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雖然簞瓢屢空,環(huán)堵蕭然,卻不為五斗米而折腰,為世人稱道;
他種豆南山之下,雖草盛豆苗稀,卻依然自得,沉醉于自己的桃花源世界;
他雖然僅有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卻依然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安靜,是因為擺脫了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豐富,是因為擁有了內(nèi)在精神的寶藏?!車?br/>歸去來兮辭 陶淵明
1、陶淵明,又名_______,字元亮,____(朝代), 詩人,潯陽柴桑人。后人稱之為“_________”。又自稱作“_________”。
2、其詩特點 ,我國第一位 詩人。著作《陶淵明集》,其中包括詩、文、辭、賦,散文有《桃花源記》 、 《五柳先生傳》,詩歌有《歸園田居》 、 《飲酒》等。辭賦以《歸去來兮辭》著稱。
3、陶淵明的思想的兩個階段
辭彭澤令,是陶淵明一生前后兩期的分界線。 前期,中國古代社會價值體系(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和家庭環(huán)境的雙重作用下,逐漸形成了陶淵明積極從政、入世致用的思想 。他不斷在官僚與隱士這兩種社會角色中做選擇,隱居時想出仕,出仕時要歸隱,心情很矛盾。 后期,他堅定了隱居的決心,一直過著隱居躬耕的生活?!坝械绖t仕,無道則隱”,“達(dá)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安貧樂道,崇尚自然 。
幼稚盈室 生生所資 遂見用于小邑 于時風(fēng)波未靜 嘗從人事 皆口腹自役 于是悵然慷慨 尋程氏妹喪于武昌 尋程氏妹喪于武昌 (余)情在駿奔
古義:小孩。今義:指不成熟的做法。
前“生”,動詞,維持;后“生”,名詞,生活 。
古義:指戰(zhàn)亂。今義:風(fēng)浪,常用來比喻糾紛或亂子。
古義:指做官。今義:常用義,人的離 合,境遇,存亡等情況,或關(guān)于工作人員的錄用,培養(yǎng),調(diào) 配,獎罰等工作。
判斷句(“皆”表判斷)
古義:感慨。今義:指大方的行為。
古義:不久。今義:常用義為“尋找”“追尋”等。
狀語后置句(于武昌喪)
省略句(省略主語“余”)
思考:小序中講到了陶淵明辭官的原因有哪幾點?你覺得哪一點是最根本的?
1、“質(zhì)性自然,非矯厲所得 2、“饑凍雖切,違己交病”。 3、“于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4、 “程氏妹喪于武昌”。 其中第一條是根本原因。
五柳先生傳 ? 陶淵明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三、初讀正文,整體感知
問題:陶淵明在文中描繪了那些圖景?請概括出來
歸家之切居家之樂田園之趣內(nèi)心之感
《歸園田居》
少無適俗韻,
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wǎng)中,
一去三十年。
2、問題:本段中,你讀出作者怎樣的情感?
讀出:自責(zé)(“田園將蕪”),自悔(“已往不諫),自省,自醒(知來者之可追”),自我寬慰(“實迷途其未遠(yuǎn),覺今是而昨非”)讀出:保潔守志的追求以及對官場的厭惡(迷途,昨非)讀出:歸途的歡愉與急切(“舟遙遙以輕飏”,“恨晨光之熹微” )。
2、抵家時的欣喜體現(xiàn) 在哪些語句當(dāng)中?
3、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閑 適從何看出?
(2)云無心以出岫
對簡陋的居處表示滿意,“松菊”喻高潔志趣
★說說第二段中松菊云意象的用意?
(1)三徑就荒,松菊猶存。
(4)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4)“孤松”示孤高堅貞之志,托物言志。
(3)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3)出則無心歸則有意,正是作者出仕和辭官情形的寫照。
《飲酒》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思考:本段中,陶潛隱居鄉(xiāng)村的生活樂趣,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1)促膝而談的家庭之樂——悅 親戚之情話;
(2)彈琴消憂的本色生活——樂琴書以 消憂;
(3)與鄉(xiāng)鄰交往之樂——告余春及,有 事西疇;
(4)巾車孤舟出游之樂——窈窕尋壑, 崎嶇經(jīng)丘。
2、問題:本段詩人有哪些感悟?詩人又是怎樣安放他的余生的呢?
本文敘事思路:
決意辭歸——歸途——抵家——室內(nèi)——涉園——外出—-縱情山水——安度余生。
本文的情感思路:
(一)歸心似箭,自責(zé)自悔:辭官
(二)天倫之樂,自安自樂:歸途 抵家
(三)田園之樂,隱居之樂:家園之樂--田野之樂 --勞作之樂-- 出游之樂
《歸去來兮辭》是陶淵明辭官歸隱之際與上流社會公開決裂的政治宣言。文章表達(dá)作者對黑暗官場的厭惡和鄙視,以絕大篇幅寫了他脫離官場的無限喜悅,想象歸隱田園的無限樂趣,表現(xiàn)了作者對大自然和隱居生活的向往和熱愛,卒章顯志:樂天安命。
有人說陶淵明棄官歸隱是一種消極避世的選擇,也有人說他的選擇是勇敢高潔的,那么你又是如何看待陶淵明的這種棄官歸隱的人生選擇的?你認(rèn)為他的做法是否值得贊賞?在當(dāng)今時代是否可以提倡?
1.陶淵明青少年時,受儒家思想教育,曾有“大濟蒼生”的抱負(fù)和壯志,但由于東晉當(dāng)時的士族門閥制度相當(dāng)嚴(yán)酷,陶淵明非士族出身,因而很難有通過做官來伸展志向?qū)崿F(xiàn)抱負(fù)的機會。
2.他“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園田居》),有心做官,但又厭倦官場世俗條框的束縛,所以總處在“出仕與歸隱”的情狀之中。他29歲開始入仕,從此13個年頭,時官時隱,達(dá)3次,做官時間總計不過四五年。這種矛盾的情狀一直貫穿一生。
所以我們不能簡單膚淺地打上消極二字。陶淵明的思想確實消極了一些,我們不宜提倡。但我們應(yīng)該深入一層地理解。官場的庸俗,平民生活的質(zhì)樸自由,使作者看到在大自然中才是生命正途。這種率真憤激不同于那種高談玄理,自命清高的假隱士。
《歸去來兮辭》讓我們?nèi)媪私饬颂諟Y明的隱士情懷,對陶淵明而言,入仕為官是他的初衷,鄙棄官場是他的節(jié)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畝是他生活的保障,琴書詩酒是他生活的情趣,固窮守節(jié)是他歸隱意念的鞏固,樂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
這是一份高中人教統(tǒng)編版10.2 歸去來兮辭并序授課ppt課件,共4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意思就是回去吧,寫作背景,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全文主旨,文言知識檢測,學(xué)案練習(xí)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第三單元10(蘭亭集序 歸去來兮辭并序)10.2 歸去來兮辭并序課文內(nèi)容ppt課件,共4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意思就是回去吧,寫作背景,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全文主旨,文言知識檢測,學(xué)案練習(xí)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10.2 歸去來兮辭并序教課內(nèi)容課件ppt,共6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簡介,靖節(jié)先生,五柳先生,讀準(zhǔn)字音了解句讀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