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寫作背景
陶淵明出身于沒落的士族家庭,從29歲起因生活所迫開始出仕,做了幾任小官,一直厭惡官場,向往田園。東晉義熙元年(405),他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澤令便棄官歸田,以后再也沒有出來做官。當時郡里一位督郵來彭澤巡視,要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他氣憤地說:“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即日掛冠去職,并賦《歸去來兮辭并序》,以明心志?!稓w去來兮辭并序》可以說是他結(jié)束仕途生活的宣言書。
二、作者介紹
陶淵明(365—427),名潛,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jié)”。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著名文學(xué)家、田園詩人、辭賦家、散文家。晉安帝義熙元年(405),陶淵明為彭澤令,在任僅八十余日,就辭官回家,從此躬耕隴畝,不再出仕。他的作品內(nèi)容真切,感情真摯,語言質(zhì)樸自然而形象鮮明,對后代詩人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他被后世稱作“田園詩人之祖”“隱逸詩人之宗”。
主要作品:組詩《歸園田居》《飲酒》,散文《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辭賦《歸去來兮辭并序》。詠史詩《詠荊軻》和詠懷詩《讀〈山海經(jīng)〉·精衛(wèi)銜微木》等。
三、常識積累
辭
“辭”是一種形式比較自由靈活的古體韻文。篇幅長短不限,句式散文化。大體上以四句為一小節(jié),兩句為一組;以四言、六言為主,間有長短句,在整齊之中有參差,錯落有致,韻腳的轉(zhuǎn)換和押韻的方式也靈活而富于變化。在漢代,人們習(xí)慣將辭和賦統(tǒng)稱為辭賦,不加區(qū)別,但實際上二者仍是兩種不同的文體。其相似之處在于:辭和賦都注重文采,講究鋪排,善于用典。不同之處在于:賦的句式進一步散文化,關(guān)聯(lián)詞語增多;在內(nèi)容上,賦以詠物說理為主,而辭則重在抒情。
四、文言知識
【詞類活用】
1.樂琴書以消憂(名詞作動詞,彈琴、讀書)
2.或棹孤舟(名詞作動詞,用槳劃)
3.策扶老以流憩(名詞作動詞,拄著)
4.園日涉以成趣(名詞作狀語,每天)
5.時矯首而遐觀(名詞作狀語,常常)
6.情在駿奔(名詞作狀語,像駿馬)
7.當斂裳宵逝(名詞作狀語,在晚上)
8.倚南窗以寄傲(形容詞作名詞,傲世的情懷)
9.攜幼入室(形容詞作名詞,兒童、小孩)
10.幼稚盈室(形容詞作名詞,兒童、小孩)
11.瓶無儲粟,生生所資(動詞作名詞,生活)
12.審容膝之易安(動詞作名詞,僅能容納雙膝的小屋)
13.眄庭柯以怡顏(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愉快)
14.審容膝之易安(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安適)
15.樂琴書以消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快樂)
16.悅親戚之情話(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喜悅)
17.善萬物之得時(形容詞作動詞,羨慕)
【古今異義】
1.嘗從人事
古義:指做官。
今義:常指人的離合、境遇、存亡等情況,或關(guān)于工作人員的錄用、培養(yǎng)、調(diào)配、獎懲等工作。
2.悅親戚之情話
古義:內(nèi)外親屬,包括父母和兄弟。
今義: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guān)系或血統(tǒng)關(guān)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員。
3.悅親戚之情話
古義:知心話。
今義:男女間表示愛情的話。
4.于是悵然慷慨
古義:感嘆。
今義:充滿正氣,情緒激昂;大方,不吝惜。
5.將有事于西疇
古義:指耕種之事。
今義:指發(fā)生某事。
6.幼稚盈室
古義:小孩。
今義:年紀?。恍稳蓊^腦簡單或缺乏經(jīng)驗。
7.策扶老以流憩
古義:拐杖。
今義:扶著老人。
8.問征夫以前路
古義:行人。
今義:指出征的人。
9.既窈窕以尋壑
古義:幽深的樣子。
今義:女子文靜而美好。
【文言句式】
1.皆口腹自役。(判斷句,“皆”表判斷)
譯文:都是為了謀生糊口而役使自己。
2.富貴非吾愿。(判斷句,“非”表判斷)
譯文:享受榮華富貴不是我的愿望。
3.遂見用于小邑。(被動句,“見”表被動)
譯文:我就被委任到小縣做官。
4.既自以心為形役。(被動句,“為”表被動)
譯文:既然使自己的內(nèi)心被形體役使。
5.復(fù)駕言兮焉求?(賓語前置句,賓語“焉”前置)
譯文:還要駕車出去追求什么?
6.胡為乎遑遑欲何之?(賓語前置句,賓語“何”前置)
譯文:為什么心神惶惶不安,到底想要到哪里去?
7.樂夫天命復(fù)奚疑!(賓語前置句,賓語“奚”前置)
譯文:樂天安命,還有什么可疑慮的呢?
8.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狀語后置句,狀語“以春及”后置)
譯文:農(nóng)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訴了我。
9.將有事于西疇。(狀語后置句,狀語“于西疇”后置)
譯文:將要到西邊的田里去春耕。
10.尋程氏妹喪于武昌。(狀語后置句,狀語“于武昌”后置)
譯文: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
11.問征夫以前路。(狀語后置句,狀語“以前路”后置)
譯文:向行人打聽前面的路程。
12.寓形宇內(nèi)復(fù)幾時?(省略句,“寓形”后省略介詞“于”)
譯文:人寄身于天地間能有多長時間?
13.景翳翳以將入。(省略句,最后省略賓語“山”)
譯文:陽光黯淡,太陽即將落山。
練習(xí)題:
1.下列對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悟已往之不諫規(guī)勸
B.善萬物之得時羨慕
C.知來者之可追追補
D.感悟生之行休將要
2.下列句子中有使動用法的一句是( )
A.足以極視聽之娛B.時矯首而遐觀
C.眄庭柯以怡顏D.或命巾車,或棹孤舟
3.下列各句中,加粗詞的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問征夫以前路B.撫孤松而盤桓C.既窈窕以尋壑D.悅親戚之情話
4.下列各句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A.既自以心為形役B.寓形宇內(nèi)復(fù)幾時C.樂夫天命復(fù)奚疑D.遂見用于小邑
5.下面有關(guān)作者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陶淵明生活在封建時代,其作品中表現(xiàn)出的那種懷念過去、滿足現(xiàn)狀、樂天知命的思想,給后世帶來一定的消極影響。
B.陶淵明的成就主要是詩,他歌詠隱居田園、飲酒賞菊、樂天知命的閑適生活,意境恬淡,詞句質(zhì)樸自然。他被看作田園詩的開創(chuàng)者,唐代王維、孟浩然都受到他的詩作的影響。
C.陶淵明也寫過“金剛怒目”式的作品,如《讀山海經(jīng)》中“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表現(xiàn)了他對當時腐敗政治的批判精神和強烈的反抗意識。
D.《歸去來兮辭并序》選自《陶淵明集》,作者又名潛,自號“五柳先生”,是我國三國時期著名的田園詩人。
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淵明在《歸去來兮辭并序》中描寫歸鄉(xiāng)途中輕舟快水的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達了作者棄官還鄉(xiāng)的暢快心情。
(2)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并序》中描寫拄著拐杖出去走走,隨時隨地休息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并序》里寫自己回鄉(xiāng)后喜話家常、以琴書為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br>7.請聯(lián)系作者心境,把“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一句擴寫成50字左右的文段。要求至少使用一種修辭手法。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A.“諫,規(guī)勸”錯誤。句意:認識到過去的錯誤已經(jīng)不可挽回?!爸G”,止,諫止。故選A。
2.答案:C
解析:C.怡,使動用法,使……愉悅。譯文:觀賞著庭樹(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ABD都沒有使動用法。故選C。
3.答案:B
解析:B項,古今義均為徘徊,逗留。A項,古義:行人。今義:出征的人。C項,古義:幽深的樣子。今義:女子文靜而美好;(妝飾、儀容)美好。D項,古義:內(nèi)外親屬,包括父母兄弟。今義:族外親屬,不包括父母兄弟。
4.答案:C
解析:C項和例句都是賓語前置句。A、D兩項是被動句。B項是省略句,省略介詞“于”。
5.答案:D
解析:D項,作者是東晉詩人。
6.答案:(1)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
(2)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
(3)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
7.答案:示例(1):我獨自站立在船頭,盡享著這歸途的愜意:船兒飄飄搖搖地前行,如小魚般輕靈自在;風兒涼涼爽爽地拂來,吹得我衣袂飄飄,神清氣爽。
示例(2):回家的船兒輕快地向前搖蕩著,船槳和水嬉鬧著,發(fā)出歡快的聲音。微風吹拂著我的衣服,撫摸著我的臉頰,感覺好不愜意!
解析:本題擴寫時,應(yīng)注意:
①有點出作者心境的詞語,如“愜意”“愉悅”“輕松”等;
②句中“舟”“輕飏”“風”“吹衣”等要素完整,句意通順,符合情境;
③有使用任一修辭手法;
④使用書面語,言辭優(yōu)美。
⑤字數(shù)符合題目要求。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9.2 *項脊軒志導(dǎo)學(xué)案,共5頁。學(xué)案主要包含了寫作背景,作者介紹,常識積累,文言知識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9.1 陳情表學(xué)案設(shè)計,共6頁。學(xué)案主要包含了寫作背景,作者介紹,常識積累,文言知識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第二單元8 茶館(節(jié)選)學(xué)案設(shè)計,共5頁。學(xué)案主要包含了寫作背景,作者介紹,字音字形,常識積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