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解作者把握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
徐志摩(1897—1931),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美時改名志摩。近代詩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詩人。他曾先后就讀于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1918年赴美留學學習經濟,1920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1922年8月回國。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26年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教授。1930年辭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職務,應胡適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罹難。徐志摩短暫的一生正處在中國社會最黑暗的時期,但他從未停止過對“愛、自由、美”的渴望與追求,筆耕不輟,被梁啟超贊為“一手奠定了中國新詩壇的基礎”。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等。
1920年至1922年,徐志摩曾游學于劍橋大學??禈?劍橋大學所在地)時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他曾滿懷深情地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保ā段鼰熍c文化》)正是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蟄在他心中的詩人的天性。1928年,徐志摩故地重游。7月底的一個夏天,他在英國哲學家羅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一個人悄悄來到康橋尋友。遺憾的是,他的英國朋友一個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橋在默默地等待他,一幕幕過去的生活圖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現(xiàn)……11月6日,在歸途的南中國海上,面對洶涌的大海和遼闊的天空,徐志摩展紙執(zhí)筆,記下了這次重返康橋的切身感受。
新月派是中國現(xiàn)代新詩史上一個重要的詩歌流派,成立于1923年,它受印度詩人泰戈爾《新月集》的影響很大,曾活躍于20世紀20年代中后期。 新月派是中國現(xiàn)代新詩史上重要的詩歌流派,新月派詩人聞一多在《詩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音樂美、繪 畫美、建筑美)主張。這一主張奠定了新格律詩派的理論基礎, 對新詩的發(fā)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因此,新月派又 被稱為“新格律詩派”。
康橋:劍橋大學所在地,作者曾于劍橋大學就讀。此處即代指劍橋大學。
初讀詩歌把握詩歌基本內容
現(xiàn)實 飄然而去 依戀 尋夢 康橋景象 秀美現(xiàn)實 飄然而去 依戀
抒發(fā)了依戀和依依惜別的深情
“三美”即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 音樂美,表現(xiàn)為詩歌的章節(jié)統(tǒng)一、韻腳嚴整、節(jié)奏鮮明、旋律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 繪畫美,表現(xiàn)為詩人注意詩的畫面感,用詞講究色彩運用和搭配,詩的每一節(jié)幾乎都可以看作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 建筑美,表現(xiàn)在詩節(jié)和詩行的排列組合上,每節(jié)詩的行數(shù)相同,每行詩的字數(shù)基本相等。
韻腳:來,彩;娘,漾;搖,草;虹,夢;溯,歌;簫,橋;來,彩。讀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特點:每兩行押一韻,每節(jié)換新韻。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造成音樂美的藝術境界。開篇結尾處回環(huán)反復,宛如一闋精致的樂曲,在藝術上達到了很高的境界。
第一節(jié)用了三次“輕輕的”,第七節(jié)變?yōu)椤扒那牡摹?這樣寫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①第一節(jié),用了三次“輕輕的”,顯得節(jié)奏輕快,旋律柔和,既抒發(fā)了詩人對康橋依依不舍的淡淡憂愁,又定下了全詩哀而不傷的基調。最后變?yōu)?“悄悄的”,在原來輕柔的情感中,又抹上了一層淡淡哀愁的色彩。又顯得灑脫,毫不猶豫,不為感情所纏繞。②開頭和結尾采用重疊復沓的手法,語意相似,節(jié)奏相同,構成回環(huán)呼應的結構形式,加強了詩的節(jié)奏感和旋律美,增強了詩的音樂性。③ “輕輕”、“悄悄”等疊字的反復運用,也增強了詩歌輕盈的節(jié)奏。
①全詩共七節(jié),每節(jié)兩句,四行一節(jié)。②單行雙行錯開一個字排列, 外觀上造成錯落有致的形式美感。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全詩大量運用色彩明麗的詞語,如夕陽映照的“金柳”,波光里蕩漾的“艷影”,水底軟泥上的“青荇”,潭中倒影的“彩虹”,以及“云彩”、“夕陽”、“青草更青處”、“星輝斑斕”等詞語,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鮮明生動的意境。全詩七節(jié),幾乎每一節(jié)都包含一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給讀者以視覺上的色彩想象和油畫般的感受。
深入體會把握詩人作品內核
徐志摩為何會寫下這樣滿含眷戀的文字紀念康橋?
徐志摩的 “康橋情結”
他曾動情地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
在那里,他接受了資產階級教育,形成了以“愛、自由、美”為核心的人生觀和“康橋理想”;
康橋:詩人愛之夢追尋的地方
“我將在茫茫人海中尋訪我唯一之靈魂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br/> 在那里,他結識了影響他生命,終生為之傾慕的一個重要女性——林徽因
康橋:詩人自由之夢飛翔的地方
在那里,他與英國偉大的哲學家羅素相識,與文學家狄更斯結為朋友。
康橋:詩人美之夢蘊積的地方
在那里,他遇到了當時偉大的詩人泰戈爾,他的詩作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大師的影響。
林徽因 泰戈爾 徐志摩
《康橋,再會吧》
1922年,第一次離開劍橋,寫下長詩
1926年,第二次旅游英國,留下散文
1928年,第三次去劍橋,告別劍橋, 留下佳作
徐志摩的“康橋系列”書寫
茅盾說他既是中國的布爾喬亞(資產階級)的“開山”詩人又是“末代詩人”。他的新詩可稱千古絕唱。他的行為與品格也同樣受到同人、朋友、學生的贊賞與愛戴。他對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雖為文壇風流佳話,亦留有諸多遺憾。但他那天真無邪,崇尚自由、平等、博愛的人道主義情懷,追求人生真諦的精神是驚天地、泣鬼神的。胡適說徐志摩的人生觀里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lve),一個是自由(freedm),一個是美(beauty)。
《再別康橋》以離別康橋時的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fā)了詩人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詩人把自己對康橋的回憶和即將離別的情緒都融入康橋的美景之中,營造出一種清麗、柔美、靜謐,帶有淡淡的憂傷的氛圍,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6.2 *再別康橋優(yōu)秀課件ppt,共1頁。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6.2 *再別康橋教學課件ppt,共46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走進作者,新月派與“三美”,走進康橋,徐志摩和康橋,難舍難分,歡喜和眷戀,無悔的依賴,物我兩忘,悄悄作別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語文6.2 *再別康橋說課課件ppt,共26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徐志摩和康橋,知人論世,創(chuàng)作背景,讀準字音,招手作別云彩圖,河畔金柳倒影圖,青荇水底招搖圖,榆陰浮藻清潭圖,撐篙漫溯尋夢圖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