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蕭伯納說:“人生最大的快樂是致力于一個自己認為偉大的目標?!本永锓蛉苏J為:“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于為理想而奮斗!”而對于快樂的反面——痛苦,奧古斯狄尼斯是這樣說的:“在任何情況下,遭受的痛苦越深,隨之而來的喜悅也就越大。” 痛苦與快樂,是人類永恒的話題。我們應如何面對“苦”與“樂”,應建立怎樣的“苦樂觀”呢?不同的人,答案也不盡相同。梁啟超對這一問題有他獨到的認識,下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他的《最苦與最樂》。
梁啟超認為責任是公德的一部分,人人盡自己的責任,才能造就一個具有資產(chǎn)階級新秩序的文明社會。1918 年10 月,梁啟超開始在報紙上發(fā)表一系列專欄講辭,《時事新報》和《大公報》都有刊載,其中《最苦與最樂》刊載于《時事新報》1919 年1月8 日的“星期講壇”上,意在使民眾明白人生的樂莫不在于責任的完成,而人生之苦莫不在于責任的肩負,歸根結底,人只有完成自己的責任,才能最終得到生活的趣味。
議論文是對某個問題或某件事進行分析、評論,表明作者的觀點、立場、態(tài)度、看法和主張的一種文體。議論文三要素是論點、論據(jù)、論證。議論文的整體結構大體可分為三部分:提出問題(是什么),分析問題(為什么),解決問題(怎么做)。論題是有待證明的命題。
議論文:是對某個問題或某件事進行分析、評論,表明自己的觀點、立場、態(tài)度、看法和主張的一種文體。 簡言之,議論文就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直接表達作者的觀點和主張的常用文體。議論文分為立論文和駁論文。
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jù)和論證。論點是作者對所論述問題的見解和主張。論據(jù)是議論文中用來證明論點、支撐論點的材料。論證是用論據(jù)證明論點的過程。
提出問題就是引出論述中心,提出論點。(引論)
分析問題就是擺出論據(jù)來證明論點。(本論)
解決問題就是得出結論。(結論)
契約:達觀:海闊天空:心安理得:
證明出賣、抵押、租賃等關系的文書。
對不如意的事情看得開。
形容大自然的廣闊,也比喻想象或說話毫無拘束,漫無邊際。
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任務繁重,道路遙遠。比喻責任重大而艱巨。
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奮斗到死為止。
有仁愛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負的人。
任務一 析題,確定閱讀重點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透過這雙眼睛,我們能猜測文章的內容或者重點。你覺得這篇文章重點寫什么?
(1)人生什么事最苦?(2)什么事最快樂?(3)最苦與最樂之間有什么關系?
任務二 略讀,梳理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①—③):論述責任未盡才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的觀點。
第二部分(④):承接上文“最苦”的論題,提出“最樂”的論題,論述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第三部分(⑤⑥):對想要逃避責任的思想提出反駁,論述人應當勇于負責任,而不能逃避責任。
明確文章觀點。
思考:在梁啟超先生看來,人生最苦與最樂的事情是什么?
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種未來的責任;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
勾畫觀點支撐句。
再次略讀課文,勾畫出帶有“最苦”“最樂”的句子。 溫馨提示:可以是不寫“最”而體現(xiàn)“最”的句子。比如,“莫苦于”就是“最苦”,“第一件樂事”就是“最樂”。找一找文中這一類句子。
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種未來的責任。獨是凡人在世間一天,便有一天應該做的事;該做的事沒有做完,便像是有幾千斤重擔壓在肩頭,再苦是沒有的了。
勾畫觀點支撐句。
一日應盡的責任沒有盡,到夜里頭便是過的苦痛日子。一生應盡的責任沒有盡,便死也是帶著痛苦往墳墓里去。這種苦痛卻比不得普通的貧、病、老,可以達觀排解得開。自然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
人到這個時候,那種輕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語形容。責任越重大,負責的日子越久長,到責任完了時,海闊天空,心安理得,那種快樂還要加幾倍哩!大抵天下事,從苦中得來的樂,才算是真樂。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遠不能解除了。
把握論證過程。
讀第1-2段,找出作者直接表達這一觀點的句子,然后再結合上下文,分析作者是由什么問題引出這一觀點的。
作者通過與貧窮、失意、老、病、死進行對比,說明這些痛苦都有辦法排除,而獨有責任未了的苦像千斤重擔壓在肩頭,無處可逃,從而說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責任未了。
作者在第3段中寫了幾種責任?
責任的種類: 對事的責任:凡屬我應該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夠做得到的,我對于這件事便有了責任。 對自己的責任:凡屬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現(xiàn)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立了一種契約,便是自己對于自己加一層責任。
作者是怎樣層層深入闡述的?
作者先從具體的生活情境開始論述:欠錢沒還、受恩未報、得罪人沒有賠禮都是責任未盡的表現(xiàn),然后把對于個人的責任擴展到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對自己,接著用兩個“凡屬”概括了所有的責任,最后總結:未盡責任的苦痛是最苦的。
為什么這樣層層論述?
作者由生活情境展開論述,使讀者易于理解和接受,然后將責任的范圍逐漸擴大,再用兩個“凡屬”對所有的責任進行概括,這樣由淺入深,能使文章層次清晰,論證有力。
梳理全文的論述思路。
“負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從苦中的來的樂才算真樂”→“人生應當勇于負責,而不應當逃避責任”。
任務三 細讀,品味文章語言
品味精彩語段,體會本文“語言平易、親切,如拉家?!钡奶攸c。
答應人辦一件事沒有辦,欠了人的錢沒有還,受了人的恩惠沒有報答,得罪了人沒有賠禮,這就連這個人的面也幾乎不敢見他;縱然不見他的面,睡里夢里都像有他的影子來纏著我。
這段話把一個人未盡責任的痛苦心情刻畫得如此生動,其實是在闡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盡責”這一道理,這樣親切的語言,就像一位長者在與讀者促膝談心,娓娓道來,沒有一點盛氣凌人的說教口吻。
翻過來看,什么事最快樂呢?自然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古語說得好,“如釋重負”;俗語亦說的是,“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
這段話引用古語、俗語來形容盡責任后的快樂心情,淺顯易懂,趣味橫生,大大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本文的語言凝重,卻輕捷自如。語言的靈活表現(xiàn)在多種句式、多種表達方式的運用上,請具體分析。
就句式而言,開頭運用了設問句“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貧嗎?不是。失意嗎?不是。老嗎?死嗎?都不是?!边@五個設問句環(huán)環(huán)相扣,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把苦樂與責任的關系闡述得有條不紊,令人信服。同時,本文雖然談的是嚴肅的話題,但設問句的運用,使得文章的語言凝重卻不呆滯,有一股靈動之氣。除此還有陳述句和感嘆句的運用等。
本文語言的簡潔性表現(xiàn)在作者使用了概括性強、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句。例如,用“海闊天空,心安理得”形容盡責任后的輕松愉快的心情,接著概括說“處處盡責任,便處處快樂;時時盡責任,便時時快樂”。
樂從苦中來。盡小責任得小快樂,盡大責任得大快樂。今天我們努力學習,心中有責任,肩上能擔當;未來我們擔大任,為國家為民族貢獻力量,在苦中得真樂!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2024)七年級下冊(2024)列夫·托爾斯泰優(yōu)質備課教學ppt課件,共29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他是誰,列夫·托爾斯泰,心情不舒暢不快樂,粗制濫造,藏污納垢,郁郁寡歡,黯然失色,鶴立雞群,正襟危坐,誠惶誠恐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寫作 文從字順完美版?zhèn)湔n教學課件ppt,共31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用詞準確,語意連貫,句段的前后呼應,善于修改,審題指導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編版望岳評優(yōu)課備課教學課件ppt,共26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指泰山,終當終要,登上泰山的頂峰,高大秀美,神奇秀麗高大雄偉,敬仰贊嘆,云霧升騰飛鳥歸巢,登頂俯瞰,陶醉激蕩,壯志豪情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