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歸去來兮辭并序教學設(shè)計課題歸去來兮辭并序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對本文“而”“之”“以”典型虛詞用法的掌握、特殊句式;
2對陶淵明及作品、思想、風格等的了解。
3學習通過鑒賞景,解讀作者內(nèi)藏的感情。
2.能力目標1對本文“而”“之”“以”典型虛詞用法的掌握、特殊句式;
2對陶淵明及作品、思想、風格等的了解。
3辯證認識陶淵明(歸隱的選擇、現(xiàn)實意義)。3.情感目標學習陶潛高潔的理想志趣和堅定的人生追求。 教學重點培養(yǎng)自主學習文言的能力,學會辨析古代文人復雜的思想。教學難點培養(yǎng)自主學習文言的能力,學會辨析古代文人復雜的思想。教學準備教師準備:課件學生準備:筆記本記筆記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  在1600多年前,二位中國的詩人給我們描述了一個理想的烏托邦的社會,那是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的社會——桃花源。他就是陶淵明。陶淵明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又是一個清醒的理想主義者。貴族家庭的影響,儒家學說的熏陶,使他少年時就有一種“大濟蒼生”的壯志,可是黑暗的現(xiàn)實把他的理想擊得粉碎。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陶淵明選擇了歸隱的道路。為明心志,他寫下了千古名篇——《歸去來兮辭》。 作者簡介陶潛(365-427)一名淵明,字元亮,別號五柳先生,東晉潯陽(現(xiàn)江西省九江市)人,我國晉代著名詩人。他出生于沒落的地主家庭,少年時曾懷有“大志濟于蒼生”的志向。29歲開始入仕,從此的13個年頭,時官時隱,歷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建威將軍、彭澤縣令之類的小官。在彭澤縣令任上僅82天,就辭官回家,躬耕隴畝,從此不再出仕。陶淵明被稱為“隱逸詩人之宗”,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一體。 3.寫作背景陶淵明四十一歲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澤令。據(jù)《宋書陶潛傳》和蕭統(tǒng)《陶淵明傳》云,陶潛歸隱是出于對腐朽現(xiàn)實的不滿。當時郡里一位督郵來鼓澤巡視,要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他氣憤地說:“我怎么能為五斗米而向這鄉(xiāng)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綬去職,賦《歸去來兮辭》。本文分“序”和“辭”兩節(jié),“辭”是一種與“賦”相近的文體名稱?!靶颉闭f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職的原因。“辭”則抒寫了歸田的決心、歸田時的愉快心情和歸田后的樂趣。通過對田園生活的贊美和勞動生活的歌頌,表明他對當時現(xiàn)實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滿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視功名利祿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運乘化、樂天安命的消極思想。全文語言流暢,音節(jié)和諧,感情真實,富有抒情意味?!皻w去來兮”就是“歸去”的意思,“來”、“兮”都是語助辭。這篇文章前面有序,敘述他家貧出仕和棄官歸田的經(jīng)過。辭,是介于散文與詩歌之間的一種文體。因起源于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又稱楚辭、楚辭體。又因屈原所作《離騷》為這種文體的代表作,故又稱騷體。到了漢代常把辭和賦統(tǒng)稱為辭賦,后人一般也將辭賦并稱。這種文體,富有抒情的浪漫氣息,很像詩,但押韻和句式都較詩自由,比散文整齊,且篇幅、字句較長,句中多以“兮”字來幫助和諧語氣,表情達意。一般四句一節(jié),每節(jié)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讀后稍作停頓;六字句為主,都按三拍讀。例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注意:(1)有些七字句中出現(xiàn)了虛詞,也應作六字句讀。(2)“歸去來兮”“已矣乎”當一句讀,適當延長讀末句時間。(3)四字句五字句,讀時節(jié)奏自當變化。(4)辭和賦還是有區(qū)別的,一般說來,辭重言情,而賦重鋪陳。三.整體感知1.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shù)。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我家境貧困,種田不能維持自己的生活。家中孩子很多,米缸里經(jīng)常沒有存糧,維持生計的花費,沒有辦法解決。親友多勸我出去做官,自己心里也產(chǎn)生了這種念頭,但苦于沒有門路。2. 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于小邑。于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剛巧碰上朝廷有奉使外出的差事,州郡長官都把愛惜人才當作美德。叔父因為看到我貧苦(就推薦我),于是我被任命為小縣的官吏。這時戰(zhàn)亂沒有平息,心里害怕到遠方去做官。彭澤縣離家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獲的糧食足夠釀酒飲用,因此我就要了下來。3. 猶望一稔,當斂裳宵逝。尋程氏妹喪于武昌(狀后),情在駿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巳歲十一月也。仍然希望做滿一年的官,就收拾行裝連夜離去。不久,嫁給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我去奔喪的心情就像駿馬奔馳一樣急迫,就自己棄官離職了。從八月到冬季,做了八十多天的官。因辭官而順遂心愿,(所以寫了這篇文章)文章題目叫《歸去來兮》。時在乙巳年十一月。4.理清思路:序言部分交代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職的原因。 第一部分(第1段)表示辭官歸田的決心。第二部分(第2、3段)寫作者回到田園后的愉快生活。第三部分(第4段)抒發(fā)詩人“樂天安命”的情懷。三.合作探究1.第一段:申述“歸去來兮”的緣由。    開頭一句,開門見山地喊出久郁心中之志:“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儼然抒發(fā)一口悶氣。反問句,表明其志已決,不容遲疑、猶豫。接下來,說明歸隱的原因?!靶臑樾我邸保瑸橐率乘榷鰜碜龉?,既如此,那就沒有什么惆悵悲傷的了。過去的事情無法追悔,未來的日子是可以自我掌握的。違心的官場日子即將結(jié)束,未來將按照自我的意志去生活。過去是“迷途”,是“非”,那么今天的抉擇就是“是”,正確的。迷途未遠,悔悟與慶幸之情溢于言表!2. 第二段:想象歸家路途的輕快與歸家后的情狀。“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眴栒鞣颍底杂嫵?;恨熹微,嫌天亮太遲。這種急迫,在到家時完全變成孩子般的歡呼雀躍:“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家人主仆共同歡迎主人歸來?!皵y幼入室,有酒盈樽”,可以想象舉家歡宴,主人開懷暢飲的情狀。其中“松菊猶存”喻堅韌芬芳之節(jié)操仍在。接下來四句,“引壺觴”到“之易安”,寫飲酒自樂之景與傲然自得之情。再接下來由居室轉(zhuǎn)到庭園及高處、遠處,這里情景交融,一派悠然自得之情從字面流露出來。作者正如“出岫之云”“倦飛之鳥”,做官本是無心,官場確使他厭倦。寫撫“孤松”其實也是在言志,言孤傲堅貞之志。 3.第三段:想象歸家路途的輕快與歸家后的情狀。作者謝絕以前的交游,專心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春天到了,既可以去田間勞作,也可以游玩,“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jīng)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澳拘佬酪韵驑s,泉涓涓而始流”既是實景,又是心景,由物及人,自然生出人生短暫的感傷。結(jié)尾句雖有點沉郁,但總體是樂觀的。此段是轉(zhuǎn)承段。從上文的路上、居室、庭院,延展到郊野與山溪,更廣闊地描繪了一個和美、充滿生機的隱居世界。4.第四段:抒發(fā)對人生宇宙的感想。作者感到活在人世的時間沒有多久了,既然如此,何必不隨心所欲地生活,何必不自由自在過好余下的日子呢?在良辰美景獨自出游,親身參加農(nóng)事勞動,在高崗上高聲放歌,在清流旁縱情賦詩,這該是多么快樂的日子啊。最后以“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結(jié)束全文,隨著生命的自然變化一直到死,樂天安命還有什么疑慮呢!這是作者所得出的人生結(jié)論與處世哲學,這也是作者歷經(jīng)曲折的人生后真實而復雜的感慨。作者曾經(jīng)品嘗過官場人心的險惡、官場生活的庸俗,在作者看來,在官場那種看別人臉色行事的生活,是一種生命的扭曲與糟蹋,只有在這大自然中才是生命正途,所以這是一種真率的抒發(fā),是一種復雜的感慨,是一種包含正反感受的深刻的體驗。作者并沒有自命清高,自命高蹈,而是直抒胸臆。 5. 小序中講到了陶淵明辭官的原因有哪幾點?你覺得哪一點是最根本的?(1)“質(zhì)性自然,非矯厲所得”。(2)“饑凍雖切,違己交病”。(3)“于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4)“程氏妹喪于武昌”。6.歸去來兮辭》是篇辭官歸田的述志之作。歐陽修對這篇辭作,推崇備至,他說:“兩晉無文章,幸獨有《歸去來辭》一篇耳,然其詞義夷曠蕭散,雖托楚聲,而無其尤怨切蹙之病?!贝笠馐?,本文借用了楚辭的形式,但作者不受楚辭怨憤、悲傷情調(diào)的影響,表現(xiàn)出一種淡遠高曠的格調(diào)。文章結(jié)構(gòu):辭官、歸田、知命。 7.做官往往是封建社會士階層建功立業(yè)、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首選之路,身在仕途的陶淵明為什么卻想辭官歸去呢?用原文詞句作答。(并回憶《歸園田居》中相關(guān)的詩句)田園將蕪”:自責“心為形役”:“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為官”的這種行為。詩人為口腹之計,羈身宦海,折腰事人,寄人籬下,仰人鼻息,遭遇了冷艷與歧視,深感屈辱和厭倦。“已往不諫”、“來者可追”:悔恨。悟”,“認識”之義,多少辛酸盡在心頭 ;“知”,“知道”之義,多少期待又在眼前。——《論語·微子》:“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span>“迷途未遠”、“今是昨非”:覺醒——《離騷》:“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span>“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羈鳥”和“池魚”恰反映出他“心為形役”的痛苦。8.世與我而相違”陶的初衷是什么?難道陶就這么不想為官,就這么渴望歸隱?明確:儒家思想: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古代出仕是文人志士必然的價值取向,從上節(jié)課我們共同欣賞的陶“怒目金剛”式的詩文中不難看出陶也有“濟天下蒼生”之志(如《桃花源記》中所體現(xiàn)的政治理想),然而在封建專制獨裁統(tǒng)治之下,在世道昏昏之時,詩人能實現(xiàn)他的志向嗎?懷才不遇、慷慨悲歌,甚而悲歌都不得,剩下的便只有一條道:隱居鄉(xiāng)村、貧賤終身,維護自身尊嚴、保持人格獨立。這是一種無奈,這是一種掙扎,這是一種悲號!9.結(jié)構(gòu)層次“(一)申述“歸去來兮”的緣由(1)“心為形役”——為衣食所迫而做官(2)“覺今是而昨非”——認為以前所為是錯的(二)歸家之后的情狀(1) 心情愉快——小舟輕飏,和風吹衣(2) 歸心似箭——“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3) 家人歡迎——“童仆迎接,稚子候門”(4) 修身養(yǎng)性——飲酒、游園、觀景(三)回歸田園的愉快生活(1) 遠離官場,享受天倫(2) 讀書撫琴,頤養(yǎng)天年(3) 駕車乘舟,尋幽探勝(四)抒發(fā)詩人樂天安命的情懷(1) 人生苦短,淡薄名利(2) 樂天安命,順其自然 10. 補充注釋: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論語.微子》:“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接輿用歌勸孔子歸隱。陶淵明引用這兩句意思是說:認識到出仕是錯了,而歸隱還不晚。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此句系從《離騷》的“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脫胎而來。“覺今是而昨非”出自《莊子.寓言》:“莊子謂惠子曰:‘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始時所是,卒而非之,未知今之所謂是之非五十九也?!?/span> 三徑就荒——“三徑”指三條小路?!度o決錄》卷一:“蔣詡歸鄉(xiāng)里,荊棘塞門。舍中有三徑,不出,惟求仲、羊仲從之游?!焙笕艘浴叭龔健贝鸽[士所居。 審容膝之易安——容膝,僅能容下雙膝的小屋?!俄n詩外傳》:“今結(jié)駟列騎,所安不過容膝?!?/span>復駕言兮焉求——駕言,駕車出游?!对娊?jīng).邶風.泉水》:“駕言出游,以寫我憂?!边@里截取《詩經(jīng)》的這句話,以表示駕車的意思。 樂琴書以消憂——樂琴書,喜歡撫琴讀書。蕭統(tǒng)《陶淵明傳》:“淵明不解音律,而蓄無弦琴一張,每酒適,輒撫琴以寄其意?!?/span> 感吾生之行休——行休,將要結(jié)束?!肚f子》:“其生若浮,其死若休?!?/span> 登東皋而長嘯——嘯,撮口發(fā)出長而清越的聲音。課本注釋為高歌似欠妥。高歌,即按一定的樂曲或節(jié)拍詠唱?!皣[”與“歌”是不同的。   11.后人對陶淵明的評價“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俗;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饑則扣門而乞食,飽則雞黍以迎客”。——蘇東坡常愛陶彭澤,文思何高玄。又怪韋江州,詩情亦清閑。今朝登此樓,有以知其然。大江寒見底,匡山青倚天。深夜湓浦月,平旦廬峰煙,清輝與靈氣,日夕供文篇。我無二人才,孰為來其間?因高偶成句,俯仰愧高山。 ——白居易《題岳陽樓》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zhì)而實綺,癯而實腴,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不及也。——蘇軾《與蘇轍書》陶淵明詩,人皆曰平淡,據(jù)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來不覺耳。其露出本相者,是《詠荊軻》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說得這樣言語出來。12.蘭亭聚會,俯仰之間,“樂”在何處? (1)良辰:暮春之初。暮春是三月。南北朝丘遲在《與陳伯之書》中也說:“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毕胍越夏捍褐谰?、故國之思激發(fā)屈膝事敵的陳伯之幡然悔悟??梢娔捍喝率侨碎g一段最美的時光。又因為修禊,可知是3日,古人在這一天舉行祈福消災的儀式,這又是一個多么吉祥美好的日子啊!而且這一天的天氣: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翻譯)(2)美景:蘭亭地處“會稽山陰”,即當時的會稽郡山陰縣距離城西二十余里有個名蘭渚的勝境,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帶左右”,主體是山水,這里體現(xiàn)的是環(huán)境之美。解釋“修”并翻譯這一句。(3)賞心:此情此景,作者感到賞心悅目,如何表達?原文:“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解釋“所以”“游”“騁”“娛”“信”的含義并翻譯句子。13.人們常說:“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那么,第三段中,作者表現(xiàn)了人生俯仰的哪些“痛”?(1)作者由樂一轉(zhuǎn),本來是今天游宴的快樂,作者由此感慨,人啊!其實生死,萬物的生和滅,其實是非常迅速的。作者由樂轉(zhuǎn)悲有一個過渡,他先寫兩種人,一種人好靜,這種好靜的人就“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nèi)” (“悟”通“晤”,面對面;在家室內(nèi)和朋友面對面暢談)。這就是說:我們這些好朋友,我們是好靜的,我們在屋里,談談人生啊,談談抱負啊,談談理想啊,還有一種人啊,好動,他就可以“放浪形骸之外”這種人是可以到處形跡天涯??墒亲髡哒f,無論是好靜也罷,好動也罷,這兩類人,其實他們的快樂都不能永保,那么這樣一來呢,厭倦了之后,“痛”由此產(chǎn)生了。這是人生短暫之痛。(2)“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边@是永不滿足的欲望使然,可用“世事無常之痛”來概括。解釋“之”“情隨事遷”的含義并翻譯句子。(3)“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實際上是“所遇已陳”,生命狀態(tài)在不斷變化,無法把握,用“往事不再之痛”來概括。解釋“向”“俯仰”的含義并翻譯句子。(4)“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生命終歸要走到盡頭。生命的消逝“無法抗拒”,可用“生死無常之痛”來概括。何況壽命長短,完全聽憑造化的(大自然的,唐代畫家張璪曾經(jīng)提出了一條藝術(shù)創(chuàng)作理論: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霸旎?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內(nèi)心的感悟?!巴鈳熢旎?中得心源”也就是說藝術(shù)創(chuàng)作來源于對大自然的師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夠自動地成為藝術(shù)的美,對于這一轉(zhuǎn)化過程,藝術(shù)家內(nèi)心的情思和構(gòu)設(shè)是不可或缺的。)14.技巧鑒賞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感情充沛而強烈。作者的感慨、喜悅、遺憾,不是直接生發(fā),而是在描景繪事中巧妙而自然地流露,借助于對景物的形象生動的描繪。如“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影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詩情畫意充溢字里行間,富于情趣,情真意厚,沁人心脾。 語言樸素,清新典雅,鮮明流暢,音節(jié)和諧,用詞自然,直抒胸臆,不假雕飾,具有音樂美,可稱是一首散文詩,或是一篇押韻的抒情散文。作者遣詞造句字斟句酌,錘煉推敲,精心選擇一些自《詩經(jīng)》以來詩人慣用的雙聲詞如“惆悵”“崎嶇”,疊韻詞如“盤桓”“窈窕”,疊字如“遙遙”“欣欣”等,從而增強了語言的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使辭賦兼有詩的藝術(shù)魅力。層次清晰,結(jié)構(gòu)嚴謹。作者用散文體的序說明本文寫作的背景和作者當時的情況,而韻文辭賦則全力抒情。辭賦的段落安排也十分巧妙。第一段用直接抒情的手法,照應序文,形象地表達他對“今是昨非”的深刻認識。第二、三段為本文中心,借物抒情。山川花木,處處皆春;飲酒賦詩,其樂無窮。末尾一段帶有總結(jié)性質(zhì),準備樂天安命了此一生,抒發(fā)的是一種知足保和的消極情緒。大體是“議論→描繪→生發(fā)”三大部分,描繪部分又可細分為“路上→居室→庭院→郊野”四個小層次。《歸去來兮辭》是在藝術(shù)上精心結(jié)撰、刻意求工的力作。 15.詞類活用 攜幼入室     形作名,幼兒、小兒。眄庭柯以怡顏 形作使動,使…愉快。園日涉以成趣 名作狀,在園中,每天。策扶老以流憩 名作動,拄著。時矯首而遐觀 名作狀,時時。悅親戚之情話 悅:形作意動,以…為快樂。樂琴書以消憂 名作動,彈琴、讀書。或棹孤舟     名作動,劃動。善萬物之得時 形作動,喜歡,羨慕。古今異義(1)于時風波未靜      古義:指戰(zhàn)亂。今義:風浪,常用來比喻糾紛或亂子。 (2)嘗從人事古義:指做官。今義:常用義,人的離合,境遇,存亡等情況,或關(guān)于工作人員的錄用,培養(yǎng),調(diào) 配,獎罰等工作。 (3)尋程氏妹喪于武昌古義:不久。今義:常用義為“尋找”“追尋”等。 (4)悅親戚之情話古義:內(nèi)外親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義: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guān)系或血統(tǒng)關(guān)系的家庭的成員。 (5)幼稚盈室古義:小孩。今義: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悵然慷慨      古義:感慨。今義:指大方的行為。 (7)恨晨光之熹微     古義:遺憾。今義:指一種情感,多為“仇恨”之意。 (8)將有事于西疇     古義:指耕種之事。今義:指發(fā)生某事。 古今異義(1)于時風波未靜      古義:指戰(zhàn)亂。今義:風浪,常用來比喻糾紛或亂子。 (2)嘗從人事古義:指做官。今義:常用義,人的離合,境遇,存亡等情況,或關(guān)于工作人員的錄用,培養(yǎng),調(diào) 配,獎罰等工作。 (3)尋程氏妹喪于武昌古義:不久。今義:常用義為“尋找”“追尋”等。 (4)悅親戚之情話古義:內(nèi)外親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義: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guān)系或血統(tǒng)關(guān)系的家庭的成員。 (5)幼稚盈室古義:小孩。今義: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悵然慷慨      古義:感慨。今義:指大方的行為。 (7)恨晨光之熹微     古義:遺憾。今義:指一種情感,多為“仇恨”之意。 (8)將有事于西疇     古義:指耕種之事。今義:指發(fā)生某事。 古今異義1 判斷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斷) 2 倒裝句  ?。?)復駕言兮焉求(疑問句賓語前置?!把汕蟆奔础扒笱伞?,追求什么)   (2)胡為乎遑遑欲何之(疑問句賓語前置?!昂沃奔础爸巍保侥睦锶ィ? ?。?)尋程氏妹喪于武昌(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 (4)將有事于西疇(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  ?。?)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狀語后置,“以春及告余”)  ?。?)樂夫天命復奚疑(賓語前置,“疑奚”) 3 省略句  ?。?)情在駿奔(省略主語“余”) (2)寓形宇內(nèi)復幾時(“形”與“宇”之間省略介詞“于”)  ?。?)稚子候門(省略“于”,正常語序應為:稚子于門候) 4 被動句  ?。?)遂見用于小邑(見,被) (2)既自以心為形役(為,被)  古今異義1 判斷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斷) 2 倒裝句  ?。?)復駕言兮焉求(疑問句賓語前置?!把汕蟆奔础扒笱伞?,追求什么)  ?。?)胡為乎遑遑欲何之(疑問句賓語前置?!昂沃奔础爸巍?,到哪里去)  ?。?)尋程氏妹喪于武昌(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 (4)將有事于西疇(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  ?。?)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狀語后置,“以春及告余”)  ?。?)樂夫天命復奚疑(賓語前置,“疑奚”) 3 省略句   (1)情在駿奔(省略主語“余”) (2)寓形宇內(nèi)復幾時(“形”與“宇”之間省略介詞“于”)  ?。?)稚子候門(省略“于”,正常語序應為:稚子于門候) 4 被動句   (1)遂見用于小邑(見,被) (2)既自以心為形役(為,被) 一詞多義引 引以為流觴曲水 疏導、引來引壺觴以自酌 端起引而不發(fā),躍如也 拉弓相如引車避匿 掉轉(zhuǎn)引兵欲攻燕 率領(lǐng)、引導秦軍引而去 避開、退卻乘 聊乘化以歸去,樂夫天命復奚疑 順應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趁著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 shèng 量詞,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牛十二,乘韋先 四的代稱策 策扶老以流憩 拄著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 馬鞭子,引申為暴政夸父棄其策 拐杖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引申為馴養(yǎng) 行 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將要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行為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輩分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行走 四、鞏固提升  有人認為本文結(jié)尾一句“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包含著悲觀消極的思想,試結(jié)合全文內(nèi)容,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明確:古代出仕是文人志士必然的價值取向,陶淵明也希望能實現(xiàn)抱負,造福百姓,但在封建專制獨裁統(tǒng)治下,他們只能在無條件服從與維護自身尊嚴、保持獨立人格的矛盾中苦苦掙扎。除了陶淵明,李白、蘇軾、辛棄疾都曾流露過歸隱的心緒,只不過淵明比較明顯,且付諸實際行動罷了。看似恬淡的歸隱并不意味著痛苦的消失,而是象征著苦難的加劇,即“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歸去來兮”“已矣乎”“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從字里行間我們不難體味到他濟世不得的痛苦與回歸田園的無奈。對本文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我們不能籠統(tǒng)、簡單、膚淺地打上“消極”二字。陶淵明的思想確實消極了些,但是我們應該深入一層地理解,這是作者歷經(jīng)曲折的人生后真實而復雜的感慨。作者曾經(jīng)品嘗過官場人心的險惡,官場生活的庸俗,映照出歸隱后平民生活的質(zhì)樸、真率、自然、自由。作者確實憤激于官場的齷齪,眷戀自由自在的人生。而且,在作者看來,官場那種看別人臉色行事的生活,是一種生命的扭曲與糟蹋,只有在這大自然中才是生命正途。這種思想感情是一種真率的抒發(fā),是一種復雜的感慨,是一種包含正反感受的深刻的體驗。作者并沒有自命清高,而是直抒胸臆。這種率真、憤激的抒發(fā)至少比矯揉造作的高談闊論更有意義。五.課堂小結(jié)《歸去來兮辭》是陶淵明辭官歸隱之際與上流社會公開決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絕大篇幅寫了他脫離官場的無限喜悅,想家歸隱田園的無限樂趣,表現(xiàn)了作者對大自然和隱居生活的向往和熱愛。  本文是陶淵明述志之作,文中著重表達了作者對黑暗官場的厭惡和鄙棄,贊美了農(nóng)村的自然景物和勞動生活,顯示并強調(diào)了歸隱的決心。本文的情感思路:(1)歸心似箭,自責自悔:辭官;(2)天倫之樂,自安自樂:歸途抵家;(3)田園之樂,隱居之樂:家園之樂——田野之樂——勞作之樂——出游之樂。課后作業(yè)完成同步閱讀練習。板書設(shè)計(1)歸心似箭,自責自悔:辭官;(2)天倫之樂,自安自樂:歸途抵家;(3)田園之樂,隱居之樂:家園之樂——田野之樂——勞作之樂——出游之樂。教學反思 我采用了誦讀和了解背景的方法,讓學生理解“達則兼濟天下”規(guī)范了多少中國文人的心路歷程,作為我國最早的田園詩人陶淵明,他的‘濟世“的.確讓人費解。我們一起學習了他的名篇《歸去來兮辭》,看我們能從中找到他醉情于山水田園之樂的原因,并體悟作者復雜的思想感情。歐陽修曾有“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篇而已”的慨嘆。那是因為文中體現(xiàn)的人生態(tài)度,思想感情能引起舊時許多不滿現(xiàn)實而又無可奈何,只能潔身自好的知識分子 的共鳴。   

相關(guān)課件

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10.2 歸去來兮辭并序完整版ppt課件: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10.2 歸去來兮辭并序完整版ppt課件,共60頁。

高中10.2 歸去來兮辭并序教案配套課件ppt:

這是一份高中10.2 歸去來兮辭并序教案配套課件ppt,共13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學習目標,歸去來兮辭并序,合作探究,人生短暫的慨嘆,濟世不得的傷感,無人能解的孤傲之情,對官場的厭倦之情,生活困苦的悲嘆,思考探究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第三單元10(蘭亭集序 歸去來兮辭并序)10.2 歸去來兮辭并序圖片ppt課件: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第三單元10(蘭亭集序 歸去來兮辭并序)10.2 歸去來兮辭并序圖片ppt課件,共38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歸去來兮辭,文體介紹,辭和賦的區(qū)別,問題探討,“性本愛丘山”,寫作背景,第一段,歸去之因,精讀首段,第二段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下載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guān)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電子課本

10.2 歸去來兮辭并序

版本: 人教統(tǒng)編版

年級: 選擇性必修 下冊

切換課文
  • 同課精品
  • 所屬專輯27份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shè)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 0

    資料籃

  • 在線客服

    官方
    微信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服務

  • 官方微信

    官方
    微信

    關(guān)注“教習網(wǎng)”公眾號

    打開微信就能找資料

  • 免費福利

    免費福利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