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目標】
1.了解書序的特點。
2.體會本文情景交融、敘議結合的寫作手法及行文的技巧。
3.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領悟作者對人生重大問題的深切感慨。
【學習難重點】
1.了解由這次集會而引起的人生無常的感慨,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
2.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學習過程】
知識鏈接
1.王羲之,東晉書法家,有書圣之稱。字逸少,祖籍瑯琊,后遷居會稽(紹興),寫下《蘭亭集序》,晚年隱居會稽下轄剡縣金庭。王羲之幼年即從父輩學習書法,稍后又從當時有名的書法家衛(wèi)夫人(名鑠)學書。后四處游歷,于是開始精研各書體勢,博取眾家之長,其楷書隨字本身特征而賦形,出于前師但有所創(chuàng)新,“瀟灑縱橫,何拘平正”。他的行書更是別具風格,在前人行書基礎上,將各家用筆、結字中的一些長處加以融會貫通,創(chuàng)出享譽后世的行書體。他的《蘭亭集序》被后世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梁武帝贊其書:“字勢雄逸,如龍?zhí)扉T,虎臥鳳閣,故歷代寶之,永以為訓?!碧铺诶钍烂駥ζ鋾ǜ乔橛歇氱?。大費周折從民間得來《蘭亭集序》,一再把玩,臨逝前又囑咐用其真跡為自己殉葬。在他看來,羲之之書乃“盡善盡美”,“其余區(qū)區(qū)之類,何足論哉!”太宗對羲之書法是有些偏愛了,然其確有過人之處則是無可爭議的。
2.文章背景。
蘭亭,是東晉時期會稽郡治山陰(今浙江紹興市)城西南郊名勝。這里山清水秀、風景幽雅,是當時名流雅士時常集會的地方。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二日,五十一歲的王羲之(當時任會稽內史)邀請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蘭亭聚會,他們做曲水流觴之飲,當時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詩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將諸名家及詩作一一記錄集結成集,是為《蘭亭集》,并為此集作序一篇,這就是《蘭亭集序》。
王羲之寫這篇序時,已經(jīng)喝醉了酒,下筆如有神助,醒后自己也感到驚異;他日更書數(shù)十本,比起原來的這一稿本,終莫能及。稿本珍藏在王家,到了唐初為太宗所得,尊為“天下第一行書”,并命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等臨寫了幾本。被呼為“行書之龍”的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在古代書跡里,像一盞燦爛的明燈,照耀著東晉以來我國書體的前進道路。
3.序的體裁特點。
序是一種文體,有兩種。一是贈序,一是書序。后者一般寫在書或文集的前面,內容多是介紹書的內容和特色、成書經(jīng)過,寫書目的等。有的近似論說文,有的近似記敘文,有的則如說明文,還有的寫法上同散文筆調,這一類的多是為詩歌唱和的集子而作?!短m亭集序》就是這樣的一篇文章。
4.文化常識。
(1)紀年法:A干支紀年(歲在癸丑)B帝王年號(宣德間)C王公紀年(趙惠文王16年)D年號干支并用(順治二年乙酉四月)。
(2)暮春(孟春、仲春、季春)。
(3)修禊:中國古代民間的一種風俗,古人視暮春三月是萬物萌生的時節(jié),早在周代,人們在三月的第一個巳日到河邊以香草浸水沐浴,祛病除邪,《詩經(jīng)》、《周禮》中都有記載。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等一起談論志向時,當問到曾皙時,他答說:“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痹拇猴L沂水、民生和樂大得孔子贊賞。(《論語·先進》)南北朝丘遲在《與陳伯之書》中也說:“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毕胍越夏捍褐谰啊⒐蕠技ぐl(fā)屈膝事敵的陳伯之幡然悔悟??梢娔捍喝率侨碎g一段最美的時光。又因為修禊,可知是3日,古人在這一天舉行祈福消災的儀式,這是一個吉祥美好的日子!
自主學習
1.給下列字注音。
歲在癸丑 會稽山 清流激湍 放浪形骸
臨文嗟悼 游目騁懷 修禊事也 流觴曲水
2.朗讀第一自然段,摘錄寫景句,體會作者狀物寫景言簡意賅、妙趣天成的特點,感受作者快樂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自然段,作者是如何記敘這次蘭亭聚會的盛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課文第一段緊扣“樂”字行文,作者為何而“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第二段抒發(fā)了哪些感慨?感慨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漢朝崩潰后,儒家思想統(tǒng)治瓦解,政治社會陷入混亂。大局的不平穩(wěn)加深了人們對生命得不到保障得恐慌,而晉代名士尤甚。他們感到時光飄忽,人生短促,生,樂莫大焉;死,哀莫大焉。于是,即使沉醉詩酒、瀟灑淡然,及時明了“修短隨長,終期于盡”,也無法擺脫“死”給內心帶來的煎熬。同時,作者仕途的坎坷、知音的難覓也加深了這種體驗的深切體會。即原因在于“死生亦大矣”。
6.第三自然段,作者的情感有何變化?這種情感從何而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這里的“悲”不同于上一段的“痛”,作者由樂而生痛,言痛而生感,終了而言悲,情真意切。這是對個體之痛的理性思考。
7.第三自然段從“臨文嗟悼”說到“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觴為妄作”,對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一詞多義。
1)之
①所之既倦( )
②以之興懷( )
③夫人之相與( )
④極視聽之娛( )
2)所
①所以游目騁懷( )
②或因寄所托( )
③錄其所述( )
3)夫
①悲夫( )
②夫人之相與( )
4)修
①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
②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
③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 )
④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 )
5)致
①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
②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③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
6)臨
①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 )
②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
③據(jù)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 )
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
7)次
①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
②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
③陳勝、吳廣皆次當行( )
④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 )
9.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
①列坐其次( )
②放浪形骸之外( )
③引以為流觴曲水( )
④映帶左右( )
⑤悟言一室之內( )
⑥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
⑦雖無絲竹管弦之盛( )
⑧當其欣于所遇( )
⑨不能喻之于懷( )
⑩死生亦大矣( )
10.翻譯句子,是特殊句式的指出其類型。
(1)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有流觴曲水,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當其欣于所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死生亦大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是一份高中人教統(tǒng)編版10.1 蘭亭集序導學案,共13頁。學案主要包含了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學習過程,達標檢測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1學年10.1 蘭亭集序學案設計,共6頁。學案主要包含了學習目標,課時安排,學習方法,課前預習,學習過程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語文選擇性必修 下冊第三單元10(蘭亭集序 歸去來兮辭并序)10.1 蘭亭集序學案設計,共3頁。學案主要包含了學習目標,學習過程,達標檢測,拓展創(chuàng)新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