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后·訓練提升
一、語言運用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奪:改變。
B.煢煢孑立,形影相吊吊:安慰。
C.大類女郎也類:像。
D.日薄西山,氣息奄奄薄:落下。
答案D
解析D項,薄:迫近。
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不相同的一項是( )
A.生孩六月,慈父見背
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
B.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C.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
D.凡再變矣
軒凡四遭火,得不焚
答案B
解析A項,用在動詞前,有指代作用,可譯為“我”。B項,助詞,的;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C項,介詞,因為。D項,副詞,總共。
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與現(xiàn)代漢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
B.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C.今已亭亭如蓋矣
D.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答案C
解析A項,古義指不能走路;今義指不可以。B項,古義指辛酸悲苦;今義指辛勞苦累。C項,形容高聳,古今同義。D項,古義指申訴(苦衷);今義指說給人,使人知道。
4.仿照下面畫線的句子,另寫一段話,要求句式相同,語意連貫。
《陳情表》的語言是有形的,有聲的,因為它是有情的。讀《陳情表》,我們可以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惻,帝王微笑背后的惱怒,李密誠惶誠恐的怖懼。
讀《陳情表》,我們可以聽到:
答案示例老人痛苦無奈的呻吟,官吏急切嚴厲的呵責,孝子忠誠懇切的哀告。
解析可以從文章中作者的申告、祖母的呻吟、官吏的呵斥等角度思考。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
常言說“作文如做人”,是說寫文章體現(xiàn)人的修養(yǎng),要有認真的態(tài)度,不能自欺欺人,要“修辭立其誠”,從寫作要求看,是指語言表達既要有文采,① ,說真話,抒真情。有真誠的態(tài)度和情感,文章的技巧、文采才有價值。
作文是富有靈性的思維活動,最能體現(xiàn)人的情感與個性。人們熱愛經(jīng)典作品,( )希望獲得啟示,( )希望通過閱讀發(fā)現(xiàn)并孕育美好情感,( )成為健全的人。李密《陳情表》陳說的窘迫境況,歸有光《項脊軒志》中刻骨銘心的親情、愛情記憶,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對自由生活的向往等,無不是真情實錄,歷經(jīng)千百年,② 。
寫作的“真”與“誠”,意味著坦誠地吐露自己的心聲,真實地記述自己的所思所感。( )思考還不夠深入,情感還不免稚嫩,( )作為自我心靈的記錄,一字一句都有著獨特的價值。也只有這樣,我們的心靈才能獲得成長,寫作也才能逐步成熟起來。
寫作的“真”與“誠”,需要端正寫作的態(tài)度。古人曾言,好文章應當是“寓目寫心,因事而作”,也就是以記敘真實的經(jīng)歷和抒發(fā)真實的感受為目的。隨便應付、敷衍了事的態(tài)度,為文造情、言不由衷地寫文章,對于作者和讀者而言,都是沒有什么裨益的。
當然,抒真情,說真話,也要講究方式方法。在不同情境下,③ ,有時需要含蓄委婉。說真話,抒真情,主要講的是情感和態(tài)度,至于文學意義上的合理虛構(gòu),體現(xiàn)的是“生活中可能發(fā)生的事”,也是一種真實,和胡編濫造絕非一回事。
5.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號里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 )
A.既 又 從而 即使 但
B.不僅 也 從而 即使 但
C.不僅 也 因而 雖然 但
D.既 又 因而 雖然 但
答案B
解析“既……又……”表示并列關(guān)系,“不僅……也……”表示遞進關(guān)系,文中強調(diào)“情感”,故“希望獲得啟示”和“希望通過閱讀發(fā)現(xiàn)并孕育美好情感”應為遞進關(guān)系,排除A、D兩項;文中“成為健全的人”是閱讀的目的,應用“從而”,排除C項。文中“思考還不夠深入,情感還不免稚嫩”是一種假設(shè),應用“即使……但……”。
6.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
參考答案:以隨便應付、敷衍了事的態(tài)度,為文造情、言不由衷地寫文章,對于作者和讀者而言,都是沒有什么裨益的。
7.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字。
參考答案:①更應當求“真” ②人們?nèi)匀荒芨惺艿阶髡叩恼嬲\ ③有時可以直抒胸臆
二、延伸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題。
先妣事略
[明]歸有光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來歸。逾年,生女淑靜,淑靜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殤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順;一歲,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數(shù)顰蹙顧諸婢曰:“吾為多子苦!”老嫗以杯水盛二螺進,曰:“飲此,后妊不數(shù)矣?!比嫒伺e之盡,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諸兒見家人泣,則隨之泣,然猶以為母寢也。傷哉!于是家人延畫工畫,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畫有光,鼻以下畫大姊?!币远有つ敢?。
孺人諱桂,世居吳家橋,去縣城東南三十里。外祖與其三兄,皆以資雄,敦尚簡實,與人姁姁①說村中語,見子弟甥侄,無不愛。
孺人之吳家橋,則治木綿;入城則緝纟盧②,燈火熒熒,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問遺。孺人不憂米鹽,乃勞苦若不謀夕。冬月爐火炭屑,使婢子為團,累累曝階下。室靡棄物,家無閑人。兒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紉綴不輟,戶內(nèi)灑然。遇僮奴有恩,雖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吳家橋歲致魚蟹餅餌,率人人得食。家中人聞吳家橋人至,皆喜。
有光七歲與從兄有嘉入學每陰風細雨從兄輒留有光意戀戀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覺寢,促有光暗誦《孝經(jīng)》,即熟讀,無一字齟齬,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歸王三接,孺人所許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補學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婦,孺子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撫愛之,益念孺人。中夜與其婦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則茫然矣。世乃有無母之人,天乎?痛哉!
(選自《古文鑒賞辭典》,有刪改)
注①姁(xǔ)姁:溫和的樣子。②緝纟盧(lú):將麻析成縷再搓成線。
8.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有光七歲/與從兄有嘉入學/每陰風細雨/從兄輒留有光/意戀戀/不得留也/
B.有光七歲/與從兄有嘉入學/每陰風細雨/從兄輒留/有光意戀戀/不得留也/
C.有光七歲與從兄有嘉/入學/每陰風細雨/從兄輒留有光/意戀戀/不得留也/
D.有光七歲/與從兄有嘉入學/每陰風細雨從兄/輒留有光/意戀戀/不得留也/
答案B
解析“入學”作“(有光)與從兄有嘉”的謂語,所以“入”前不能斷開,排除C項;“意戀戀”作“有光”的謂語,“意”前不能斷開,排除A、D兩項。
9.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妣,已故的母親。古代父死后稱“考”,母死后稱“妣”。古代墓碑上常刻有“顯考”“顯妣”“先考”“先妣”。
B.孺人,古代稱大夫的妻子,唐代稱王的妾,宋代用為通直郎等官員的母親或妻子的封號,明清則為七品官的母親或妻子的封號,后亦通用為婦人的尊稱。
C.正德,皇帝的年號。年號是我國古代帝王用來紀年的名號。用年號紀年,是從漢武帝開始的。一個皇帝只能有一個年號。
D.聘,指訂婚或女子出嫁。本文中表示女子出嫁意思的還有“來歸”。
答案C
解析“一個皇帝只能有一個年號”有誤,一個皇帝在位可以使用多個年號,且不重疊?;旧厦髑鍍沙幕实凼且粋€皇帝終生只用一個年號,之前的皇帝很多都有多個年號。
10.下列說法與原文所述內(nèi)容不符合的一項是( )
A.母親一生共生育了七個子女,所以感到很累,有位老婆婆端了一杯水,泡著兩只田螺,讓母親喝。喝了以后,母親就不會說話了。
B.母親去世以后,家中人請畫工為母親畫遺像,家中人就讓畫工照著作者和淑靜畫,因為他們和母親很相像。
C.“諸兒見家人泣,則隨之泣,然猶以為母寢也。”這是用兒時的無知來反襯今日的深切悲痛。“家中人聞吳家橋人至,皆喜”從側(cè)面道出了母親的為人寬厚。
D.“十六年而有婦,孺子所聘者也”這一筆道出了母親去世前牽掛幼子的慈愛?!白肺┮欢?仿佛如昨,余則茫然矣”道出了自己當時因年幼,對母親事跡記憶不多的痛苦心情。
答案D
解析“‘十六年而有婦,孺子所聘者也’這一筆道出了母親去世前牽掛幼子的慈愛”分析有誤。這一句是“從婚事方面來說明母親對兒子的關(guān)愛”。
11.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遇僮奴有恩,雖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2)孺人中夜覺寢,促有光暗誦《孝經(jīng)》,即熟讀,無一字齟齬,乃喜。
參考答案:(1)(平時)對待僮仆們很寬厚,即使責打了他們,他們也都不忍在背后說難聽的話。
(2)先母半夜睡醒,督促我小聲誦讀《孝經(jīng)》,如果我能熟練地、一字不錯地背下來,(母親)就十分高興。
12.文中母親“勤于操勞”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加以概括。
參考答案:①回到吳家橋的娘家就做棉花活;②進城回婆家,就搓麻捻線,常常點盞小燈,勞動到深更半夜;③屋里沒有廢物,家里沒有閑人;④縫縫補補一刻不停,每間房里都整齊清潔。
參考譯文亡母周孺人,在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十六歲,嫁到夫家。第二年,生下女兒淑靜,淑靜,就是我的大姐;過一年,生下我;又一年生下一男一女,一個生下就死了,另一個也只活了一年;又過了一年,生下有尚,懷孕十二個月;第二年,生淑順;過一年,又生下有功。有功生下以后,先母哺養(yǎng)他時比前幾個兒女更費力。于是她常常皺著眉頭對幾個女傭說:“孩子這樣多,我真苦死了!”有一個老婆婆用一杯水盛著兩個田螺送上來,說:“把這杯水喝了,以后就不會常懷孕了?!毕饶概e起杯,把水一口氣喝完,失聲變啞,不能說話。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母親病故。兒女(都還小)看見家里大人哭,也跟著哭,但是還以為母親是睡著了。真是傷心啊!接著,家里請來畫工為先母畫遺像,把兩個孩子帶到畫工眼前,對他說:“遺像鼻子以上照有光畫,鼻子以下照淑靜畫?!币驗檫@兩個孩子長得像母親。
先母名桂,世世輩輩住吳家橋,吳家橋在昆山縣城東南,離城三十里。外祖父和他三個哥哥,都因為富有而出名,為人忠厚正直,崇尚簡樸,外祖父常常和和氣氣與村里人談家常,看到小輩外甥侄子,個個都喜愛。
先母到吳家橋娘家,就做棉花活;進城回婆家,就搓麻捻線,常常點盞小燈,勞動到深更半夜。外祖父三兩天差個人來送點東西。家里不缺吃食,先母卻終日勞苦,像是窮得揭不開鍋。冬天生爐火用的炭屑,叫丫鬟做成炭團,一顆挨一顆曬在臺階下面。屋里沒有廢物,家里沒有閑人。兒女大的牽著衣服,小的抱在懷里喂奶,手里還縫縫補補一刻不停,每間房里都整齊清潔。(平時)對待僮仆們很寬厚,即使責打了他們,他們也都不忍在背后說難聽的話。吳家橋每年要送來魚、蟹、糕餅,總是人人可以吃到。家里人聽說吳家橋有人來,個個都歡喜。
我七歲時和堂兄有嘉進學塾讀書。每次遇到陰雨天氣,堂兄總是在學塾里過夜,我心里非常想留在書塾,但是卻不能留住(必定要趕回家)。先母半夜睡醒,督促我小聲誦讀《孝經(jīng)》,如果我能熟練地、一字不錯地背下來,(母親)就十分高興。
先母過世十一年后,大姐淑靜嫁給王三接,這婚事是先母生前應允的。過世十二年后,我補上了生員。十六年后,我娶妻,婚事也是先母生前給我聘定的。一年以后,我有了個女兒,我們夫婦都很喜愛女兒,格外想念先母。夜半三更,和妻子一同流著眼淚,回想她生前的幾件事,仿佛像是昨天發(fā)生的一樣,別的就都記不起來了。世界上竟有沒有娘親的人嗎!天啊?多么悲痛啊!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中冊9 屈原列傳當堂檢測題,共1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語言文字運用,閱讀理解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語文選擇性必修 下冊12 *石鐘山記當堂檢測題,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語言運用,延伸閱讀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11 *種樹郭橐駝傳課時作業(yè),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語言運用,延伸閱讀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