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級—學考達標
1.殲20戰(zhàn)機是我國最近研制出的第五代隱身重型殲擊機。它以具有隱身性、高機動性以及先進的航電系統(tǒng)讓世界震驚。關(guān)于殲20 戰(zhàn)機的受力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殲20戰(zhàn)機受到的重力指向地心
B.殲20戰(zhàn)機受重力的同時,它也對地球產(chǎn)生引力
C.殲20戰(zhàn)機向前運動的推力無施力物體
D.殲20戰(zhàn)機勻速飛行時,不受重力作用
解析:選B 殲20戰(zhàn)機所受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而不一定指向地心,A錯誤;由于地球?qū)灐M20戰(zhàn)機的引力而產(chǎn)生重力,同時殲20 戰(zhàn)機對地球也產(chǎn)生引力,B正確;任何力都有施力物體,殲20戰(zhàn)機向前的推力來自于向后噴出的高溫氣體,C錯誤;在地球附近的物體都受重力作用,D錯誤。
2.下列關(guān)于物體重心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重心就是物體內(nèi)最重的一點
B.物體的重心是物體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點
C.形狀規(guī)則的物體的重心,一定在它的幾何中心
D.物體的重心一定在物體上,不可能在物體外
解析:選B 由重心的定義知,A錯誤,B正確;質(zhì)量分布均勻、形狀規(guī)則的物體,其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上,物體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體上,也可以在物體外,如圓環(huán)、空心球它們的重心在中間的空心部位上,C、D錯誤。
3.如圖所示,一被吊著的空心的均勻球殼內(nèi)裝滿了細沙,底部有一閥門,打開閥門讓細沙慢慢流出的過程中,球殼與球殼內(nèi)剩余細沙組成的系統(tǒng)的重心將會( )
A.一直下降 B.一直不變
C.先下降后上升D.先上升后下降
解析:選C 裝滿細沙的球殼和細沙整體的重心在球心處,隨著細沙從閥門不斷流出,重心位置不斷下降,當細沙快流完時,重心又上升,最后重心處于球心位置,故重心的位置先下降后上升,故A、B、D錯誤,C正確。
4.如圖所示,圖中的物體A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圖甲中地面是光滑水平的,A與B間存在彈力
B.圖乙中兩斜面與水平地面的夾角分別為α、β,A對兩斜面均有壓力的作用
C.圖丙中A受到斜面B對它的彈力的作用
D.圖丁中A不受光滑斜面B彈力的作用
解析:選A 題圖甲中地面是光滑的,若A、B間存在彈力,則A不能處于靜止狀態(tài),A錯誤;題圖乙中若去掉左側(cè)的斜面,A將運動,若去掉右側(cè)的斜面,A也將運動,所以A對兩斜面均有力的作用,B正確;題圖丙中假設(shè)斜面B不存在,則A無法在原位置保持靜止,故題圖丙中A受到斜面B的彈力,C正確;題圖丁中假設(shè)斜面B對A有彈力作用,則A不能保持靜止,所以題圖丁中小球不受斜面B彈力的作用,D正確。
5.2019年3月7日,國際泳聯(lián)世界跳水系列賽北京站比賽中,曹緣搭檔謝思埸獲得雙人三米跳板冠軍。如圖所示為曹緣與謝思埸的跳水起跳動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跳板發(fā)生形變,運動員的腳沒有發(fā)生形變
B.跳板和運動員的腳都發(fā)生了形變
C.運動員受到的支持力,是運動員的腳發(fā)生形變而產(chǎn)生的
D.跳板受到的壓力,是跳板發(fā)生形變而產(chǎn)生的
解析:選B 根據(jù)力的作用相互性,跳板和運動員的腳都會受到力的作用,所以都會發(fā)生形變,A錯誤,B正確;運動員受到的支持力,是跳板發(fā)生形變產(chǎn)生的,C錯誤;跳板受到的壓力,是運動員的腳發(fā)生形變產(chǎn)生的,D錯誤。
6.如圖所示,一根彈簧其自由端在未懸掛重物時指針正對刻度5 N,在彈性限度內(nèi),當掛上80 N 重物時指針正對刻度45 N。若要指針正對刻度20 N,應懸掛的重物是( )
A.40 N
B.30 N
C.20 N
D.不知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無法計算
解析:選B 因為彈簧的形變量和其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故eq \f(80,45-5)=eq \f(F,20-5),解得F=30 N,故B正確。
7.鍛煉身體用的拉力器,并列裝有四根相同的彈簧,每根彈簧的自然長度都是40 cm,某人用600 N的力把它們拉長至1.6 m,則( )
A.人的每只手受到拉力器的拉力為300 N
B.每根彈簧產(chǎn)生的彈力為150 N
C.每根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93.75 N/m
D.每根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500 N/m
解析:選B 人的每只手受到拉力器的拉力均為600 N,故A錯誤;每根彈簧的彈力為F=eq \f(600,4) N=150 N,故B正確;每根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k=eq \f(F,Δx)=eq \f(150 N,?1.6-0.4?m)=125 N/m,故C、D錯誤。
8.一根輕質(zhì)彈簧一端固定,用大小為F1的力壓彈簧的另一端,平衡時長度為l1;改用大小為F2的力拉彈簧,平衡時長度為l2。彈簧的拉伸或壓縮均在彈性限度內(nèi),該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 )
A.eq \f(F2-F1,l2-l1) B.eq \f(F2+F1,l2+l1)
C.eq \f(F2+F1,l2-l1) D.eq \f(F2-F1,l2+l1)
解析:選C 由胡克定律得F=kx,式中x為形變量,設(shè)彈簧原長為l0,則有F1=k(l0-l1),F(xiàn)2=k(l2-l0),聯(lián)立方程組解得k=eq \f(F2+F1,l2-l1),C正確。
9.由實驗測得某彈簧所受彈力F和彈簧的長度l的關(guān)系圖像如圖所示,求:
(1)該彈簧的原長;
(2)該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
解析:(1)當彈簧的彈力等于0時,彈簧的長度等于原長,由題圖可知該彈簧的原長為l0=15 cm。
(2)由胡克定律得F=kx,
勁度系數(shù)為:k=eq \f(F,x)=eq \f(ΔF,Δl),
由題圖可知,當彈簧伸長Δl=25 cm-15 cm=10 cm時,
彈力ΔF=50 N。
所以k=eq \f(ΔF,Δl)=eq \f(50,10×10-2) N/m=500 N/m。
答案:(1)15 cm (2)500 N/m
B級—選考提能
10.如圖所示,兩根輕彈簧AC和BD,它們的勁度系數(shù)分別為k1和k2,它們的C、D端分別固定在質(zhì)量為m的物體上,A、B端分別固定在支架和正下方水平地面上,當物體m靜止時,上方的彈簧處于原長;若將物體的質(zhì)量變?yōu)?m,當物體再次靜止時,彈簧仍在彈性限度內(nèi),其相對第一次靜止時位置下降了( )
A.geq \f(k1+k2,k1k2) B.eq \f(2mg,k1+k2)
C.2mgeq \f(k1+k2,k1k2) D.eq \f(mg,k1+k2)
解析:選B 當物體的質(zhì)量為m時,下方彈簧壓縮的長度為x2=eq \f(mg,k2) ①。當物體的質(zhì)量變?yōu)?m時,設(shè)物體相對第一次靜止時下降的高度為x,則上方彈簧伸長的長度為x,下方彈簧被壓縮的長度為x2+x,兩彈簧彈力之和等于3mg,由胡克定律和平衡條件得:k1x+k2(x2+x)=3mg ②,由①②聯(lián)立解得x=eq \f(2mg,k1+k2),故B正確。
11.三個質(zhì)量均為1 kg的相同木塊a、b、c和兩個勁度系數(shù)均為500 N/m 的相同輕彈簧p、q,用輕繩連接如圖所示,其中a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開始時p彈簧處于原長,木塊都靜止?,F(xiàn)用水平力F緩慢地向左拉p彈簧的左端,直到c木塊剛好離開水平地面為止,g取10 m/s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q彈簧上端移動的距離為2 cm,p彈簧的左端向左移動的距離是4 cm
B.q彈簧上端移動的距離為4 cm,p彈簧的左端向左移動的距離是2 cm
C.q彈簧上端移動的距離為4 cm,p彈簧的左端向左移動的距離是8 cm
D.q彈簧上端移動的距離為2 cm,p彈簧的左端向左移動的距離是6 cm
解析:選C 開始時p彈簧處于原長,可知q彈簧處于壓縮狀態(tài),由胡克定律F=kx,得壓縮量為Δxq=eq \f(mg,k)=eq \f(10,500) m=2 cm;c木塊剛好離開水平地面時,q彈簧伸長Δxq′=eq \f(mg,k)=2 cm,則q彈簧上端移動的距離為4 cm;p彈簧伸長Δxp=eq \f(2mg,k)=eq \f(20,500) m=4 cm,則p彈簧的左端向左移動的距離是 8 cm,選項C正確,A、B、D錯誤。
12.如圖所示,兩木塊質(zhì)量分別為m1和m2,兩輕質(zhì)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分別為k1和k2,木塊m1壓在彈簧k1上(但不拴接),兩彈簧與木塊m2相連,彈簧k2豎直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整個系統(tǒng)處于靜止狀態(tài)?,F(xiàn)緩慢向上提木塊m1,直到它剛離開彈簧k1,求在此過程中:木塊m2移動的距離和木塊m1移動的距離。
解析:設(shè)未提木塊m1時兩彈簧的壓縮量分別為x1、x2,根據(jù)二力平衡和胡克定律,對彈簧k1有k1x1=m1g①
對彈簧k2有k2x2=k1x1+m2g②
當木塊m1離開彈簧k1時,彈簧k2壓縮量變?yōu)閤2′
對彈簧k2有k2x2′=m2g③
由①②③解得:x1=eq \f(m1g,k1),x2=eq \f(?m1+m2?g,k2),x2′=eq \f(m2g,k2)。
木塊m1向上移動的距離為
h1=x1+x2-x2′=m1geq \b\lc\(\rc\)(\a\vs4\al\c1(\f(1,k1)+\f(1,k2)))
木塊m2向上移動的距離為h2=x2-x2′=eq \f(m1g,k2)。
答案:eq \f(m1g,k2) m1geq \b\lc\(\rc\)(\a\vs4\al\c1(\f(1,k1)+\f(1,k2)))
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 第二冊第三章 交變電流2 交變電流的描述綜合訓練題,共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下列關(guān)于交變電流的說法正確的是,[多選]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 第一冊3 光的干涉練習題,共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能產(chǎn)生干涉現(xiàn)象的兩束光是,[多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 第一冊6 受迫振動 共振練習題,共4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