學做事要有嚴謹?shù)膽B(tài)度,“ , ”的態(tài)度是不可取的。
(4)蘇軾在《石鐘山記》末尾自述他寫作此文的原因是: , 。
易錯字積累
2、重點實詞、虛詞掌握
(1)或曰此鸛鶴也。( )
(2)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 )
(3)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
(4)微風鼓浪,水石相搏( )
(5)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
3、重點句子翻譯
(1)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
方法總結(jié)
三、聯(lián)系高考.遷移訓(xùn)練
材料一
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A也而不能B至者C可以無悔矣D其孰能E譏之乎F此余之所得也!
(節(jié)選自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材料二: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標畫出來,每對一處給1分,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盡吾志A也而不能B至者C可以無悔矣D其孰能E譏之乎F此余之所得也
2、材料一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而世之奇?zhèn)ァ⒐骞?,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從兩則材料中能得出做成功事情要具有什么樣的品質(zhì)?請結(jié)合原句概括。(3分)
四、拓展延伸
學完本課,你對“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有什么感想?這篇文章對你有何啟發(fā)?(100字以內(nèi),5分)
五、布置作業(yè):
1、做高考總復(fù)習P188任務(wù)一
2、依據(jù)本單元研習任務(wù),結(jié)合自己的閱讀體驗,從章法、細節(jié)等方面對本課進行點評。150字以內(nèi)。(5分)
六、素材積累
主題詞:“質(zhì)疑與迷信”
一.【主題解說】
在詞典中,權(quán)威的釋義是“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或者是“在某種范圍里最有威望、地位的人或事物”。對于前人樹立的權(quán)威,我們應(yīng)該尊重,因為那是前人認知實踐的結(jié)果,但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認識的深化,盲從權(quán)威、遮蔽雙眼、一味信服早已無法適應(yīng)現(xiàn)代生活。敢于質(zhì)疑權(quán)威,我們應(yīng)擦亮雙眼;勇于突破權(quán)威,我們要敢于向前邁步。人類社會在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總會積累下許許多多的知識、經(jīng)驗、公式、定律……它們會借助古人之口、權(quán)威之言以及書本記載等形式留傳下來,哺育后代。對于前人樹立的權(quán)威,我們應(yīng)該尊重,因為那是前人認知實踐的結(jié)果,但是由于當時時代的局限和如今時代的發(fā)展,這些前人留下的經(jīng)典卻未必都能適用于今天的環(huán)境和形勢,甚至已變成謬誤。所以,我們在接觸這些前人留下的文化遺產(chǎn)的時候就必須有一種不迷信權(quán)威、獨立思考、敢于質(zhì)疑的精神。孟子就曾說過“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亞里士多德也曾說過“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這都說明了“書”和“師”不可盡信、不可盲從的道理。
二.【名言警句】
1、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
2、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
3、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5、要想把問題弄清楚,就不要急著去相信;知識的力量就在于懷疑。(蘇·高爾基)
6、善疑者,不疑人之所疑,而疑人之所不疑。(明·方以智)
7、懷疑有如草木之芽,從真理之根萌生(意·但丁)
8、質(zhì)疑是邁向哲理的第一步。 (狄德羅)
9、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愛因斯坦)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12 *石鐘山記學案,共5頁。學案主要包含了課前預(yù)習單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12 *石鐘山記學案,共5頁。學案主要包含了學習目標,重點難點,個人預(yù)學,同伴助學,教師導(dǎo)學,訓(xùn)練驗學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12 *石鐘山記學案,共5頁。學案主要包含了寫作背景,作者介紹,常識積累,文言知識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