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微風(fēng)鼓浪,水石相搏鼓:激蕩,掀動
B.桴止響騰,余韻徐歇騰:傳播
C.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適:往、到
D.汝識之乎 識:認識
D [D項,識:知道。]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酈元以為下臨深潭
B.空中而多竅
C.此世所以不傳也
D.自以為得其實
A [B項,古義:中間是空的。今義:天空中。C項,古義:特殊的指示代詞“所”與介詞“以”的結(jié)合,相當(dāng)于“……的原因”。今義:表示因果關(guān)系的連詞。D項,古義:其,代詞,那;實,名詞,事情的真相。今義:副詞,表示所說的是實際情況(承上文,多含轉(zhuǎn)折意)。]
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
A.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
B.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
C.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D.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
B [A項,舟:名詞作狀語,乘船。B項,鳴:動詞的使動用法,使……發(fā)出聲響。C項,目、耳:名詞作狀語,用眼睛;用耳朵。D項,夜:名詞作狀語,在夜里。]
4.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
A.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
B.此世所以不傳也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此余之所得也
C [C項為賓語前置句。其他三項均為判斷句。]
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石鐘山記》中,用反問句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石鐘山記》中,作者交代寫這篇游記的原因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石鐘山記》中,作者認為士大夫不能了解該山命名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石鐘山記》中,對“石鐘山”命名的由來,作者持懷疑態(tài)度:對酈道元的觀點,作者說“________________”;而對于李渤的觀點,則說“________________”,頗耐人尋味。
(5)《石鐘山記》中,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可以看出,作者不認同李渤的觀點, 以為他的說法只是他自己主觀上認為的事實,其中略帶有一絲輕蔑的味道。
[答案] (1)事不目見耳聞 而臆斷其有無 可乎 (2)蓋嘆酈元之簡 而笑李渤之陋也 (3)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 故莫能知 (4)人常疑之 余尤疑之 (5)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自以為得其實
6.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dāng)?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石鐘山記》是蘇軾的一篇很有特色的游記, ① ,濃厚的考辨色彩深寓著對實踐和為學(xué)的深刻的哲思。 ② ,帶兒子蘇邁夜游石鐘山,進行實地考察,就是對這一點的有力證明。 ③ ,認為讀書“唯勤”,且“多為之, 自工”;練書法則要“筆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本題要聯(lián)系橫線處的前后內(nèi)容。第①處,前文是“游記”,后文是“對實踐和為學(xué)的深刻的哲思”,所以此處的意思應(yīng)是“敘議結(jié)合”。第②處,結(jié)合后文“帶兒子蘇邁夜游石鐘山,進行實地考察”,所以此處的意思應(yīng)是“注重實踐”。第③處,結(jié)合后文“認為讀書‘唯勤’”,所以此處意思應(yīng)是“強調(diào)為學(xué)要勤”。
[答案] (示例)①文章敘議結(jié)合 ②他注重實踐 ③他強調(diào)為學(xué)要勤(刻苦)
7.閱讀下面的文段,概括東坡先生碑刻“使人動心”的原因。
東坡樓里,匯集著歷代文人墨客的題詩和聯(lián)語,作品無不流露出對樂山自然環(huán)境的贊許,對東坡先生的敬慕情緒……但是,更使人動心的是東坡先生那些書法、繪畫作品的碑刻,東坡先生以詩、書、畫三絕而名垂古今,他有不少詩、書、畫合一的作品,更有大量的詩詞、文章的手跡。在東坡先生坐像后面,是他抄寫的歐陽修的《豐樂堂記》和《醉翁亭記》。這兩幅書法碑刻,厚重而不失靈動,飽滿且富有神采,字里行間透出了他對恩師的敬重,顯示出他生命深處敦厚、質(zhì)樸的一面,這大概正是他人格魅力的根源所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碑刻厚重而不失靈動,飽滿且富有神采,字里行間透出了他對恩師的敬重,顯示出他人格魅力之源——敦厚、質(zhì)樸。
[閱讀提升層]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題。
游千山記
程啟充①
千山在遼陽城南六十里,秀峰疊嶂,綿亙數(shù)百里。東引甌脫②,南抱遼陽,嶻嶪③蓊郁,時有佳氣,如海蜃然。嘉靖丁亥,予戍撫順,丙申遷蓋州,道出遼陽,乃與同志徐、劉二子游焉。
出南門,過八里莊、石門、釣魚臺。臺,蓋屯戍舊址也。東北有溫泉,瑩潔可鑒。南折入山,數(shù)里,抵祖越寺。路頗峻,稍憩于寺之禪堂,乃登萬佛閣。閣在山半,緣崖旋轉(zhuǎn),越飛梁而入。憑欄四望,天風(fēng)泠然,因宿于寺。時戊子日也,循東山,望螺峰,附太極石,入巖澗。俯看萬佛閣,已在下方矣。自一覽亭迤西而北,入龍泉寺。晡時,往香巖,亂溪而東,巖壑窈窕。
明晨,寺僧設(shè)齋,乃行,憩大樹下。人境空寂翛然,有遺世之想。東峰危險,徐、劉二子浮白引滿④,其間適有吹笳者,聲振林樾,聞之愀然。自龍泉至此,二十余里,陡絕洿陷,懸崖怪石,后先相倚,撫孤山,瞰深壑,奇花異卉,雜然如繡。
翼日,晴霽,登中峰,顧瞻京國,遠眺荒徼,山海混茫無際。數(shù)息,抵仙人臺,峭壁斷崖,北隅以木梯登望之,股栗。健者匍匐而上,有石枰,九仙環(huán)弈焉。自仙人臺尋中會寺,入溪,穿石,荊棘塞路,不可杖,徑僅容雙趾。以匹布縛胸使人從后挽之扶滕側(cè)足盤跚而步危甚劉子先之徐子與余相去數(shù)武⑤摘山花以詩贈余,余亦倚聲和之。坐石上,一老進麥餅。值饑,食之厭,問其姓氏,笑而不答,乃至寺。行幾二十里,因憊,坐僧房。久之,乃自中會反祖越。
回望諸峰,如在天上矣。茲山之勝,弘潤秀麗,磅礴盤結(jié),不可殫述。使在中州,當(dāng)與五岳等;僻在東隅,高人、游士罕至焉。物理之幸不幸,何如也?昔柳州山水以子厚顯,予之劣陋,弗克傳其勝,姑撮其大概如此。
(選自《古今圖書集成·山川典》,有刪改)
【注】 ①程啟充:明代正德進士,曾任御史、江西按察使,后被人誣告,貶戍守撫順、蓋州等處十六年。②甌脫:泛指邊界。③嶻嶪(jié yè):山高峻的樣子。④浮白引滿:斟滿酒一口氣喝完。⑤武:半步。
8.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以匹布縛胸/使人從后挽之扶滕/側(cè)足盤跚/而步危甚/劉子先之徐子/與余相去數(shù)武/
B.以匹布縛胸/使人從后挽之/扶滕側(cè)足/盤跚而步/危甚/劉子先之/徐子與余相去數(shù)武/
C.以匹布縛胸使人/從后挽之/扶滕側(cè)足/盤跚而步/危甚/劉子先之徐子/與余相去數(shù)武/
D.以匹布縛胸使人/從后挽之扶滕/側(cè)足盤跚/而步危甚/劉子先之/徐子與余相去數(shù)武/
B [根據(jù)上文,這段文字是寫該路段極其難行?!耙云ゲ伎`胸”是幫助行路的方式;“使人”必須和下文“從后挽之”連起來,否則“挽”的動作就不知是誰發(fā)出的了;“盤跚而步”中的“而”是表修飾的連詞,“盤跚”是“步”的狀語,不可拆分;“劉子先之”中的“先之”是“在前面,先走”的意思,文言文中常見。綜上,只有B項最為合理。]
9.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海蜃”即海市蜃樓,簡稱蜃景。光線經(jīng)過不同密度的空氣層,發(fā)生顯著折射或全反射時,把遠處景物顯示在空中或地面而形成的各種奇異景象。常發(fā)生在海上或沙漠地區(qū)。古人誤認為是蜃吐氣而成,故稱。
B.“丁亥”采用的是干支紀年法。干支紀年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紀年法,是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順序組合起來的紀年方式。
C.“屯戍”的意思是屯田和駐防。明代軍事制度,衛(wèi)所的軍士大部分屯田以備軍餉,小部分駐防。
D.“子厚”指的是唐代文學(xué)家柳宗元,字子厚。他先被貶到柳州,后又被貶到永州,曾寫過介紹柳州和永州山水的文章。
D [D項,“先被貶到柳州,后又被貶到永州”錯,應(yīng)是柳宗元先被貶做永州司馬,后又被貶做柳州刺史。]
10.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
A.千山毗鄰遼陽城,地處邊界,山勢高峻,草木繁盛,作者攜下屬徐、劉二人取道遼陽上山。
B.位于龍泉寺的萬佛閣,從半山騰空而出,氣勢磅礴,游人憑欄遠望,頓覺寒風(fēng)四起。
C.作者用移步換景的手法,描述游覽千山的全過程,突出了千山險峻秀麗的特點。
D.作者運用平實質(zhì)樸的筆法,細致地描繪了千山的自然之美,抒發(fā)了個人的豪情壯志。
C [A項,徐、劉二人非作者“下屬”。B項,萬佛閣在“祖越寺”而非“龍泉寺”。D項,本文抒發(fā)的并非“豪情壯志”。]
11.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其間適有吹笳者,聲振林樾,聞之愀然。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在中州,當(dāng)與五岳等;僻在東隅,高人、游士罕至焉。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這時候正好有吹胡笳的人,胡笳的聲音震動林木,聽起來讓人感到憂愁。
(2)(千山)假使在中原地區(qū),應(yīng)該與五岳齊名;(現(xiàn)在它)處在僻遠的東部角落,志趣高雅、游歷四方的人極少來到這里。
12.文中的“千山”觸發(fā)了作者對自己境遇的感嘆,兩者有哪些相似之處?請簡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作者有感于千山的險峻秀麗,卻地處偏遠、鮮有人問津的現(xiàn)狀,聯(lián)想到自己懷才不遇的悲涼境遇。②柳州山水因為柳宗元的游記而聞名,千山卻因為沒有名士的推舉,埋沒人間,這就使作者想到自己因為沒有人舉薦,空有才華,卻無入仕之途。
【參考譯文】
千山位于遼陽城南面六十里,秀麗的山峰重重疊疊,綿延幾百里。東邊與邊界接壤,南邊環(huán)繞遼陽城,山勢高峻,草木茂盛,時有好景致,像海市蜃樓一樣。嘉靖丁亥年,我駐守撫順,在丙申年間被貶蓋州,取道遼陽,于是和志趣相投的徐、劉二人游覽千山。
走出南門,經(jīng)過八里莊、石門、釣魚臺。釣魚臺是屯田和駐防的舊址。在東北方有一眼溫泉,晶瑩潔凈可以當(dāng)鏡子照。從南邊迂回上山,走了數(shù)里,抵達祖越寺。路途頗為險峻,在寺廟的禪堂稍作休息,然后登上萬佛閣。該閣處于半山,沿著懸崖順勢而建,穿過懸空的橫梁而入??恐鴻跅U放眼四周,寒風(fēng)陣陣,于是在祖越寺過夜。當(dāng)天是戊子日,我們順著東山遠望螺峰,沿著太極石攀登,走進巖石中的山澗。(從山澗)俯看萬佛閣,已經(jīng)在下方了。從一覽亭走彎彎曲曲的路由西向北而行,到達龍泉寺。晡時,前往香巖寺,一路上溪水曲折向東流,巖穴溝壑幽美深邃。
第二天早上,寺廟的僧人設(shè)齋宴,(我們用過齋宴)然后起行,(路上)在一棵大樹下面休息。此處空曠寂靜自由自在,(不禁)產(chǎn)生遠離塵世的想法。東峰山勢高險,徐、劉二人斟滿酒一口氣喝完,這時候正好有吹胡笳的人,胡笳的聲音震動林木,聽起來讓人感到憂愁。從龍泉寺到這兒,總共二十多里,山崖、深池到處都有,懸崖、怪石接連出現(xiàn),靠著突出的山石,俯瞰幽深的溝壑,奇花異草,如錦繡一般到處都是。
第二天清晨,天剛放晴,(我們)登上中峰,回頭看京城,遠望荒涼的邊界,山海浩瀚無邊。多次休息后,到達仙人臺,到處是陡峭險峻的石壁山崖,(在山崖)北邊的角落用木梯登頂眺望,兩腿戰(zhàn)栗。強壯的人都要匍匐著爬上去,看到石頭做的棋盤,(相傳)九仙在這里圍觀、下棋。從仙人臺往中會寺方向出發(fā),繞過溪澗,穿過亂石,荊棘塞滿去路,不能容下拐杖,路僅容雙腳。一人(在前面)用布綁住前胸,讓人從后面拉著,攀附著藤枝,側(cè)著身子,在路上緩慢前行,非常危險。劉子先走,徐子和我相距幾步,摘下山花贈詩給我,我也按照音律應(yīng)和他。(我們)坐在石頭上,一位老人請我們吃麥餅。剛好肚子餓了,我們吃得心滿意足,問老人的姓名,他笑而不答,然后我們就到達中會寺。(到這兒)走了大約二十里路,因為疲憊,坐在僧人房間休息。過了很久,才從中會寺返回祖越寺。
回望各座山峰,(它們)都像在天上一樣。這座千山的美景,溫潤秀麗,磅礴曲折,不可說盡。(千山)假使在中原地區(qū),應(yīng)該與五岳齊名;(現(xiàn)在它)處在僻遠的東部角落,志趣高雅、游歷四方的人極少來到這里。世間萬物的規(guī)律是幸運還是不幸運,又是怎樣的呢?以前柳州的山水因為柳宗元而顯揚,而我地位低下、學(xué)識淺陋,不能使千山的勝景流傳,姑且像這樣粗略敘述它的概貌。

相關(guān)試卷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11 *種樹郭橐駝傳課后復(fù)習(xí)題: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11 *種樹郭橐駝傳課后復(fù)習(xí)題,共6頁。

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10.1 蘭亭集序課堂檢測: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10.1 蘭亭集序課堂檢測,共5頁。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9.2 *項脊軒志綜合訓(xùn)練題: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9.2 *項脊軒志綜合訓(xùn)練題,共5頁。

英語朗讀寶

相關(guān)試卷 更多

2021學(xué)年9.1 陳情表綜合訓(xùn)練題

2021學(xué)年9.1 陳情表綜合訓(xùn)練題

語文選擇性必修 下冊8 茶館(節(jié)選)同步達標(biāo)檢測題

語文選擇性必修 下冊8 茶館(節(jié)選)同步達標(biāo)檢測題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1.2 離騷(節(jié)選)同步達標(biāo)檢測題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1.2 離騷(節(jié)選)同步達標(biāo)檢測題

語文選擇性必修 下冊3.2 *蜀相一課一練

語文選擇性必修 下冊3.2 *蜀相一課一練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guān)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xí)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電子課本

12* 石鐘山記

版本: 人教統(tǒng)編版

年級: 選擇性必修 下冊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xué)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xí)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shè)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xí)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