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的說明對象是什么? 沙子 2、說明對象的特征是什么? 被壓扁,變成了斯石英
1.作者提到恐龍滅絕的兩種理論,你能找出來嗎?你贊成哪一種?為什么?2.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據(jù)又是什么?
1.作者提到恐龍滅絕的兩種理論,你能找出來嗎?
撞擊說:
可能是由于一個巨大的小行星或慧星對地球撞擊的結果。這種撞擊也許深入到了地殼中,引起火山噴發(fā),造成大火或潮汐大浪。許多塵埃進入了平流層中,結果造成在很長一段時間陽光無法抵達地球表面。這也許是導致所有恐龍和許多地球生物滅絕的原因。
火山說: 如果地球突然經(jīng)歷了一個火山爆發(fā)期,許多火山大致同時爆發(fā),那么也可能造成一個足以使生物大量滅絕的災難。
2.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據(jù)又是什么?
“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動,而應該是撞擊?!?
證據(jù)1:因為在恐龍滅絕的那個年代的巖石層中,發(fā)現(xiàn)了斯石英 ——壓扁的沙子。
證據(jù)2:斯石英只在被撞擊后才形成,所以如果是火山爆發(fā)吞沒了恐龍,就不會有“斯石英”存在。
《被壓扁的沙子》的段落結構
全文可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1—4),提出“撞擊說”和“火山說”這兩種觀點:提出恐龍滅絕的問題——舉例提出“撞擊說”——舉例提出“火山說” 。第二部分(5—全文完),通過對“被壓扁的沙子”的分析,證明外星撞擊導致恐龍滅絕,支持“撞擊說”。
(2) 舉金剛石的例子;
因為金剛石的形成與斯石英類似,用人們較熟悉的“金剛石”進行類比,便于說明道理。
(3)舉新墨西哥州拉頓地區(qū)的巖層的例子。
在新墨西哥州拉頓地區(qū)的巖層中發(fā)現(xiàn)了斯石英,而且有證據(jù)顯示這些地區(qū)曾經(jīng)受到巨大隕石的撞擊。撞擊所產(chǎn)生的巨大壓力形成了“斯石英”。
按提示組織語言說說作者是如何推論并得出結果的?
首先:說明了斯石英的性質(zhì)。然后:斯石英只出現(xiàn)在被強烈擠壓的地方。最后:用邁克霍恩的研究檢測表明,6500萬年前曾經(jīng)有一次巨大的撞擊并形成了數(shù)噸斯石英。而恐龍的滅絕恰好在6500萬年前。結論:撞擊是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
說明角度、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語言、主題思想
都談到了恐龍的滅絕,但選用的材料不同,所說明的主要問題也不同。前者:談到恐龍的化石無處不在,是為了證明另一種科學理論(“板塊構造”理論)的正確。后者:恐龍的滅絕則成為探討的主題,“被壓扁的沙子”則成了證據(jù)。由此可見,作者具有多角度、多側面看問題的科學思維方法。
兩篇文章都采用的都是邏輯順序,重在說明事理,在短小的篇幅內(nèi),將抽象的科學知識層層剖析,既嚴謹又深入淺出地解釋清楚。
都采用了多種說明方法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列數(shù)字、作詮釋
在文章中,作者舉了很多例子來說明自己的觀點。例如,《恐龍無處不有》第2段“例如,在1986年1月……”;《被壓扁的沙子》第三段“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
例如《被壓扁的沙子》中,談到斯石英和普通沙子的區(qū)別時,為了讓讀者更清楚地了解,運用了“一立方英寸被壓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痹凇犊铸垷o處不有》中將南極的恐龍的命運同其他大陸的恐龍進行比較?!斑@類生物的命運比其他同類要悲慘得多,因為板塊把他們向南攜帶到了極地?!?br/>說明方法——打比方、列數(shù)字、作詮釋
打比方:“位于南極中心部位的南極是全球的大冰箱”列數(shù)字:“如果在850℃的高溫下,把斯石英加熱30分鐘,它就會變成普通沙子 ?!弊髟忈專骸犊铸垷o處不有》第6段。
(1)如果看一張地圖,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會看到它們拼合得多么天衣無縫。 這一句補充交代了大陸漂移學說的一個最顯而易見的證據(jù),即南美洲和非洲海岸線驚人的互補性,這不是能用巧合來解釋的,只能說明它們原來在一起。當然,大陸漂移學說還有很多深層證據(jù)。
(2)萬一哪天某個星體要撞擊地球,我們也許會知道如何來避免這種撞擊。用一句半開玩笑的話強調(diào)說明天文學研究的現(xiàn)實意義。
(3)即非常純的沙子。解釋什么是二氧化硅,強調(diào)只有非常純的沙子才能稱作“二氧化硅”。
(4)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對金剛石加熱,從而把它恢復到原始碳的狀態(tài),但誰愿意這樣做呢?這句話以金剛石經(jīng)過高溫加熱可以變?yōu)槠胀ǖ奶迹惐人故⒔?jīng)過高溫加熱可以變成普通的沙子,括號中的文字起類比說明的作用。作者隨筆幽默一下,也表現(xiàn)了作者思維的活躍。
課文所選兩篇就同一問題從不同角度思考,從而發(fā)現(xiàn)新的論據(jù)或得出新的結論。文章給了我們一個有益的啟示:不同領域的科學發(fā)現(xiàn)可以互相啟發(fā),從而有新的發(fā)現(xiàn);要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方法。
一、根據(jù)拼音寫出漢字1.領yù( ) 2.yǎn( )射3.二氧化guī( ) 4.排chì( )二、找出每組字形有誤的一項,將序號寫入括號1.( )A.塵埃 B.至密 C.繁盛 D.熔化2.( )A.膨脹 B.隕石 C.流逝 D.砥達三、給加粗字注音并解釋詞語1.天衣無縫( )________________2.褶皺( )____________________3.追溯( )____________________4.劫難(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指出下列句子的說明方法
1.一立方英寸被壓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
2.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極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羅斯島發(fā)現(xiàn)了一些化石骨骼。( )
3.位于南極中心部位的南極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極冰蓋。( )
4.因此,目前存在兩種對立的理論,即“撞擊說”和“火山說”。( )
五.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正確的畫“√”,錯誤的劃“×”
1.《被壓扁的沙子》一文通過對“被壓扁的沙子”的反思,證明外星撞擊地球是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 )
2.南極洲恐龍化石的發(fā)現(xiàn),為大陸漂移學說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證據(jù)。( )
3.恐龍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為恐龍四處遷移。( )?
4.《被壓扁的沙子》和《恐龍無處不有》兩篇文章都有力地證明了“不同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在一個科學領域的新發(fā)現(xiàn)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chǎn)生影響”的道理。 ( )
1.隕石撞擊說 2.彗星碰撞說3.造山運動說 4.氣候變動說5.火山噴發(fā)說 6.海洋潮退說7.溫血動物說 8.自相殘殺說9.大陸漂移說 10.地磁變化說11.被子植物中毒說 12.酸雨說。
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編版被壓扁的沙子示范課課件ppt,共18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讀懂事理,理清順序,舉出斯石英的例子,恐龍滅絕的原因,撞擊說,推理論證,火山說,研究證明,科學發(fā)現(xiàn),科學假說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被壓扁的沙子備課ppt課件,文件包含第6課阿西莫夫短文兩篇《被壓扁的沙子》pptx、第6課阿西莫夫短文兩篇《被壓扁的沙子》教案doc、第6課阿西莫夫短文兩篇《被壓扁的沙子》導學案doc、第6課阿西莫夫短文兩篇《被壓扁的沙子》練習doc、被壓扁的沙子mp3、《被壓扁的沙子》視頻朗讀mp4、從宇宙大爆炸到生命的誕生從恐龍滅絕到人類出現(xiàn)素材1mp4等7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33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語文八年級下冊被壓扁的沙子背景圖ppt課件,共36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第二課時,恐龍無處不在,“火山說”,“撞擊說”,被壓扁的沙子,速讀課文比較閱讀,阿西莫夫短文兩篇,科學的實驗,事實的證明,嚴密的推理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