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閱讀
文本一: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yǎng)。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愿陛下矜愍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李密《陳情表》)
文本二:
李密,字令伯,犍為武陽人也,一名虔。
少仕蜀,為郎。數(shù)使吳,有才辯,吳人稱之。蜀平,泰始初,詔征為太子洗馬。密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yǎng),遂不應命。乃上疏《陳情表》。
帝覽之曰:“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召。
出為溫令,而憎疾從事,嘗與人書曰:“慶父不死,魯難未已?!睆氖掳灼鋾倦`,司隸以密在縣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內轉而朝廷無援乃遷漢中太守自以失分懷怨及賜餞東堂,詔密令賦詩,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緣。官無中人,不如歸田。明明在上,斯語豈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從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選自《晉書·李密傳》,有刪改)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司隸以密在縣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內轉/而朝廷無援乃遷/漢中太守自以失分懷怨/
B.司隸以密在縣/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內轉/而朝廷無援乃遷/漢中太守自以失分懷怨/
C.司隸以密在縣/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內轉/而朝廷無援/乃遷漢中太守/自以失分懷怨/
D.司隸以密在縣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內轉/而朝廷無援/乃遷漢中太守/自以失分懷怨/
2.下列對文章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沐浴,沐,濯發(fā)也,浴,灑身也,字面意是洗澡,洗?。何闹惺侵浮俺惺芏鳚伞?。
B.孝廉,漢代所設薦舉人才的一種科目,推舉孝順父母、學業(yè)優(yōu)異的人:晉時仍保留。
C.慶父,是魯國公子,先后殺死兩位國君,后人常用他來比喻制造內亂的罪魁禍首。
D.歸田,歸還公田,也是張衡《歸田賦》的省稱,在本文中是辭官回鄉(xiāng)務農(nóng)的意思。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陳情表》從自己幼年的不幸寫起,說明自己與祖母相依為命的感情,敘述祖母撫育自己的大恩,以及應該報養(yǎng)祖母的大義。
B.“辭不就職”原因,大致有三,一要供養(yǎng)祖母劉:二是蜀漢舊臣,有懷舊的思想:三有“偽朝”入仕、不知禍福的后顧之憂。
C.《陳情表》感情復雜:既有因處境狼狽而生的憂懼之情,也有對武帝“詔書切峻,責臣逋慢”的感激之情,還有對祖母劉的孝情。
D.李密在奉召作詩時,既說出自己的心里話,也委婉表達出在朝廷做官的壓抑和不被人理解的苦悶,因此,武帝看后非常不高興。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
(2)帝覽之曰:“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召。
5.結合《陳情表》,請簡要分析武帝被李密言辭打動而停召他的原因。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愿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李密《陳情表》)

李密,字令伯,犍為武陽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時年數(shù)歲,感戀彌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劉氏,躬自撫養(yǎng),密奉事以孝謹聞。劉氏有疾,則涕泣側息,未嘗解衣,飲膳湯藥必先嘗后進。有暇則講學忘疲,而師事譙周,周門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為郎。數(shù)使吳,有才辯,吳人稱之。蜀平,泰始初,詔征為太子洗馬。密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yǎng),遂不應命。乃上疏《陳情表》。
帝覽之曰:“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召。后劉終,服闋,復以洗馬征至洛。司空張華問之曰:‘安樂公何如?”密曰:可次齊桓?!比A問其故,對曰:“齊桓得管仲而霸,用豎刁而蟲沙。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是知成敗一也。”次問:“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與語,故得簡雅;《大誥》與凡人言,宜碎??酌髋c言者無已敵,言教是以碎耳?!比A善之。
出為溫令而憎疾從事嘗與人書曰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從事白其書司隸司隸以密在縣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內轉,而朝廷無援,乃遷漢中太守,自以失分懷怨。后卒于家。
(《晉書·李密傳》節(jié)選)
6.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責臣逋慢 逋:懈怠B.不矜名節(jié) 矜:顧惜
C.母何氏醮 醮:改嫁D.華善之 善:交好
7.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活用類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項是( )
A.順流而東也B.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
C.常以身翼蔽沛公D.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8.下列各句中,句式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而劉夙嬰疾病
A.冀君實或見恕也B.洎牧以讒誅
C.且君嘗為晉君賜矣D.齊彭殤為妄作
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出為溫令/而憎疾從事嘗與人書曰/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從事白其書司隸/司隸以密在縣清慎/弗之劾也
B.出為溫令/而憎疾從事/嘗與人書/曰/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從事白其書司隸/司隸以密在縣清慎/弗之劾也
C.出為溫令/而憎疾從事/嘗與人書曰/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從事白其書司隸/司隸以密在縣清慎/弗之劾也
D.出為溫令/而憎疾從事嘗與人書/曰/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從事白其書司隸/司隸以密在縣清慎/弗之劾也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李密作為蜀地舊臣,身份敏感,面對司空張華“安樂公何如?”的挑釁發(fā)問,能夠以安樂公與齊桓公相提并論的一番言論作答,可見其不卑不亢之品行。
B.《陳情表》敘述了朝廷多次征召的經(jīng)過,并以“奔馳”二字形象地寫出了作者想報答君恩的焦急心情。因此李密服喪未結束,就接受征召到洛陽為官。
C.《李密傳》敘事簡略,寥寥數(shù)語就交代了李密寫作《陳情表》的原委;《陳情表》則敘事婉轉細致,有感情地敘述了作者進退兩難的處境。
D.《陳情表》善于利用駢句,尤其善用“密而不促”的四言句式來抒情說理,讀來典雅而又有氣勢;《李密傳》則多以散句來敘述人物經(jīng)歷,平實曉暢。
11.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愿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
(2)有暇則講學忘疲,而師事譙周,周門人方之游夏。
12.李密為何能夠說服晉武帝“停召”,請結合文本具體分析。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選文一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節(jié)選自李密《陳情表》)
選文二
管寧字幼安,年十六喪父,中表愍其孤貧,咸共贈赗,悉辭不受,稱財以送終。與平原華歆相友,游學于異國。天下大亂,聞公孫度令行于海外,遂至于遼東。度虛館以候之。寧乃廬于山谷。太祖①為司空,辟寧,度子康絕命不宣。
中國少安,客人皆還,唯寧晏然若將終焉。文帝黃初四年,詔公卿舉獨行君子,司徒華歆薦寧,詔以寧為太中大夫,固辭不受。明帝即位,太尉華歆遜位讓寧,遂下詔曰:“太中大夫管寧,耽懷道德,服膺六藝,清虛足以侔古,廉白可以當世。今以寧為光祿勛。望必速至,稱朕意焉。”
寧稱草莽臣上疏曰:“臣海濱孤微,祿運幸厚。橫蒙陛下纂承洪緒,德侔三皇,化溢有唐。久荷渥澤積祀一紀不能仰答陛下恩養(yǎng)之福沈委篤痾寢疾彌留逋違臣隸顛倒之節(jié)夙宵戰(zhàn)怖無地自厝。臣元年十一月被公車司馬令所下州郡,詔書征臣,光寵并臻,優(yōu)命屢至,怔營竦息,悼心失圖。思自陳聞,申展愚情,而明詔抑割,不令稍修章表,是以郁滯,訖于今日。不意靈潤,彌以隆赫。奉今年二月被州郡所下詔書,又特被璽書,以臣為光祿勛。受詔之日,精魄飛散,靡所投死。臣重自省揆,年疾日侵,有加無損,不任扶輿進路以塞元責。望慕閶闔,徘徊闕庭,謹拜章陳情,乞蒙哀省,抑恩聽放,無令骸骨填于衢路?!?br>正始②二年,太仆陶丘一等薦寧曰:“寧清高恬泊,德行卓絕。誠宜束帛加璧,備禮征聘,仍授幾杖,延登東序③。若寧守志箕山,參蹤巢、許,斯亦圣朝同符唐、虞,優(yōu)賢揚歷,垂聲千載。雖出處殊涂,至于興治美俗,其揆一也?!?br>于是特具安車,束帛加璧聘焉。會寧卒,時年八十四。
(摘編自陳壽《三國志·魏書》)
【注】①太祖,指曹操。②魏哀帝,曹芳年號。③東序,相傳為夏代的大學,也是國老養(yǎng)老之所。
1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久荷渥澤積祀/一紀不能仰答/陛下恩養(yǎng)之福沈委/篤痾寢疾/彌留逋違/臣隸顛倒之節(jié)/夙宵戰(zhàn)怖/無地自厝。
B.久荷渥澤/積祀一紀/不能仰答陛下恩養(yǎng)之福/沈委篤痾/寢疾彌留/逋違臣隸顛倒之節(jié)/夙宵戰(zhàn)怖/無地自厝。
C.久荷渥澤積祀/一紀不能仰答/陛下恩養(yǎng)之福沈委/篤痾寢疾彌留/逋違臣隸/顛倒之節(jié)/夙宵戰(zhàn)怖/無地自厝。
D.久荷渥澤/積祀一紀/不能仰答陛下/恩養(yǎng)之福沈委篤痾/寢疾彌留/逋違臣隸顛倒之節(jié)/夙宵戰(zhàn)怖/無地自厝。
14.下列選項中加點實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 矜:看重,推崇
B.唯寧晏然若將終焉 晏:安定,閑適
C.又特被璽書 被:遭遇,遭受
D.至于興治美俗,其揆一也 揆:道理,準則
1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中國:古指華夏族地區(qū),也稱“中原”,與“蒞中國而撫四夷也”的“中國”意同。
B.三皇:中國傳說中的古代三個帝王,通常指燧人、伏羲、神農(nóng)或者天皇、地皇、人皇。
C.闕庭:宮廷。闕:古代宮殿、祠廟或陵墓前的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文中借指朝廷。
D.骸骨:人的骨頭,也指形骸、軀體。“乞骸骨”,舊稱大臣歸隱,使骸骨能歸葬鄉(xiāng)土。
16.下列各項中對選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兩處選文中,李密和管寧,都受到朝廷一次比一次急切的征召,卻由于種種原因而“辭不就職”,故而他們上表陳情,乞求寬免。
B.選文一,李密巧妙地將盡孝的行為和晉武帝“孝治天下”的綱領相關聯(lián),表面上恭維晉武帝,實則為“辭不赴命”取得合理依據(jù)。
C.選文二,管寧少年喪父,拒受親人饋贈葬父,可見其自立;亂世中,公孫度虛館以待,他的兒子截下征召之令,足見對管寧的重視。
D.選文二,在華歆的舉薦下,管寧得到魏太祖、文帝、明帝的征召;正始年間,再次得到舉薦,陶丘一等人建議皇帝任他選擇去留。
17.《文心雕龍》云“表以陳情”,請結合選文一李密的陳情和選文二管寧的上疏,簡要概括他們所陳之情。
1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2)思自陳聞,申展愚情,而明詔抑割,不令稍修章表。
閱讀材料,完成小題。
陳情表(甲)
李密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愿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陳情表(乙)
簡明英
欽惟圣朝,以孝道治天下,祿秩不容及不孝之徒;以仁心懷遠人,匹夫無有不獲之愿。況臣事元朝,叨為元臣,幸已逃誅。母年逾耄,孤苦特甚。尤宜惻怛而欽恤者也。伏望圣慈收回成命矜其愛日之短俾逐歸養(yǎng)之圖則臣母子拭目清平謳歌德澤為賜多矣
今臣四十有九,老母年八十有一。鶴發(fā)垂堂,西山之日已薄;棄親赴任,不孝之罪彌深。茍違親而事主,陛下安所用之?果盡奉歡之期,然后復求仕進,以盡忠罄節(jié),非惟遂人子之私,亦圣朝孝理之道也。
注:祿秩,官員俸祿的級別。
1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但以劉日薄西山 ?。浩冉?br>B.聽臣微志 聽:勸告
C.鶴發(fā)垂堂,西山之日已薄 垂堂:靠近堂屋檐下
D.不孝之罪彌深 彌:更加
2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伏望圣慈/收回成命/矜其愛日之短/俾遂歸養(yǎng)/之圖則臣母子拭目清平/謳歌德澤/為賜多矣/
B.伏/望圣慈收回成命/矜其愛/日之短/俾遂歸養(yǎng)之圖/則臣母子拭目清平/謳歌德澤/為賜多矣/
C.伏望圣慈/收回成命/矜其愛日之短/俾遂歸養(yǎng)之圖/則臣母子拭目清平/謳歌德澤/為賜多矣/
D.伏/望圣慈收回成命/矜其愛日之短/俾遂歸養(yǎng)之圖/則臣母子拭目清平/謳歌德澤/為賜多矣/
21.下列對選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段(甲)字里行間融入了作者強烈的感情,在寫到自己和祖母相依為命的深厚親情時,主要是通過議論來表達的。
B.文段(甲)工整的對仗句式,鏗鏘有力,感情誠摯,具有說服力,運用“烏鳥私情”“結草報恩”等故事來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C.文段(乙)先擺出圣朝“以孝道治天下”、“以仁心懷遠人”的大道理,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寫法,舉出“祿秩不容及不孝之徒”的歷史和“匹夫無有不獲之愿”的普遍事實。
D.文段(乙)以“西山之日已薄”喻母親生命衰落,既打動皇上,又言自己報效圣朝有日,“人子”之私與“圣朝”之道兼顧,道理顯豁。
22.將上面文言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2)茍違親而事主,陛下安所用之?
23.(甲)文中李密的本意是拒絕在新朝為官,但抗命不從是有生命危險的。晉武帝看了李密呈上的“表”后不僅不責怪反而予以嘉獎。這得益于這篇表文的哪些特點?請簡要概括。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愿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節(jié)選自李密《陳情表》)
臣母子離散復完,白骨復肉,銘感圣德,徹于肝肺,雖九死其能報耶!陛下又復甄錄①,寄以民社②,此正臣隕首效命之秋也。
欽惟圣朝,以孝道治天下,祿秩③不容及不孝之徒;以仁心懷遠人,匹夫無有不獲之愿。況臣事元朝,叨為元臣,幸已逃誅。母年逾耄,孤苦特甚。尤宜惻怛而欽恤者也。伏望圣慈收回成命矜其愛日之短俾遂歸養(yǎng)之圖則臣母子拭目清平,謳歌德澤,為賜多矣。
今臣四十有九,老母年八十有一。鶴發(fā)垂堂,西山之日已??;棄親赴任,不孝之罪彌深。茍違親而事主,陛下安所用之?果盡奉歡之期,然后復求仕進,以盡忠罄節(jié),非惟遂人子之私,亦圣朝孝理之道也。
(節(jié)選自簡祖英《陳情表》)
注:①甄錄:甄別錄用。②民社:此指地方官。③祿秩,官員俸祿的級別。
24.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猶蒙矜育 矜:看重
B.皇天后土實所共鑒 鑒:照察
C.聽臣微志 聽:任從
D.祿秩不容及不孝之徒 徒:同類的人
25.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以手闔門
B.且臣少仕偽朝 吾今且報府
C.叨為元臣 為仲卿母所遣
D.果盡奉歡之期 頃之,持一象笏至
26.下列各項中,加點字活用類型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
A.交廣市鮭珍B.雨澤下注
C.使人聽此凋朱顏D.哀民生之多艱
27.下列各項中,特殊句式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今臣亡國賤俘
A.恐年歲之不吾與B.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C.其制稍異于前D.軒凡四遭火,得不焚
28.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 )
A.伏望圣慈/收回成命/矜其愛日之短/俾遂歸養(yǎng)/之圖則臣母子拭目清平
B.伏望/圣慈收回成命/矜其愛/日之短/俾遂歸養(yǎng)之圖/則臣母子拭目清平
C.伏望圣慈/收回成命/矜其愛日之短/俾遂歸養(yǎng)之圖/則臣母子拭目清平
D.伏/望圣慈收回成命/矜其愛日之短/俾遂歸養(yǎng)之圖/則臣母子拭目清平
29.下列對原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四個“無”斬釘截鐵又飽含感情。
B.李密《陳情表》運用“烏鳥私情”“結草報恩”等典故來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C.簡祖英《陳情表》中“隕首效命之秋也”表達自己死后也要為朝廷奔走效命的愿望。
D.“西山之日已薄”用太陽快要落山形容老年人快要死亡,形象生動,引發(fā)讀者的同情。
30.以下句子中翻譯錯誤的一項是( )
A.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過分地得到提拔,加恩特賜的任命優(yōu)厚,怎么敢猶豫不決,另有非分的愿望呢?
B.庶劉僥幸,保卒余年。
庶民劉氏一定能夠僥幸保全她的余生。
C.棄親赴任,不孝之罪彌深。茍違親而事主,陛下安所用之?
拋棄親人上任就職,不孝順的罪責更加深重。如果違背親情而侍奉主上,您怎么會重用這樣的人呢?
D.非惟遂人子之私,亦圣朝孝理之道也。
不只是成全了作為兒子的私心,也是圣朝用孝道治理(天下)的道理??!
31.兩篇文章感人至深,請結合節(jié)選部分簡要分析兩位作者“陳情”過程中的相同之處。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李密,字令伯,犍為武陽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①。密時年數(shù)歲,感戀彌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劉氏,躬自撫養(yǎng),密奉事以孝謹聞。劉氏有疾,則涕泣側息,未嘗解衣,飲膳湯藥必先嘗后進。有暇則講學忘疲,而師事譙周,周門人方之游夏③。
少仕蜀,為郎。數(shù)使吳,有才辯,吳人稱之。蜀平,泰始初,詔征為太子洗馬。密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yǎng),遂不應命。乃上《陳情表》:……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帝覽之曰:“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召。后劉終,服闋,復以洗馬征至洛。司空張華問之曰:“安樂公④何如?”密曰:“可次齊桓。”華問其故,對曰:“齊桓得管仲而霸,用豎刁而蟲流。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是知成敗一也?!比A善之。
出為溫令而憎疾從事嘗與人書曰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從事白其書司隸司隸以密在縣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內轉,而朝廷無援,乃遷漢中太守,自以失分懷怨。及賜餞東堂。詔密令賦詩,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緣。官無中人,不如歸田。明明在上,斯語豈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從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節(jié)選自《晉書·李密傳》)
(注)①改醮(jià):改嫁。②烝(zhēng)烝:淳厚的樣子。③游夏:孔子的學生子游、子夏。④安樂公:劉備之子劉禪。
3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出為溫令/而憎疾從事/嘗與人書曰/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從事白其書司隸/司隸以密在縣/清慎弗之劾也
B.出為溫令/而憎疾從事/嘗與人書曰/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從事白其書司隸/司隸以密在縣清慎/弗之劾也
C.出為溫令/而憎疾從/事嘗與人書曰/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從事白其書司隸/司隸以密在縣/清慎弗之劾也
D.出/為溫令而憎疾從/事嘗與人書曰/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從事白其書司隸/司隸以密在縣/清慎弗之劾也
33.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征,在文中的意思同征辟。征辟,是從漢代開始出現(xiàn)的擢用人才的一種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兩種方式,官府征召稱“征”,皇帝征召稱“辟”。
B.服闋,指守喪期滿除去喪服。古喪禮規(guī)定,父母死后服喪三年,期滿除服。闋,指終了。
C.司空,位次三公,與六卿相當,西周始設立。隋唐雖有設置,但僅是一種崇高的虛銜。
D.武帝,是皇帝的謚號。謚號是對死去的帝王、大臣、貴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跡進行評定后,給予的或褒或貶或同情的稱號。
3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李密曾在蜀漢任職,多次出使吳國,受到吳人稱贊。蜀漢被平定后,晉武帝召他做官,他因為祖母年高無人奉養(yǎng),沒有接受官職。
B.李密認為安樂公與齊桓公的遭遇非常相似,兩人都因為任用人才得當而使國家興盛,后來又都因用人不當而遭遇不幸。
C.晉武帝讀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陳情表》后,贊揚他是真名士,并答應了他的請求。
D.借皇上東堂賜宴餞別之機,李密賦詩一首,詩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種田的愿望。晉武帝為此很生氣,都官從事見機行事,馬上奏請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職。
3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有暇則講學忘疲,而師事譙周,周門人方之游夏。
(2)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36.“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原為何意?在文中指什么?
二、情景默寫
37.補寫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陳情表》中,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表明了母孫二人命運一體、實難相離的請辭原因。
(2)《陳情表》中,李密從年齡的角度說明可以暫時不奉命入朝的原因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陳情表》中,李密運用晉成公綏《烏賦?序》中的典故表明人應盡孝心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歸有光在《項脊軒志》中描繪自己好學,在項脊軒安居,休息,長嘯或吟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5)歸有光《項脊軒志》中祖母持象笏的勉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動地表現(xiàn)了老祖母對孫子的疼愛與厚望。
三、語言表達
38.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膬热?,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①___________,它一般指社會要求子女對父母應盡一定的義務,包括尊敬、關愛、養(yǎng)老送終等等。②____________。早在甲骨文中,就出現(xiàn)了“孝”字。在古代社會長期歷史發(fā)展中,在歷代思想家,特別是儒家的不斷發(fā)展補充下,“孝”逐漸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文化,成為古代社會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歷史上討論到“孝”的著作很多,③___________?!墩撜Z》中多次討論到“孝”的真諦,通過孔子和學生們的對話,體現(xiàn)了儒家“孝”文化的精髓。
39.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注釋,全錯的一項是( )
①夙(平素,過去)遭閔兇 ②舅奪(奪去)母志 ③九歲不行(不會走路)
④終鮮(少)兄弟 ⑤逮(及,至)奉圣朝 ⑥行(行走)年四歲
A.①②⑤B.①②⑥C.②④③D.②⑤⑥
40.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聽臣微志 聽:聽從。B.門衰祚薄,晚有兒息 祚:家門,家庭。
C.而劉夙嬰疾病 嬰:纏繞。D.不矜名節(jié) 矜:矜持
參考答案
1.D 2.B 3.C
4.(1)凡是元老舊臣,均受到憐惜養(yǎng)育,何況臣的孤苦,(情況)特別嚴重。
(2)皇帝看了這篇文章后說:“(這個)讀書人高雅的名聲,不是圖有虛名啊。”
5.敘述自己和祖母相依為命的深厚親情,以情感人;提出了漢“以孝治天下”的治國綱領,以理服人;表達對新朝寵遇的感激涕零,以心動人。
6.D 7.A 8.B 9.C 10.B
11.(1)希望陛下能憐憫我的誠心,準許我微不足道的心愿,希望祖母能夠僥幸地終其余生。
(2)(李密)有空閑就講學而不知疲倦,并且像對待老師一樣侍奉譙周,譙周的學生(門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關注“暇”“師”“事”“方”等詞的正確翻譯,游夏合起來寫也算對)
12.①李密的《陳情表》寫得惻然動人,謙卑臣服,又有著合情合理的理由。
②李密素有孝名,服侍祖母盡心竭力,與《陳情表》中的陳述吻合。
13.B 14.C 15.D 16.D
17.①表達對國君感激之情。
②表達對朝廷效忠之情。
③表達進退兩難的愁苦之情。
18.(1)祖孫二人,相依為命,因此我內心不能夠停止奉養(yǎng)而遠離(祖母)。
(2)想要自己陳述想法讓您知道,來表明我的心情,但詔書明令我舍棄(這種想法),不許我寫奏折(上奏)。
19.B 20.C 21.A
22.(1)我們祖孫二人,互相依靠而維持生命,因此我的內心不愿停止奉養(yǎng),遠離祖母。
(2)如果違背親情而侍奉主上,您怎么會重用這樣的人呢?
23.委婉 得體 謙恭(忠誠) 情真意切(以情動人)、邏輯性強(以理服人)等。
24.A 25.A 26.B 27.B 28.C 29.C 30.B
31.(1)都抓住統(tǒng)治者“以孝治國”這一核心;(2)都陳述了先盡孝后盡忠的理由;(3)都表達了必將盡忠陛下的感恩之心。
32.B 33.A 34.D
35.(1)(李密)一有空閑的時間就研究學問,忘記了疲勞,并且拜譙周為師,譙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學生子游、子夏。
(2)我想奉命赴京就職,但(祖母)劉氏的病一天比一天重;想姑且遷就私情,但向上申訴不被允許。
36.第一問:如果慶父不死去,魯國的災難不會結束。后用來比喻不除掉制造內亂的罪魁禍首,國家就不得安寧。
第二問:在本文中,李密這句話說的是從事,他認為從事是制造內亂的罪魁禍首,不除去國家就不得安寧,表現(xiàn)了他對從事的憎恨之情。
37. 更相為命 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 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 烏鳥私情 愿乞終養(yǎng) 借書滿架 偃仰嘯歌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zhí)此以朝 他日汝當用之
38. ①“孝”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 ②在中國,“孝”的觀念源遠流長 ③而其中最為出名的便是《論語》
39.B 40.C

相關試卷

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9.1 陳情表一課一練: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9.1 陳情表一課一練,共1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語言運用,閱讀理解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9.1 陳情表習題: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9.1 陳情表習題,共1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成語積累,文化常識,默寫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第三單元9(陳情表 *項脊軒志)9.1 陳情表精品課時訓練: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第三單元9(陳情表 *項脊軒志)9.1 陳情表精品課時訓練,共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項是,下列語句翻譯正確的一項是,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語文選擇性必修 下冊第三單元9(陳情表 *項脊軒志)9.1 陳情表精品達標測試

語文選擇性必修 下冊第三單元9(陳情表 *項脊軒志)9.1 陳情表精品達標測試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第三單元9(陳情表 *項脊軒志)9.1 陳情表當堂檢測題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第三單元9(陳情表 *項脊軒志)9.1 陳情表當堂檢測題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9.1 陳情表練習題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9.1 陳情表練習題

2021學年第三單元9(陳情表 *項脊軒志)9.1 陳情表測試題

2021學年第三單元9(陳情表 *項脊軒志)9.1 陳情表測試題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電子課本

9.1 陳情表

版本: 人教統(tǒng)編版

年級: 選擇性必修 下冊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