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在掌握有關(guān)議論文知識的基礎(chǔ)上理解文章內(nèi)容。
2.學習本文嚴密論證的方法。
3.學習文章流暢而又凝練的語言。
4.領(lǐng)會作者對人生價值的思考。
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樹立對家庭、社會、國家、自己的責任感,引導學生樹立對他人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感。
二、教學重點、難點:1.對人生觀的思考,對責任的思考
2.理解苦樂觀的深刻內(nèi)涵
3.訓練嚴密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課前準備:
1.課前布置學生預習課文,找出生字生詞,掃清閱讀障礙,增加詞匯積累。
2.借助有關(guān)資料了解作者。
3.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guān)與“苦、樂”相關(guān)的詞語、俗語、諺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小時候,大人們告訴我:黃連最苦?,F(xiàn)在,我告訴你們:出去旅游最樂。同學們,你們也來說說,什么最苦,什么最樂。(學生暢所欲言)剛才,我們談了對“最苦”和“最樂”的看法,那么,還有一個人沒有發(fā)言,它就是飲冰室主人——梁啟超,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文章——《最苦與最樂》,聽聽他認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樂”。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作家作品
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義思想家、教育家、學者。廣東新會人。早年求學于廣州學海堂。1889年中舉人。1891年至1894年從康有為學于廣州萬木學堂。1895年隨康有為發(fā)起“公車上書”。次年在上海主編《時務報》,發(fā)表《變法通論》等。1897年任長沙時務學堂中學總教習,宣傳民權(quán)平等學說和變法主張。1898年參加戊戌變法。變法失敗流亡日本,先后辦《清議報》和《新民叢報》,堅持立憲?;剩榻B西方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學說,在當時有較大影響。晚年任清華學校研究院導師。著有《飲冰室合集》。
(二)檢查課前預習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恩惠( )契約( ) 循環(huán)( )如釋重負( )
卸卻( )監(jiān)督( ) 大抵( )悲天憫人( )
2.解釋下面的詞語。
⑴失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悲天憫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心安理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如釋重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任重道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海闊天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確:
1.huì qì xún shì xiè dū dǐ mǐn
2.⑴失意:不得志。⑵悲天憫人:對社會和人類的災禍苦難等表示憂慮和同情。⑶心安理得:自以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⑷如釋重負:象放下重擔那樣輕松。形容緊張心情過去以后的的輕松愉快。⑸任重道遠:擔子很重,路很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jīng)歷長期的奮斗。⑹海闊天空:象大海一樣遼闊,象天空一樣無邊無際。形容大自然的廣闊。
(三)朗讀課文,理清結(jié)構(gòu)
學生朗讀課文,劃分文章的結(jié)構(gòu),概括段意。
明確:
全文5個自然段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2段),論述“負(未盡的)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3段),論述“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第三部分(4—5段),論述“人生當勇于盡責,而不能逃避責任”。
(四)再讀課文,思考問題。
(學生讀課文,討論下列問題。)
1.作者認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2.作者認為人生最大的快樂是什么?
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責任未了的?
4.到底什么叫責任?它的范圍有多大?作者是怎樣層層深入闡述的?
5.作者是怎樣論述苦樂與責任之間的關(guān)系的?結(jié)論是什么?
明確:
1.最大的痛苦是應盡的責任未盡。
2.最大的快樂是完成了責任。
3.作者通過與貧窮、失意、意志、死亡進行對比,說明這些痛苦都有辦法排除,而獨有責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擔壓在肩頭,無處可逃,從而說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責任未了。
4.責任是應該做的事情。闡述過程:先表明欠錢沒還,受恩沒報,得罪人沒賠禮,這都是沒責任的表現(xiàn)。接著闡述由此推之,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乃至于對自己,都是有責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個“凡屬”,概括了所有的責任。
5.作者認為:人因有責任而苦,盡大責則大快樂,盡小責得小快樂。你想解脫痛苦,就要盡責,想謝卻責任將永遠痛苦,快樂之權(quán)操在你手,苦中有樂,苦樂循環(huán),人間趣味。結(jié)論:要在盡責中尋找快樂。
(五)三讀課文,深入分析。
1.用精煉的語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論點。
2.議論文的論據(jù)可分為事實論據(jù)和道理論據(jù)兩種,請舉例分析本文所運用的論據(jù)。
3.本文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請舉一例加以分析。
明確:
1.人生在世,必須要對家庭、社會、國家以及自身盡到應盡的責任,這樣才能得到真正快樂。
2.本文既有事實論據(jù),又有道理論據(jù)。事實論據(jù)如:“答應人做一件事沒有辦,欠了人的錢沒有還,受了人家的恩惠沒有報答,得罪了人沒有賠禮……”
道理論據(jù)如:“古語說得好,‘如釋重負’;俗語亦說,‘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庇秩纾骸翱鬃铀哉f,‘無入而不自得”’,“孟子又說‘君子有終身之憂”’。再如:“曾子還說哩:‘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3.道理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道理論證:文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名言佳句充當?shù)览碚摀?jù),從理論方面論證了“人生當勇于負責”,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舉例論證:列舉“承諾未完、欠人錢、受人恩惠、得罪人”等事例,有力論證了負責任乃人生最大痛苦。
對比論證:文章從“負責任乃人生最大痛苦,盡責任為人生最大快樂”兩方面進行對比論證,有力的論證了“人人要負責任”這一觀點。
三、合作探究,研讀賞析
(一)合作探究
學生讀課文,分組討論下面的問題。
1.在第(1)段中,作者為什么不直接提出自己的觀點,而是先否定其他答案呢?
2.你認為文中所說的“卸卻”責任與“解除”責任有何不同?
3.怎樣理解“你若是要逃避,反而是自投苦海,永遠不能解除了”的含義?
4.本文以“最苦與最樂”為題,而不以“苦與樂”為題,為什么?
明確:
1.因為把貧困老死當作人生最大的痛苦,正是許多人的想法或說法,否定了這些說法,引起讀者興趣,再提出自己的觀點,給人新奇之感,又不顯得突兀,有水到渠成之妙。
2.未盡責任,推卸不管;盡了責任,再無負擔。
3.逃避責任不是解除責任,如果一味逃避不僅不會減輕痛苦反而會備受痛苦的煎熬。
4.本文是從“最苦”與“最樂”兩個側(cè)面來談“人要盡責任”的道理,“苦與樂”與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談責任”關(guān)系不大。
(二)品讀賞析
1.請分析下面重點語句。
(1)凡屬我受過他好處的人,我對于他便有了責任。凡屬我應該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夠做得到的,我對于這件事便有了責任。凡屬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現(xiàn)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立了一種契約,便是對于自己加一層責任。
(2)然則為什么孟子又說“君子有終身之憂”呢?
(3)所以我說人生沒有苦痛便罷;若有苦痛,當然沒有比這個更重的了。
明確:
(1)這是個句式靈活的排比,在第二個句子中加了“而且力量能夠做得到的”,第三個句子中加了“現(xiàn)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立了一種契約”,這樣使句子的表述更準確,更形象。同時,這里用了三個“凡”來表示這些情況的普遍與廣泛,同時也對各種復雜的情況加以仔細的分類,可見作者對這個大問題的談論多么審慎。
(2)這一句雖然很短,但卻有三層意思:a.孟子說“君子有終身之憂”;b.孟子這句話的意思與前面所說的“痛苦之后是快樂”似乎不一致;c.為什么這樣呢?
(3)這句話中的“這個”指的是什么呢?根據(jù)上文看,前面說了“一日應盡的責任沒有盡”、“一生應盡的責任沒有盡”,所以,只理解為其中的一個方面就是不對的,所以這里的“這個”指的是“應盡的責任沒有盡”。
2.品味精彩語句,體會本文“語言平易,親切,如拉家?!钡奶攸c。
①“答應人辦一件事沒有辦,欠了人家的錢沒有還,受了人的恩惠沒有報答,得罪了人沒有賠禮,這就連這個人的面也幾乎不感見,縱然不見他的面,睡里夢里都像有他的影子來纏著我。”
②“翻過來看,什么事最快樂呢?自然是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古語說得好:‘如釋重負’;俗語亦說是:‘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br/>
③引導學生閱讀開頭的5個設問句,體會它們的作用。
明確:
①這段話把一個人未盡責任的痛苦心情刻畫得如此生動,其實是在闡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盡責”這一道理,這樣親切的語言,就像一個長者在與讀者促膝談心,娓娓道來,沒有一點盛氣凌人的說教口吻。
②這段話用古語、俗語形容盡責后的快樂心情,淺顯易懂,趣味橫生,大大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③這五個設問句環(huán)環(huán)相扣,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把苦樂與責任的關(guān)系闡述得有條不紊,另人信服。同時,雖然本文談的是嚴肅的話題,但由于設問句的運用,使得文章的語言凝重卻不呆滯,有一股靈動之氣。
(除以上的舉例外,還可讓學生自己找精彩的語句加以分析。)
(三)思考討論
1.你認為本文的主題是什么?
2.分析寫作特點。
明確:
1.本文以盡責與否來談人生的苦與樂,旨在勉勵人們做一個勇于負責的人,并學習待人處事的正確態(tài)度。
2.①觀點明確、脈絡清晰、論證嚴密可謂本文的一大特色。②文章語言既凝重又輕靈,既流暢又簡潔。語言的靈活表現(xiàn)在多種句式、多種表達方式、多種論證方法的運用。例如:就句式而言,開頭就運用了設問句“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貧嗎?不是。失意嗎?不是。老嗎?死嗎?都不是”。就表達方式而言,有議論、有敘述、有抒情。就引證而言,文章就用到了古語、俗語、名人名言,而且每次引用的具體表達都不一樣。排比是形成文章語言流暢之勢的重要方法。本文語言的簡潔在于作者使用了概括性強、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句。
四、互動釋疑,拓展延伸
1.互動釋疑:四人小組提問釋疑,全班交流解決。
2.拓展延伸:
(1)讀完全文后,概括作者認為真正的痛苦源自什么?你對“責任”是怎樣看待的?
(2)你認為作為學生應盡到什么責任?
明確:
(1)應盡的責任沒有盡(或“該做的事沒有做完”)。①每一個人都有責任;②盡責任是我們生活的全部內(nèi)容;③盡責任,就會快樂,否則,就會陷入痛苦。
(2)①培養(yǎng)熱愛集體,自覺維護集體利益的責任感。②建立自信,要有毅力,勇于面對失敗。③培養(yǎng)學習的責任感。
3.積累名句
(1)教師準備好一些關(guān)于責任的名言佳句,要求小組討論其字面意義(可查資料)并舉例說明(可引用歷史人物、生活實例或詞語),然后進行小組交流。
①孔子:無入而不自得
②孟子:君子有終身之憂
③曾子:任重而道遠
④曾子: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⑤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2)閱讀下面幾則材料,談談對人生的看法。
①做一事,專一事。每事勤,事事成。
②對自己信心,對別人盡心。對事情用心,對朋友誠心。對親情關(guān)心,對生命真心。
③您雖不能左右天氣,但您可以改變心情。您雖不能改變?nèi)菝玻梢哉宫F(xiàn)笑容。
④您雖不能逃避現(xiàn)實,但您可以勇敢面對。您雖不能樣樣如意,但您可以事事盡力。
六、課外作業(yè)
1. 請寫出日常生活中與“苦、樂”相關(guān)的詞語、俗語、諺語。
2.請以“責任”為話題寫一篇小作文。(可以網(wǎng)上檢索有關(guān)資料)
板書設計:
最苦與最樂
結(jié)構(gòu)圖解
分論點一:負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分論點二: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結(jié)論:人生當勇于負責 不能逃避責任
——舉例論證 道理論證 對比論證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最苦與最樂教學設計,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內(nèi)容解讀,討論交流,寫作特色,隨堂訓練,課后作業(yè)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16* 最苦與最樂教案設計,共6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導入新課,作者簡介,寫作背景,文體知識——議論文,檢查字詞,層次結(jié)構(gòu),研讀課文,合作探究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14 葉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設計,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情學法,說教學環(huán)節(jié),說板書設計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