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


12 *石鐘山記
基礎過關練
一、通假字:寫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釋。
南聲函胡,北音清越 “函胡”同“ ”,
二、一詞多義:解釋下列加點字。
1.鼓①噌吰如鐘鼓不絕 ②微風鼓浪
2.自①自以為得之矣 ②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
3.焉①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 ②硿硿焉 ③微波入焉 ④如樂作焉
4.余①余韻徐歇 ②余尤疑之
5.之①汝識之乎 ②而笑李渤之陋也 ③石之鏗然有聲者
6.而①而況石乎 ②扣而聆之 ③而此獨以鐘名 ④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 ⑤徐而察之
三、古今異義:寫出下列加點詞語的古義。
1.余方心動欲還
古義:
今義:心跳;內心有所觸動;動心,產(chǎn)生做某事的欲望。
2.空中而多竅
古義:
今義:天空中;屬性詞,指通過無線電信號傳播而形成的。
3.自以為得其實
古義:
今義:表示所說的是實際情況(承上文,多含轉折意)。
4.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
古義:
今義:水軍。
四、詞類活用:指出下列加點詞的詞類活用類型并解釋。
1.雖大風浪不能鳴也
2.微風鼓浪
3.而此獨以鐘名
4.噌吰如鐘鼓不絕
5.不知其淺深
6.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
7.事不目見耳聞
8.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
五、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處并翻譯。
1.此世所以不傳也。
特殊句式:
譯文:
2.古之人不余欺也!
特殊句式:
譯文:
3.石之鏗然有聲者。
特殊句式:
譯文:
4.得雙石于潭上。
特殊句式:
譯文:
5.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特殊句式:
譯文:
6.而大聲發(fā)于水上。
特殊句式:
譯文:
六、成語積累:判斷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使用的正誤。
根據(jù)目見耳聞,李斗詳細地記載了揚州一帶的園林奇觀、風土人物的情況。( )
七、文化常識:判斷下列古代文化常識的正誤。
1.記,是一種古代文體,主要是記載景物,并通過敘事、狀物、寫景、記人來抒發(fā)作者的感情和見解。( )
2.元豐七年六月丁丑,是年號干支紀年法。元豐是宋神宗的廟號,丁丑表明用天干地支來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常用的紀年法還有王公紀年法,如趙惠文王十六年。( )
3.《水經(jīng)》是中國北魏時期的地理著作,后經(jīng)酈道元補充發(fā)展為《水經(jīng)注》,是中國第一部記述水系的專著散文。( )
八、默寫。
1.《石鐘山記》中,蘇軾用反詰句提出全文的中心: , , ?這是作者經(jīng)過實地考察后得出的結論,也是對李渤之類的“陋者”主觀臆斷的態(tài)度的批評。
2.《石鐘山記》中,作者用一個賓語前置句來表達自己知道石鐘山得名的原因后輕松愉快的心情的是: !
3.《石鐘山記》中,作者懷疑李渤的說法的原因在于: , 。
片段讀寫練
一、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蘇軾生十年,父洵游學四方,母程氏親授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程氏讀東漢《范滂傳》,慨然太息,軾請曰:“軾若為滂,母許之否乎?”程氏曰:“汝能為滂,吾顧不能為滂母邪?”比冠,博通經(jīng)史。嘉祐二年,試禮部。以《春秋》對義居第一。后以書見歐陽修,修語梅圣俞曰:“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br>道過金陵,見王安石,曰:“大兵大獄,漢、唐滅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連年不解,東南數(shù)起大獄,公獨無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呂)惠卿啟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軾曰:“在朝則言,在外則不言,事君之常禮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禮,公所以待上者,豈可以常禮乎?”安石厲聲曰:“安石須說?!庇衷?“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庇衷?“人須是知行一不義,殺一不辜,得天下弗為,乃可。”軾戲曰:“今之君子,爭減半年磨勘[注],雖殺人亦為之。”安石笑而不言。
(選自《宋史·蘇軾列傳》,有刪改)
[注] 磨勘:唐宋定期勘驗官員政績,以定升遷。
1.()蘇軾“才學頗高”,文中哪些地方有所體現(xiàn)?


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人須是知行一不義,殺一不辜,得天下弗為,乃可。


二、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問題。
養(yǎng) 生
[甲]東坡居士自今日以往,不過一爵一肉①。有尊客,盛饌則三之②,可損不可增。有召我者,預以此先之,主人不從而過是者,乃止。一曰安分以養(yǎng)福,二曰寬胃以養(yǎng)氣,三曰省費以養(yǎng)財。
[乙]吾聞戰(zhàn)國中有一方,吾服之有效,故以奉傳③。其藥四味而已:一曰無事以當貴,二曰早寢以當富,三曰安步以當車,四曰晚食以當肉。夫已饑而食,蔬食有過于八珍,而既飽之余,雖芻豢④滿前,惟恐其不持去也。若此可謂善處窮者矣,然而于道則未也。安步自佚⑤,晚食為美,安以當車與肉為哉?車與肉猶存于胸中,是以有此言也。
(節(jié)選自《東坡志林》,有刪改)
[注] ①一爵一肉:喝一爵酒,吃一種肉食。爵,酒器名。②盛饌則三之:豐盛的飲食就增至三倍。③奉傳:恭敬地傳播。④芻豢(huàn):代指美味的肉食。⑤佚(yì):安逸,舒服。
3.()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一曰安分以養(yǎng)福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B.吾聞戰(zhàn)國中有一方
不能稱前時之聞(《傷仲永》)
C.夫已饑而食
雖有嘉肴,弗食(《雖有嘉肴》)
D.晚食為美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主人不從而過是者,乃止。


(2)若此可謂善處窮者矣,然而于道則未也。


5.()甲、乙兩段中作者所提出的養(yǎng)生之道有何異同?請簡要分析。



三、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問題。
儋耳①夜書
己卯上元,余在儋耳,有老書生數(shù)人來過,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從之。步城西,入僧舍,歷小巷,民夷②雜揉,屠酤③紛然,歸舍已三鼓④矣。舍中掩關熟寢,已再鼾⑤矣。放杖而笑,孰為得失?問先生何笑;蓋自笑也,然亦笑韓退之⑥釣魚,無得更欲遠去。不知釣者,未必得大魚也。
(選自《東坡志林》,有刪改)
[注] ①儋耳:今海南省儋縣,蘇軾于1097年被貶至此。文章寫于己卯年,是他謫居儋耳的第三年。②民夷:民,漢族;夷,當?shù)赝林?少數(shù)民族。③屠酤:屠,屠戶;酤,賣酒者。這里泛指各種店鋪商販。④三鼓:三更,即半夜,今23點至1點。⑤再鼾:一覺醒來又睡去,形容睡過一段時間。⑥韓退之:韓愈曾寫詩述其釣魚時釣不著大魚,埋怨水太淺,要另覓垂釣佳處,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6.()文中的“上元”是農(nóng)歷一年當中的哪一天?是中國的什么傳統(tǒng)節(jié)日?



7.()作者的“自笑”與“亦笑韓退之”的笑,意蘊相同嗎?為什么?



四、微寫作。
8.()2020年春節(jié)與往年不同,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醫(yī)護工作者奮戰(zhàn)在一線,與此同時,為了控制疫情的蔓延,我們普通人居家隔離,以靜致敬,通過網(wǎng)絡消息了解疫情的情況。而有些人不求證信息的真假,肆意在網(wǎng)絡上轉發(fā)不實言論,導致人心惶惶。你如何看待這種行為?請自選角度,闡述觀點,不少于250字。



三年模擬練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20分)
范正平字子夷,學行甚高,雖庸言必援《孝經(jīng)》《論語》。父純仁卒,詔特增遺澤,官其子孫,正平推與幼弟。紹圣中,為開封尉,有向氏于其墳造慈云寺。戶部尚書蔡京以向氏后戚,規(guī)欲自結,奏拓四鄰田廬。民有訴者,正平按視,以為所拓皆民業(yè),不可奪;民又撾鼓上訴,京坐罰金二十斤,用是蓄恨正平。及當國,乃言正平矯撰父遺表。又謂李之儀所述《純仁行狀》,妄載中使蔡克明傳二圣虛佇之意,遂以正平逮之儀、克明同詣御史府。正平將行,其弟正思曰:“議《行狀》時,兄方營窀穸之事,參預筆削者,正思也,兄何為哉?”正平曰:“時相意屬我,且我居長,我不往,兄弟俱將不免,不若身任之?!彼炀酮z,捶楚甚苦皆欲誣服獨克明曰舊制凡傳圣語受本于御前請寶印出注籍于內東門使從其家得永州傳宣圣語本有御寶,又驗內東門籍皆同。其遺表八事,諸子以朝廷大事,防后患,不敢上之,繳申潁昌府印寄軍資庫。自潁昌取至,亦實。獄遂解。正平羈管象州,之儀羈管太平州。正平家屬死者十余人。會赦,得歸潁昌。唐君益為守,表其所居為忠直坊,取所賜“世濟忠直”碑額也。正平告之曰:“此朝廷所賜,施于金石,揭于墓隧,假寵于范氏子孫則可;若于通途廣陌中為往來之觀,以聳動庸俗,不可也?!本嬖?“此有司之事,君家何預焉?”正平曰:“先祖先君功名,人所知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異時不獨吾家詒笑,君亦受其責矣。”竟撤去之。正平退閑久,益工詩,尤長五言,著《荀里退居編》,以壽終。
(選自《宋史·范正平傳》,有刪改)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捶楚甚苦/皆欲誣服/獨克明曰/舊制凡傳圣語/受本于御/前請寶印/出注/籍于內東門/
B.捶楚甚苦/皆欲誣服/獨克明曰/舊制凡傳圣語/受本于御前/請寶印/出注/籍于內東門/
C.捶楚甚苦/皆欲誣服/獨克明曰/舊制/凡傳圣語/受本于御前/請寶印出/注籍于內東門/
D.捶楚甚苦/皆欲誣服/獨克明曰/舊制/凡傳圣語受本/于御前請寶印/出注/籍于內東門/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孝經(jīng)》:儒家經(jīng)典著作,為六經(jīng)之一,以孝為中心,集中地闡發(fā)了儒家的倫理思想。
B.行狀:敘述死者世系、生平、籍貫、事跡等的文章,常由死者門生故吏或親友撰述。
C.御史:先秦時期是負責記錄的史官、秘書官。自秦朝開始,專門為監(jiān)察性質的官職。
D.有司:主管某部門的官吏。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故稱有司。后來泛指官吏。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范正平學問很高,擅長作詩。即使日常言語也一定援引《孝經(jīng)》《論語》中的話,退位閑居后作詩更精致,尤擅五言詩,并撰寫《荀里退居編》。
B.范正平執(zhí)法嚴明,不阿權貴。任開封尉時,戶部尚書蔡京欲取悅皇后,奏請為向氏開拓周圍的農(nóng)舍,范正平認為不能侵奪,因此得罪蔡京。
C.范正平勇于擔當,愛護兄弟。蔡京誣告《純仁行狀》內容不實,要將范正平也逮捕入獄,當時他未參與其事,但為了保全弟弟主動承擔責任。
D.范正平謙遜低調,不事張揚。唐君益上表將其居所命名為忠直坊,此名源自皇帝所賜碑額,但他認為這樣做有辱祖先名聲,堅決反對。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父純仁卒,詔特增遺澤,官其子孫,正平推與幼弟。


(2)異時不獨吾家詒笑,君亦受其責矣。


5.()根據(jù)對本文的理解,說說范正平的廉潔奉公、不事權貴、敢于進諫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3分)




答案全解全析
第三單元
12 *石鐘山記
基礎過關練
一、
含糊 模糊不清
二、
1.①擊鼓 ②激蕩,掀動
2.①自己 ②介詞,從
3.①相當于介詞結構,于是,于此 ②形容詞詞尾,表示狀態(tài),相當于“然”,……的樣子 ③代詞,那里 ④語氣詞,無實義
4.①剩余 ②我
5.①代詞,代指后文所說的典故 ②助詞,的 ③定語后置的標志
6.①連詞,表遞進 ②連詞,表順承 ③連詞,表轉折 ④連詞,表并列
⑤連詞,表方式或狀態(tài)
三、
1.內心驚恐。
2.中間是空的。
3.兩個詞,其,代詞,代指石鐘山得名由來;實,事實、真相。
4.船夫。
四、
1.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發(fā)聲
2.名詞作動詞,激蕩,掀動
3.名詞作動詞,命名
4.名詞作動詞,敲鐘;擊鼓
5.形容詞作名詞,深度
6.名詞作狀語,坐船
7.目,名詞作狀語,用眼睛;耳,名詞作狀語,用耳朵
8.名詞作狀語,在夜里
五、
1.特殊句式:判斷句,“……也”表判斷。
譯文:這就是世上沒有流傳(石鐘山得名由來)的緣故。
2.特殊句式:賓語前置句,應為“古之人不欺余也”。
譯文:古代的人(稱這山為“石鐘山”)沒有欺騙我啊!
3.特殊句式:定語后置句,應為“鏗然有聲之石”。
譯文:敲擊后能發(fā)出聲響的石頭。
4.特殊句式:狀語后置句,應為“于潭上得雙石”。
譯文:在潭邊得到了兩塊石頭。
5.特殊句式:狀語后置句,應為“又有若老人于山谷中咳且笑者”。
譯文: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并且笑的聲音。
6.特殊句式:狀語后置句,應為“而大聲于水上發(fā)”。
譯文:忽然巨大的聲音從水上發(fā)出。
六、
√ 目見耳聞:親眼看見的,親耳聽到的。
七、
1.√
2.? 元豐是年號,神宗是廟號。
3.√
八、
1.事不目見耳聞 而臆斷其有無 可乎
2.古之人不余欺也
3.石之鏗然有聲者 所在皆是也
片段讀寫練
1.答案 ①母親程氏親自教他讀書時,聽到有關古今成敗的事,蘇軾就能馬上說出它們的要點;②二十歲的時候,廣泛地通曉經(jīng)書和史籍;③禮部考試時,憑借對《春秋》的對義位居第一。
解析 題中問蘇軾“才學頗高”在文中哪些地方有所體現(xiàn),需要先對選文內容進行篩選,答題區(qū)間在選文第一段。如“母程氏親授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蘇軾十歲時就可以說出古今成敗之事的要點,從中可以看出他天賦異稟;從“比冠,博通經(jīng)史”中可以看出他博學多識;從“以《春秋》對義居第一”中可以看出他才氣過人。
2.答案 做人必須知道,做一件不仁義的事,殺死一個無罪的人,即使能得到天下也不能做,(這)才是可以的。
解析 此句注意不可將“知行”合在一起翻譯?!靶幸徊涣x”“殺一不辜”為結構對仗的兩句。不辜:無辜,無罪。弗為:不能做。
[參考譯文]
蘇軾十歲時,父親蘇洵到四方游歷求學,母親程氏親自教他讀書,聽到有關古今成敗的事,蘇軾都能馬上說出它們的要點。程氏讀東漢《范滂傳》,感慨長嘆,蘇軾詢問道:“我如果做范滂,母親會應允嗎?”程氏說:“你能做范滂,我反而不能做范滂的母親了嗎?”等到二十歲的時候(行冠禮的年齡),蘇軾對經(jīng)書和史籍都已經(jīng)廣泛地通曉了。嘉祐二年,參加禮部考試。憑借對《春秋》的對義位居第一。后來蘇軾寫信拜見歐陽修,歐陽修對梅圣俞說:“我應當避開,好讓這個人出人頭地?!?br> (蘇軾)路過金陵,拜見王安石,說:“大興戰(zhàn)爭和刑獄,是漢、唐兩朝滅亡的征兆。祖宗用仁厚治理天下,正打算改革這些事。如今西邊正在打仗,多年都不和解,東南地區(qū)發(fā)生多起刑獄事件,您難道不能說一句話來挽救這種局面嗎?”王安石說:“這兩件事都是呂惠卿引起的,我不在朝做官,怎么敢進言?”蘇軾說:“在朝做官就進言,不在朝做官就不進言,這是侍奉皇帝的普通禮節(jié)。皇帝用來對待您的是非同尋常的禮節(jié),您用來對待皇上的,難道可以是普通的禮節(jié)嗎?”王安石大聲說:“我一定會向皇上進言?!庇终f:“這些話從我的嘴里說出來,從你的耳朵里聽進去(即不要外傳,保密)?!庇终f:“做人必須知道,做一件不仁義的事,殺死一個無罪的人,即使能得到天下也不能做,(這)才是可以的?!碧K軾開玩笑說:“現(xiàn)在當官的人,都為了爭取減少半年的磨勘時間,就算是殺人也敢做了?!蓖醢彩πΣ徽f話。
3.C A.連詞,表目的,來/介詞,因為。B.動詞,聽說/名詞,傳聞。C.均為動詞,吃。D.名詞,美味/意動用法,認為……美。
4.答案 (1)主人不聽從而超過這個標準的,(我)就制止(他)。
(2)像這樣(做)可以說是善于對待窮困了,但是在養(yǎng)生之道上就不夠了。
解析 (1)“從”,聽從?!斑^”,超過?!爸埂?制止。
(2)“善”,善于。“處”,對待?!案F”,貧困?!拔础?不夠,不可以。
5.答案 甲、乙兩段的相同之處在于都強調了安分知福、儉以養(yǎng)生。不同之處在于甲段著重從節(jié)食的角度談養(yǎng)生,而乙段著重從求道的角度談養(yǎng)生。
解析 根據(jù)甲段中的勸諫“一曰安分以養(yǎng)福,二曰寬胃以養(yǎng)氣,三曰省費以養(yǎng)財”以及乙段中的藥方“一曰無事以當貴,二曰早寢以當富,三曰安步以當車,四曰晚食以當肉”可知,相同點是都強調安分知福、儉以養(yǎng)生。根據(jù)甲段中的“有尊客,盛饌則三之,可損不可增”“三曰省費以養(yǎng)財”等內容可知,甲段著重從節(jié)食的角度談養(yǎng)生;根據(jù)乙段中的“然而于道則未也”等內容可知,乙段主要從求道的角度談養(yǎng)生。
[參考譯文]
[甲]東坡居士(我)從今以后,(每頓飯)不超過一爵酒,一種肉食。(家里)有尊貴的客人,豐盛的飲食就增至三倍,可以減少一些,但不能增加。有請我赴宴的朋友,提前把這個標準告訴他,主人不聽從而超過這個標準的,(我)就制止(他)。一是安守本分來怡養(yǎng)福運,二是讓胃寬松來保養(yǎng)元氣,三是節(jié)省開支來蓄積家財。
[乙]我聽說戰(zhàn)國時代有一個處方,我用得有效果,所以恭敬地傳播(它)。這個藥方只有四味:一是平安無事當作顯貴,二是早早休息當作富裕,三是緩步徐行當作坐車,四是推遲用餐當作食用美味。已經(jīng)餓了再吃,蔬菜(的美味)超過珍饈,然而吃飽之后,即使美味的肉食擺滿眼前,也希望早一點撤去。像這樣(做)可以說是善于對待窮困了,但是在養(yǎng)生之道上就不夠了。緩步徐行讓自己安逸舒服,推遲用餐享受飯菜的美味,難道還要(把緩步徐行與推遲用餐)當作坐車和食用美味嗎?車和美味如在胸中,因此才會有這樣的看法。
6.答案 正(元)月十五日。元宵節(jié)。
7.答案 不相同。作者的“自笑”有自得其樂的超然意蘊,而“亦笑韓退之”是對韓愈在仕途際遇得失上不夠超脫表示不以為然。
解析 選文內容需要結合注釋以及作者的生平去理解。由文中“放杖而笑,孰為得失”可知,作者已經(jīng)看淡得失,豁達樂觀。而“然亦笑韓退之釣魚,無得更欲遠去。不知釣者,未必得大魚也”,其實是在笑韓愈因仕途不順而抑郁不得志,不夠樂觀超脫。
[參考譯文]
己卯年元宵節(jié),我在儋耳,有幾個老書生來拜訪,說:“這么好的月夜,先生能不能一起出去游玩?”我欣然跟隨他們。走出城西門,進入和尚寺廟,走過小巷,漢族和少數(shù)民族雜居,各種店鋪商販很多,回到住處已經(jīng)三更天了。同宿的人關門熟睡,已經(jīng)又打鼾聲了。我放下拐杖笑了,誰有所得,誰有所失?問我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但是也笑韓退之釣魚,釣不上來打算離開。(他)卻不知道釣魚的人,未必都能釣上來大魚。
8.寫作指導 (1)要明確態(tài)度,“事不目見耳聞,不可臆斷其有無”,網(wǎng)絡在方便快捷的同時,也成為許多謠言的來源和傳播渠道。鑒于此,我們應考證信息的來源,從官方渠道獲取信息,不要隨意轉發(fā)無事實依據(jù)的消息,糾正輿論導向,維護網(wǎng)絡的正常秩序,不要在關鍵時期給國家添亂。
(2)可運用各種論證方法,使自己的文章條理清晰,觀點深刻。
(3)可適當結合具體實例,或略例繁舉,使文章更具說服力。
三年模擬練
1.C “舊制”的意思是“按照舊制”,一般獨立成句,前后要斷開,據(jù)此排除A、B兩項?!笆鼙居谟啊笔菭钫Z后置句,意思完整,前后要斷開,據(jù)此排除D項。故選C。
2.A “為六經(jīng)之一”錯,“六經(jīng)”是《詩》《書》《禮》《樂》《易》《春秋》的合稱,不包括《孝經(jīng)》。
3.D “他認為這樣做有辱祖先名聲”錯,范正平認為先祖先父的功績名望人所共知,不必標榜;且忠信之人很多,自我標榜會招人笑話。
4.答案 (1)父親范純仁去世,(皇帝)下詔特地增加遺留給后世的恩惠德澤,給他的子孫封官,正平讓給了幼弟。
(2)他日不只是我們家被笑話,你也會受到責備。
解析 (1)“遺澤”,留下的德澤?!肮佟?給……封官。“推與”,推讓,讓給別人。
(2)“異時”,他日。“詒笑”,被笑話。
5.答案 (1)任開封尉期間,反對戶部尚書蔡京侵奪百姓產(chǎn)業(yè),為了百姓不惜得罪皇親國戚。
(2)因為積怨被牽連入獄,遭受嚴刑拷打,依舊不屈服。
(3)勸誡太守要行事謙虛,摘掉御賜碑額。
解析 體現(xiàn)范正平的廉潔奉公、不事權貴、敢于進諫的事件,需要從原文中篩選信息。由“戶部尚書蔡京以向氏后戚,規(guī)欲自結,奏拓四鄰田廬。民有訴者,正平按視,以為所拓皆民業(yè),不可奪”可見范正平廉潔奉公,為百姓著想,不畏強權。由“捶楚甚苦……注籍于內東門”可見范正平為保護弟弟,主動承擔責任,為人正直,不事權貴;由“先祖先君功名,人所知也……君亦受其責矣”可見范正平直言勸諫太守撤掉御賜碑額,不想讓祖先的功績成為往來之人的景觀。結合以上內容加以概括即可。
[參考譯文]
范正平字子夷,學問品行很高,即使日常言語也一定援引《孝經(jīng)》《論語》(中的話)。父親范純仁去世,(皇帝)下詔特地增加遺留給后世的恩惠德澤,給他的子孫封官,正平讓給了幼弟。紹圣年間,任開封尉,有向氏在他的墳地上建造慈云寺。戶部尚書蔡京因為向氏是皇后的親戚,謀求跟他們結交,上奏開拓周圍的農(nóng)舍。百姓有上訴的,范正平前去察看,認為所開拓的都是百姓的產(chǎn)業(yè),不能強取;百民又擊鼓上訴,蔡京獲罪被罰金二十斤,因此對范正平積下怨恨。等到蔡京主持國事的時候,就上言范正平偽作父親臨終前所寫的章表。又說李之儀所記述的《純仁行狀》,胡亂地記載中使蔡克明傳達二圣虛心以待的旨意,于是把范正平連同李之儀、蔡克明一同逮捕到御史府。范正平將要離去時,他的弟弟范正思說:“討論《行狀》時,兄長正在料理墓穴之事,參與刪改訂正的,是范正思,兄長做了什么呢?”范正平說:“當朝宰相的意圖是我,況且我是兄長,我不去,(我們)兄弟二人都將不能逃脫,不如我自己承擔?!庇谑沁M了監(jiān)獄,受到杖刑的折磨,(他們)都想無辜而服罪。只有蔡克明說:“按照舊制,凡是傳達圣上的話語,都在皇上面前記在本子上,拿出御印蓋上,在內東門登記入冊?!弊屓藦乃募抑姓襾碓谟乐輹r傳達圣上話語且上面蓋有御印的本子,又驗證內東門的登記冊都相同。范純仁臨終前所寫的章表上的八件事,幾個兒子因為是朝廷大事,為防備后患,不敢上奏,上繳給潁昌府加印寄存在軍資庫。從潁昌取來,(驗證)也符合實情。案件于是撤銷。范正平被拘禁管束在象州,李之儀被拘禁管束在太平州。范正平的家屬死了十多個人。恰逢赦令,得以回到潁昌。唐君益任太守,上表將其住所標為忠直坊,取自所賜的“世濟忠直”碑額。范正平告訴他說:“這是朝廷所賜,刻在金石上,標在墓道上,對于范氏子孫借寵是可以的;如果在四通八達的寬廣大路上成為往來之人的景觀,來轟動平凡鄙陋的人,是不可以的?!碧凭嬲f:“這是官府的事情,與你們家有什么關系呢?”范正平說:“先祖先父的功績名望,是人們都知道的。十戶人家的小邑,一定有忠信之人,他日不只是我們家被笑話,你也會受到責備?!苯K究撤掉了(碑額)。范正平退位閑居時間長了,更加擅長作詩,尤其擅長五言詩,撰寫《荀里退居編》,因年老去世。

相關試卷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12 *石鐘山記課堂檢測: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12 *石鐘山記課堂檢測,共1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閱讀,小閱讀-課內,綜合運用,語言表達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12 *石鐘山記課時訓練: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12 *石鐘山記課時訓練,共1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成語積累,文化常識,默寫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12 *石鐘山記隨堂練習題: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12 *石鐘山記隨堂練習題,文件包含《石鐘山記》分層作業(yè)原卷版docx、《石鐘山記》分層作業(yè)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7頁, 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12 *石鐘山記精品課后練習題

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12 *石鐘山記精品課后練習題

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12 *石鐘山記精品練習題

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12 *石鐘山記精品練習題

語文選擇性必修 下冊12 *石鐘山記一課一練

語文選擇性必修 下冊12 *石鐘山記一課一練

2021學年9.2 *項脊軒志課時作業(yè)

2021學年9.2 *項脊軒志課時作業(yè)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電子課本

12* 石鐘山記

版本: 人教統(tǒng)編版

年級: 選擇性必修 下冊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