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用書獨具)
(第一段)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做,從事)禊(一種祭禮)事也。群賢畢(全,都)至,少長咸(全,都)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高高的)竹,又有清流激湍(流勢很急的水),映帶(景物互相襯托)左右,引以為流觴(酒杯)曲水,列坐(排列而坐)其次(旁邊)。雖無絲竹管弦之盛(繁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深遠高雅的情思)。
(第二段)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自然界的萬物)之盛,所以(用來……的)游目騁(開暢、舒展)懷,足以極(窮盡)視聽之娛,信(實在)可樂也。
請概括第一、二段段意:敘述蘭亭集會盛況,描寫環(huán)境之美,抒發(fā)快樂之情。
(第三段)夫人之相與(交往),俯仰(一俯一仰之間,比喻時間短暫)一世?;?有的人)取諸(相當于“之于”)懷抱(心懷),悟言(晤談、對談。悟,同“晤”,面對)一室之內(nèi);或因(依、隨著)寄(寄托)所托(所愛好的事物),放浪(放縱、不受拘束)形骸(人的軀體)之外。雖趣(同“取”)舍萬殊(千差萬別),靜躁(靜與動。躁,動)不同,當其欣(欣喜)于所遇(所接觸的事物),暫(一時)得于己,快然(高興的樣子)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所喜愛或得到的事物。之,求得)既(已經(jīng))倦,情隨事遷(變化),感慨系(連接)之矣。向(過去,以前)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舊跡),猶不能不以(因)之興(發(fā)生、引起)懷,況修短(壽命長短)隨化(指自然),終期(至、及)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必M不痛哉!
請概括段意:引出“死生”重大問題,抒發(fā)人生無常、情隨事遷的傷感之情。
(第四段)每覽昔人興感之由(原因),若合一契,未嘗不臨(面對)文嗟悼(悲傷),不能喻(明白)之于懷。固(乃)知一(把……看作一樣)死生為虛誕(虛妄荒誕),齊(把……看作相等)彭殤(未成年而死去的人)為妄作(虛妄之談)。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當時與會的人),錄其所述,雖(即使)世殊事異,所以(……的原因)興懷(抒發(fā)情感),其致(意態(tài),情趣)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這次集會的詩文)。
請概括段意:表明作者對生死的看法,交代作序目的。
eq \f(永和九年,歲 在 癸 丑, 暮春之初,,永和九年,這年按干支紀年屬于癸丑年,陰歷三月初,)
eq \f(會于會稽 山陰 之 蘭亭, 修 禊事 也。,(我們)在會稽山陰縣的蘭亭聚會,為的是到水邊進行祈?;顒?。)
eq \b\lc\[(\a\vs4\al\c1(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永和,東晉穆帝年號。癸(ɡuǐ)丑:古代用,干支紀年。這個癸丑年為永和九年。暮春:春季的末一個月。))
eq \b\lc\ (\a\vs4\al\c1(會稽:郡名,在今浙江北部和江蘇東南部一帶。山陰:當時的縣名,,現(xiàn)在浙江紹興。修禊(xì):古代民俗,于農(nóng)歷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國))
eq \b\lc\ \rc\](\a\vs4\al\c1(魏以后始固定為三月初三)到水,邊嬉戲,以祓除不祥,稱為“修褉”。))
eq \f(群 賢 畢 至,少,眾多賢才都會聚在這里,年齡大的、)
eq \f(長 咸 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 林 修 竹,,小的都聚集在一起。這里有高大的山嶺、茂密的樹林、高高的竹子,)
eq \f(又有 清流 激湍,映 帶 左 右,,又有清澈而湍急的水,輝映圍繞在亭子的四周,)eq \b\lc\[(\a\vs4\al\c1(畢、咸:均,當“全”“都”))
eq \b\lc\ \rc\](\a\vs4\al\c1(講。修竹:高高的竹子。激湍:流,勢很急的水。映帶:景物互相襯托。))
eq \f( 引 以 為 流,引(清流激湍)來作為流觴的曲水,)
eq \f(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列坐在曲水之旁。雖然沒有演奏音樂的盛況,(可是)一邊飲酒,)
eq \f(亦 足 以 暢 敘 幽 情。,一邊賦詩,也足以暢快地表達深遠高雅的情思。)eq \b\lc\[(\a\vs4\al\c1(引:疏導,引來。,流觴:把盛酒的杯浮))
eq \b\lc\ (\a\vs4\al\c1(在水面從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誰的面前,誰就取來飲用。,觴,酒杯。曲水:引水環(huán)曲為渠。其次:曲水之旁。次,旁邊。))
eq \b\lc\ \rc\](\a\vs4\al\c1(絲、弦:指琴瑟一類的弦樂器。竹、管:指簫笛一類的管樂,器。一觴一詠:一邊喝酒,一邊作詩。幽情:深遠高雅的情思。))
eq \f(是日也,天朗氣清, 惠 風 和 暢。,這一天,天空晴朗,空氣清新,和風溫暖舒暢。)eq \b\lc\[\rc\](\a\vs4\al\c1(是:代詞,這。,惠風:和風。))
eq \f(仰 觀宇宙 之 大,俯察 品 類 之盛, 所以游目,抬頭縱觀廣闊的宇宙,低頭俯視地上繁多的萬物,這樣借以縱)
eq \f(騁 懷,足 以 極 視 聽 之娛,信可樂也。,展眼力,開闊胸懷,極盡視聽的樂趣,實在是高興??!)
eq \b\lc\[\rc\](\a\vs4\al\c1(品類:指自然界的萬物。品,眾。所以:這里是“用來”的意,思。游目:放眼瀏覽。騁:開暢、舒展。極:窮盡。信:實在。))
eq \f(夫人之相與,俯仰 一世。,人與人相交往,很快便度過一生。)
eq \b\lc\[\rc\](\a\vs4\al\c1(夫(fú):助詞,引起下文。俯仰:一,俯一仰之間,比喻時間短暫。))
eq \f(或 取 諸 懷 抱, 悟言 一 室 之 內(nèi);,有的人把自己的胸懷抱負,(與友人)面對面在室內(nèi)暢談;有)
eq \f(或 因 寄 所 托,放浪形骸之外。,的人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懷,不受約束,自由放縱地生活。)
eq \b\lc\[(\a\vs4\al\c1(或:代詞,有的人。諸:兼詞,相當于“之于”。懷抱:心懷。悟,言:晤談、對談。悟,同“晤”,面對。因:依、隨著。所托:這里指))
eq \b\lc\ \rc\](\a\vs4\al\c1(所愛好的事物。放浪:放縱、,無拘束。形骸:人的軀體。))eq \f(雖 趣 舍 ,雖然各有各的愛好,取舍各不相同,)
eq \f(萬 殊,靜 躁 不 同,,性情的安靜和急躁也不同,(可是又都有這樣的體驗:))
eq \f(當 其 欣 于 所 遇,暫 得 于己,快然自足,,當他們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時,一時感到自得,就會感到高興和滿足,)
eq \f(不知老之將至;,不知道老年將要到來;)eq \b\lc\[(\a\vs4\al\c1(趣:同“取”,與“舍”相對。萬殊:千,差萬別。殊,不同。靜躁:靜與動。))
eq \b\lc\ \rc\](\a\vs4\al\c1(欣于所遇:對所接觸的感到欣喜。暫:一時。得于,己:感到自得,自以為稱心如意??烊唬焊吲d的樣子。))
eq \f(及 其 所 之 既 倦,情 隨 事 ,等到(對于)所喜愛或得到的事物已經(jīng)厭倦,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
eq \f( 遷,感慨 系 之矣。,感慨隨著這種變化而有所不同。)eq \b\lc\[\rc\](\a\vs4\al\c1(及:等到。之:求得。感慨系之:感慨,隨著這種變化而有所不同。系,連接。))
eq \f(向 之 所 欣,俯仰之間,已 為 陳 跡,猶不能不以,過去感到高興的事,轉(zhuǎn)眼之間,成為歷史的舊跡,仍然不能不因)
eq \f(之 興 懷,況 修 短 隨 化,終 期 于 盡!,此而激起心中的感觸,何況壽命長短,聽憑造化,最后終結(jié)于消滅。)
eq \f(古 人 云: “死 生 亦 大 矣?!必M 不 痛 哉!,古人說:“死和生也是人生一件大事呀?!痹趺茨懿槐茨?!)
eq \b\lc\[\rc\](\a\vs4\al\c1(向:過去,以前。以之興懷: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觸。以,因。之,指“向,之所欣……已為陳跡”。興,發(fā)生、引起?;哼@里指自然。期:至、及。))
eq \f(每 覽 昔 人 興 感 之 由,,每當看到古人(對死生)發(fā)生感慨的原因(和我所感慨的),)
eq \f( 若 合 一 契,未 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像符契那樣相合,沒有不面對他們的文章而嘆息哀傷的,不能明白于心。)
eq \b\lc\[(\a\vs4\al\c1(興感:發(fā)生感慨。若合一契:像符契那樣相合(意思是發(fā)生感觸的原因,相同)。契,用金玉竹木等制成,上刻文字,分成兩半,合在一起可為憑驗。))
eq \b\lc\ \rc\](\a\vs4\al\c1(嗟悼:嘆息哀,傷。喻:明白。))eq \f(固 知 一 死 生 為 虛 誕,,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來的說法是不真實的,)
eq \f( 齊 彭 殤 為 妄 作。,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完全是妄造的。)eq \b\lc\[(\a\vs4\al\c1(固:乃、就。,一:數(shù)詞))
eq \b\lc\ \rc\](\a\vs4\al\c1(作動詞,把……看作一樣。齊:形容詞作動詞,把……看作相,等。彭:即彭祖,傳說他曾活到八百歲。殤:未成年而死去的人。))
eq \f(后 之 視 今,亦 猶 今 之 視 昔, 悲 夫!,后代的人看現(xiàn)在,也正如同我們今天看過去一樣,這真是可悲??!)
eq \f(故 列 敘時 人,錄 其 ,所以我一個一個記下當時參與蘭亭聚會的人,錄下他們所作的詩,)
eq \f(所 述, 雖 世 殊 事 異, 所 以 興 ,以便傳到將來,縱使時代變了,世事不同了,但是激起人們心中感觸的)
eq \f( 懷, 其 致 一 也。 后 之 覽者,亦 將 有,原因和人們的思想情趣是一樣的。后世的讀者,也將對這次集會)
eq \f(感 于 斯 文。,的詩文有所感慨吧。)eq \b\lc\[\rc\](\a\vs4\al\c1(列敘:一一記下。述:著述。雖:縱使。,所以:……的原因。致:情趣,意態(tài)。))
一、辨識通假
1.悟言一室之內(nèi)(“悟”同“晤”,面對)
2.雖趣舍萬殊(“趣”同“取”,與“舍”相對)
二、一詞多義
1.臨eq \b\lc\{(\a\vs4\al\c1(未嘗不臨文嗟悼(動詞,面對,引申為“閱讀”),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岳陽樓記》),(動詞,面對,引申為“迎著”),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師表》)(副詞,將要),身臨其境(成語)(動詞,到)))
2.致eq \b\lc\{(\a\vs4\al\c1(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名詞,意態(tài),情趣),家貧,無從致書以觀(《送東陽馬生序》)(動詞,得到),聽婦前致詞(《石壕吏》)(動詞,表達、表述),專心致志(成語)[動詞,集中(力量、意志等)]))
3.期eq \b\lc\{(\a\vs4\al\c1(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動詞,至、及),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鄒忌諷齊王納諫》),(名詞,一周年),不期而遇(成語)(動詞,約定)))
4.次eq \b\lc\{(\a\vs4\al\c1(列坐其次(名詞,旁邊),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陳涉世家》)(動詞,駐扎),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孫子兵法》),(形容詞,次一等),余船以次俱進(《赤壁之戰(zhàn)》)(名詞,次序),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報任安書》)(形容詞,下一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陳涉世家》),(名詞,編次)))
5.之eq \b\lc\{(\a\vs4\al\c1(所之既倦(動詞,求得),以之興懷(代詞,回指上文中的事),夫人之相與(結(jié)構(gòu)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6.猶eq \b\lc\{(\a\vs4\al\c1(猶不能不以之興懷(副詞,尚且),亦猶今之視昔(副詞,好像)))
三、詞類活用
1.映帶左右(名詞作動詞,圍繞)
2.一觴一詠(名詞作動詞,喝酒)
3.引以為流觴曲水(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流)
4.群賢畢至(形容詞作名詞,賢士)
5.少長咸集(形容詞作名詞,年紀小的人;年紀大的人)
6.死生亦大矣(形容詞作名詞,大事)
7.固知一死生為虛誕(數(shù)詞的意動用法,把……看作一樣)
8.齊彭殤為妄作(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把……看作相等)
9.不知老之將至(形容詞作名詞,老年)
10.猶不能不以之興懷(動詞的使動用法,使……發(fā)生,使……引起)
四、古今異義
1.列坐其次
古義:其,代詞,指曲水;次,旁邊。
今義:第二,次要的地位。
2.俯察品類之盛
古義:自然界的萬物。
今義:種類。
3.或取諸懷抱
古義:心懷。
今義:心里懷著;胸襟;胸部,胸膛。
4.所以游目騁懷
古義:用來。
今義:表因果關系的連詞。
5.少長咸集
古義:全,都。
今義:像鹽那樣的味道。
6.亦將有感于斯文
古義:這次集會的詩文。
今義:文雅;文化或文人。
五、文言句式
1.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判斷句,“為”表判斷)
譯文: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來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虛妄之談。
2.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省略句,省略主語“眾人”,應
為“(眾人)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
譯文:(我們)會集在會稽山陰的蘭亭。
3.悟言一室之內(nèi)。[省略句,省略介詞“于”,應為“悟言(于)一室之內(nèi)”]
譯文:面對面在室內(nèi)暢談。
4.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定語后置句,由“之”
構(gòu)成定語后置的標志,應為“仰觀大之宇宙,俯察盛之品類”)
譯文:抬頭縱觀廣闊的宇宙,低頭俯視地上繁多的萬物。
5.雖無絲竹管弦之盛。(定語后置句,由“之”構(gòu)成定語
后置的標志,應為“雖無盛之絲竹管弦”)
譯文:雖然沒有演奏音樂的盛況。
6.亦將有感于斯文。(狀語后置句,應為“于斯文有感”)
譯文:也將對這次集會的詩文有所感慨吧。
7.欣于所遇。(狀語后置句,應為“于所遇欣”)
譯文:對所接觸的感到欣喜。
書家至圣——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一說321—379),字逸少,東晉瑯玡臨沂(今屬山東)人,書法家、文學家。世稱“王右軍”。王羲之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于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歷代書法家所敬仰,被譽作“天下第一行書”。由于他在書法上的成就和貢獻,被后世譽為“書圣”。
蘭亭,是東晉時期會稽郡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城西南郊名勝。這里山清水秀、風景幽雅,是當時名流雅士時常集會的地方。東晉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當時任會稽內(nèi)史)邀請友人謝安、孫綽等41人在蘭亭聚會,他們做曲水流觴之飲,當時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詩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將諸名爵的詩作一一記錄集結(jié)成集,是為《蘭亭集》,并為此集作序一篇,這就是《蘭亭集序》。

“序”是一種文體,有兩種:一是贈序,一是書序。后者一般寫在書或文集的前面,內(nèi)容多是介紹書的內(nèi)容和特色、成書經(jīng)過、寫書目的等。有的近似論說文,有的近似記敘文,有的則如說明文,還有的寫法上同散文筆調(diào),這一類的多是為詩歌唱和的集子而作?!短m亭集序》就是寫法上同散文筆調(diào)的一篇文章。
本文以淡雅自然的文字,清幽秀美的描寫,起伏跌宕的情思,記敘了蘭亭集會的盛況和會中諸人的觀感。從中描述了生命的不同狀態(tài),抒發(fā)了作者對死生的看法和高曠的宇宙情懷,并以此批判了當時士大夫階層中崇尚虛無的思想傾向。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答案] ①慨嘆 ②人生之悲
任務探究一 立意高遠,蘊藉深長
——體會文章思想內(nèi)容
[任務導引]
作者借題發(fā)揮,從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動談到了他的生死觀,并以此批判了當時士大夫階層中崇尚虛無的思想傾向,使全篇在立意上顯得不同凡響。
[任務設計]
1.第二段最后一句寫到宴飲“信可樂也”,文中都寫了哪些“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名士相聚之樂:群賢畢至,少長咸集。②環(huán)境優(yōu)美之樂: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帶左右。③氣候宜從之樂:天朗氣清,惠風和暢。④相聚狂歡之樂: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賞心、樂事、良辰、美景——四美并具。
2.文章第三段轉(zhuǎn)入議論,議論的中心話題是什么?作者從哪四個方面感受到了人生之“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議論的中心話題是生死觀。
(2)人生之“痛”:①俯仰一世(生命短暫);②俯仰之間,已為陳跡(光陰易逝);③不知老之將至(人生無常);④情隨事遷(美好易逝)。
3.結(jié)尾部分從“臨文嗟悼”說到“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這段議論中飽含感情,寫出了閱讀昔人興感之作時內(nèi)心苦悶傷感與古人產(chǎn)生共鳴。作者接上文“死生亦大矣”提出“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的觀點,認為“有生就有死”,對于生死說得如此痛切,雖有悲觀消極情緒,但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批判了老莊哲學中的虛無主義觀。
任務探究二 手法多樣,逸趣無窮
——鑒賞文章表達技巧
[任務導引]
本文先繪聲繪色地記敘了蘭亭集會的盛況,接著敘志抒懷,抒發(fā)了對人生的無限感慨。語言清新樸實,敘議結(jié)合,在雕章琢句、華而不實的文風充斥文壇的當時,顯得尤為可貴。
[任務設計]
4.全文共四段,從表達方式上看,前兩段和后兩段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前兩段以描寫為主,借景抒情;后兩段以議論為主,抒發(fā)自己的人生感悟。
5.東晉文壇盛行駢文,王羲之是少數(shù)仍沿用散文寫作或以散馭駢的作家之一。請賞析《蘭亭集序》的語言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生動、準確的詞語。本文中多處詞語使用生動、準確,于洗練中見作者功底。如“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句中“清”字寫出蘭亭周圍水的質(zhì)——清澈透明,“激”字寫出水的狀——激越奔流,兩者靜動相結(jié)合,構(gòu)成互補?!坝硯А奔葘懗隽诉h觀水的情態(tài),又巧妙地引出與蘭亭的關系,為“流觴曲水”創(chuàng)造了條件。②工整、華麗的對偶。文中多處使用對偶句,增加了文章的形式美,使形式與內(nèi)容相得益彰。如“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前句遙看宇宙,思緒飛揚;后句回望大地,萬物蔥蘢,心潮澎湃。感情美與形式美達到高度統(tǒng)一。③駢散結(jié)合,錯落有致。如文中第三段“夫人之相與……感慨系之矣”,句子形式靈活,有駢句,如兩個“或……”句,節(jié)奏明快,有音樂美;其他多是散句,長短不一,錯落中見精致。
6.《蘭亭集序》無論寫景、抒情還是說理都十分恰當,請結(jié)合文本,從景、情、理三個角度簡要解說文章在這三個方面體現(xiàn)的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景。作者注重用精短的景物描寫,抒發(fā)獨特情理的清淡脫俗而又空靈虛凈的意境。文章第一段用最簡潔的線條、最少的筆墨、最清淡的語言,極寫山高林茂竹修長、水清流激映蘭亭的和諧與疏朗。這種以少勝多、以虛當實、以簡馭繁的景物描寫手法,除了表現(xiàn)作者的審美趣味,更重要的是以留白的方式,為蘭亭盛會中曲水流觴的禊祓之事提供了一個合適的背景,有利于把讀者的注意力引向文章整體情趣與理趣的闡發(fā)。②情。從文章的整體結(jié)構(gòu)看,本文情感呈現(xiàn)一種動態(tài)的變化過程,而且“樂”“痛”“悲”“感”有張有弛,情趣超凡。“信可樂”的是自然情趣,然后作者抒發(fā)人生感悟。如第三段先言“悲”,后得“感”?!氨辈皇呛唵蔚貙η拔摹八郎啻笠印钡耐锤械膹娬{(diào),而是為人類永遠無法超越的認識上的局限性而感到悲傷。③理。理趣之美,在于文章第二、三段快然自足、倦然有感和臨文嗟悼、世殊致一中所蘊涵的人生哲理與人文價值。1.鑒賞文章體現(xiàn)的寓情于景等表達技巧。
2.賞析散文的語言特色。
3.體會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或感情。
鶯飛草長的季節(jié),蘭亭邊的小溪,蕩漾著詩意的漣漪。圣地會稽,詩文相遇,暮春之初,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墨香飄逸,竹林蔥郁,溪水汩汩,把酒臨風,賦詩天地。王羲之感懷天地萬物,面對昔人、今人、后人,不禁“痛”從中來,發(fā)出“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的感嘆。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你揉揉酸痛的肩膀,拍拍褲腳的泥土,心底卻是從未有過的自在和滿足?!傲某嘶詺w盡,樂夫天命復奚疑!”你幾經(jīng)波折,幾度追尋,終于回到了大自然的懷抱,從此與日月同生同息。你是中國詩壇最為秀麗的那朵奇葩,你的豐碑將永遠豎立在田園郊野之上。你,就是在自然中釋放生命芬芳的陶淵明。

相關學案

2021學年單元研習任務導學案:

這是一份2021學年單元研習任務導學案,共8頁。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第三單元單元研習任務學案: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第三單元單元研習任務學案,共8頁。

語文選擇性必修 下冊單元研習任務學案設計:

這是一份語文選擇性必修 下冊單元研習任務學案設計,共9頁。學案主要包含了屈原生平,楚辭之花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學案 更多

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12 *石鐘山記導學案

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12 *石鐘山記導學案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11 *種樹郭橐駝傳學案設計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11 *種樹郭橐駝傳學案設計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9.2 *項脊軒志導學案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9.2 *項脊軒志導學案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9.1 陳情表導學案及答案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9.1 陳情表導學案及答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電子課本

10.1 蘭亭集序

版本: 人教統(tǒng)編版

年級: 選擇性必修 下冊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