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掌握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等文言知識點。二、分析人物形象特點,學習用對比與類比的手法塑造人物、闡述道理。三、感悟課文借種樹喻育人、養(yǎng)民的深刻道理及現(xiàn)實意義。
柳宗元,字_____(773-819年),原籍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人,世稱_______。21歲考取進士。曾任禮部員外郎,參加“永貞革新”失敗后被貶為永州司馬,晚年居官柳州(815-819年)刺史,也稱______,年僅47歲死于柳州任上。 與韓愈齊名,并稱“ ”,同屬 。 他提倡 ,主張“ ”他與劉禹錫并稱“ ”。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并稱“ ”。文學作品以 和 的成就最高。作品集有 。
1.傳記:一種記述人物生平事跡的文體。我國古代的傳記可分為兩類: 一是 。作者一般是以 和 撰寫,實錄成分多,虛構(gòu)成分少,被稱為“ ”。 二是 。它在歷史事實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出來的典型人物傳記,有的不一定實有其人,即使有原型, 的成分也很多。
2.寓言: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雜記文的一種。 “寓”是 的意思,用 或 來說明某個道理,大都以簡短的結(jié)構(gòu),鮮明的形象,夸張與想象的藝術手法,闡明某種道理或諷刺某種社會現(xiàn)象,把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xiàn)出來。
1、不抑耗其實而已 古義: 今義:表示所說的是實際情況(承上文,多含轉(zhuǎn)折意)2、既然已 古義: 今義: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就、也、還”跟它呼應,表示先對現(xiàn)實已有的結(jié)論予以承認,而后進一步做出判斷。3、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 古義: 今義:指人格卑鄙的人。
小民,地位低下的人,平民百姓。
4、若不過焉則不及 古義: 今義:用在后半句的開頭,表示轉(zhuǎn)折,對上半句話加以限制或修正,跟“只是”相同。5、搖其本以觀其疏密 古義: 今義:指事物間的距離遠近,或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親疏。6、傳其事以為官戒也 古義: 今義:認為。7、字而幼孩 古義: 今義:文字
1、故①其培欲平,其土欲故 ( )②君安與項伯有故 ( )③暮去朝來顏色故 ( )④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 )⑤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 )⑥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 ( )⑦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⑧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 )
2、及①凡長安豪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 ( )②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 ( )③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 )④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 ( )⑤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
3、固①甚善,名我固當 ( )②獨夫之心,日益驕固 ( )③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 )④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季氏將伐顓臾》) ⑤固一世之雄也(《赤壁賦》) ( )⑥余固笑而不信也(《石鐘山記》) ( )⑦君子固窮(《論語》) ( )⑧秦孝公據(jù)崤函之固 ( )
(一)動詞,像,好像,比得上 ①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咀g】栽種時要像對待子女一樣細心,栽好后要像丟棄它一樣不理不睬。② 故不我若也?!咀g】所以(他們)都比不上我。③公不若君之美也?!多u忌諷齊王納諫》【譯】徐公比不上您漂亮。
(二)代詞1.表人稱,相當于"你""你們""你的"。 ①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譯】好久沒有見到你的身影了,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這里,真像個女孩子呀②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ā而欓T宴》若屬:你們這些)【譯】不然的話,你們都將被他所俘虜!2.表近指,相當于"這""這樣""如此"。①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求魚也。(《齊桓晉文之事》)【譯】以這樣的做法,去謀求這樣的理想,就象爬到樹上去抓魚一樣。
(三)連詞,表假設,相當于“如果”“假設” ①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四)助詞,“的樣子” ①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注】其葉沃若:沃然,肥澤貌。葉子沃然茂盛。(五)復音虛詞“若夫”“ 至若”。 是用在一段話的開頭、引起論述的詞,“再說,至于”。 ①若夫淫雨霏霏 譯文:像那陰雨連綿不斷。
(1)名詞的活用①旦視而暮撫 ( )②而木之性日以離矣 ( )③病僂,隆然伏行 ( )④名我固當 ( )⑤故鄉(xiāng)人號之“駝” ( )⑥且碩茂,早實以蕃 ( )⑦其筑欲密 ( )⑧爪其膚以驗其生枯 ( )⑨駝業(yè)種樹 ( )
名作動,給以稱號,稱作
名詞的意動,以……為業(yè)
(2)形容詞的活用 ①非有能碩茂之也 ( ) ②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 ) ③見長人者好煩其令 ( )(3)動詞的活用 ①凡長安富豪人為觀游及賣果者 【 】 ②或移徙 ( )
形作使動,使…碩大茂盛
形作使動,早,使…早; 蕃,使…多
動作名,觀賞游玩的(園林)
否定判斷,標志詞為“非”和“也”
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應為“故不若我也”
疑問代詞賓語前置,應為“又以何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何”是“為”的賓語, 應為“吾又能為何哉”
五.古代漢語中的人稱代詞較為豐富,請從學過的課文中選出一些實例,并作歸納和總結(jié),填寫下表。
遂散六國之縱,使之兩面事秦
1.文中的郭橐駝有佝僂病,這導致他“ , ”,因此被鄉(xiāng)人稱為“駝”。 2.郭橐駝聽說鄉(xiāng)人給自己起外號之后說道: 。 。表現(xiàn)了他的豁達與堅強。 3.《種樹郭橐駝傳》中,“ ”這一主旨與種樹太恩.太勤的態(tài)度和方法相類比,詳細寫是為了引導.強化突出主題。4.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中,描寫官府要求百姓撫育孩子和喂養(yǎng)禽畜的句子是: , 。5.在《種樹郭橐駝傳》中,比較郭橐駝與別人所種樹的不同點是: , ; , 。6.寫出百姓忙于慰勞官吏,無法勞作生產(chǎn)的句子 是: , , ?
甚善 名我固當
隆然伏行 有類橐駝者
字而幼孩 遂而雞豚
或移徙 無不活 且碩茂 早實以蕃
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 且不得暇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7. 柳宗元在《種樹郭橐駝傳》中借郭橐駝之口指出,為官者政令繁多表面上對百姓“ ”實際上卻“ ”。8.在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中,官府對百姓在紡織上提出的要求是 “ , ”。9.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中以對比手段來反襯郭橐駝精于種樹的兩句是:“ , 。”10.交代郭橐駝備受長安富貴人認可并雇傭的句子是: , 。11.郭橐駝說他種樹種的好的原因是: , 。12.《種樹郭橐駝傳》中, , , , ”,既概括了樹木的本性,也揭示了種樹的要領。
早繅而緒 早織而縷
他植者雖窺伺效慕 莫能如也
凡長安豪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 皆爭迎取養(yǎng)
能順木之天 以致其性焉爾
其本欲舒 其培欲平 其土欲故 其筑欲密
13.《種樹郭橐駝傳》中描述郭橐駝植樹的管理經(jīng)驗的句子 是,“ , 。 , ”。 14.《種樹郭橐駝傳》中,大凡種樹的人不是撒手不管而是關心太過,什么都放不下,結(jié)果適得其反,壓抑了甚至扼殺了樹木的生機,正如文中所寫“ , , , ”,。 15、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中,其他植樹者不能按照種樹的需求植樹,他們植的樹“ ”,給樹培的土“ ”。 16、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中導致他植者種的樹天性被背離的根本原因是對自己種的樹“ , , ”。 ?17.??郭橐駝看到的做官者頻發(fā)政令的結(jié)果是: , 。18.點明文章寫作目的的句子是: 。???
勿動勿慮 去不復顧 其蒔也若子 其置也若棄
雖曰愛之 其實害之 雖曰憂之 其實仇之
甚者 爪其膚以驗其生枯 搖其本以觀其疏密
若甚憐焉 而卒以禍
種 樹 郭 橐 駝 傳
研析第1、2段,說說郭橐駝是怎樣一個人?
外形古怪,豁達、身殘而自信
B、全面——兩種人均能滿足
C、高超——樹不怕移徒 葉茂實多
種植方法(實踐總結(jié))
他植者違反(反面申述)
種樹之術,并不高深(自謙明理)
將郭橐駝和“他植者”完全不同的方式和結(jié)果對比,形象地說明了兩者之間的差異,簡明地突出了“順木之天”的道理。
2.對比探究-種樹之道
愛之太恩、憂之太勤、旦視暮撫、已去復顧、爪其皮膚、搖其根本
木之性日以離、害之仇之、不我若
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
為什么“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
違反木之天性,勤慮害樹
3.他植者種樹與郭橐駝種樹兩者是否有共同之處?
相同的主觀愿望:想把樹種好
4.但為什么二者結(jié)果卻截然相反呢?
對事情的認識程度不同,處理事情的方法也不同,結(jié)果自然不同。這就是思想的差距。 符合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思想才是正確的。
做事要尊重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
思考5:既然種樹需“順木之天以致其性”,那么你認為統(tǒng)治階級應該如何實行“官理”呢?
吾小人“不得暇”、 不能“蕃吾生而安吾性”
使百姓“得暇”,能“蕃生而安性”
清肅吏治,順應百姓的生活習慣和生產(chǎn)規(guī)律,使民休養(yǎng)生息。
由此可知,作者真正意圖并不在談種樹,而在談“養(yǎng)人”,抨擊官吏繁政擾民的社會現(xiàn)象。 文章最后一句“傳其事以為官戒也”直接點出寫作意圖:警示上層統(tǒng)治者清肅吏治,順應老百姓的生活習慣和生產(chǎn)規(guī)律,讓他們休養(yǎng)生息,以維持承平之世。
思考6:作者說,他問“養(yǎng)樹術 ”得 “養(yǎng)人術” ,種樹與官理有何相似之處?郭橐駝如何是描述官吏的? (在原文中勾畫、批注)
根拳而土易,培之不過則不及 ,旦視暮撫,已去復顧爪其膚以驗,搖其本以觀
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早繅而緒,早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鳴鼓而聚,擊木而召
無以蕃吾生安吾性,病且怠
以寓言的方式進行諷諫,是古代中國文人向帝王或統(tǒng)治者提意見的傳統(tǒng)做法。作者借郭橐駝之口,用“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的種樹方法,委婉含蓄地說明順民之性以養(yǎng)民的道理,揭露并諷刺了統(tǒng)治者的苛政煩令給百姓帶來的災禍,提出寬簡為政,讓百姓安居樂業(yè)的主張。
揭露并諷刺了統(tǒng)治者苛政繁令對百姓的騷擾侵害,提出寬簡為政,讓百姓安居樂業(yè)的主張。
郭橐駝:順木之天以致其性
他植者:違反木之天性,勤慮害樹
理想:順民之性以養(yǎng)其民
夫治國猶如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君能清凈,百姓何得不安樂乎?” ——唐太宗
這是一份語文選擇性必修 下冊11 *種樹郭橐駝傳集體備課課件ppt,共1頁。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11 *種樹郭橐駝傳教學ppt課件,共21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竹之青,胭脂色,絳紫色,中國顏色孔雀藍,孔雀藍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11 *種樹郭橐駝傳評課ppt課件,共27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了解作者,讀準字音,初讀課文完成表格,疏通文本,郭橐駝,他植者,勤慮害樹,繁政擾民,由此及彼類比說理,時代背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