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成套資源:【精品講義】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數(shù)學 (講義+練習)教師版+學生版
- 【精品講義】 人教版 八年級上冊數(shù)學 第01講 與三角形有關(guān)的線段和角 (講義+練習)學生版 教案 2 次下載
- 【精品講義】 人教版 八年級上冊數(shù)學 第02講 多邊形及其內(nèi)角和(講義+練習)教師版 教案 2 次下載
- 【精品講義】 人教版 八年級上冊數(shù)學 第02講 多邊形及其內(nèi)角和 (講義+練習)學生版 教案 3 次下載
- 【精品講義】 人教版 八年級上冊數(shù)學 第03講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講義+練習)教師版 教案 5 次下載
- 【精品講義】 人教版 八年級上冊數(shù)學 第03講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 (講義+練習)學生版 教案 4 次下載
八年級上冊本節(jié)綜合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
展開
這是一份八年級上冊本節(jié)綜合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共25頁。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識導(dǎo)圖,教學建議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與三角形有關(guān)的線段和角
概 述
【知識導(dǎo)圖】
三角形內(nèi)角
三角形外角
教學過程
【教學建議】
建議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利用幾何畫板對三角形三邊關(guān)系進行直觀演示,通過兩邊之和小于、等于、大于第三邊三種情況的演示. 直觀、生動地反映三角形三邊關(guān)系. 還有以及通過在不同的三角形中,各線段(中線、高、角分線)位置差別的比較,形成對基本概念的準確把握.
一、復(fù)習與預(yù)習
一、復(fù)習與預(yù)習
1、三角形是我們早已熟悉的圖形,例舉出日常生活中的三角形物體;
2、根據(jù)對三角形的了解畫出一個三角形,復(fù)習已經(jīng)學過的關(guān)于三角形的相關(guān)知識:三角形的面積公式、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等.
二、知識講解
二、知識講解
考點1
考點1
三角形的相關(guān)概念
1、不在一條直線上的三條線段首尾順次相接組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2、組成三角形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邊,相鄰兩邊所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內(nèi)角,簡稱角,相鄰兩邊的公共端點是三角形的頂點.
考點2
3、三角形ABC用符號表示為△ABC. 三角形ABC的頂點C所對的邊AB可用c 表示, 頂點B所對的邊AC可用b表示, 頂點A所對的邊BC可用a表示.
考點2
三角形的分類
考點3
考點3
三角形三邊的關(guān)系
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
考點4
考點4
三角形的高
從△ABC的頂點A向它所對的邊BC所在的直線畫垂線,垂足為D,所得線段AD叫做△ABC的邊BC上的高,表示為AD⊥BC于點D.
注意:高與垂線不同,高是線段,垂線是直線.
再畫出這個三角形AB 、AC邊上的高,三角形的三條高相交于一點。
現(xiàn)在我們來畫鈍角三角形三邊上的高,如圖.
A
B
C
O
D
E
F
再畫出一個直角三角形三邊上的高,上面的結(jié)論還成立.
請畫出下列三角形的高
考點5
(1)
(2)
(3)
考點5
三角形的中線
如圖,我們把連結(jié)△ABC的頂點A和它的對邊BC的中點D,所得線段AD叫做△ABC的邊BC上的中線,表示為BD=DC或BD=DC=BC或2BD=2DC=BC.
在圖中畫出△ABC的另兩條邊上的中線,三角的三條中線相交于一點.
三角形的三條中線相交于一點,交點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請畫出下列三角形的中線
考點6
(1)
(2)
(3)
考點6
三角形的角平分線
如圖,畫∠A的平分線AD,交∠A所對的邊BC于點D,所得線段AD叫做△ABC的角平分線,表示為∠BAD=∠CAD或∠BAD=∠CAD=∠BAC或2∠BAD=2∠CAD=∠BAC.
三角形的角平分線是線段,而角的平分線是射線,是不一樣的. 三角形三個角的平分線相交于一點.
如果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上面的結(jié)論仍然成立.
請畫出下列三角形的角平分線
考點7
(1)
(2)
(3)
考點7
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三角形三個內(nèi)角的和等于180°
用平行線的性質(zhì)證明內(nèi)角和180°
已知△ABC,求證:∠A+∠B+∠C=180°。
證明:過點C作CM∥AB,則∠A=∠ACM,∠B=∠DCM,
又∠ACB+∠ACM+∠DCM=180°
∴∠A+∠B+∠ACB=180°.
即: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等于180°.
考點8
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
由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容易得到: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這是直角三角形的一個重要性質(zhì),運用它可以解決直角三角形中交的計算問題.
考點9
三角形外角的概念
∠ACD叫做△ABC的外角。也就是,三角形一邊與另一邊的延長線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的外角共有六個.
注意:每個頂點處有兩個外角,它們是對頂角。研究與三角形外角有關(guān)的問題時,通常每個頂點處取一個外角.
考點10
考點10
三角形外角的性質(zhì)
三角形的外角∠ACD與相鄰的內(nèi)角∠ACB是鄰補角.
如圖,這是我們證明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時畫的輔助線,你能就此圖說明∠ACD與∠A、∠B的關(guān)系嗎?
∵CM∥AB, ∴∠A=∠1,∠B=∠2
又∠ACD=∠1+∠2
∴∠ACD=∠A+∠B
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與它不相鄰的兩個內(nèi)角之和.
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于與它不相鄰的任何一個內(nèi)角.
四、例題精析
四、例題精析
【例題1】
已知三角形兩邊長分別為3和8,則該三角形第三邊的長可能是( )
A.5 B.10 C.11 D.12
【答案】B.
【解析】 根據(jù)三角形的三邊關(guān)系,得第三邊大于:8-3=5,而小于:3+8=11. 則此三角形的第三邊可能是:10. 故選:B.
【例題2】
下面四個圖形中,線段BE是△ABC的高的圖是( )
B.
C. D.
【答案】D.
【解析】根據(jù)高的畫法知,過點B作AC邊上的高,垂足為E,其中線段BE是△ABC的高.
【例題3】
如右圖, 在ΔABC中,AD平分∠BAC且與BC相交于點D,∠B=40°,∠BAD=30°,則∠C的度數(shù)是 ;
【答案】80°
【解析】∵ AD平分∠BAC,∠BAD=30°,
∴ ∠BAC=2∠BAD=2×30°=60°,
∴ ∠C=180°-∠B-∠BAC=180°-40°-60°=80°.
故答案為:80°.
【例題4】
一個三角形的三條邊長分別為1、2、x,則x的取值范圍是( )
A.1≤x≤3 B.1<x≤3 C.1≤x<3 D.1<x<3
【答案】D.
【解析】 解:根據(jù)題意得:2﹣1<x<2+1, 即1<x<3.故選D.
【例題5】
有3cm,6cm,8cm,9cm的四條線段,任選其中的三條線段組成一個三角形,則最多能組成三角形的個數(shù)為( )
A.1 B.2 C.3 D.4
【答案】C.
【解析】 解:四條木棒的所有組合:3,6,8和3,6,9和6,8,9和3,8,9;只有3,6,8和6,8,9;3,8,9能組成三角形.故選:C.
五、課堂應(yīng)用
五、課堂應(yīng)用
基礎(chǔ)
下列圖形中具有穩(wěn)定性的是( )
A.正三角形 B.正方形 C.正五邊形 D.正六邊形
已知△ABC中,AB=6,BC=4,那么邊AC的長可能是下列哪個值( )
A.11 B.5 C.2 D.1
下列四個圖形中,線段BE是△ABC的高的是( )
B.
C. D.
答案與解析
1.【答案】 A.
【解析】解:∵ 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 A正確,B、C、D錯誤.
2.【答案】 B.
【解析】 解:根據(jù)三角形的三邊關(guān)系,
6﹣4<AC<6+4,
即2<AC<10,
符合條件的只有5,
故選:B.
3.【答案】D.
【解析】根據(jù)三角形高的畫法知,過點B作AC邊上的高,垂足為E,其中線段BE是△ABC的高,再結(jié)合圖形進行判斷.
鞏固
鞏固
1. 如圖1,M是鐵絲AD的中點,將該鐵絲首尾相接折成△ABC,且∠B=30°,∠C=100°,如圖2.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點M在AB上
B.點M在BC的中點處
C.點M在BC上,且距點B較近,距點C較遠
D.點M在BC上,且距點C較近,距點B較遠
2. 如圖,∠BAE,∠CBF,∠ACD是△ABC的三個外角,它們的和是多少?
答案與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 ∠C=100°, ∴ AB>AC,
如圖,取BC的中點E,則BE=CE,
∴ AB+BE>AC+CE,
由三角形三邊關(guān)系,AC+BC>AB,
∴ AB<AD,
∴ AD的中點M在BE上,
即點M在BC上,且距點B較近,距點C較遠.
故選:C.
2.【答案】 解:∵∠BAE+∠BAC=180°,∠CBF+∠ABC=180°,∠ACD+∠ACB=180°,
∴ ∠BAE+∠BAC+∠CBF+∠ABC+∠ACD+∠ACB=3×180°=540°,
∵ ∠BAC+∠ABC+∠ACB=180°,
∴ ∠BAE+∠CBF+∠ACD=540°-180°=360°,
即三個外角的和于360°.
【解析】根據(jù)平角的性質(zhì)求出三角形三個外角及三個內(nèi)角的度數(shù),再由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為180°即可求解.
提高
1. 如圖,在△ABC中,∠B=47°,三角形的外角∠DAC和∠ACF的平分線交于點E,則∠AEC= .
【答案】66.5°
【解析】∵ 三角形的外角∠DAC和∠ACF的平分線交于點E,
∴ ∠EAC=∠DAC,∠ECA=∠ACF;
又∵ ∠B=47°(已知),∠B+∠1+∠2=180°(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
∴ ∠DAC+∠ACF
=(∠B+∠2)+(∠B+∠1)
=(∠B+∠B+∠1+∠2)=(外角定理),
∴ ∠AEC=180°-(∠DAC+∠ACF)=66.5°;
故答案是:66.5°.
五、課堂小結(jié)
六、課堂小結(jié)
1、對于三角形的概念學生在之前已有所接觸,要注意三角形按邊分類的分法,這是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本節(jié)的重點和難點是“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兩邊的差小于第三邊”.
2、三角形的高、中線、角平分線的概念和畫法.
3、三角形的三條高、三條中線、三條角平分線及交點的位置規(guī)律.
4、探索和證明與三角形的角有關(guān)的結(jié)論,并運用這些結(jié)論解決問題.(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等于180°,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
5、用平行線的性質(zhì)與平角的定義給出這個結(jié)論的證明.
6、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質(zhì),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與它不相鄰的兩個內(nèi)角之和.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于與它不相鄰的任何一個內(nèi)角.
7、注意性質(zhì)的靈活應(yīng)用,及在計算中的應(yīng)用.
六、課后作業(yè)
七、課后作業(yè)
基礎(chǔ)
基礎(chǔ)
1. 一個等腰三角形的兩邊長分別是3和7,則它的周長為( )
A.17 B.15 C.13 D.13或17
2.下列長度的三條線段能組成三角形的是( )
A.5,6,10 B.5,6,11 C.3,4,8 D.4a,4a,8a(a>0)
答案與解析
1.【答案】A.
【解析】① 當?shù)妊切蔚难鼮?,底為7時,3+3<7不能構(gòu)成三角形;②當?shù)妊切蔚难鼮?,底為3時,周長為3+7+7=17.故這個等腰三角形的周長是17.故選A.
2.【答案】A.
【解析】 解:A、∵ 10﹣5<6<10+5,∴ 三條線段能構(gòu)成三角形,故本選項正確;
B、∵ 11﹣5=6,∴ 三條線段不能構(gòu)成三角形,故本選項錯誤;
C、∵ 3+4=7<8,∴ 三條線段不能構(gòu)成三角形,故本選項錯誤;
D、∵ 4a+4a=8a,∴ 三條線段不能構(gòu)成三角形,故本選項錯誤.
故選A.
鞏固
鞏固
長為9,6,5,4的四根木條,選其中三根組成三角形,選法有( )
A.1種B.2種C.3種D.4種
若一個三角形三邊長分別為2,3,x,則x的值可以為 (只需填一個整數(shù))
如圖,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線BE,CD相交于點F,已知∠ABC=42°,∠A=60°,求∠BFC的度數(shù).
答案與解析
1.【答案】C.
【分析】解:四根木條的所有組合:9,6,5和9,6,4和9,5,4和6,5,4;
根據(jù)三角形的三邊關(guān)系,得能組成三角形的有9,6,5和9,6,4和6,5,4.
故選:C.
【答案】4
【分析】 解:根據(jù)三角形的三邊關(guān)系可得:3﹣2<x<3+2,
即:1<x<5,
所以x可取整數(shù)4.
3.【答案】
解:∵∠ABC=42°,∠A=60°,
∴∠ACB=78°.
∵∠ABC、∠ACB的平分線相交于點F,
∴∠FBC=eq \f(1,2)∠ABC=21°,∠FCB=eq \f(1,2)∠ACB=39°.
∴∠BFC=180°-(∠FBC+∠FCB)=120°.
提高
一個三角形的兩邊長分別是2和3,若它的第三邊長為奇數(shù),則這個三角形的周長為 .
輪船從B處以每小時50海里的速度沿南偏東30°方向勻速航行,在B處觀測燈塔A位于南偏東75°方向上,輪船航行半小時到達C處,在C處觀測燈塔A位于北偏東60°方向上,求∠A的度數(shù).
如圖1,△ABC中,AD⊥BC于D,CE⊥AB于E.
(1)猜測∠1與∠2的關(guān)系,并說明理由;
(2)如果∠BAC是鈍角,如圖2,(1)中的結(jié)論是否還成立?
答案與解析
1.【答案】8.
【分析】解:設(shè)第三邊長為x,
∵ 兩邊長分別是2和3,
∴ 3﹣2<x<3+2,
即:1<x<5,
∵第三邊長為奇數(shù),
∴ x=3,
∴ 這個三角形的周長為2+3+3=8,
故答案為:8.
2. 【答案】 解:根據(jù)題意,得∠1=∠2=30°.
∵∠ACD=60°,
∴∠ACB=30°+60°=90°.
∵∠CBA=75°-30°=45°,
∴∠A=180°-∠ACB-∠CBA=180°-90°-45°=45°.
3.【答案】解:(1)∠1=∠2.理由如下:
∵AD⊥BC,CE⊥AB,
∴△ABD和△BCE都是直角三角形.
∴∠1+∠B=90°,∠2+∠B=90°.
∴∠1=∠2.
結(jié)論仍然成立.理由如下:
∵BD⊥AC,CE⊥AB,
∴∠D=∠E=90°.
∴∠1+∠4=90°,∠2+∠3=90°.
∵∠3=∠4,∴∠1=∠2.
七、教學反思
八、教學反思
適用學科
初中數(shù)學
適用年級
初二
適用區(qū)域
人教版區(qū)域
課時時長(分鐘)
120
知識點
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三邊的關(guān)系定理及推論;三角形中的主要線段;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質(zhì).
教學目標
了解三角形的意義,認識三角形的邊、內(nèi)角、頂點,能用符號語言表示三角形;
理解三角形三邊不等的關(guān)系,會判斷三條線段能否構(gòu)成一個三角形,并能運用它解決有關(guān)的問題;
認識三角形的高、中線與角平分線;會畫三角形的高、中線與角平分線;了解三角形的三條高所在的直線,三條中線,三條角平分線分別交于一點;掌握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理解三角形的外角;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質(zhì),能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質(zhì)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三角形的有關(guān)概念和符號表示,三角形三邊間的不等關(guān)系;三角形的高、中線與角平分線;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質(zhì).
教學難點
用三角形三邊不等關(guān)系判定三條線段可否組成三角形;三角形的角平分線與角的平分線的區(qū)別;理解三角形的外角.
相關(guān)教案
這是一份初中數(shù)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15.3 分式方程精品教學設(shè)計,共21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建議,知識導(dǎo)圖,總結(jié)與反思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數(shù)學八年級上冊15.2 分式的運算綜合與測試優(yōu)質(zhì)教案,共20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建議,知識導(dǎo)圖,總結(jié)與反思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數(shù)學八年級上冊15.1 分式綜合與測試獲獎教案,共21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建議,知識導(dǎo)圖,總結(jié)與反思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相關(guān)教案 更多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yīng)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fù)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