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加強記誦,感知文章的 思想內(nèi)容; 2、理解陶潛的隱士情懷;3、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識。
乃瞻衡宇(衡,通“橫”) 景翳翳以將入 (景,通“影”,日光) 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
園日涉以成趣 日:名詞作狀語,每天 時矯首而遐觀 時:名詞作狀語,時時或棹孤舟 棹:名詞作動詞,劃著
善萬物之得時 善: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好,引申為喜歡、羨慕眄庭柯以怡顏 怡: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使……露出愉快的神色樂琴書以消憂 樂: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樂
善:形容詞意動用法 認為…… 好,引申為喜歡、羨慕
怡: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使……露出愉快的神色
樂: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樂
陶淵明的歸隱之樂有哪幾個方面? 左邊三組同學(xué)齊讀第二段,右邊同學(xué)劃出寫他歸去之后生活的句子;然后右邊同學(xué)齊讀第三段,左邊同學(xué)劃出相關(guān)句子。
思考:第三段中,陶潛隱居鄉(xiāng)村的生活樂趣,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1)促膝而談的家庭之樂——悅親戚之情話; (2)彈琴消憂的本色生活——樂琴書以消憂; (3)與鄉(xiāng)鄰交往之樂——告余春及,有事西疇; (4)巾車孤舟出游之樂——窈窕尋壑,崎嶇經(jīng)丘。
1、每組自由選擇一個或幾個辭句,將辭句內(nèi)容設(shè)想成一幅畫面。
2、用形象而有詩意的語言描述畫面,展現(xiàn)陶淵明的某種生活情趣,寫下來。時間限定在四分鐘,看哪些小組的合作效率最高。
示例:(我們小組品味的是)
“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在秋天涼爽的風(fēng)中,靠著熟悉的南窗,望著鳥兒三五成群地南飛,我心傲然自得,像秋天一樣遼闊高遠。寒舍雖小能避風(fēng)雨,給予我心靈的溫暖。
寓意于景,是《歸去來兮辭》寫景的特色之一。作者有感憤,有追求,有遺憾,有滿足,但這些都不是空發(fā)議論,是借助景物的描寫而有所寄寓。感情在景物中自然流露出來,景物有人情和個性。 托物言志 用典抒情 借景抒情 借事抒情
“舟遙遙以輕揚,風(fēng)飄飄而吹衣”運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示例:運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用舟輕快、風(fēng)吹衣的飄逸來表現(xiàn)自己歸居田園的輕松愉快,形象而富有情趣,有很強的感染力。表現(xiàn)了作者乘舟返家途中輕松愉快的心情。(手法、運用、作用)
抵家:樂享天倫
居家:閑適寧靜
交往:知心情話
勞動:躬耕西疇
出游:情味盎然
通過對田園生活(自然景物和勞動生活)的贊美表明他對仕宦生活的不滿和否定反映了他安貧樂道與崇尚自然的高尚情操。
《歸去來兮辭》讓我們?nèi)媪私饬颂諟Y明的隱士情懷,對陶淵明而言,入仕為官是他的初衷,鄙棄官場是他的節(jié)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畝是他生活的保障,琴書詩酒是他生活的情趣,固窮守節(jié)是他歸隱意念的鞏固,樂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
這是一種逃避,一種遠遁,同時也是一種對現(xiàn)實叛變的姿態(tài),他們的行為反證著現(xiàn)實的黑暗。這里固然有逃避倫理責(zé)任的味道,我們也盡可以批評他們把世界及世界上可憐的百姓毫不憐憫地拱手給暴君亂臣而獨善其身,但孤單的個人在那個時代實際上也只有這一條路。他們不能改變社會的骯臟與險惡,但他們以自己的行為標(biāo)示出一片潔凈與寧和;他們不能反抗普遍存在且不可動搖的專制與黑暗,但他們在山水田園中保持了自己的自由的個性。
這種潔凈,這種自由個性,不絕如縷的為中華民族提供理想生活的范式,從而使人知道在“踐踏人,侮辱人,不把人當(dāng)人”(馬克思語)的專制之外,還有別樣的生活,從而帶著希望去反抗現(xiàn)實,追求未來。這就是他們的價值之所在。
我們會有走出課堂, 走向生活的那一天,我想請大家靜心思考:在當(dāng)今社會, 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我們是否會給自己的個性留下一些空間?面對世事的紛紛擾擾,我們是 否會給自己的理想留下一方天空?面對塵世的種種誘惑, 我們是否會守護自己的精神家園?
歸途: 舟-風(fēng)-問-恨 抵家: 瞻-欣、奔-迎-候 徑-松、菊-幼-酒 室中: 引-眄-倚-審 園中: 園-門-策-觀 云-鳥-景-松 交游: 巾車-孤舟-尋壑-經(jīng)丘 木-泉-善-感
下列句中劃線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 )A既自以心為形役(役使)B帝鄉(xiāng)不可期(期:要求) C眄庭柯以怡顏(使---現(xiàn)出愉快)D悟已往之不諫(勸止、諫正)
對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恨晨光之熹微(天未大亮)B.云無心以出岫(云彩)C.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心神不安的樣子)D.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向往中的仙境)
對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三徑就荒(就,近于)B.審容膝之易安(審,覺察) C.聊乘化以歸盡(聊,姑且)D.曷不委心任去留(委,委托)
下列劃線詞不是詞類活用的一項是( )A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B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shè)而常關(guān)C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D攜幼入室,有酒盈樽
下列非賓語前置句的一項是()
A.復(fù)駕言兮焉求 B.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C.樂乎天命復(fù)奚疑 D.眄庭柯以怡顏
A.復(fù)駕言兮焉求? (應(yīng)為“復(fù)駕言兮求焉?”) B.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應(yīng)為“為胡乎遑遑欲之何?) C.樂乎天命復(fù)奚疑? (應(yīng)為“樂乎天命復(fù)疑奚?”) D.眄庭柯以怡顏 (怡,使動用法,使……愉快
敘事、議論、抒情巧妙結(jié)合,創(chuàng)造出生動自然、引人入勝的藝術(shù)境界。語言自然樸素,洗盡鉛華,帶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
情、景、事、理的渾融語言平淡自然平淡中見哲理
千百年來,“兼濟天下”影響了中國文人的心路歷程,作為田園詩人的陶潛果真不想濟世?歷代文人,如李白、蘇軾、辛棄疾都曾流露過歸隱的心緒,只有陶潛付諸就行動。他晚年做的詩,“猛志”一詞出現(xiàn)多次,這表明他不乏濟世的熱腸。看似恬淡的歸隱并不意味著內(nèi)心沒有惆悵。細讀本辭,既有田園回歸的歡悅,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至今,辭中反映的人生態(tài)度、思想感情總能引起許多不滿現(xiàn)實而又無可奈何,只能潔身自好的知識分子的共鳴,陶潛是屬于一個時代的,他永遠是舊時代文人心靈中的一片凈土。
自責(zé)自悔自安自樂樂天安命
辭官歸途抵家室內(nèi)生活涉園外出縱情山水如何度過余生
松菊的象征 象征是用一種具體的形象表示某種抽象的情思和理念。 當(dāng)外物的品格與詩人的情志相一致時,詩人往往借物言志,托物抒情。 詩人將松樹的傲岸不群、挺拔向上,菊花的素雅淡泊,與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自然聯(lián)系起來,使松菊成為自己堅貞、不同流合污的逸士之操的象征。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奔宇 一旦決計歸去,便不遲疑,心無旁騖地直奔遠方的家園。小舟遙遙,晨風(fēng)飄飄,這就是回家的感覺。作者借助景物的描寫,將歸田的歡愉盡情表露。這跟在官時“惆悵而獨悲”的心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接下來,一“問”一“恨”,將景中人凸顯,而歸途的急迫,也就被渲染而出。終于到家了,即便是“橫木為門”的陋室,作者也“載欣載奔”。他那孩子般的歡呼雀躍,真正寫盡了棄官歸隱的率真與美好。
安趣 有松有菊,有兒有室,有樽有酒,差可告慰。家園殘敗中自有一種美好?;蝻嬀谱郧玻蛏鎴@觀景?!皵y幼入室,有酒盈樽”,由是,可以想見貧寒士子之家清素的歡宴,于大喜悅中見作者家人聚首臉上的點點淚花。詩言志,景寓情。細細品讀,“松菊猶存”或有寓意,似說堅貞芬芳的節(jié)操仍在。而“出岫之云”“倦飛之鳥”再來印證做官的本來無心。至于“流憩”“遐觀”,其實是作者遺世獨立生活的寫照,頗有孤傲的人生韻味。
樂事感物 歸來之樂,不一而足。先訪山水,“尋壑”“經(jīng)丘”;再抒心志,在息交游。而所息絕的并非所有人,與親友、琴、書為侶,樂以去憂。春回大地,農(nóng)人告之春耕;秋天金動,農(nóng)田盼來收獲。忙后閑暇,乘興出游,樂以忘憂。這節(jié)頗帶詩意的描繪文字,既是寫景,又是抒情,由物及人,自然生出人生的諸多感慨。春來秋去,大自然生生不息,觸景生情,從中可窺人生的短暫與匆促,所謂及時行樂,樂以無憂。
知命 由居室、庭院,而郊野、山溪,至于萬物和更廣闊的天地,這是人與自然和諧的世界,“寓形”是人生在天地之間的定位。既然如此,何不張揚心志、隨心所欲地生活呢?汲汲于富貴與生死,死既不知,生又何苦。樂天知命還有什么疑慮??!在作者看來,世俗的官場是一種對生命的扭曲與糟蹋,只有復(fù)歸這大
自然才是生命的正途。作者這種閱盡人事之后的樂天知命以及快然自足的隱居生活,不乏率真與激憤,也有些消極,但他不肯同流合污的精神世界,始終是美好的。
成功的將自然提升為一種美境界發(fā)現(xiàn)日常生活也是充滿智慧和哲理的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的新題材“不為五斗米折腰”崇高人生境界,為后代士大夫提供了精神家園
有人認為:結(jié)尾一句“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fù)奚疑?”包含著悲觀消極的思想,請談?wù)勀愕目捶ā?br/>陶淵明以曠達的心境和超然態(tài)度對待生死天命。此句是詩人對“歸去來”哲理性歸結(jié)。“不為五斗米折腰,樂于天命”是他追求的最高境界。
悅親戚之情話(古義:內(nèi)外好友 今義:跟自己家庭有婚姻或血統(tǒng)關(guān)系的人)
策扶老以流憩(古義:手杖。 今義:攙扶老人)
景翳翳以將入(古義:日光 。今義:景色)
既自以心為行役 “為”表示被動
復(fù)駕言兮焉求? 賓語前置“焉求” 既“求焉”
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同上“胡為”即“為胡”,“何之”即“之何”
樂夫天命復(fù)奚疑?同上“奚疑”即“疑奚”
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 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即“農(nóng)人以春及告余”
問征夫以前路 同上即“以前路問征夫”
將有事于西疇 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即“將于西疇有事”
覺今是而昨非(連詞,表并列)門雖設(shè)而長關(guān)(連詞,表轉(zhuǎn)折)時矯首而遐觀(連詞,表修飾)鳥倦飛而知還(連詞,表承接)
陶淵明并非在逃避現(xiàn)實,而是在追求本真。他本來就“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本來就“不慕榮利”,凡事喜歡率性而為。僅僅是為了吃飯,才不得不去做官,而做官的日子對他來說僅僅是“心腹口役”,“心為形役”。做官之后,黑暗獨裁、等級森嚴(yán)的官場生活和他的本性之間形成了一對尖銳的矛盾。在這種情況下,辭官歸隱,追求本我、本真,還是改變自己,學(xué)會阿諛奉承、諂媚求榮,得到一種立足于官場的所謂本領(lǐng)?陶淵明選擇了前者。因此,他的辭官歸隱并不是在逃避現(xiàn)實,而是在追求符合他天性的生活方式。這一點,無論在過去還是現(xiàn)在,都是需要有足夠的勇氣、足夠的對自己的真實、足夠的務(wù)本求實的品質(zhì)(追求自己真正傾心的事物,是一種務(wù)本求實的精神)、足夠的獨立思考的精神、足夠的獨立人格的支撐才能做到的。與此相反,如果為了在官場上取得一席之地,逐漸學(xué)會奉承求榮,逐漸喪失自我,失去骨頭,那才真是看似進取,實則墮落。
陶淵明是中國知識分子的脊梁。是一個不阿諛奉承、不諂媚求榮、始終保持著獨立思考精神和獨立人格的鮮活的生命,是一顆不慕榮利、不受世俗羈絆,敢于追求本真與自我的率真的靈魂。他給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那就是永遠保持獨立思考的精神,不被眾說紛紜所困擾;永遠保持自己獨立的人格,不被世俗世相所牽引;忠于自己、把握自我,真實的面對自己的靈魂,以務(wù)本求實的品質(zhì),沖破世俗的勇氣,追求自己真正傾心的事物。
陶淵明的價值不在于詩中購置了一個虛擬的田園,更重要的是他讓每一個人心里都能開出來了一片樂土,就是他日子過得很樂呵。他經(jīng)常說,我歸園田居,他本來也做過小官,當(dāng)了八十三天彭澤令,后來覺得說不行,有一件小事讓他覺得不快樂,他在那干著干著,有一天說上面來檢查工作了,說督郵要到此,告訴他說你穿正裝出場,叫做“應(yīng)束帶見之”,你必須要把腰帶端上,穿正裝去見一見,無非象今天穿上正裝,扎上領(lǐng)帶去見見領(lǐng)導(dǎo),就這件事,陶淵明不干了。他說,我不能為五斗米向鄉(xiāng)里小兒折腰,所以就解佩印而去,自己把佩印一扔,我回家了?;丶业臅r候,他自己寫了《歸去來兮辭》。他說過去的這種日子“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這話說的好,什么叫以心為形役,就是讓我這個身體成了我心靈的主人,他去奴役我的心靈,也就是說我讓心靈受了好多委屈,去低三下四啊,去阿諛奉承啊,為的無非是我吃點好的,穿點好的,就讓我的身體享一享福,但我讓心靈受了這么大的委屈啊。所以他說,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猶可追,知道我過去的這事做錯了,但是未來還長,所以我就歸去了,所以我就回到自己的田園了。
★從文中找出表現(xiàn)作者高尚情操的語句,并說出大意。(1)三徑就荒,松菊猶存。(2)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下列各句中加橫線的詞語古今義相同的一項是A。幼稚盈室,瓶無儲粟B。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C。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fù)奚疑 D。先帝不以臣B
選出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例:復(fù)駕言兮何求A。爾無我詐,我無爾虞B。莫我肯顧C。時人莫之許也D。寧信度,無自信也E。問女何所思
選出不是判斷句的一項A。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B。劉備天下梟雄C。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D嬴乃夷門抱關(guān)者也A
與“感吾生之行休”中“行”意義相同的一項A。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B。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C。行將滅亡D。則知明而行無過矣C
下列句中加點詞不同其他三項的是或命巾車,或棹孤舟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其下平曠,有泉側(cè)出市中游俠兒得佳者籠養(yǎng)之A
選出對加點詞解釋正確的一項 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A。勝負各半B。一次勝,一次敗C。不會勝,不會敗D。全勝,或全敗A
全詩的宗旨是歸復(fù)自然。而歸復(fù)自然的第一步,是對世俗價值觀的否定。自古及今,權(quán)力、地位、財富、榮譽,大抵是人們所追求的基本對象,也便是社會所公認的價值尺度。盡管莊子早就說過,這一切都是“賓”,即精神主體的對立面(用現(xiàn)代語匯說,就是“異化”),但對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終究無法擺脫。而陶淵明似乎不同些。他當(dāng)時剛剛從官場中退隱,深知為了得到這一切,人們必須如何鉆營取巧、裝腔作勢,恬不知恥地丟去一切尊嚴(yán)。他發(fā)誓要扔下這些“賓”的東西,回到人的“真”性上來。
所謂“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闭f明了兩個問題,一是,人境的生活是“車馬喧”的,是無奈的;二是,作者的“在人境”與旁人的“在人境”不同,是沒有車馬喧囂的。接下來作者將視角放到第三人稱的角度,反問:“為什么別人不能避開‘車馬喧’,而你就能做到這樣呢?(問君何能爾)”回答是:“有處在遠離喧囂的心念,當(dāng)然就少有車馬的煩勞了,進而似乎連原來就在‘人境’中的居所也變得偏僻起來。(心遠地自偏)” 再來就是描述了在這樣的心境中,生活也是恬靜而悠然的,這是全詩最為人稱道之處,用了兩個地點,兩個動作,把一種神仙般脫俗而又不失生趣的意境點畫得令人不盡向往——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鄙街袣庀?,無論是早上還是黃昏,都是讓人舒爽的。夕陽之下,在如此讓人舒爽的氣象之中,飛鳥結(jié)伴歸林,再承接上文中描述的悠然地采菊、眺望南山的生活,作者覺得似乎這裏就包含著人生的至理,但再去細細追尋,卻又無跡可辨了。 這首詩很美,美就美在全詩沒有一處是生硬的,這是完完全全純自然地、無意識地在描述作者的人生追求的一幅畫面,但更妙的是連作者也忘記了自己的存在。這是一種無我,也是一種對“天人合一”的最佳詮釋。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10.2 歸去來兮辭并序精品ppt課件,共28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一字音檢測,二重點文言知識,詞類活用,特殊句式,誦讀課文梳理結(jié)構(gòu),探內(nèi)容,品情感,聯(lián)系實際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第三單元10(蘭亭集序 歸去來兮辭并序)10.2 歸去來兮辭并序優(yōu)秀ppt課件,共32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導(dǎo)入新課,作者簡介,寫作背景,解讀課文,梳理序言,指不成熟的做法,指做官,指大方的行為,翻譯下列句子,第一層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10.2 歸去來兮辭并序集體備課ppt課件,共35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陶淵明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