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 再別康橋—2022-2023學(xué)年高二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下冊同步課時訓(xùn)練
1.下列句子的橫線處應(yīng)填入的詞語與句意最貼切的一項是( )
(1)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________里放歌。
(2)如果青蛙耐不住________,又算死水叫出了歌聲。
(3)接連在原是________的亞洲的土地上。
(4)在幽深的谷里________最含蓄的悲哀。
A.燦漫 寂寞 荒蕪 隱著
B.斑斕 寂寞 荒涼 隱著
C.斑斕 冷清 荒涼 藏著
D.爛漫 冷清 荒蕪 藏著
2.對《再別康橋》一詩中“但我不能放歌”的原因,理解最恰當?shù)囊豁検? )
A.因為放歌破壞這寧靜的美景
B.因為我不是歌唱家,我只是個詩人
C.因為沉默是最好的離別方式
D.因為我不愿回顧當年在這里的追求與希望
3.對《再別康橋》分析不當?shù)囊豁検? )
A.詩的第三節(jié)“招搖”二字寫出青荇為引人注意而極力向人展示美麗的神態(tài),“甘心”兩字寫出詩人對康橋的永久戀情。
B.詩的第一節(jié),告別的是“西天的云彩”,告別對象由人間向天空轉(zhuǎn)移,給人清新飄逸之感。
C.詩歌選擇了“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富有特點的意象,避開了俗世的一切,造出一種清新感。
D.《再別康橋》全詩情因景生,景因情活,情景交融,物我一體,構(gòu)成了詩的深邃意境,給讀者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4.對《再別康橋》前兩節(jié)的賞析,恰當?shù)囊豁検? )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①“招手作別”是詩的抒情基調(diào),體現(xiàn)的是一種強烈的惆悵失落之感。
②開頭三個“輕輕的”是詩的抒情基調(diào),體現(xiàn)的是一種淡淡的惆悵失落之感。
③“艷影”是“夕陽”中的“金柳”在水中的倒影,代表著康橋的景物特征,明麗的形象表達了詩人對康橋的贊美之情。
④詩人心中“蕩漾”著“波光里的艷影”,是詩人把魂縈夢牽的康橋比作一個美麗的姑娘的倩影,表達了詩人對康橋的愛戀。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 )
《再別康橋》共有七節(jié),幾乎每一節(jié)都包含著一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詩人使用了色彩較為絢麗的詞語,_________,如向西天的云彩輕輕招手作別,____________,康河水底的招搖的水草,榆蔭下的長滿浮藻的青潭等等。而且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蕩漾”“揉碎”“漫溯”“揮一揮”等,___________,給人以立體感。
①給人帶來視覺上美的享受 ②人們視覺上美的享受靠它給帶來
③康河里倒影的是河畔的金柳 ④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
⑤把每一幅畫面變成了動態(tài)的畫面 ⑥使每一幅畫面變成了動態(tài)的畫面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讀徐志摩的《再別康橋》,特別陶醉于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艷影倒映在康河的波光中,讓人生出熱烈純真的愛戀。徐志摩愛戀康橋,就像愛戀自己夢里的新娘,____________繾綣。而康橋里什么最像新娘呢?只有那河畔夕陽下的垂柳。垂柳____________,枝條細長,迎風擺蕩,順光看去猶如新娘飄逸秀美的長發(fā),逆光看則如新娘頭上那塊柔美的紅蓋頭。如此天才的想象,只屬于徐志摩。北大未名湖畔的垂柳,其實也____________,不知何時能遇到自己的徐志摩?
我的家鄉(xiāng)有一條清亮如練的淦河穿城而過,河畔的垂柳總是讓人“相看兩不厭”。雖然廣場上有____________的花草,身形妖嬈的名木,但都不及河邊的那些垂柳富有韻致。疏浚河道后,河水比以前更加清澈明亮,站在橋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河底的水草一如徐志摩筆下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6.下列在文中括號內(nèi)補寫的語句,恰當?shù)囊豁検? )
A.河畔的垂柳,像身著盛裝的新娘,被夕陽染成金色
B.像身著盛裝的新娘,那是河畔的垂柳,被夕陽染成金色
C.被夕陽染成金色的,是河畔的垂柳,像身著盛裝的新娘
D.河畔的垂柳,被夕陽染成金色,像身著盛裝的新娘
7.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恰當?shù)囊豁検? )
A.情誼 蓊蓊郁郁 風姿綽約 數(shù)不勝數(shù)
B.情意 蓊蓊郁郁 蒲柳之姿 數(shù)不勝數(shù)
C.情意 蔥郁濃密 風姿綽約 美不勝收
D.情誼 蔥郁濃密 蒲柳之姿 美不勝收
8.“你走了,卻把岳陽樓的憂思,撒落在我們垂下的頭顱上?!边@是人們以“三行詩”的形式為杜甫所寫的文字。請仿照這樣的形式,為徐志摩寫一首“三行詩”。要求:能體現(xiàn)人物特點,富有感染力。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徐志摩是中國現(xiàn)代詩壇最具魅力的詩人之一,受西方浪漫派和唯美派文學(xué)思潮的深刻影響,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他極力追求形式與內(nèi)容的完美統(tǒng)一,并達到相當?shù)母叨?。作為他的重要代表作,《再別康橋》比較典型地體現(xiàn)了徐志摩詩歌創(chuàng)作的審美精神,積淀了較為豐富的審美意蘊,極具審美價值。
《再別康橋》是徐志摩的抒情名作。徐志摩早年游學(xué)英美,受西方資產(chǎn)階級“文明”“自由”“個性解放”的思想影響很深,初步形成了唯美主義的價值趨向;但后期回國后,國家的貧窮落后,社會的腐敗黑暗,與他的理想相距甚遠,現(xiàn)實的刺激,心理的失落乃致失衡使他的思想常處于失望、傷感、哀怨的狀態(tài),他的這一心靈軌跡,反映在詩歌創(chuàng)作里,就是大量的關(guān)于愛情和人生的玄想,他更多地把筆觸伸向自然和人生,憑藉自然美景來闡釋自己的主觀情懷,寄托自己的理想,表達自己的憂郁煩悶,作為他后期思想的代表作品《再別康橋》自然地打上了這種種的烙印。但盡管如此,和其他一些作品如《落葉小唱》相比,《再別康橋》仍不失為一首自然健康、明朗清新、委婉含蓄、起伏有致、音律和諧、手法新穎、膾炙人口的好詩,極具審美價值。
茅盾先生曾經(jīng)說徐志摩詩的全部思想內(nèi)容就是“在夢的輕波里依徊”?!对賱e康橋》審美意蘊首先表現(xiàn)出來的就是其對于性靈的抒寫和表現(xiàn)。徐志摩主張詩應(yīng)表現(xiàn)作者的“性靈”,表現(xiàn)“筋骨里迸出來,血液里激出來,性靈里跳出來,生命里流出來的真純的思想”。從整體上來看,這首詩是抒寫離情別緒的,康橋是徐志摩心靈最重要的精神驛站。
水乳交融、美妙深邃的意境美是《再別康橋》審美內(nèi)蘊的第二個重要方面。近代著名國學(xué)大師王國維曾經(jīng)說過:“境,非獨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痹谶@首詩中,徐志摩對意境的領(lǐng)悟和運用可謂爐火純青,已臻化境。云彩、金柳、艷彩、青荇、水草、彩虹、幽夢、長篇、笙簫,這些絲毫不相關(guān)的景物,經(jīng)詩人妙手穿聯(lián),猶如珠玉一般熠熠生輝??岛拥拿谰昂驮娙说那樗既跒榱艘惑w。徐志摩以一種最為得體的詩歌話語熔煉出了一種最為優(yōu)美的意境。
爐火純青、行云流水的優(yōu)美技巧是《再別康橋》審美內(nèi)蘊的第三個重要方面。徐志摩是“新月詩派”的重要成員,他刻意追求并力圖體現(xiàn)“新月詩派”的“三美”主張,即“建筑美”“音樂美”“繪畫美”,創(chuàng)立了一種溫柔清新、明麗曉暢的詩風。對此,陳夢家的評論可謂一語中的,他說:“志摩的詩是溫柔的,多情的,自由奔放的?!薄对賱e康橋》比較全面地體現(xiàn)出了徐志摩詩歌的創(chuàng)作特點,體現(xiàn)出了形式美、音樂美和繪畫美。全詩語言洗煉,清新優(yōu)美,明白曉暢,通俗易懂,極富流動感,修辭手法的精妙運用,使得全詩生動有致,客觀景物人格化、主體化,無形之中增添了詩歌迷人的魅力。
(摘編自張再良《審美意蘊探析》,“改革與探索”)
9.下列關(guān)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徐志摩是中國現(xiàn)代詩壇最具魅力的詩人,其后期代表作《再別康橋》極具審美價值。
B.《再別康橋》語言洗煉,清新優(yōu)美,明白曉暢,優(yōu)美的語言和朦朧的畫面構(gòu)成幽美的意境。
C.徐志摩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關(guān)于理想、人生和愛情的玄想,與其當時的心靈軌跡相關(guān)。
D.作為“新月詩派”的重要成員,徐志摩提出并追求“建筑美”“ 音樂美” “繪畫美”主張。
10.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guān)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開門見山,直接提出了《再別康橋》具有較為豐富的審美意蘊的觀點。
B.文章將《落葉小唱》與《再別康橋》進行比較,旨在證明前者不夠委婉含蓄。
C.文章第四段引用王國維的觀點,證明《再別康橋》極具美妙深邃的意境美。
D.文章論證脈絡(luò)清晰,從三個方面論述了總論點,各分論點之間構(gòu)成并列關(guān)系。
11.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徐志摩作品中的唯美主義價值傾向與其早年游學(xué)英美和接受相關(guān)的思想有關(guān)。
B.從徐志摩作品中可知,其所推崇的“性靈”,是指生命里所流出來的真純的思想。
C.透過《再別康橋》水草、金柳這些被人格化的景物,可感知詩人對康橋的深情依戀。
D.茅盾和陳夢家兩人都從修辭角度對徐志摩詩歌的創(chuàng)作特點進行了高度評價。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再別康橋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云彩。
12.對這首詩內(nèi)容的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 )
A.開頭一節(jié)點明“再別”,連用三個“輕輕的”形成輕柔而優(yōu)美的旋律,把讀者帶入一種欣喜乃至禮贊的意境中。
B.第二至四節(jié),詩人用“金柳”“艷影”“青荇”“榆蔭下的一潭”“彩虹似的夢”等一系列色彩鮮明的意象描繪康河的美景,抒發(fā)眷戀之情。
C.第五、六兩節(jié),詩人的情緒先是由舒緩轉(zhuǎn)向激昂,想“在星輝斑斕里放歌”;但接著跌落回離別的現(xiàn)實,兩個“沉默”表達了詩人無盡的惆悵。
D.最末一節(jié),以兩個“悄悄”緊承上一節(jié)的“悄悄”和“沉默”,而且與首節(jié)遙相呼應(yīng),但詩人的情緒已由淡淡的憂郁變得更加惆悵與傷感了。
13.對這首詩藝術(shù)特色的解說,不恰當?shù)囊豁検? )
A.本詩向讀者展現(xiàn)了康橋的秀麗風光。在形式上四行一節(jié),錯落排列,字數(shù)相近,回環(huán)呼應(yīng),體現(xiàn)詩歌的建筑美,體現(xiàn)新月派的詩歌主張。
B.詩歌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優(yōu)美的節(jié)奏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著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
C.詩中比喻用得頗為精到,如將“河畔的金柳”大膽地想象為“夕陽中的新娘”,使無生命的景語,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溫潤可人。
D.詩人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蕩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以動襯靜,表現(xiàn)畫面的靜態(tài)美。
14.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問題。
春[注]
艾青
春天了
龍華的桃花開了
在那些夜間開了
在那些血斑點點的夜間
那些夜是沒有星光的
那些夜是刮著風的
那些夜聽著寡婦的咽泣
而這古老的土地呀
隨時都像一只饑渴的野獸
舐吮著年輕人的血液
頑強的人之子的血液
于是經(jīng)過了悠長的冬日
經(jīng)過了冰雪的季節(jié)
經(jīng)過了無限困乏的期待
這些血跡,斑斑的血跡
在神話般的夜里
在東方的深黑的夜里
爆開了無數(shù)的蓓蕾
點綴得江南處處是春了
人問:春從何處來?
我說:來自郊外的墓窟。
1937年4月
(有刪改)
[注]此詩為紀念左聯(lián)五烈士而寫。1931年2月7日,在上海龍華國民黨淞滬警備司令部,柔石、胡也頻、殷夫、李偉森、馮鏗等五位左聯(lián)作家被秘密槍殺。
1.下列對本詩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龍華的桃花開了”點明了地點,以桃花表現(xiàn)春天之美,暗示這是對左聯(lián)五烈士的深切紀念。
B.“沒有星光”“刮著風”“寡婦的咽泣”等描寫的是桃花開放的環(huán)境,表現(xiàn)現(xiàn)實的黑暗與殘酷。
C.“饑渴的野獸”以野獸比喻土地,表現(xiàn)了作者對滲入了烈士鮮血的土地的憎恨和對烈士的憐惜。
D.“爆開”寫桃花開放之熱烈,讓人感到一種絢麗之美,又讓人聯(lián)想到烈士們的犧牲是有意義的。
2.下列對本詩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人選擇龍華的桃花來贊頌與懷念左聯(lián)烈士,角度新穎,這樣切入能夠更形象、更凝練地表達主題。
B.詩中接連三次使用“經(jīng)過了……”,是為了表明經(jīng)過的時間之長,暗示時局艱危,革命者須百折不撓。
C.“血跡,斑斑的血跡”指烈士犧牲時的血跡,以反復(fù)手法強調(diào)了敵人的殘暴和烈士不怕犧牲的精神。
D.桃花只是龍華的,卻“點綴得江南處處是春”,但并不矛盾,因為這其實是對左聯(lián)五烈士的歌頌。
3.“桃花”意象在詩中既實又虛,請對此作簡要分析。
4.詩歌最后兩行在全詩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爛漫:顏色鮮明而美麗;斑斕:燦爛多彩。寂寞:孤單冷清;冷清:冷靜而凄涼?;氖彛禾锏匾驘o人管理而長滿野草;荒涼:人煙少,冷清。藏著:怕別人知道或者看見而竭力掩藏;“隱著”書面語,比“藏著”莊重。(1)指星輝燦爛多彩,故:斑斕,排除AD;(2)指青蛙耐不住孤單,故:寂寞,排除C。故選B。
2.答案:D
解析:本句承上一節(jié)“尋夢”的奇想,詩人在此由夢境回到現(xiàn)實,“放歌”是不可能的,美好的時光已經(jīng)過去,詩人不愿回顧當年在這里的追求與希望,“我”現(xiàn)在只能悄悄地只身離去。“我不能放歌”既不是怕破壞寧靜的環(huán)境,也不是因為不是歌唱家,唱不好,更不是沉默是最好的離別方式,排除ABC。故選D。
3.答案:A
解析:A.“引人注意而極力向人展示美麗的神態(tài)”錯,此處“招搖”用擬人手法,生動描繪出水草仿佛向詩人招手示意的情態(tài),寫出了康橋?qū)υ娙说臍g迎的態(tài)度,充滿詩情畫意。故選A。
4.答案:B
解析:連用三個“輕輕的”,實寫詩人只身而來,悄悄而去的實景,透出了難以割舍的離情;輕微跳躍的節(jié)奏,托出了緩步飄然而去的形象,表現(xiàn)了詩人飄逸、灑脫的翩翩風度,給全詩定下了抒情基調(diào)。詩人選取了金柳這一意象來渲染和表現(xiàn)對康橋的眷戀。夕陽給柳枝鍍上了一層金色,那金色的枝條隨風搖曳,倒映水中。這波光里的艷影在水中蕩漾,也在詩人的心頭蕩漾。在詩人的心目中,這艷影就像新娘一樣美麗俊逸,溫潤可人。分析可知,①“強烈的惆悵失落之感”錯;④作者是把“河畔的金柳”比作“艷影”。
5.答案:B
解析:語段內(nèi)有三個空格,第一個空格的上文是寫色彩的話語,所以與視覺有關(guān),只有①能很好地同“詩人使用了色彩較為絢麗的詞語”連接。第二個空格的上下文都是舉出“視覺享受”的例子,只有④才是寫倒影的短語,而③則是描寫金柳的句子,因此應(yīng)填④。據(jù)此排除即可。
6.答案:D
解析:根據(jù)前面“特別陶醉于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可知,后面也應(yīng)先說“金柳”,再說“新娘”,排除段落的主要內(nèi)容是說“垂柳像新娘”,排除B?!昂优系拇沽笔潜绢},應(yīng)放在最前面,比喻句“是夕陽中的新娘”應(yīng)在最后,修飾句“被夕陽染成金色”不能放在最后,否則就成了強調(diào)的內(nèi)容,排除AC兩項。故選D。
7.答案:C
解析:第一處,情誼:人與人相互關(guān)心、相互敬愛的感情。情意:指對人的感情,多指男女相悅之情。這里出現(xiàn)了“新娘”,應(yīng)用“情意”。第二處,蓊蓊郁郁:多形容草木蓬勃茂盛的樣子。蔥郁濃密:青翠繁盛,是褒義詞,多形容植物。這里應(yīng)是形容垂柳青翠繁盛,應(yīng)用“蔥郁濃密”。第三處,蒲柳之姿:蒲和柳皆望秋先凋,引申為早衰。風姿綽約:形容氣質(zhì)優(yōu)雅,體態(tài)柔美。這里形容垂柳姿態(tài)美好,應(yīng)用“風姿綽約”。第四處,數(shù)不勝數(shù):不能一個個地列舉出來,形容數(shù)量很多。美不勝收:美好的東西很多,一時看不過來。這里形容花草(美好的東西)很多,看不過來,應(yīng)用“美不勝收”。故選C。
8.答案:你走了,卻把康橋下的青荇,纏繞在我們多情的心扉上。
解析:分析例句特點,可以得知句式是:你走了,卻把……,……在我們……;內(nèi)容上,第一句是強調(diào)題干中的某個名人已經(jīng)去世,第二三句是人物把有種思想或情懷留在我們的什么地方,要體現(xiàn)人物的特點,有感染力。由此分析,我們可以選擇人物“徐志摩”,寫他走了,卻把“康橋下的青荇”,“纏繞”在我們“多情的心扉上”。
9.答案:C
解析:A.“徐志摩是中國現(xiàn)代詩壇最具魅力的詩人”錯誤,原文第一段為“徐志摩是中國現(xiàn)代詩壇最具魅力的詩人之一”。B.“……朦朧的畫面構(gòu)成幽美的意境”錯,“朦朧的畫面”不多,畫面和意境都是清新的,見原文第二段“明朗清新”。D.“三美”主張是聞一多提出的,而不是徐志摩提出的,原文最后一段為“徐志摩是‘新月詩派’的重要成員,他刻意追求并力圖體現(xiàn)‘新月詩派’的‘三美’主張”。
10.答案:B
解析:B.“旨在證明前者不夠委婉含蓄”理解錯誤,是為了說明“《再別康橋》仍不失為一首自然健康、明朗清新、委婉含蓄、起伏有致、音律和諧、手法新穎、膾炙人口的好詩,極具審美價值”,見原文第二段。
11.答案:D
解析:D.“茅盾和陳夢家兩人都從修辭角度”于文無據(jù)。
12.答案:A
解析:“欣喜和禮贊”錯誤,開頭體現(xiàn)的是一種離別傷懷的情境。
13.答案:D
解析:不是以動襯靜,而是通過這些動詞表現(xiàn)景物的動態(tài)美,賦予景物以生命。
14.答案:1.C
2.B
3.①實:指在春天爆開了無數(shù)的蓓蕾的龍華的桃花。②虛:指桃花的象征意義,它象征著光明,象征著烈士的鮮血孕育出的新的社會。
4.①照應(yīng)題目“春”和開頭“春天了”。②結(jié)尾畫龍點睛,揭示主旨,春天的到來,是由千萬烈士的英勇犧牲換來的,起到了振聾發(fā)聵的作用。②一問一答引發(fā)讀者思考。
解析:1.本題考查分析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C項,“表現(xiàn)了作者對滲入了烈士鮮血的土地的憎恨”理解錯誤。詩人認為桃花是開放在一片吮血的土地上的,正是由于這些血跡的累積,桃花才爆出了蓓蕾。這表達了對殘酷殺害革命者的反動派的憎恨,而不是對土地的憎恨。
2.本題考查分析詩歌的體裁特征和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B項,“是為了表明經(jīng)過的時間之長,暗示時局艱危,革命者須百折不撓”錯誤。三個“經(jīng)過”,除了表明時間之長外,還表明革命的艱苦和革命者對光明的向往。
3.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文學(xué)形象的能力。詩人寫《春》,始終是圍繞著“桃花”展開的?!疤一ā边@一形象,成為這首詩的關(guān)鍵。一開始,詩人就開門見山地點出了“春天”,點出了“桃花”:春天了/龍華的桃花開了。這是實寫,也是虛寫。實寫:春天左聯(lián)五烈士的犧牲地的桃花開了。虛寫:由“在東方的深黑的夜里/爆開了無數(shù)的蓓蕾/點綴得江南處處是春了”可知,“桃花”還具有象征意義,象征著光明,象征著烈士的鮮血孕育出的新的社會?!疤一ā边@一意象表達了向往光明,歌唱理想的主題。
4.本題考查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的能力。結(jié)構(gòu)上,“春從何處來”與詩歌題目“春”和開頭“春天了/龍華的桃花開了”形成呼應(yīng),首尾圓合。主旨上,“人問:春從何處來?/我說:來自郊外的墓窟?!边@兩句是畫龍點睛之筆,是這首詩的內(nèi)涵濃縮而成的,起到了振聾發(fā)聵的作用?!皝碜越纪獾哪箍摺币馑际?,春天的到來,是由千萬烈士的英勇犧牲換來的?!澳箍摺笔俏辶沂堪蚕⒌膲瀴L,他們用生命換來了民族的春天,詩中的“春”不僅是自然的春,更是民族光明溫暖的春天。表達效果上,以“人問”“我說”的一問一答方式揭示詩歌的思想主旨,引發(fā)人們的思考。
這是一份選擇性必修 下冊6.2 *再別康橋優(yōu)秀課后復(fù)習題,共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掌握朗讀詩歌的兩種技巧,通過朗讀來解答閱讀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6.2 *再別康橋同步練習題,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語言表達,現(xiàn)代詩歌閱讀,小閱讀,混合默寫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6.2 *再別康橋課后練習題,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對《再別康橋》分析不當?shù)囊豁検堑葍?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