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教材第8~9頁內容。
內容簡析
結合具體情境,引導學生把9加幾的計算方法遷移到8、7加幾中來,并學會正確進行口算,進一步體驗“湊十法”的簡便。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交流算法,逐步理解8、7加幾的湊十方法,認識和掌握8、7加幾的湊十法口算過程,能用湊十法正確口算8、7加幾的得數(shù)。
2.使學生經歷運用湊十思路探索、交流新算式口算的過程,體會觀察事物的不同角度;從獲得方法的經歷中體驗從具體到抽象方法的思維過程,發(fā)展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在口算活動中培養(yǎng)一位數(shù)進位加的口算能力。
3.使學生在運用已有方法探索算法、交流思維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喜悅與感受,發(fā)展主動探索意識,初步形成與同學合作、交流的態(tài)度。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并掌握8、7加幾進位加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熟練口算8、7加幾的算式。
2.體會不同的“湊十”方法。
教法與學法
1.本課時教學時,教師借助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入實際問題,并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觀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引導學生自主地提出8、7加幾的問題,探索8、7加幾的計算方法,并正確進行口算。
2.本課時學生學習、理解并掌握8、7加幾的計算方法后,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逐步形成計算技能,并將它遷移到后面學習的十幾減8、7和6、5、4、3、2加幾……的計算中去。
承前啟后鏈
延學:十幾減8、7;6、5、4、3、2加幾;20以內的退位減法。
學習:8、7加幾。
復習:9加幾;10~19各數(shù)的認識;10以內的加法及其應用。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三組數(shù):9、1、3 2、8、4 7、3、6
提問:誰能很快算出每一組三個數(shù)相加的得數(shù)?你是怎樣算的?比比誰算得又對又快。
小結:看來先把能湊成10的兩個數(shù)加起來就能算得又對又快。這是我們前面學習過的“湊十法”。運用這個方法你能解決下面這個問題嗎?
【設計意圖:本課是在學生學習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一開始采用活潑多樣的復習形式,有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所復習的內容是本課知識的??奎c,有利于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來探索學習8、7加幾的進位加法?!?br>二、操作探究,學習新知
(一)學習例題
1.情境創(chuàng)設,探索算法
(1)出示主題圖,學生看圖互相說圖意并提問,然后全班交流。
可能出現(xiàn):左邊比右邊多幾個梨?一共有多少個梨?
提問:你會列式解決這些問題嗎?
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算式:8-7= 8+7=
(2)提問:8-7已經學過了,8+7該怎樣計算呢?
(3)學生交流,可能會有下面的想法:
【預設1】:一個一個數(shù)出來的。
【預設2】:左邊8個加2個是10個,10個加5個是15個。
【預設3】:右邊7個加3個是10個,10個加5個是15個。
【預設4】:兩個盒子一共20格,現(xiàn)在空掉5格,就是15個。
2.操作交流,解釋算理
(1)直觀演示
學生在交流第2、3種方法時,學生上臺演示梨移動的過程。
【設計意圖:學生經歷觀察圖片、尋找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自主學習。提問學生結合梨圖片如何移動能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個,為下面學生動手操作作鋪墊,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易于學生理解,幫助重難點突破。】
(2)學具驗證
學生借助小方塊和同桌互相解釋想法,說一說你是怎樣擺的,怎樣想的。
組織學生交流,并展示不同的擺法。
【預設1】:左邊的8個與右邊的7個中的2個先合起來是10個(1條),再和右邊剩下的5個合起來就是15個。(教師及時板書計算的思考過程)
根據(jù)教師板書的計算過程再讓學生來說:因為8和2湊成十,可以把7分成2和5,先算8+2=10,再算10+5=15。
【預設2】:右邊的7個和左邊8個中的3個合起來是10個(1條),再和左邊剩下的5個合起來就是15個。(教師及時板書計算的思考過程)
根據(jù)教師板書的計算過程再讓學生說思考過程:因為7和3湊成十,可以把8分成3和5,先算7+3=10,再算10+5=15。
【設計意圖:根據(jù)皮亞杰的理論,低年級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教師引導學生擺小方塊,給學生提供直觀、形象的感知,學生體驗8+7的算法,易于理解算理。學生發(fā)現(xiàn)先把8或者7湊成十,再計算,很方便,突出了湊十法的應用?!?
(3)觀察比較
提問:請你觀察你剛剛的8+7的計算過程,你發(fā)現(xiàn)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小結:我們可以用“湊十法”來計算8+7,第一位小朋友把8和2湊成10,第二位小朋友把7和3湊成10,都是把一個加數(shù)先湊成10,再和剩下的數(shù)相加。
【設計意圖:通過直觀比較8加7的兩種計算方法,學生體驗湊十法的豐富應用,理解可以選擇8和2湊成10,也可以選擇7和3湊成10,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建立初步的觀察比較、歸納概括的意識?!?br>(二)學習“試一試”
過渡:老師這里有一道7加幾的算式,你會算嗎?
出示算式:7+9=
交流算法。
【預設1】:把9分成3和6,先算7加3得10,再算10加6得16。
【預設2】:把7分成6和1,先算9加1得10,再算10加6得16。
【預設3】:想與7+9有聯(lián)系的算式9+7=16,所以7+9也等于16。
請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進行計算,并在書上填寫得數(shù)。
小結:看來在計算8、7加幾時,除了使用湊十法,還可以想想與這道算式有聯(lián)系的算式。
【設計意圖:這道題主要是引導學生初步學會由已經學過的加法算式推算另一道相應算式的得數(shù)。教師通過各種算法的自由交流,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再適當?shù)剡M行引導,引導學生想有聯(lián)系的算式,學生自然會說出9+7=16。學生體會計算8、7加幾不光可以用湊十法,還可以想與它有聯(lián)系的已經學過的算式,從而突破本節(jié)課的難點。】
三、鞏固練習,學有所得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根據(jù)題目要求先圈出10個再計算,教師及時了解學生計算情況,然后組織學生交流怎樣算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先接著畫一畫,再計算,完成后全班交流。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出示兩個題組,學生獨立完成后,提問:每組的上下兩道算式有什么聯(lián)系?
小結:第一道就是第二道的計算過程。我們都是用“湊十法”來計算8、7加幾,把8和2湊成10,把7和3湊成10,都是把一個加數(shù)先湊成10,再和剩下的數(shù)相加。
出示翻折卡片(8+2+1),提問:其實就是在算8加幾?
出示翻折卡片(7+4),提問:計算7+4其實就是在算7先加幾再加幾?
4.做“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交流計算結果。
對比發(fā)現(xiàn):交換兩個加數(shù),和不變。
【設計意圖:這次沒有情境圖,直接想好計算過程,寫下得數(shù)。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學生可以想湊十法,也可以想有聯(lián)系的算式,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進一步優(yōu)化算法,提高計算速度。】
5.尋找規(guī)律。
(1)出示“8加幾”的算式,學生口答。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只要把加上的數(shù)分成2和幾,就知道得數(shù)是十幾。
小結:發(fā)現(xiàn)了這個規(guī)律,就會算得又對又快。
出示“7加幾”的算式。
提問:那么7加幾有這樣的規(guī)律嗎?誰能很快算出這些題目的得數(shù)?
出示8+□=1□和7+□=1□的模型圖,組織口算比賽,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其余打手勢。
【設計意圖:將8、7加幾的算式有序排列,是一個總結歸納的過程,將知識系統(tǒng)化,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通過讀一讀,學生找出算式的規(guī)律,進一步理解算理,熟悉算法?!?br>6.做“想想做做”第5題。
出示游戲圖。
同桌兩人按照圖中的樣子活動:男生隨機抽數(shù)字卡片(卡片上寫有1-10中的某個數(shù)),并立即口算7加抽到卡片上的數(shù),同桌判斷對錯;完成后,女生隨機抽數(shù)字卡片,并立即口算8加抽到卡片上的數(shù),同桌判斷對錯,比一比誰算得又對又快。
7.做“想想做做”第6題。
學生自己觀察圖意,提出一個用加法解決問題,并獨立解答。
四、課末小結,融會貫通
提問:今天這節(jié)數(shù)學課,你有哪些收獲和感悟?
課后可以回家把今天所學的知識分享給你的爸爸媽媽,說給他們聽聽,還可以自己嘗試用8、7加幾再講一個故事。
五、教海拾遺,反思提升
本課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表現(xiàn)出多樣化的特點。大多數(shù)學生對游戲和直觀教具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能夠積極參與課堂活動。通過搶答導入的方式,學生能夠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表現(xiàn)出較高的學習積極性。經過不斷的學習和練習,學生的加法運算能力有了顯著提高。特別是在直觀教具和分組討論的幫助下,學生能夠更快速地掌握計算方法,并在實際生活中加以應用。
有待改進之處:盡管大多數(shù)學生能夠較好地掌握基本計算方法,但仍有部分學生在抽象思維方面存在困難。他們雖然能夠完成直觀操作題,但在面對需要抽象思維的題目時顯得力不從心。這提示我在未來的教學中,需要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我的反思:
板書設計
這是一份小學數(shù)學蘇教版一年級上冊第十單元 《20以內的進位加法》教案設計,共27頁。
這是一份【同步教案】蘇教版數(shù)學一年級上冊--10.2.1 8加幾、7加幾 教案,共4頁。
這是一份小學數(shù)學蘇教版一年級下冊一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案,共4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