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心者,情為首也。古人在動筆伊始,蘊濃情于腹內(nèi),訴真情于筆端,顯至情于君子。因此,大凡仁君在讀了《陳情表》之后,沒有不被這篇傳情佳作所感動。故蘇軾云: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古文觀止》評論《陳情表》:“至性之言,悲惻動人”。 本文隨事曲折,不事雕琢,情景俱出,感人肺腑。
1.了解李密的生平及文章的寫作背景,積累文化常識。2.積累文言知識,疏通文本,背誦全文。3.通過誦讀,理解所陳之情,體會陳情方式。4.品味作者在文中蘊含的真摯情感。
李密(224—287),字令伯,西晉武陽(今四川省彭山縣東)人。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劉氏親自撫養(yǎng)。為人正直,頗有才干。曾仕蜀漢為郎,蜀亡以后,晉武帝司馬炎為了鞏固新政權(quán),籠絡(luò)蜀漢舊臣人心,征召李密為太子洗馬。他上表陳情,以祖母年老無人供養(yǎng),辭不從命。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馬,官至漢中太守。
問題:《陳情表》中的“表”是什么含義?
古代文體——表 “表”是古代的一種奏章,多用于臣子向國君陳請謝賀。因為“表”的閱讀對象是皇帝,所以呈表人一般態(tài)度誠懇,措辭謙恭,內(nèi)容讀來如對面談心,頗為感人。“動之以情”是這種文體的一個基本特征。此外,這種文體還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開頭要說“臣某言”,結(jié)尾常有“臣某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之類的話。典范之作如諸葛亮的《出師表》、李密的《陳情表》。
魏國后期,魏的實權(quán)落在司馬氏手里,到魏元帝曹奐咸熙二年(公元265),司馬炎逼迫曹奐將帝位禪讓給自己,代魏即帝位,改國號為晉,年號泰始,史稱晉武帝。他陰險狡詐;生性多疑,又野蠻殘暴。在此之前兩年,蜀漢已經(jīng)滅亡,當時東吳尚踞江左,晉武帝為了安撫蜀漢舊臣,同時也為使東吳士臣傾心相就,以減少滅吳的阻力,對蜀漢舊臣采取了懷柔政策,授予官職,以示恩寵。
古代給君王的上書,有各種名稱,不同的名稱與上書內(nèi)容有關(guān)。劉勰在《文心雕龍·章表》里說:“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zhí)異?!?br/>“章”是用來謝恩的;“奏”是用來彈劾,即揭發(fā)別人的;“表”是用來陳述衷情的;“議”是用來表示不同意見的。
公元263年,司馬昭滅蜀漢,李密成了亡國之臣。晉武帝為穩(wěn)定局勢,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號。公元265年,晉武帝司馬炎請李密出來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為洗馬,李密拒絕應(yīng)招,但這很容易招致武帝的疑慮,以為他懷念舊朝,于是李密上《陳情表》,以奉養(yǎng)祖母為理由辭不應(yīng)征。相傳晉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動,特賞賜給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縣按時給其祖母供養(yǎng)。
臣以險釁 夙遭閔兇 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期功強近 煢煢孑立 床蓐除臣洗馬
猥以微賤非臣隕首責臣逋慢劉病日篤 猶蒙矜育 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 日薄西山
(qióng jié)
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及背景,完成下面表格。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yǎng)。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臣李密上言:我因為命運不好,早年就遭到不幸。生下來只有六個月,父親就棄我而去;長到四歲的時候,舅父強行改變了母親想守節(jié)的志向。祖母劉氏憐憫我孤單弱小,親自加以撫養(yǎng)。我小時候經(jīng)常生病,九歲還不能走路,孤獨無靠,直到成人自立。
  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nèi)無應(yīng)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既沒有叔叔伯伯,又沒有哥哥弟弟,家門衰微,福分淺薄,很晚才得到兒子。在外沒有近親,家里沒有照管門戶的僮仆。孤單無靠地獨立生活,只有和自己的影子相互安慰。而祖母劉氏很早就為疾病所糾纏,常年臥病在床,我侍奉飲食醫(yī)藥,從來沒有離開過她。
1.第1段哪句話是作者陳述的總綱?它包含了哪些內(nèi)容?
半歲喪父,四歲母嫁,祖母撫養(yǎng)。
年幼多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
兩輩單傳,內(nèi)外無親,形影相吊。
祖母年邁,夙嬰疾病,臥床不起。
2.本段圍繞“閔兇”從哪兩個層次敘述的?有何作用?
品析:①父死母嫁,寫“躬親撫養(yǎng)”的原因;多病不行,寫“躬親撫養(yǎng)”的不易。②表現(xiàn)了“躬親撫養(yǎng)”的艱難、辛酸與勞苦,為下文“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張本。
b.橫的方面:(外、內(nèi))
品析:①強調(diào)“無(鮮)”字,“兒息”雖有卻“晚”,可見“門衰祚薄”,祖孫相依為命?!盁o”“鮮”等寫出了人丁不旺、兩代孤傳的特殊關(guān)系。②為“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鋪墊;以白描手法見情感的樸素、真摯。
a.縱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
陳述自身遭遇的不幸和祖母疾病纏身的困境。
故不能“廢遠”(為下文伏筆)讓武帝對自己由惱怒峻責化為同情憐憫。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察:推舉 舉:舉薦 拜:授予官職 除:授予官職
到了晉朝建立,我受到晉朝清明教化的潤澤。前些時候太守逵推舉我為孝廉,后來刺史榮又推舉我為優(yōu)秀人才。我因為照料祖母一事無人去做,就辭謝掉了而未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頒下詔書,任命我為郎中,不久又蒙受國家恩命,任命我為洗馬。我憑借這樣卑微低賤的身份承當侍奉太子的職務(wù),這實在不是我殺身捐軀所能夠報答皇恩的。我將我的情況全部用表上報(使您知曉),加以辭謝不去就職。但是詔書急切嚴峻,責備我回避怠慢;郡縣長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門督促,比星火還要急。我很想奉命為國奔走效力,但是祖母劉氏的疾病卻一天比一天嚴重,想姑且遷就自己的私情,但是報告申訴又得不到準許。我現(xiàn)在是進退兩難,處境狼狽不堪。
今義:向上級報告;刊登在報紙上
今義:說給人,使人知道
一、表示任職任、征、授、拜、舉、起、簡、進、拔、辟、賜、選、復(fù)、仕、遷、除(左除表降級)二、表示升官升、陟[zhì]、擢、徙、加、提、晉、遷(升級、降級、平調(diào)三種情況)三、表示降職、免職貶、謫、出、罷、黜、放、奪、免、竄四、表示調(diào)動調(diào)、轉(zhuǎn)、徙、改、補、累遷(多次)、出、放、入五、表示兼職領(lǐng)、判(高位兼低職)、攝、權(quán)、假(暫時代理)、行、署(代理官職)兼(同時掌管)、知、主(無官職變動,表掌管執(zhí)掌)。六、表示退休辭官告老、請老、乞骸骨、致仕、解官、乞身、移病、謝病
世襲制:亦稱世襲世祿制,盛行于夏、商、周時代。原始社會末期出現(xiàn)了“大人世及以為禮”的世襲制。世襲制的特點是王權(quán)與族權(quán)統(tǒng)一。它通過家族血緣關(guān)系來確定政府各級官員的任命,依血緣親疏定等級尊卑和官爵高下。凡定爵位與官職者都世代享有采邑和封地。薦舉制:指薦舉賢才、授以官職的官吏選拔制度。薦舉的標準主要是德行、才能,而非全靠家世,它沖破了先秦貴族血緣世襲制的藩籬。西漢的察舉、征辟制的出現(xiàn),是薦舉制成熟的標志,而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的施行,表明其走向衰敗。
察舉:它是根據(jù)皇帝詔令所規(guī)定的科目,由中央或地方的高級官員,通過考察向中央推薦士人或下級官吏的選官制度。它也是薦舉制的精髓所在。察舉分詔舉與歲舉。詔舉是皇帝下詔選取特殊人才,歲舉是地方長官定期定員向朝廷推薦人才。征辟;它是皇帝及公卿郡守選拔任用屬員的一種制度?;实厶卣?、聘召人才為“征”,公卿郡守聘任幕僚屬官為“辟”。東漢后期選拔官吏中鉆營請托、結(jié)黨營私和弄虛作假之風盛行,察舉、征辟制漸趨敗壞。九品中正制:曹魏時期曹丕接受尚書令陳群的建議,施行“九品官人法”,即“九品中正制”。在州、郡設(shè)大小中正官,負責按家世門第和道德才能品評地方士人,供朝廷按品級授官。九品中正制是察舉制的發(fā)展,它將選官權(quán)由地方收歸中央。人分九等在人才分類上是一種創(chuàng)新,選才標準趨于周密。隨著魏、晉時期門閥統(tǒng)治的加強,士族門閥把持中正,造成“高門華閥有世及之榮,庶姓寒人無寸進之路”的局面。九品中正制淪為門閥統(tǒng)治的工具。
科舉制: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科舉。從隋代至明清,科舉制實行了一千多年。到明朝,科舉考試形成了完備的制度,共分四級:院試(即童生試)、鄉(xiāng)試、會試和殿試??荚噧?nèi)容基本是儒家經(jīng)義,以“四書”文句為題,規(guī)定文章格式為八股文,解釋必須以朱熹《四書集注》為準。
1.這一段突出情感的是哪一句?
2.第2段寫屢次征召有什么特點?
征召的級別越來越高(按時間順序),表明了朝廷征召之殷切。
孝廉、秀才、郎中、洗馬:先郡,次州,后朝廷,先是薦舉后是授予官職——可見征召級別越來越高,顯出朝廷征召之殷切。
3.作者怎樣巧妙推脫任職的? 一方面感激朝廷知遇之恩。 另一方面又提出自己的苦處,即要伺候臥床不起的祖母,博得武帝的同情。
4.第二段有什么作用? 歷敘朝廷多次征召,但都由于“劉病日篤”而有著“報國恩”和“徇私情”的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而不能赴職。。 作者旨在消除晉武帝的疑慮,為下文請求“終養(yǎng)”埋下伏線。
訴矛盾之心,表感激之情,再博同情
朝廷征召之頻繁,退很難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故老:年老之人 矜:自夸 拔擢:提拔 優(yōu)渥:優(yōu)厚 盤桓:徘徊不進 ?。嚎拷? 奄奄:微弱的樣子 遠:離開
我俯伏思量圣朝是用孝道來治理天下的,凡是舊臣,尚且受到憐惜撫育,何況我的孤苦特別嚴重呢。再說我年輕的時候曾經(jīng)在蜀漢擔任郎官,本來希望能夠得到更為顯達的官職,并不想看重自己的名譽和節(jié)操。我現(xiàn)在是卑賤的亡國之俘,實在微不足道,過分的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優(yōu)厚,怎敢猶疑不決而有什么另外的企求呢!只是因為祖母劉氏已是像太陽迫近西山的人,氣息微弱,生命不可能維持太長的時間,已經(jīng)處于朝不保夕的境地。我如果沒有祖母撫養(yǎng),就無法活到今天,如果祖母沒有我的照顧,也無法安度她的晚年,我們祖孫二人,相依為命,因此這種自己的私情使我不能棄養(yǎng)而遠離祖母。
1.作者為什么要強調(diào)“以孝治天下”的治國之道?目的是引到自己對祖母的孝上,從而向晉武帝表明孝順祖母既為私情,又合法理。補充: 晉滅蜀漢之后,東吳尚居江左,天下未定,司馬氏集團為了收籠民心,便承繼漢代以來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實行孝道以顯示自己的清正廉明,同時用孝道來維持君臣關(guān)系和社會秩序的安定,啟用李密也正是這種情況下。
三個角度,分別以“伏惟”“且”“但”來轉(zhuǎn)換文意。
找依據(jù)(朝廷):抓住西晉“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釋自己應(yīng)得到同情。
釋誤會(個人):自陳宦歷,稱頌君恩,表明辭職與“名節(jié)”無關(guān),消除誤會,求皇帝諒解。
述苦衷(祖母):正面陳述祖母現(xiàn)狀是“不能廢遠”的唯一原因。
2.第3段結(jié)尾落在辭官養(yǎng)親(“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上,是從哪幾個角度來展開的?
不好。本文的陳述出于情,歸于理,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陳情于事,寓理于情。文章首先陳述個人的悲慘遭遇及家庭的凄苦,突出祖孫的特殊關(guān)系,以此作為陳情的依據(jù)。繼則寫自己愿意奉詔,但又因“劉病日篤”,處于狼狽之境,借此博取晉武帝的同情。再則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懇求準許所請。同時,更表明自己的心跡,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決矛盾的方案。全文構(gòu)思縝密,脈絡(luò)分明,具有很強的邏輯性。
3.如果將第三段和第一段調(diào)整一下位置,先講理后陳情,好不好?
解釋誤會,打消武帝疑慮,求得體恤
討歡心、訴悲苦、求諒解、表心志,極盡陳情之能事。
臣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愿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jié)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有:通“又” 犬馬:像犬馬一樣 聞:使皇上知道
我今年四十四歲,祖母劉氏今年九十六歲,因此我效忠于陛下的日子還很長,而報答祖母劉氏的日子已很短了。我懷著象烏鴉反哺一樣的私情,希望能夠準許我對祖母養(yǎng)老送終的請求。我的辛酸苦楚,不僅蜀地的人和益州、梁州的長官明明白白知道的,連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楚。祈望陛下能憐惜我愚昧至誠的心意,同意我這點微小的愿望,希望祖母劉氏能夠有幸終其余年。我活著愿意獻出生命,死后愿意結(jié)草來報答陛下的恩惠。我懷著像牛馬一樣不盡恐懼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使您知曉。
1.本段中哪一句話表明了全文的主旨?
2.李密最后提出解決盡孝與盡忠兩者矛盾的辦法是什么?他是怎樣提出這個辦法的?
先盡孝后盡忠。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 ,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 ,報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 ,愿乞終養(yǎng)。
臣之辛苦 ,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皇天后土實所共鑒 。
愿陛下矜愍愚誠 ,聽臣微志 ,庶劉僥幸 ,保卒余年。
臣生當隕首 ,死當結(jié)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 ,謹拜表以聞。
2.第四段感情真摯、悲惻動人,終于打動了晉武帝,原因是什么?
后盡忠:生當隕首,死當結(jié)草
明確態(tài)度,示之以忠,打動武帝
1、身世悲慘,以情動人2、拜謝皇恩,自表忠心3、以子之矛,攻子之盾4、來日方長,不斷后路
融情于事,融情于理,情理交融
李密竟以一篇不足五百字的表章,讓天子一改初衷收回成命,請分析他是如何說理的。
①以凄惻之情動人主之心?!蛾惽楸怼穼⒆鎸O相依的情感寫得凄楚哀婉,惻然動人。一開始作者并沒有直截了當?shù)靥岢霾荒軕?yīng)詔,而是簡明陳述自己的凄慘身世和祖母的凄涼晚境,以哀情動人,文中顯示的形單影只的悲冷氣氛,令人一灑同情之淚。②以婉轉(zhuǎn)之理封人主之口。李密從"孝"字上做文章,將自己的行為納入晉武帝推崇的社會價值觀念之中。李密之境遇"特為尤甚"。"特""尤"兩字,強調(diào)處境非同一般,更應(yīng)受到"圣朝"的憐憫眷顧。況且,盡"孝"也未必不能盡"節(jié)","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此番話,是在歌頌圣朝"清化"的前提下說的,言辭婉曲,理由充分。
③以謙卑之態(tài)釋人主之疑。李密是蜀漢舊臣,故貶低自己的"名節(jié)":在蜀為郎,"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作者描摹自己的心境:"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作者甚至說,接到詔令,竟欲"奉詔奔馳",走馬赴任,"豈敢盤桓,有所希冀"。這樣將自己擺在一個"亡國賤俘"的位置,作出誠惶誠恐的姿態(tài),這種十分謙卑的態(tài)度,自然容易取得朝廷的同情和諒解。④以誠款之辭消人主之念。李密進行了忠誠表白,"生當隕首,死當結(jié)草",為籠絡(luò)天下士人,晉武帝不僅一時打消了征召之念,而且作出了對李密的孝心予以嘉獎的決斷。
陳現(xiàn)今之情:進退狼狽,不能廢遠
陳日后之情:愿乞終養(yǎng),死當結(jié)草
身世悲慘,以情動人拜謝皇恩,自表忠心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來日方長,不斷后路
精心布局,環(huán)環(huán)相扣,出于情,歸于理,陳情于事,寓理于情,樸素細膩,曲折委婉,以情動人。
孝文化在中國文化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鬃犹岢隽恕靶槿手尽?,而儒家思想也就是以“仁”為中心的道德思想,可見“孝”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在《孝經(jīng)》中,“孝”被置于道德規(guī)范的最高地位,“孝者,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思說,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都從此產(chǎn)生?!靶ⅰ?,作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道德的本位,可以說是一切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范的核心。孝文化對“孝”有明確的規(guī)定,并強調(diào)“孝”與“順”的一致。曾子認為:“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yǎng)?!薄白鹩H”不僅指尊敬,更有一系列禮儀規(guī)定;“弗辱”就是要安分守己,不許玷污祖上的名聲和家族的尊嚴,還要珍愛父母給予的身體;“能養(yǎng)”并非一般的供養(yǎng),而是敬養(yǎng)。在中國的孝文化中,還強調(diào)“順”,即順從父母的意愿,孔子對孝的簡潔解釋是“無違”,儒家所提倡的“孝”從本質(zhì)上來說,就是服從長上的意志。
1.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維吉爾2.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献?.青山悲吟聲聲淚,聲聲呼嚴父;碧水苦訴字字血,字字哭慈母。5.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献?.家貧出孝子,國亂識忠臣?!睹t集》7.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了骺死?.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墩撜Z》9.孝子之養(yǎng)也,樂其心,不違其志?!抖Y記》10.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郀柣?1.詩書立業(yè),孝悌做人?!跤辣?br/>1.在《陳情表》中,作者李密向晉武帝上表陳述了自己的家庭情況,其中起到總起和概括作用的兩句是“ , ”。2.在《陳情表》中,李密一開篇寫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其中提到自己早年喪父的兩句是“ , ”。3.在《陳情表》中,李密一開篇寫到了自己幼年的生活情況,其中提到自己從小體弱多病、發(fā)育遲緩的兩句是:“ , ”。4.《陳情表》用“ , ”兩句表現(xiàn)他的家門不興旺,缺少幸福。5.在《陳情表》中,李密向晉武帝陳述了自己的家庭情況,其中提到自己家在外面沒有比較親近的親戚,在家里又沒有照應(yīng)門戶的兒童的兩句是:“ , ”。
臣少多疾病 九歲不行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 內(nèi)無應(yīng)門五尺之僮
1.《陳情表》用“ , ”寫出李密身份雖低但卻得到重用。2.《陳情表》中李密從時間的角度說明可以暫時不應(yīng)命的原因的兩句是“ , ”。3.《陳情表》中李密申言自己的苦衷是人神共鑒的兩句:“ , ”。4.?在《陳情表》中,李密用烏鴉反哺的典故來表達自己要撫養(yǎng)祖母終老的句子是:“ , ”。?5.《陳情表》中李密用“ , ”兩句要求晉武帝的憐憫他的現(xiàn)狀并準許他的要求。6.李密用委婉曲折的語氣表明自己并非懷念舊朝,先自貶身份,接著稱頌君恩,表明“ , ”,委婉得體,消除了晉武帝的疑惑。
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 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
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皇天后土實所共鑒
愿陛下矜愍愚誠 聽臣微志

相關(guān)課件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7.2 *秦腔完整版?zhèn)湔n課件ppt: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7.2 *秦腔完整版?zhèn)湔n課件ppt,共4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第一部分知人論世,第二部分初讀課文,第三部分文本研讀,《秦腔》體系建構(gòu)圖,第四部分知識拓展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第二單元7 (風景談 *秦腔)7.1 風景談精品備課ppt課件: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第二單元7 (風景談 *秦腔)7.1 風景談精品備課ppt課件,共41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第一部分知人論世,第二部分初讀課文,第三部分文本研讀,沙漠駝鈴,高原晚歸,延河夕照,自然是人的背景,自然被人改造,第四部分知識拓展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5.2 *邊城(節(jié)選)完美版?zhèn)湔n課件ppt: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5.2 *邊城(節(jié)選)完美版?zhèn)湔n課件ppt,共46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第一部分知人論世,第二部分初讀課文,課文圍繞端午節(jié)來寫,第三部分文本研讀,中秋節(jié)月下對歌,祥和和睦和諧,第四部分知識拓展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guān)課件 更多

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4.1 *望海潮(東南形勝)優(yōu)秀備課ppt課件

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4.1 *望海潮(東南形勝)優(yōu)秀備課ppt課件

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3.2 *蜀相優(yōu)秀備課課件ppt

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3.2 *蜀相優(yōu)秀備課課件ppt

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1.2 離騷(節(jié)選)評優(yōu)課備課ppt課件

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1.2 離騷(節(jié)選)評優(yōu)課備課ppt課件

語文1.1 氓獲獎備課課件ppt

語文1.1 氓獲獎備課課件ppt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guān)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電子課本

9.1 陳情表

版本: 人教統(tǒng)編版

年級: 選擇性必修 下冊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xué)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shè)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