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為你們營造了一個美夢如果說田園生活是陶淵明人生的一個驛站,那么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是從他靈魂疆域里生長出來的一個精神坐標(biāo),是他靈魂的映射,也是他為我們后人營造出來的一個“烏有之鄉(xiāng)”,一個美麗的新世界。在桃花源里,天高地迥,春光秋色,晨暉夕陰,清風(fēng)徐來,陣陣花香,清新雅致,優(yōu)雅醉人。在桃花源里,沒有爾虞我詐,沒有紛擾斗爭,大家都能夠和睦相處,怡然自得,寧靜祥和。人間—田園—桃花源,這是陶淵明靈魂成長的軌跡,是他對人生、對生命進(jìn)行終極思考的探索過程?!皻w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這千古一喟,耐人尋味,生命智慧,亦盡在其中。他的歸隱是對官場主動放棄之歸,是執(zhí)著人生尋找真我之歸。他不狂放,不沉淪,在平凡的現(xiàn)實中將主觀情感與自然萬物合一,在耕讀觴詠中咀嚼人生的真正價值。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匯聚升華了我們的田園情感,成為附在每個人心中的美麗夢鄉(xiāng),深刻地影響著后世,擴(kuò)張了我們心靈深度和精神視野。正因為如此,陶淵明的桃花源才顯得尤其令人心馳神往,漸洇漸大,終于化為歷史文化天空中一個璀璨的標(biāo)記,一個超然的符號,一直蔓延至你我的心靈深處。
1.文學(xué)常識陶淵明(約365—427),名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謚號“靖節(jié)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東晉著名文學(xué)家,田園詩人,辭賦家,散文家。他出生于一個沒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東晉的元勛重臣,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做過武昌太守。父親陶逸早死,母親是東晉名士孟嘉的女兒。陶淵明29歲徙家柴桑,出任江州祭酒、鎮(zhèn)軍參軍。后任彭澤縣令。因不事權(quán)貴,棄官隱居。52歲時回歸宜豐故里,四年后返潯陽,逝于柴桑。被后世稱作“田園詩人之祖”“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一個游蕩在田園的孤獨客
陶詩今存125首,多為五言詩。從內(nèi)容上可分為飲酒詩、詠懷詩和田園詩三大類。有《歸園田居》《桃花源詩》《飲酒》《詠荊軻》《挽歌》等。現(xiàn)存文章有辭賦3篇、韻文5篇、散文4篇,共計12篇。有《閑情賦》《感士不遇賦》《歸去來兮辭》《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記》等。本文是晉安帝義熙元年(406)作者辭去彭澤令回家時所作,分為“序”和“辭”兩部分?!靶颉闭f明了自己出仕和自免去職的原因?!稗o”則抒寫了歸田的決心、愉快心情和樂趣。本文通過對田園生活的贊美和勞動生活的歌頌,表明他對當(dāng)時現(xiàn)實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滿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視功名利祿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運成化、樂安天命的思想。全文語言流暢,音節(jié)和諧,感情真摯,富有抒情味。真不要官,真隱居,真耕讀者,陶淵明為中華第一人!
2.寫作背景陶淵明從29歲起開始出仕,一直厭惡官場,向往田園。陶淵明于東晉義熙元年(405)41歲時,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澤令。據(jù)《宋書·陶潛傳》和蕭統(tǒng)《陶淵明傳》云,陶淵明歸隱是出于對腐朽現(xiàn)實的不滿。當(dāng)時郡里一位督郵來彭澤巡視,官員要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他氣憤地說:“我不愿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即日掛冠去職,并賦《歸去來兮辭》,以明心志。這篇賦就是其在回歸田園之初激動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
陶淵明從晉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為州祭酒,到義熙元年做彭澤令,十三年中,他曾經(jīng)幾次出仕,幾次歸隱。陶淵明有過政治抱負(fù),但是當(dāng)時的政治社會已極為黑暗。晉安帝元興二年(403),軍閥桓玄篡晉,自稱楚帝。元興三年(404),另一個軍閥劉裕起兵討桓,打進(jìn)東晉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至義熙元年(405),劉裕完全操縱了東晉王朝的軍政大權(quán)。這時距桓玄篡晉,不過十五年。伴隨著這些篡奪而來的,是數(shù)不清的屠殺異己和不義戰(zhàn)爭。陶淵明天性酷愛自由,而當(dāng)時官場風(fēng)氣又極為腐敗,諂上驕下,胡作非為,廉恥掃地。一個正直的士人,在當(dāng)時的政治社會中絕無立足之地,更談不上實現(xiàn)理想抱負(fù)。陶淵明經(jīng)過十三年的曲折,終于徹底認(rèn)清了這一點。陶淵明品格與政治社會之間的根本對立,注定了他最終的抉擇——歸隱。
“但淵明究竟不是一個自了漢。他不完全提倡一種消極的躲避的辦法。故桃花源也遂成為積極的理想、社會的模范,像‘烏托邦’(Utpia)、‘共和國’(Republic)、‘新大西洋’(New Atlantic),那樣的一個‘避’秦之地。避秦之地終于是一個寓言的世界,于是五柳先生遂不得不逃于酒,在醉鄉(xiāng)里,也就是在理想國里,躲了過去。淵明全部理想幾全可以此釋之。所以他不僅是一位田園詩人,徹頭徹尾的詩人,而且是偉大的政治理想家?!薄嵳耔I《插圖本中國文學(xué)史》
3.相關(guān)知識山水田園詩中國古代的田園詩指歌詠田園生活的詩歌,多以農(nóng)村景物和農(nóng)民、牧人、漁夫等的勞動為題材,創(chuàng)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達(dá)對現(xiàn)實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向往。東晉大詩人陶淵明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體后,唐宋等詩歌中的田園詩便主要變成了隱居不仕的文人和從官場退居田園的仕宦者們所作的以田園生活為描寫對象的詩歌。山水田園詩屬于寫景詩的范疇,這類詩歌的主要特點就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亦即作者筆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具體風(fēng)格:清新、韻致高遠(yuǎn)、格局闊大,氣象萬千,感情豐富。代表人物:陶淵明、謝靈運、王維、孟浩然、柳宗元、儲光羲、常建等。
此心安處即吾鄉(xiāng),桃花源其實并不遙遠(yuǎn)?;蛟S它就在你的書桌邊,或許它就在你的小屋里,或許在江邊,或許在跑道上……陶淵明在你我的心田里種下了桃花源。只要心中有這一片凈土,無論身處在生活中的任何層面,心靈都不會陷入泥淖而不能自拔。
名人論陶詩①“兩晉無文章,幸獨有《歸去來兮辭》一篇耳,然其詞義夷曠蕭散,雖托楚聲,而無其尤怨切蹙之病。”——歐陽修②“沛然從肺腑中流出,殊不見斧鑿痕?!薄巍せ莺椤独潺S夜話》引李格非語。③“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金·元好問《論詩三十首》其四④“淵明詩所以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東坡乃篇篇句句依韻而和之,雖其高才似不費力,然已失其自然之趣矣?!薄祆洹吨熳诱Z類》
1.解釋文中加點詞。①耕植 .②自給 .③幼稚 .④生生 .⑤資 .⑥術(shù) .⑦脫然 .
維持生活。前一“生”字為動詞,后一“生”字為名詞。
憂慮解脫而放松的樣子。
⑧有懷 .⑨靡途 .⑩會 .?以 .?見 .?憚 .?何則 .?質(zhì)性 .?矯厲 .
違己:違反自己意志。交?。?身心)都感到痛苦。
為了謀生糊口而役使自己。
猶:躊躇、猶疑。望:觀望。
莊稼成熟一次,引申為一年。
去吊喪的心情非常急迫。駿奔,急速奔馳。
2.翻譯下列句子。(1)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 ?2)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于小邑?! ?3)饑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
親友大都勸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這個念頭,可是求官缺少門路。
正趕上有奉使外出的官吏,地方大吏以愛惜人才為美德,叔父也因為我家境貧苦(替我設(shè)法),于是我就被委任到小縣做官。
饑寒雖然來得急迫,但是違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過去為官做事,都是為了吃飯而役使自己。
3.思考:序言交代了哪些內(nèi)容?
答案:①序言交代了做官原因;②交代了作者辭官歸隱后的生活情趣和內(nèi)心感受,表現(xiàn)了他對官場的認(rèn)識以及對人生的思索,表達(dá)了他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
1.解釋文中加點詞。①歸去來兮 .②蕪 .③胡 .④心 .⑤役 .⑥奚 .⑦諫 .
意思是“回去吧”。來,助詞,無義。兮,語氣詞。
⑧追 .⑨迷途 .⑩是 .?遙遙 .?恨 .?熹微 .?乃 .
?衡宇 .?載欣載奔 .?三徑 .?就 .?引 .?眄 .
簡陋的房屋。衡,通“橫”。宇,屋檐,這里指居處。
西漢末,兗州刺史蔣詡隱居后,在院中開辟三徑,只與求仲、羊仲來往。后以“三徑”代指隱士住處。
看。這里是“隨便看看”的意思。
指無目的地漫步和隨時隨地休息。
2.翻譯下列句子。(1)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 (2)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 ?3)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既然自己的心靈為形體所役使,為什么如此失意而獨自傷悲?
我端起酒壺酒杯自斟自飲,觀賞著庭樹(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
日光暗淡,即將落山,我流連不忍離去,手撫著孤松徘徊不已。
3.思考:溫馨的家庭是陶淵明歸隱的保證,而一個家庭中少不了女主人的支撐,你能從陶淵明的描寫中隱見他妻子的身影嗎?
答案:(示例)“僮仆歡迎,稚子候門?!薄皵y幼入室,有酒盈樽?!笨梢?,家里為了迎接陶淵明的歸來舉行了一個小小的歡迎儀式,從這番“隆重”歡迎的安排中,我們便可以隱然看見妻子的形象了。她既是一個理家撫幼、能干賢淑的人,又是一個善解人意、溫柔多情的人。不論陶淵明的辭官歸家會給她帶來什么,她都沒有半句怨言,早早一番忙碌,給丈夫準(zhǔn)備好了一壺酒,并且斟好了滿滿的一杯,只為給丈夫接風(fēng)洗塵。孩子們歡呼雀躍的時候,她默默地站在背后,面帶喜悅的微笑看著他們。她理解丈夫的心理,看見他的眉頭是舒展的,自己也便感到快慰了。
1.解釋文中加點詞。①息交 .②駕言 .③情話 .④春及 .⑤西疇 .⑥或 .⑦棹 .
停止與人交往,斷絕交游。意思是不再同官場有任何瓜葛。
駕車出游。駕,駕車,這里指駕車出游去追求想要的東西。言,助詞。
本義船槳。這里名詞做動詞,意為劃槳。
⑧窈窕 .⑨欣欣 .⑩涓涓 .?善 .?行休 .?寓形 .?委心 .
2.翻譯下列句子。(1)世與我而相違,復(fù)駕言兮焉求? (2)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jīng)丘?! ?3)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這世俗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還要駕車出去追求什么?
既要探尋那幽深的溝壑,又要走過那高低不平的山丘。
愛惜那良辰美景我獨自去欣賞,有時扶著拐杖除草培苗。
3.思考:文中的“松”“菊”有沒有什么象征意義?
答案:(示例)“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和郭主簿二首》其二)“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望憂物,遠(yuǎn)我遺世情?!?《飲酒》其七)陶淵明的詩中離不開這些意象,因為這是他飄逸、醇厚詩歌風(fēng)格的酵母,是他淡泊、真淳而又孤傲人格的象征。“三徑就荒,松菊猶存”,陶淵明歸來時,見庭院仍有傲霜獨立的青松,歷寒而愈秀的秋菊,頓時感到無限欣慰——任世事變遷,世態(tài)炎涼,唯我不變,所求不變,那就是順應(yīng)天性,放浪于自然大化之中。這一刻,他感到分裂的人格終于彌合,自我在多年艱難尋求和痛苦徘徊之后蟬蛻而出。
二、鞏固自測1.識字記音。①憩( ) ②蕪( ) ③眄( ) ④盤桓( )⑤窈窕( ) ⑥壑( ) ⑦飏( ) ⑧遐觀( )⑨岫( ) ⑩耘耔( ) ?一稔( ) ?壺觴( )?翳翳( ) ?疇( ) ?皋( ) ?心憚( )?熹微( ) ?庭柯( ) ?或棹孤舟( ) ?樽( )
2.通假字。①乃瞻衡宇通 .②景翳翳以將入通 .③曷不委心任去留通 .
3.古今異義。①于時風(fēng)波未靜 ?、趪L從人事 ?、蹖こ淌厦脝视谖洳 、軔傆H戚之情話
古義:指戰(zhàn)亂;今義:風(fēng)浪,常用來比喻糾紛或亂子?!?br/>古義:指做官;今義:常用義,人的離合、境遇、存亡等情況,或關(guān)于工作人員的錄用、培養(yǎng)、調(diào)配、獎罰等工作?!?br/>古義:不久;今義:常用義為“尋找”“追尋”等?!?br/>古義:內(nèi)外親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義: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guān)系或血統(tǒng)關(guān)系的家庭成員。
⑤幼稚盈室 ?、抻谑菒澣豢犊 、吆蕹抗庵湮ⅰ 、鄬⒂惺掠谖鳟牎 ?br/>古義:小孩;今義:指不成熟的做法。
古義:感慨;今義:指大方的行為?!?br/>古義:遺憾;今義:指一種情感,多為“仇恨”之意。
古義:指耕種之事;今義:指發(fā)生某事。
5.文言句式。①皆口腹自役句式特點: . ?、趶?fù)駕言兮焉求句式特點: . ?、酆鸀楹蹂劐赜沃涫教攸c: . ?、軐⒂惺掠谖鳟牼涫教攸c: .
判斷句,“皆”表判斷
賓語前置?!把汕蟆奔础扒笱伞?,追求什么
賓語前置。“胡為”即“為胡”,為什么?!昂沃奔础爸巍保侥睦锶?br/>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將于西疇有事”
⑤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句式特點: . ?、迾贩蛱烀鼜?fù)奚疑句式特點: . ?、咴⑿斡顑?nèi)復(fù)幾時句式特點: . ?、嗨煲娪糜谛∫鼐涫教攸c: . ?、峒茸砸孕臑樾我劬涫教攸c: .
狀語后置,“以春及告余”
省略句,“形”與“宇”之間省略介詞“于”
被動句,“見”表被動
6.詞類活用。(1)名詞的活用①名詞做動詞策扶老以流憩 . 或棹孤舟 . ②名詞做狀語園日涉以成趣 .
(2)形容詞的活用①形容詞做名詞攜幼入室 . ?、谛稳菰~做動詞善萬物之得時 . ③形容詞的使動用法眄庭柯以怡顏 . ?、苄稳菰~的意動用法樂琴書以消憂 .
7.文句翻譯。①既自以心為形役 ?、趯⒂惺掠谖鳟牎 、蹚?fù)駕言兮焉求? ?、茉⑿斡顑?nèi)復(fù)幾時? ?、萘某嘶詺w盡,樂夫天命復(fù)奚疑!
既然知道心志是被軀殼役使。
我還駕著車出去追求什么?
我寄身于世間還有幾度春秋?
姑且順應(yīng)自然直到生命的終結(jié),樂于順從天命還有什么疑慮呢!
1.本文序文說,本文寫在乙巳歲十一月。但具體時間有爭論。有人說本文寫在陶淵明辭官歸隱之初(如課本注釋),是追敘和實錄之作;有人說寫在辭官歸隱之前、將歸之際,人未歸而心已先歸,是想象之作。你支持哪種觀點?說出你的理由。
明確:(觀點一)本文屬實錄之作。理由:“實迷途其未遠(yuǎn),覺今是而昨非”中,“今是”二字明確點出作者當(dāng)時的處境,是在享受了田園生活的無限樂趣后清醒地悟到的;第二段中寫歸途、家門、居室、庭院,如果不是親身經(jīng)歷,怎能有如此細(xì)微的情節(jié)呢?文末“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作者正是在親眼所見之后,方可發(fā)出如此深刻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慨。(觀點二)本文屬想象之作。理由如下:“歸去來兮辭”意為“回去吧”,如果是實錄之作,如此表述實為不當(dāng);文前小序稱“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巳歲十一月也”。作者自云辭作于仲冬,而辭中,“木欣欣以向榮”為春日景象,“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涉春季農(nóng)事,如不是想象之作,該作何解釋?從全文看,作者正是借想象的歸程、歸舍、歸園、歸田來顯示自己歸意之堅和歸心之切,有著強(qiáng)烈的情緒色彩和想象的空靈意趣。
2.本文是循著怎樣的一條情感思路來敘寫的?
明確:本文的情感思路可分為五個階段。①從開頭“覺今是而昨非”,寫作者的思想斗爭:想辭官歸隱,卻又似割舍不下;想積極入世,繼續(xù)仕途,又與自己心性不合。最后決定歸隱田園。②“舟遙遙以輕飏”“載欣載奔”,寫回家途中的歡快與急切心情。因為已解決了思想矛盾。③“僮仆歡迎”“撫孤松而盤桓”,寫回家后幸福愉快的日常家庭生活。④“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或棹孤舟”,寫回家后的社會生活。⑤“既窈窕以尋壑”結(jié)尾,寫回家后的反思與感悟。這五個部分表現(xiàn)的正是作者情感發(fā)展過程,作者將自己的思想情感寄托在具體的情景描繪中,以形象托出。本文開頭一句,實際是作者經(jīng)歷了這一番情感發(fā)展之后,喊出的一句富于內(nèi)容的話。
3.從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角度看,本文有什么突出特點?
明確:①發(fā)乎真情。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無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又出于真情的。“舟遙遙以輕飏,風(fēng)飄飄而吹衣?!卑言娙私鉀Q思想矛盾后那種回家途中愉悅暢快之情表現(xiàn)得多么真切!“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贝蠹s因為心情急切,詩人的歸程畫面轉(zhuǎn)換得也快:他剛才還在輕飏的舟上迎風(fēng)佇立,轉(zhuǎn)眼間又出現(xiàn)在晨光熹微的山路上,百里之遙本應(yīng)駕輕就熟卻偏還要問征夫前面的路;待到乃瞻衡宇,這位已屆中年的漢子,竟又像小孩子一樣載欣載奔。寫得真實而動人。②情托于物。好的散文總是寫得自然真切的。而要寫得自然真切,必須要有寄托物,以便將自己的思想、見解、感情訴諸形象。只有這樣,才能寫得真切、生動、感人,韻味悠長。而這一點,本文堪稱典范。
一、源頭活水,積累妙用(一)素材這樣積累1.在教材中提煉課本素材展臺角度一“陶淵明的出現(xiàn)無異于在花團(tuán)錦簇中伸出一枝青枝綠葉,又好像在珠光寶氣、濃妝艷抹的貴婦人群中走來一位不加修飾的清純少女?!狈佃睔w真,崇尚自然,這既是陶淵明生活的準(zhǔn)則,也是他創(chuàng)作的準(zhǔn)則。陶淵明不是像一般人那樣觀山川以悅目,他是把田園自然風(fēng)光作為自己的精神歸宿,是在看透了官場的腐敗黑暗之后轉(zhuǎn)向大自然而獲得的一種人格生命的覺悟。請以“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園”為話題寫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
【寫作示例】開荒南野際,守拙歸田園?;蛟S,這是我最終的歸宿。此時,一切世俗的虛幻早已云消霧散,我面前,是實實在在的生活,是自食其力的慰藉,是鋤豆收糧的愜意,是心遠(yuǎn)地偏的豁朗,是心清氣暢的滿足。當(dāng)心境隨著瞬時的靈動滾落下來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此時的詩賦,竟是先前之俗陋與鄙薄所無以媲美的,又加美酒相伴,更勝于乞媚搖尾般的奴才生活,于是,我發(fā)現(xiàn),自己真正達(dá)到了本應(yīng)該早就達(dá)到的境界。我的生命是自己的,做人的原則,也是污濁與無聊所無以改變的。于是,我心甘情愿守住蕭蕭荒園。
角度二不管是生活在喧鬧的都市,還是在寧靜的鄉(xiāng)村,每個人對大自然都會懷有濃濃的依戀之情。某一次走進(jìn)自然的行動,會給你留下難忘的記憶:也許是觀賞萬頃碧波,也許是留意田間小路,也許是仰望當(dāng)空皓月,也許是諦聽枝頭蟬鳴……自然的美妙讓你流連忘返,心醉神迷。請描寫一處自然景物,寓情于景,以情染景,情景交融,300字左右。
【寫作示例】秋天的雨張愛玲雨,像銀灰色黏濕的蛛絲,織成一片輕柔的網(wǎng),網(wǎng)住了整個秋的世界。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纏滿著蛛絲網(wǎng)的屋頂。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頂上剝落的白粉。在這古舊的屋頂?shù)幕\罩下,一切都是異常的沉悶。園子里綠翳翳的古榴桑樹、葡萄藤,都不過代表著過去盛夏的繁榮,現(xiàn)在已成了古羅馬建筑的遺跡一樣,在蕭蕭的雨聲中瑟縮不寧,回憶著光榮的過去。草色已經(jīng)轉(zhuǎn)入憂郁的蒼黃,地下找不出一點新鮮的花朵;宿舍墻外一帶種的嬌嫩的洋水仙,垂了頭,含著滿眼的淚珠,在那里嘆息它們的薄命,才過了兩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這樣霉氣薰蒸的雨天。只有墻角的桂花,枝頭已經(jīng)綴著幾個黃金一樣寶貴的嫩蕊,小心地隱藏在綠油油橢圓形的葉瓣下,透露出一點新生命萌芽的希望。雨,像銀灰色黏濡的蛛絲,織成一片輕柔的網(wǎng),網(wǎng)住了整個秋的世界。
2.在名句中選擇①日負(fù)影以偕沒,月媚景于云端。賞析:這句詩出自詩人的名作《閑情賦》,這是一首以描寫男女愛情為主題的辭賦。其中,“偕”是一起的意思,而景則是光亮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夕陽帶著余暉一起落下了山,而明月卻早已在云端顯現(xiàn)出了自己的光明。②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賞析:這句詩出自詩人的名作《飲酒》二十首之五。這是陶淵明(潛)的代表作之一。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在南山下采摘菊花,悠閑自得之間,偶一抬頭,見到了南山。寫他的無所羈絆、怡然自得之態(tài),見出詩人超塵脫俗、清高恬淡的生活情趣。
③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賞析:這句詩出自詩人的名作《歸去來兮辭》。云朵無心飄出山來,鳥兒飛累了就回家。④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賞析:這句詩出自詩人的名作《五柳先生傳》。不會因為貧困而感到憂慮而悲傷,也不會因為富貴而去奔忙。是不在貧窮中喪失斗志,不在富貴中沾沾自喜。表明了自己堅決與官場決絕、不為五斗米折腰、獨立自主地做人與生活的人生態(tài)度。⑤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賞析:這句詩出自詩人的名作《歸園田居·其三》。衣服濕了又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呢?只要我的心愿沒有背離,這樣就足夠了。
⑥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賞析:這句詩出自詩人的名作《雜詩其一》。回憶起我年少的時候,雖然沒有遇到一些快樂的事情,心中也會充滿著快樂。⑦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賞析:這句詩出自詩人的名作《歸去來兮辭》。過去的事已經(jīng)無法挽回,但將來的事還可以補(bǔ)正。雖然誤入歧途,所幸現(xiàn)在有所醒悟,迷途知返為時不晚。此乃詩人自道誤入仕途的后悔之意和對今日退出官場的欣慰之情,于一悔一喜之中,表現(xiàn)了其回歸自然、遠(yuǎn)離俗世的高潔志向。
⑧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賞析:這句詩出自詩人的名作《移居二首》之一。奇文,指寫得比較得意的文章。疑義,指未明的道理。析,剖析、分析。此寫與同好切磋文章的快樂之情。⑨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yuǎn),覺今是而昨非。賞析:這句詩出自詩人的名作《歸去來兮辭》。醒悟到過去了的是挽回不了了,也知道未來的還是可以補(bǔ)救的。幸好迷途還不是太遠(yuǎn),醒悟到今天辭官的決定是對的,而以前為官求祿的決定是錯了。
(二)素材這樣運用以上課內(nèi)素材可用于哪些話題作文中呢?拓展提示上述材料可以應(yīng)用在“忘記與銘記”“選擇”“入世與出世”“理想”“個性”“追求”等話題的作文中。
范文示例:是那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士,是那個“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的雅人,是那個“帶月荷鋤歸”的農(nóng)夫,對!是他,是這享譽(yù)文壇百千年的陶淵明。他不愿“為五斗米折腰”,掛印歸田園。他忘卻了官場的失意,忘卻了仕途的不達(dá),卻記住了世人的愿望,寫出了心中的圣地——桃花源。遠(yuǎn)離塵世,隱歸田園,看花開花落。陶淵明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藍(lán)天中的白云,像大海中的魚鱗,因為有菊,那顆渴望自由的心被官場的牢籠束縛太久了,難道沒有什么寄托?選菊吧!清新淡雅,與世無爭,不正像他不羈的性格嗎?是陶詩將心寄托于菊,尋回了一方心靈的凈土,也是陶詩讓菊帶上了品質(zhì)高潔、與世無爭的高姿態(tài)帽子流傳至今。
二、書聲瑯瑯——由此及彼,拓展視野拓展閱讀1.桃花源詩陶淵明 〔魏晉〕閱讀提示陶淵明寫桃花源,用了散文與詩兩種文體。《桃花源記》主要是描寫漁人出入桃花源的經(jīng)過和在桃花源中的所見所聞。詩與記珠聯(lián)璧合,又相互獨立,并無重復(fù)之感。此詩以詩人的口吻講述桃花源中人民和平、安寧的生活,詩人以自己對當(dāng)時社會現(xiàn)實的深切感受,突破了個人狹小的生活天地,從現(xiàn)實社會的政治黑暗、人民生活苦難出發(fā),結(jié)合傳說中的情形,描繪了一個與現(xiàn)實社會相對立、自由、幸福的理想社會?!短一ㄔ丛姟穬?nèi)容豐富,對于了解陶淵明描寫桃花源的意圖和生活理想很有幫助。
注釋①嬴氏:這里指秦始皇嬴政。②黃綺:漢初商山四皓中之夏黃公、綺里季的合稱。此指商山四皓。③伊人亦云逝:伊人,指桃源山中人。云,句中助詞,無義。逝,離去,即逃至山中。④往跡浸復(fù)湮:往跡,人或車馬行進(jìn)所留下的蹤跡。湮,埋沒。⑤相命肆農(nóng)耕:相命,互相傳令,此指互相招呼。肆,致力。⑥日入從所憩:日入,天黑。從,相隨。所憩,休息的處所。⑦菽稷隨時藝:菽,豆類。稷,谷類。藝,種植。⑧靡:沒有。⑨曖:遮蔽。⑩俎豆:俎和豆。古代祭祀、宴饗時盛食物用的兩種禮器。亦泛指各種禮器。
?衣裳(cháng):古時衣指上衣,裳指下裙。后亦泛指衣服。 ?班白:指須發(fā)花白。班,通“斑”。詣,玩耍。?節(jié)和:節(jié)令和順。?紀(jì)歷:紀(jì)年、紀(jì)月、紀(jì)日的歷書。?成歲:成為一年。?余樂:不盡之樂。?于何:為什么,干什么。?五百:五百年。從秦始皇到晉太元中的五百多年。?神界:神奇的界域。?淳?。捍?,淳厚,指桃源山中的人情風(fēng)尚。薄,浮薄,指現(xiàn)實社會的人情世態(tài)。
譯文秦王暴政亂綱紀(jì),賢士紛紛遠(yuǎn)躲避。四皓隱居在商山,有人隱匿來此地。往昔蹤跡消失盡,來此路途已荒廢。相喚共同致農(nóng)耕,天黑還家自休息。桑竹茂盛遮濃蔭,莊稼種植按節(jié)氣。春蠶結(jié)繭取長絲,秋日豐收不納稅?;牟菡谕咀杞煌?,村中雞犬互鳴吠。祭祀仍遵古禮法,衣裳沒有新款式。兒童歡跳縱情歌,老者欣然自游憩。草木花開知春到,草衰木凋知寒至。雖無年歷記時日,四季推移自成歲。歡快安逸樂無窮,哪還需要動智慧?奇蹤隱蔽五百歲,一朝開放神奇界。浮薄淳樸不同源,轉(zhuǎn)眼深藏?zé)o處覓。請問世間凡夫子,可知塵外此奇跡?我愿踏乘輕云去,高飛尋找我知己。
2.詠荊軻陶淵明〔魏晉〕閱讀提示荊軻刺秦王,《戰(zhàn)國策·燕策》與《史記·刺客列傳》都有記載,其基本情節(jié)是相似的。陶淵明這首詩取材于上述史料,但并不是簡單地用詩的形式復(fù)述這一歷史故事。陶淵明反復(fù)說過:“少時壯且厲,撫劍獨行游。誰言行游近,張掖至幽州。”(《擬古》之八)由此可見,作者的生活、志趣和性格中,早已具有豪放、俠義的色彩,詩人一生“猛志”不衰,疾惡除暴、舍身濟(jì)世之心常在,詩中的荊軻正是這種精神和理想的藝術(shù)折光。
原文燕丹①善養(yǎng)士,志在報強(qiáng)嬴②。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③。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素驥鳴廣陌④,慷慨送我行。雄發(fā)指危冠⑤,猛氣沖長纓。飲餞易水上⑥,四座列群英。漸離擊悲筑⑦,宋意唱高聲。蕭蕭哀風(fēng)逝,淡淡寒波生。商音⑧更流涕,羽奏壯士驚。心知去不歸,且有后世名。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凌厲越萬里,逶迤過千城。圖窮事自至⑨,豪主正怔營⑩。惜哉劍術(shù)疏,奇功遂不成。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馀情。
注釋①燕丹:戰(zhàn)國時燕王喜的太子,名丹。②強(qiáng)嬴:秦國③荊卿:指荊軻。④素驥鳴廣陌:素驥,白色的駿馬。廣陌,大路。⑤危冠:高高的帽子。⑥易水上:易水岸邊。⑦漸離擊悲筑:漸離,高漸離,荊軻的朋友。筑,古代一種樂器。⑧商音:商聲和羽聲,商聲凄涼,羽聲激昂。⑨圖窮事自至:圖窮匕見,翻完地圖忽現(xiàn)出匕首。⑩怔營:膽戰(zhàn)心驚,目瞪口呆。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第三單元10(蘭亭集序 歸去來兮辭并序)10.2 歸去來兮辭并序優(yōu)秀ppt課件,共32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導(dǎo)入新課,作者簡介,寫作背景,解讀課文,梳理序言,指不成熟的做法,指做官,指大方的行為,翻譯下列句子,第一層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10.2 歸去來兮辭并序教課ppt課件,共6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單篇文本研讀課,復(fù)合文本比較鑒賞課,目錄索引,蘭亭集序,歸去來兮辭并序,綜合探究,主題閱讀,學(xué)以致用創(chuàng)新寫作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10.2 歸去來兮辭并序作業(yè)課件ppt,共35頁。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