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識點:掌握說明順序中邏輯順序。
2、能力點:明確說明對象,理清文章思路 。 體會本文生動有趣的語言。
3、德育點 :認識巖石記錄時間的功能。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和科學精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誰看見過時間?……時間把它的腳印留在了許許多多我們不曾看到、不曾了解的地方。在那里,隱藏著的,不僅僅是時間的腳印,而且還有無數(shù)的寶藏。例如,那千萬年來躺在山野里的巖石,便是一部歷史的教科書。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一篇科普小品《時間的腳印》,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走進大自然,去翻開時間的書頁。
二、自主預習
1.作者簡介
陶世龍,1929年生,四川安岳人,地質(zhì)學家、科普作家。他寫了許多普及地質(zhì)礦物等知識的文章。其科普作品部分結集為《揭開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畫像》《時間的腳印》出版,參與編寫《科普創(chuàng)作》《科普創(chuàng)作概論》等。
2.背景鏈接
本文選自《時間的腳印》(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破兆骷姨帐例埉厴I(yè)于北京大學地質(zhì)系,參加工作后長期與地質(zhì)學科打交道,在國家推動科學普及和科學大眾化的倡導下,作者致力于科普寫作,尤其是針對青少年的科普作品較多。這篇科普文章以記錄時間的方式為切入點,向我們介紹了有關巖石的豐富而有趣的科學知識。
3.字詞檢查
(1)訂正字音
腐蝕(shí) 滲入(shèn) 刨刮(pá guā) 沙礫(lì) 撣去(dǎn) 渾濁(hún zhuó) 地殼(qià)
山麓(lù) 溝壑(hè) 沉淀(diàn) 覆蓋(fù) 琥珀(hǔ pò) 犀牛(xī) 龜裂(jūn) 楔形(xiē)
(2)詞語釋義
猶豫:拿不定主意。
蹤跡:行動所留的痕跡。
??菔癄€:直到海水干枯,石頭粉碎,形容經(jīng)歷極長的時間(多用于誓言,反襯意志堅定,永遠不變)。
懸崖絕壁:形容非常險峻的山勢。
腐蝕:通過化學作用,使物體逐漸消損破壞,如鐵生銹,氫氧化鈉破壞肌肉和植物纖維。
渾濁:(水、空氣等)含有雜質(zhì),不清潔,不新鮮。
山麓:山腳。
沉淀:從溶液中析出的難溶解的固體物質(zhì)。
龜裂:裂開許多縫子。
(3)詞語辨析
“猶豫”和“躊躇”兩個詞語都有“拿不定主意”的意思?!败P躇”還有“停留,徘徊不前”“得意的樣子”的意思,如“躊躇滿志”。
三、學習新課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怎樣理解文章的標題?
答案示例:本文標題很新奇,把“巖石”比作是“時間的腳印”。時間在不斷流逝、不斷前進,但卻看不見摸不著,把時間比作腳印,形象地說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巖石中都潛藏著時間的蹤影,以引起讀者的探究欲望和閱讀興趣。
2.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內(nèi)容。
答案示例:巖石有記錄時間的奇異功能。
3.分析課文的結構,理清作者的思路。作者在文中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
答案示例:全文共31個自然段,可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4):引出話題:巖石是大自然記錄時間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寫巖石是怎樣記錄時間的。又分為兩層:
第一層(5~21):寫巖石的厚度和生成順序可以記錄時間。
第二層(22~29):寫巖石保存了歷史的痕跡。
第三部分(30、31):寫讀懂巖石記錄的意義,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造福人類。
文章從巖石可以記錄時間寫到巖石怎樣記錄時間,最后寫了讀懂巖石記錄的重大意義,這種依據(jù)事物內(nèi)在聯(lián)系逐層進行說明的順序,就是邏輯順序。
4.貼小標題:這些小標題可以歸納一些段落的內(nèi)容,請將它們寫到相應段落的開頭。
明確:(1~5)“時間漫談”/ (6~21)“石頭的毀滅與新生”/ (22~29)“石頭上的故事”/ (30~31)“讀懂記錄,造福人類”
5.快速閱讀,列舉所學到的科學知識
(1)躺在山野里的巖石,是大自然保存時間記錄的一種方式。
(2)每一厘米的巖層便代表著幾十年到上百年的時間。
(3)北京故宮里的計時裝置一一銅壺滴漏,是用水滴記錄時間的方式。
(4)大自然中他各種物質(zhì)都時時刻刻運動著。
(5)“??菔癄€”會有時。
(6)“石爛”的原因:它無時無刻不經(jīng)受著從各方面來的“攻擊”:炎熱的太陽烘烤著它,嚴寒的霜雪冷凍著它,風吹著它,雨打著它……空氣和水中的酸類腐蝕著巖石中的一部分物質(zhì)。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沒有放棄對它的破壞。
(7)巖石的毀滅與生成過程。
(8)一米厚的巖石形成需要的時間:大約 3000 - 10000 年的時間。
(9)巖石形態(tài)“平臥”或“傾斜”的原因。
(10)根據(jù)巖石層與層之間的順序可以知道過去的年月。
(1l)巖石保存很多的歷史痕跡。
(12)巖石的顏色和質(zhì)料反映了地殼的活動。
(13)巖石記錄了豐富的古代生物的狀況。
(14)化石幫助我們認識地球歷史的發(fā)展過程。
(l5)巖石上留下了自然界某些轉眼就消逝的活動。
(16)讀懂巖石的記錄對于人類的意義——找尋地下的寶藏。
6.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文中有些段落只有一句話但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請找出幾個這樣的例子,并作簡要分析。
答案示例:第5自然段:巖石是怎樣記下時間的呢?(總領下文——巖石被自然界中各種因素改變)。
第7自然段:真的有“海枯石爛”的時候(啟下——巖石毀滅的過程)。
第18自然段:經(jīng)過長期的重壓和膠結,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巖石(承上——總結上文巖石新生的歷史)。
第22自然段:巖石保存了遠比上面所說的多得多的歷史痕跡(承上啟下——承上總結了巖石是記錄時間的方式之一:毀滅與新生;啟下談巖石記載的歷史痕跡)。
第24自然段:從“死”的石頭上,我們看到了地殼的活動(承上——總結“礫石”能夠記載地殼的活動)。第27自然段:化石是歷史的證人,它幫助我們認識地球歷史的發(fā)展過程(啟下——列舉事例說明化石能記錄地質(zhì)時期)。
(二)精讀課文,內(nèi)容探究
1.課文主要介紹分析巖石記錄時間的奇異功能,為什么不直接進入正題,而要先引用高士其的詩?
答案示例:課文引用高士其的詩開頭,把時間擬人化,一方面與課題照應,另一方面通過引用,由生活時間引入地質(zhì)時間,更切合讀者實際生活,更能吸引讀者。
2.自由讀1-5自然段,說一說:
(1)現(xiàn)在的人們是怎樣記錄時間的?
答案示例:鐘表和日歷
(2)中國古代用什么來記錄時間?第4自然段介紹北京故宮“銅壺滴漏”的內(nèi)容是否偏離主旨?
答案示例:銅壺滴漏。
沒有偏離主旨。因為這篇文章的主旨是說明時間是如何被記錄下來的。山野里每一厘米厚的巖層便代表著幾十年到上百年的時間,但它只是大自然中保存著的許多種記錄時間的“重要的一種”,而“銅壺滴漏”則是這其中的另外一種,二者相互補充,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3)本文中提到的巖石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它是大自然用來記錄時間的。
3.自由讀6-21自然段,分組討論:
(1)巖石是如何從毀滅走向新生的?
答案示例:巖石→小石子→沙礫、泥土→沉積→重壓→膠結→新巖石。
(2)人們是怎樣根據(jù)巖石來判斷時間的?(重點讀第19自然段)
答案示例:可從巖層厚度、排列順序、地殼運動等方面思考。
巖層厚度:1米厚(3000—10000年);
排列順序: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地殼運動:平臥的巖層變得歪斜甚至直立。
4.第二部分的第一層結構是怎樣的?
5.自由讀22-29自然段,分組討論:
(1)巖石是怎樣保存歷史痕跡的?
答案示例:可從巖石結構、石頭顏色、生物化石等方面去考慮。
巖石結構——反映地殼的活動
石頭顏色——反映遠古的氣候
生物化石——反映歷史的發(fā)展
(2)巖石的厚度及生成順序記下了時間的蹤跡。這是巖石記錄時間的第一種方式;巖石記錄時間的第二種方式是它保存了許多的歷史痕跡。閱讀第22~29自然段并分組討論,回答問題:巖石保存了哪些歷史的痕跡?
答案示例:①地殼的活動;②氣候的變化;③古代生物的狀況;④地球歷史的發(fā)展過程;⑤自然界轉瞬即逝的活動。
(3)閱讀第28、29自然段,回答問題:人類是怎樣根據(jù)化石來認識地球的發(fā)展歷史的?
答案示例:三葉蟲化石——寒武紀——海洋寬廣。大樹木化石——石炭紀——溫暖潮濕。長毛獸化石——第四紀——氣候寒冷。
6.細細品味最后一段,說一說:讀懂巖石記錄有什么重大意義?
答案示例:不僅可以增加知識,而且可以探尋地下“寶藏”,更有無窮的大自然奧妙存在。
7.簡要概括這篇散文的中心主旨。
答案示例:本文是一篇科普讀物,同時又是一篇很好的文藝性事理說明文。文章從巖石可以記錄時間寫到巖石怎樣記錄時間,最后寫了讀懂巖石記錄的重大意義。作者借助生動有趣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巖石記錄時間的特異功能,并說明地球上還有更豐富的記錄,號召讀者去探求。
(三)品讀課文,句段賞析
1.“根據(jù)計算,大約3000到10000年的時間,可以形成1米厚的巖石”,這一句采用了什么說明方法?加點詞語能否去掉?為什么?
答案示例:說明方法是列數(shù)字。加點詞語不能去掉,如果去掉“大約”,就表示形成一米厚的巖石就需要3000到10000年的時間。事實上,人類讀懂巖石的年齡,不論方法有多精確,也不論有多科學,都是推測出來的。所以,“大約”一詞恰恰體現(xiàn)了作者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和嚴密。
2.為了增強文章的趣味性、可讀性,在準確的前提下,說明文的語言也力求生動、形象。本文就多處運用了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
(1)找出文中的擬人句,體會其中的表達作用。
答案示例:從語言表達上看,本文在敘述中大量運用了擬人手法,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把死寂的巖石寫得生動有趣。如“不要認為巖石是堅固不壞的。它無時無刻不經(jīng)受著從各方面來的‘攻擊’”,就把巖石的被動與無奈表現(xiàn)得惟妙惟肖,令人同情。再如“狂風吹來了,洪水沖來了,冰河爬來了”這個排比式擬人手法,給讀者以形象的動感,把平時看似可怕的事物寫得輕柔可見。又如“越是笨重的石塊越跑不遠,越是輕小的沙礫越能旅行到遙遠的地方?!睂懗霰恐氐氖瘔K想跑也跑不動,只能留在附近;而小沙礫卻能隨心所欲地走向很遠的地方,生動、形象的語言,大大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讀性。
(2)在受到重壓的時候,有一些物質(zhì)填充到泥沙中的孔隙里去,就使泥沙膠結得更緊密了。把“膠結”改成“粘合”可以嗎?為什么?
答案示例:不可以。用“膠結”準確地表明了泥沙變成巖石所起的變化。
(3)巖石在最初生成的時候,像書頁一樣平臥著,一層層地疊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把“躺”字改成“鋪”字好嗎?為什么?
答案示例:不好?!疤伞弊?,與平臥呼應,且形象生動。
3.文中主要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有何作用?
答案示例:
①舉例子。在講到人對巖石的破壞時,舉了建筑蘭州鐵路時,一個山頭幾分鐘就被炸掉的例子;在講到泥沙沉淀的后果時,舉了我國洞庭湖面積逐漸縮小,黃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還高兩個例子。這些例子都很簡潔,有力地說明了問題。
②打比方。如文中在說明風對巖石的破壞作用時,把刮風沙比作“像砂輪在有力地轉動”;在說明海水對巖石的破壞作用時,把冰河緩慢地移動比作“就好像一柄鐵掃帚從地上掃過,刨刮著所遇到的一些石頭”,生動形象。
③分類別。課文在說明巖石遭受各方面的“攻擊”時,在說明巖石保存了更多的歷史痕跡時,都采用了分類別的說明方法,使文章條理清晰,層次分明。
(四)寫作特點
1. 綜合運用多種說明方法。
本文是一篇說明文,旨在向讀者介紹巖石記錄時間的作用及方式。為了更好地幫助讀者理解知識,作者在文中運用了舉例子、列數(shù)字、打比方等多種說明方法。
2.語言既準確、嚴密,又生動有趣。
列數(shù)字。用概數(shù)準確地說明了形成一米厚的巖石需要的時間,使讀者對巖石的形成速度有個大致的概念。
3.過渡句或過渡段,銜接緊密。
例如,第5、27段,都是過渡句(段),其承上啟下的作用,使文章流轉自然。
(五)課外拓展,對比延伸
對許多人來說,“化石”一詞并不生疏,可若問你化石是怎樣形成的?它的科學意義何在?恐怕就較少有人會說得清楚了。簡單說來,化石是古代生物死后,其遺體、遺物或遺跡被埋藏在地層里,經(jīng)長期的石化作用,變成了像石頭狀的東西。除動植物的硬體部分,如骨骼、牙齒、貝殼、樹干等最易保存為化石外,在特殊的情況下,有時生物的軟體部分也可保存為化石。如山東山旺組硅藻土中的花朵、觸須,西伯利亞凍土中猛犸象的肌肉等。這些都統(tǒng)稱為遺體化石,即生物體本身的某部分石化為化石。有時,動物的糞便、蛋也可形成化石,叫遺物化石;而足印、洞穴等化石,則叫遺跡化石。
但并不是所有生物死后都能形成化石。恰恰相反,能形成化石的只占古代死亡生物的極少一部分。而完整保存或部分完整保存的化石,又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化石深埋在巖層中,只有在遇到地層上升的機會,或經(jīng)風吹雨打表面的巖層風化了,化石才被暴露出來。這時如正巧遇上古生物學家,才有可能把化石挖出來。若沒遇上內(nèi)行,暴露出來的化石就會隨同它的圍巖一點點被風化殆盡。你看,采到一件化石有多難,特別是一件完整的化石,更是難上加難。無怪乎古生物學家視化石為珍寶!珍貴的化石不僅是出產(chǎn)國所有,它也是世界古生物學界的“財富”。比如德國的始祖鳥化石,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制有模型,用以展覽和對比研究。我們中國猿人第一個頭蓋骨標本丟失后幾十年來,全世界的古人類學家也一直在探訪尋找。四、課堂小結
學完課文,我們不禁掩卷沉思:時間雖然沒有腳印,然而時間的蹤跡卻仍然被記錄了下來。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如同一位永不停步的旅行者,不受任何阻擋,勇往直前。時間又似一條永不停息的小河,勤勞的人能從這條河中撈取財富和智慧,懶惰的人也許只能撈起后悔和失望。所以,時間是公平的,也是無情的。所以,我們應該珍惜時間,讓時間在我們身上留下更多值得回憶的腳印吧!
板書設計:
時間的腳印eq \b\lc\{\rc\ (\a\vs4\al\c1(生活中大自然中保留著許多種時間的記錄,巖石是怎樣記錄下時間的\b\lc\{\rc\ (\a\vs4\al\c1(巖石的毀滅與新生,巖石保存了許多的, 歷史痕跡,化石是歷史的證人)),讀懂大自然記錄,造福人類))

相關教案

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馬說教案設計: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馬說教案設計,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課導入,正課學習,課堂小結,隨堂訓練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核舟記教案: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核舟記教案,共6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課導入,自主預習,讀課文,讀準字音節(jié)奏,疏通課文,小結本課,布置作業(yè),課堂小結,板書設計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初中小石潭記教案:

這是一份初中小石潭記教案,共6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課導入,自主預習,朗讀課文,疏通文意,基礎知識歸納,根據(jù)畫面,試背課文,隨堂訓練,綜合活動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教案 更多

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社戲教案

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社戲教案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燈籠教案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燈籠教案

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口語交際 應對教案

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口語交際 應對教案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時間的腳印教案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時間的腳印教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電子課本

8* 時間的腳印

版本: 人教部編版

年級: 八年級下冊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