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了解勃朗峰景色的奇異特點,理清作者的游蹤順序。
2.體會作者運用優(yōu)美和幽默的語言描寫景物、記敘人事的寫作方法。
3.熱愛大自然,以積極美好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 導入新課
你們去過阿爾卑斯山嗎?(幻燈片播放阿爾卑斯山、勃朗峰圖片)阿爾卑斯山主峰勃朗峰海拔4 810.90米,山頂終年積雪不化,它聳立于法國和意大利之間,是整個阿爾卑斯山脈的最高峰,號稱歐洲第一峰。山峰雄偉,風光旖旎。詩人雪萊為勃朗峰寫下了著名詩句:勃朗峰仍在高處閃爍時,阿爾卑斯山已經代表了歐洲的人間天堂,“一個新的世外桃源”。今天,我們跟著大作家馬克·吐溫一起去游覽神秘的勃朗峰吧!
二、檢查預習 疏通字詞
1.作者簡介
馬克·吐溫(1835—1910),美國作家,作品風格以幽默和諷刺為主。代表作有小說《百萬英鎊》《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王子與乞丐》等。
2.讀準字音,認準字形
翌日(yì) 巉峻(chán) 拾級(shè) 轔轔(lín)
俯瞰(kàn) 穹頂(qióng) 獨踞(jù) 霓裳(ní cháng)
溝壑(hè) 皚皚(ái) 嫵媚(wǔ) 繚繞(liá)
3.詞語解釋
【翌日】次日。
【巉峻】險峻陡峭。
【拾級】逐步登階。
【霓裳羽衣】指仙人的衣服。
【皚皚】形容霜、雪潔白。
【轔轔】形容車行走時的聲音。
【紛至沓來】形容接連不斷地到來。
【絡繹不絕】(車、船、人、馬等)前后相接,往來不斷。
三、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1.作者的游覽線路是怎樣的?
【交流點撥】作者在前往勃朗峰的途中,首先坐火車到了馬蒂尼;然后取道黑首;逗留高地,抵達阿冉提村;到達沙蒙尼。
2.作者在前往勃朗峰的過程中看到了哪些美景?遇到了哪些趣事?
【交流點撥】作者在前往勃朗峰的過程中,沿途不乏秀色美景,如“整個黑首道上,到處瀑布傾瀉,轟鳴作響”;在抵達阿冉提村前目睹了“阿爾卑斯之王”的勃朗峰,拾級而上,威嚴的穹頂也隨之愈升愈高;看到勃朗峰周圍一些奇形怪狀的山峰;向山下阿冉提村進發(fā)前,仰面遙望附近的一座峰巔,色彩斑斕,嫵媚動人。在阿冉提村遇上了奇人“車王”,感受了車王瘋狂的車技,雖有顛簸之苦,也有意外之喜,住進了上等房間。
四、精讀課文 深入理解
1.為什么作者認為乘車騎騾的游客“可憐可憫”?
【交流點撥】因為天氣灼熱難當,騾子、馬車行進緩慢,乘客焦炙于火辣辣的艷陽之下,不能在樹林中避暑納涼,稍作歇息,不能充分享受登山的樂趣,所以說他們真是“可憐可憫”。
2.快速瀏覽課文,回答問題:作者在寫登勃朗峰的經歷中,是分幾個方面來寫的?
【交流點撥】分兩個方面來寫:上山途中和下山途中。
3.上山途中重點寫了哪里?試找出來讀一讀。
【交流點撥】上山途中,作者濃墨重彩地寫了山中的奇景、嶙峋的怪石、變幻的光影。具體內容體現(xiàn)在課文的第4、5、6段。
4.文章第3段中說:“我們拾級而上,威嚴的穹頂也隨之愈升愈高,聳入藍天,最后仿佛獨踞蒼穹。”山為什么會隨我們拾級而上而“愈升愈高”呢?你有過類似的體驗嗎?
【交流點撥】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突出了山勢陡峭、險峻。爬過山的人就會有這種感覺。
5.作者在旅途中不只關注風景,還有奇人奇事也足以讓他樂開懷。這些內容體現(xiàn)在文中的什么地方?
【交流點撥】作者在寫下山時,以小說的筆法,敘述了奇人奇事,驚險的旅途,怪異的車夫,富有傳奇色彩。這些內容體現(xiàn)在課文的第8、9、10段。
6.課文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交流點撥】表現(xiàn)了旅途中的無限趣味,表達了對世事人生的無限感慨,抒發(fā)了對勃朗峰的奇異之景的贊美之情。
五、品味語言 提升素養(yǎng)
翻譯家高健這樣評價馬克·吐溫:“流貫和滲透在他全部作品的基調則是他那極度夸張的諷刺藝術和飽含哲理意味的爽朗的幽默?!碧x課文,找出你覺得有趣的語句,讀一讀,體會其幽默效果。
【交流點撥】(1)天氣灼熱難當,乘坐在緩慢爬行的騾子背上和轔轔前進的馬車里的男男女女,焦炙于火辣辣的艷陽之下,真是可憐可憫。我們可在樹林中避暑納涼,稍作歇息,可那些人不行。既然花了錢坐車,就一定要使他們的旅行物有所值。
制造反差:將徒步而行的“我們”的自由自在與騎騾乘車者的為物所役進行對比,形成一種帶有揶揄的幽默效果。
(2)他說他爬山的次數(shù)比誰都多——47次——而他兄弟只有37次。除他外,他兄弟是世上最佳的向導——可他自己,對了,請別忘了——他是“勃朗隊長”——這個尊號是非他莫屬的。
突出細節(jié):“車夫之王”那夸誕、重復的話語內容和酒意十足的說話方式,寫了整整一段,還插入“說的卻是德語——但標點系統(tǒng)毫無兩樣”這樣一個滑稽的小插曲,幽默的效果就自然產生了。
(3)如果這位王爺?shù)能嚰悸郧访艚荨蛘哒f,不是老天有意安排,讓他在離開阿冉提時喝得酒氣醺醺——結果就不會是這樣的了。
反常歸因:經歷不測之險卻平安迅速地到達目的地,一般人的感覺應該是“幸運”,作者的表述卻是“幸虧”——幸虧“車王”在駕車之前“喝得酒氣醺醺”,他才能那樣不顧一切地飛馳。這樣不合常理的歸因,帶著感嘆,也帶有玩笑的色彩。
六、總結課文 拓展延伸
1.課堂小結
作者記述了與友人游覽勃朗峰的經歷,描繪了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變幻的光影;敘述了奇人奇事:驚險的旅途、怪異的車夫。由此領略到了大自然給予的饋贈——勃朗峰的奇異之景,對勃朗峰充滿了震撼和敬畏。
2.拓展延伸
(1)在教師帶領下,游覽當?shù)氐纳酱ǖ蕊L景名勝,寫一篇游記。
(2)課外閱讀《湯姆·索亞歷險記》《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
3.布置作業(yè)
完成本節(jié)內容。
板書設計
登勃朗峰 eq \b\lc\{(\a\vs4\al\c1(上山途中奇景\b\lc\{(\a\vs4\al\c1(嶙峋的怪石,變幻的光影)),下山奇人奇事\b\lc\{(\a\vs4\al\c1(驚險的旅途,怪異的車夫))))
教學反思
《登勃朗峰》這篇課文充滿趣味性和幽默感,在指導學生學習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注意到作者的語言特點,但在課堂中留給學生探究的時間少,下次教學我會注意這些問題,以便更好地教學。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2024)八年級下冊核舟記教案,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導入新課,教學新課,板書設計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核舟記教案設計,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創(chuàng)設情景 導入新課,檢查預習 疏通字詞,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精讀課文 深入理解,總結課文 拓展延伸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登勃朗峰教案及反思,共7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導入新課,出示目標,檢查預習,課堂活動,愉快的旅行這么快就結束了,中心思想,課堂總結,課后作業(yè)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