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章 《力》單元測試卷
一.選擇題(共16小題,每空3分,共48分)
1.下列關于力的說法中( ?。?br />
①力不能離開物體而存在;
②有受力物體時,一定有施力物體;
③兩個物體只要相互接觸就一定產生力的作用;
④兩個物體不接觸就不能產生力的作用。
A.只有①②正確 B.只有②④正確 C.只有①③正確 D.只有①④正確
2.觀察圖中的四個情景,下列選項中能體現它們共同特征的是( )
A.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B.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方向
C.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速度的大小
D.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3.如圖,水平地面上并列放著兩個相互接觸的靜止木箱甲和乙,則( ?。?br />
A.甲和乙之間沒有彈力
B.甲對乙有彈力,乙對甲也有彈力
C.只有甲對乙有彈力
D.只有乙對甲有彈力
4.如圖所示,利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塊的重力時,使測力計彈簧伸長的力是( ?。?br />
A.物塊的重力
B.彈簧對物塊的拉力
C.物塊對彈簧的拉力
D.物塊和彈簧測力計的總重力
5.修理汽車的工人師傅使用短套筒的六角扳手擰螺母時,發(fā)現很難擰開,于是換用長套筒的六角扳手來擰,這是通過改變如下哪個因素來擰開螺母的( ?。?br />
A.力的大小 B.力的方向 C.力的作用點 D.用力的時間
6.小東和小明分別購買了兩種橡膠球。小東說:“我的球彈性比你的好?!毙∶骰卮鹫f:“我希望你能證實你的說法?!闭埬銕椭|選擇下列哪個方案來解決這個問題( ?。?br />
A.把兩球向墻擲去,測量它們反彈時離墻的距離
B.用手觸摸兩球,看哪一個球較硬
C.讓兩球于離地等高處墜下,測量哪一個反彈得高
D.把兩球向地面擲下,測量它們反彈的高度
7.“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四種動物的運動情況主要不是利用這一原理的是( )
A.水母向下噴水而上升 B.魷魚向前噴水而后退
C.金魚因鰾充氣而上浮 D.企鵝向后劃水而前進
8.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將于2022年由北京市和張家口市聯合舉辦。冰壺運動是在冰上進行的一種投擲性競賽項目,很有觀賞性。如圖所示,在某次比賽中,運動員將冰壺甲擲出去,冰壺甲在水平冰面上做減速直線運動,經過一段時間,冰壺甲與賽道上的冰壺乙相撞。不計空氣阻力。
冰壺甲和乙在碰撞過程中,關于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冰壺甲對乙的作用力大于冰壺乙對甲的作用力
B.冰壺甲對乙的作用力大小等于冰壺乙對甲的作用力大小
C.冰壺甲對乙的作用力小于冰壺乙對甲的作用力
D.冰壺甲對乙的作用力方向與冰壺乙對甲的作用力方向相同
9.如圖所示,四個力中的一個與其它三個力所產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br />
A.球拍對乒乓球的力 B.斧頭對木柴的力
C.手對彈簧的拉力 D.瓶對海綿的力
10.小明和小忠想把一條彈性繩拉開,使彈性繩兩端的拉環(huán)能分別套在相隔一段距離的兩根柱子上,用來曬衣服?,F有兩種辦法:一種是按圖甲的方法做;另一種是按圖乙的方法做。關于這兩種做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甲中每個人所用的力比圖乙中每個人所用力要小
B.圖乙中每個人所用的力比圖甲中每個人所用力要小
C.圖甲中每個人所用的力與圖乙中每個人所用力相同
D.條件不足,無法比較圖甲中每個人所用的力與圖乙中每個人所用力的大小
11.圖中關于重力的示意圖正確的是( )
A.正在上升的小球 B.斜面上靜止的木塊
C.斜拋向空中的鉛球 D.掛在墻上的小球
12.如圖所示實驗裝置,甲重16N,乙重12N,靜止時不計彈簧測力計自重,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 )
A.16N B.12N C.28N D.4N
13.小明游覽我市古跡文筆塔時,利用一根細棉線和一個小鐵球,對一根立柱是否豎直展開實驗探究,現象如圖(甲)、(乙)所示。相對于立柱底端而言,該立柱頂端( ?。?br />
A.略向東南方向傾斜 B.略向西南方向傾斜
C.略向西北方向傾斜 D.略向東北方向傾斜
14.踢足球是廣大青少年喜愛的運動,下列與踢球有關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踢球時,腳對球施加了力,球對腳沒有力的作用
B.只要腳對球施加的力大小相同,其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C.踢出去的球在空中運動的過程中,沒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D.守門員使球停下來的過程中,力改變了球的運動狀態(tài)
15.乒乓球比賽中,有時會出現“擦網球”(如圖),乒乓球擦網前后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情況是( ?。?br />
A.只改變了運動快慢
B.只改變了運動方向
C.運動快慢和運動方向都發(fā)生了變化
D.運動快慢和運動方向都不發(fā)生變化
16.遼寧號航母的艦載戰(zhàn)機殲﹣15著艦時在攔阻索作用下停下來,這個過程中( ?。?br />
A.攔阻索對戰(zhàn)機的作用力使攔阻索發(fā)生形變
B.攔阻索對戰(zhàn)機的作用力使戰(zhàn)機運動狀態(tài)改變
C.戰(zhàn)機對攔阻索作用力與攔阻索對戰(zhàn)機作用力的受力物體相同
D.戰(zhàn)機對攔阻索作用力與攔阻索對戰(zhàn)機作用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二.填空題(共6小題,每空1分,共11分)
17.如圖所示,用彈簧測力計測一物體所受重力,由圖可知,物體所受重力為 N,重力的施力物體是 。
18.如圖所示是足球運動中“頭球攻門”的情景,當運動員用頭頂球時球的運動方向改變了,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 ?。ㄟx填“形狀”或“運動狀態(tài)”),頂球時運動員給球施加了力,但是頭也會感到痛,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 的。
19.如圖所示,“打陀螺”和“跳橡皮筋”是我國傳統(tǒng)民間游戲,其中圖 可說明力可以使物體發(fā)生形變,圖 可說明力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填“甲”或“乙”)
20.如圖所示,某人用12N的力沿水平方向向右拉一根輕質彈簧,彈簧對手的拉力
12N(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手受到的拉力的施力物體是 。
21.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和細線的重力及一切摩擦均不計,物重G=5N,則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為 N,彈簧測力計B的示數為 N。
22.小金對太空中的星球比較感興趣,他從網上查得:甲、乙兩個星球表面上物體的重力(G)與其質量(m)的關系如圖,從圖中信息可知,相同質量的物體在甲星球表面上的重力 其在乙星球表面上的重力(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據圖可得甲星球表面上物體的重力G與其質量m的關系式是 。
三.實驗探究題(共3小題,每空1分,共17分)
23.實驗桌上有符合要求的彈簧測力計一個,質量已知的新鉤碼一盒(10個),鐵架臺。小英同學想利用以上器材,設計一個實驗來探究物體的重力與物體質量的關系。請你幫助小英完成實驗。
(1)該實驗中的自變量是: ?。恍∮⒖梢酝ㄟ^改變 來改變該自變量。
(2)小英設計并完成實驗,根據測得的實驗數據,繪制了如圖所示的G﹣m圖象。小華同學發(fā)現該圖象并沒有經過坐標原點。他們對實驗數據進行復核,發(fā)現測量和記錄均正確無誤。經過一番討論交流后,形成了以下四種觀點,其中不符合實際的是 。(多選,填寫選項前字母)
A.物體的質量變化不均勻所致B.可能因為測量工具不夠精確所致
C.彈簧測力計沒有調零所致D.坐標單位選的不合適所致
24.一宇航員用托盤天平和彈簧測力計研究物體在地球上和月球上受到的重力和物體質量的關系,他得到如表一和表二所示的數據:
表一:在地球上
實驗序號
質量(kg)
重力(N)
重力/質量/(N/kg)
1
0.2
1.96
9.8
2
0.3
2.94
9.8
3
0.4
3.92
9.8
表二:在月球上
實驗序號
質量(kg)
重力(N)
重力/質量/(N/kg)
4
0.2
0.32
1.6
5
0.3
0.48
1.6
6
0.4
0.64
1.6
(1)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2、3(或4、5、6)的數據的倍數關系,可以歸納出的初步結論是: 。
(2)分析比較 的數據后(填寫實驗序號),可以歸納出的初步結論是:質量相同的物體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比在月球上受到的大。
(3)結合表中的數據可知,一個質量為60kg的中學生,到月球上后,他的質量為
kg,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為 N。
25.某實驗小組的同學對A、B兩根粗細不同、長度均為3cm的橡皮筋進行研究,并制作了橡皮筋測力計。實驗中將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懸掛鉤碼(如圖1),記錄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橡皮筋伸長量△x,根據多組測量數據繪制了如圖2所示的圖象。
(1)實驗中橡皮筋受力變長,說明力的作用可以 ??;
(2)從圖象上看,圖象最上端成為曲線,不再是直線,其原因是 ?。?br />
(3)當在兩根橡皮筋上懸掛重力為8N的物體時,橡皮筋A的伸長量為 cm,橡皮筋B的伸長量為 cm;
(4)實驗小組的小紅同學在用橡皮筋A制作測力計時,0N應該標在圖1刻度尺的
cm處,1N標在 cm處;她認為將0N和1N之間對應的長度10等分,每一份就是0.1N,其等分依據是 ;
(5)用A、B兩根橡皮筋制成的測力計,橡皮筋 制成的測力計量程最大,其量程為0至 N;用橡皮筋 制成的測力計測量的精確程度更高。
四.計算題(共2小題,共24分)
26.(12分)小陳是一名貨車司機,他駕駛的卡車自重為8.5×104N,車上載有40袋水泥,每袋水泥質量為50kg,當他駕駛卡車經過一座橋,剛要上橋,他看到立在橋頭的限重標志牌(如圖所示),便立即停車進行計算,問:
(1)車和水泥的總重力。
(2)小陳的卡車能否安全通過這座橋?如果不能,至少需要卸掉多少袋水泥?(g取10N/kg)
27.(12分)小夏準備利用彈簧測力計制成一桿簡單實用的液體密度秤,如圖,已知秤鉤下的容器重G=0.5N,容積V=100mL,在容器中加滿待測液體就可以直接“稱”出該液體的密度。問:
(1)密度為“0”的刻度應標在多少牛的刻度上。
(2)水的密度應標在多少牛的刻度上。
(3)此“密度秤”的測量范圍。
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16小題)
1.下列關于力的說法中( )
①力不能離開物體而存在;
②有受力物體時,一定有施力物體;
③兩個物體只要相互接觸就一定產生力的作用;
④兩個物體不接觸就不能產生力的作用。
A.只有①②正確 B.只有②④正確 C.只有①③正確 D.只有①④正確
解:
①②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力是不能離開物體而獨立存在的,有受力物體時,一定有施力物體,故①②正確;
③④兩個物體相互接觸不一定產生力的作用,比如兩個物體相互接觸不發(fā)生擠壓、推拉等作用,就不會產生力的作用;
兩個物體不接觸也能產生力的作用,如一對磁鐵或一對電荷均可以產生力的作用;故③④錯誤;
綜上可知,只有①②正確。
故選:A。
2.觀察圖中的四個情景,下列選項中能體現它們共同特征的是( )
A.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B.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方向
C.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速度的大小
D.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解:氣球癟了、竹子被拉彎、木板彎曲和弓變形都是物體的形狀發(fā)生了變化,屬于形變的一種,所以說明的是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故選:A。
3.如圖,水平地面上并列放著兩個相互接觸的靜止木箱甲和乙,則( ?。?br />
A.甲和乙之間沒有彈力
B.甲對乙有彈力,乙對甲也有彈力
C.只有甲對乙有彈力
D.只有乙對甲有彈力
解:水平地面上并列放著兩個相互接觸的靜止木箱,它們之間不存在任何形式的相互作用,因此盡管兩個物體相互接觸,但是沒有產生力的作用,故它們之間不存在彈力。
故選:A。
4.如圖所示,利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塊的重力時,使測力計彈簧伸長的力是( ?。?br />
A.物塊的重力
B.彈簧對物塊的拉力
C.物塊對彈簧的拉力
D.物塊和彈簧測力計的總重力
解:
當彈簧測力計和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時,物體受力平衡,即彈簧測力計向上的拉力與物體的重力相等,因彈簧測力計對物體的拉力與物體對彈簧測力計的拉力為相互作用力,所以,使測力計內彈簧伸長的力是物體對彈簧的拉力,故C正確。
故選:C。
5.修理汽車的工人師傅使用短套筒的六角扳手擰螺母時,發(fā)現很難擰開,于是換用長套筒的六角扳手來擰,這是通過改變如下哪個因素來擰開螺母的( ?。?br />
A.力的大小 B.力的方向 C.力的作用點 D.用力的時間
解: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所以手握的位置(作用點)、手用力的大小、手用力的方向都會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短套筒的六角扳手擰螺母時,發(fā)現很難擰開,換用長套筒的六角扳手來擰螺母時,是通過改變力的作用點來改變力的作用效果的;故C正確;ABD錯誤。
故選:C。
6.小東和小明分別購買了兩種橡膠球。小東說:“我的球彈性比你的好。”小明回答說:“我希望你能證實你的說法?!闭埬銕椭|選擇下列哪個方案來解決這個問題( ?。?br />
A.把兩球向墻擲去,測量它們反彈時離墻的距離
B.用手觸摸兩球,看哪一個球較硬
C.讓兩球于離地等高處墜下,測量哪一個反彈得高
D.把兩球向地面擲下,測量它們反彈的高度
解:
A、兩球向墻扔去,兩球反彈的大小與用力的大小有關,不能根據反彈時離墻的距離區(qū)分它們彈性的大小,故A錯誤。
B、球的硬度不能決定彈性的大小,故B錯誤。
C、兩球從離地等高處由靜止下落,除了球自身所受到的重力,不受其它作用力,比較它們反彈的高度。這種辦法是合理的,故C正確。
D、把兩球向地面擲下,小球反彈的高度與用力的大小有關,故D錯誤。
故選:C。
7.“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四種動物的運動情況主要不是利用這一原理的是( ?。?br />
A.水母向下噴水而上升 B.魷魚向前噴水而后退
C.金魚因鰾充氣而上浮 D.企鵝向后劃水而前進
解:A、水母向下噴水對水施加向下的力,同時水對水母施加向上的力使水母上升,故A不符合題意;
B、魷魚向前噴水對水施加向前的力,同時水對魷魚施加向后的力使魷魚后退,故B不符合題意;
C、金魚因鰾充氣而上浮利用的是物體的浮沉條件,不是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這一原理,故C符合題意;
D、企鵝向后劃水對水施加向后的力,同時水對企鵝施加向前的力使企鵝前進,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8.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將于2022年由北京市和張家口市聯合舉辦。冰壺運動是在冰上進行的一種投擲性競賽項目,很有觀賞性。如圖所示,在某次比賽中,運動員將冰壺甲擲出去,冰壺甲在水平冰面上做減速直線運動,經過一段時間,冰壺甲與賽道上的冰壺乙相撞。不計空氣阻力。
冰壺甲和乙在碰撞過程中,關于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r />
A.冰壺甲對乙的作用力大于冰壺乙對甲的作用力
B.冰壺甲對乙的作用力大小等于冰壺乙對甲的作用力大小
C.冰壺甲對乙的作用力小于冰壺乙對甲的作用力
D.冰壺甲對乙的作用力方向與冰壺乙對甲的作用力方向相同
解:ABC、冰壺甲對乙的作用力、冰壺乙對甲的作用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二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壺甲對乙的作用力大小等于冰壺乙對甲的作用力大?。徊⑶冶鶋丶讓σ业淖饔昧Ψ较蚺c冰壺乙對甲的作用力方向相反。故ACD錯誤、B正確。
故選:B。
9.如圖所示,四個力中的一個與其它三個力所產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br />
A.球拍對乒乓球的力 B.斧頭對木柴的力
C.手對彈簧的拉力 D.瓶對海綿的力
解:
A、由圖可知,球拍對乒乓球的力改變了乒乓球的運動方向,即力改變了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B、斧頭對木柴的力,使木柴的形狀發(fā)生了變化;
C、手對彈簧的拉力,使彈簧變長,彈簧的形狀發(fā)生變化;
D、瓶子對海綿的力,使海綿的形狀發(fā)生變化;
可見A圖中力與其它三個力所產生的作用效果不同。
故選:A。
10.小明和小忠想把一條彈性繩拉開,使彈性繩兩端的拉環(huán)能分別套在相隔一段距離的兩根柱子上,用來曬衣服。現有兩種辦法:一種是按圖甲的方法做;另一種是按圖乙的方法做。關于這兩種做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 />
A.圖甲中每個人所用的力比圖乙中每個人所用力要小
B.圖乙中每個人所用的力比圖甲中每個人所用力要小
C.圖甲中每個人所用的力與圖乙中每個人所用力相同
D.條件不足,無法比較圖甲中每個人所用的力與圖乙中每個人所用力的大小
解:
彈性繩在兩種情況下承受的拉力相同,兩個人沿相反方向拉彈性繩和將彈性繩一端固定,兩個人同時用力拉彈性繩,效果一樣,因為兩個人拉時,某一個人拉相當于固定在柱子上,根據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拉彈性繩的力和彈性繩拉人的力相當,所以兩種情況下,拉力相等,所以乙圖中每個人的拉力是甲圖中每個人拉力的,所以B選項正確。
故選:B。
11.圖中關于重力的示意圖正確的是( )
A.正在上升的小球 B.斜面上靜止的木塊
C.斜拋向空中的鉛球 D.掛在墻上的小球
解:重力方向是豎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作用點在重心;
A、圖中力的方向豎直向上,故A錯誤;
B、圖中力的方向垂直斜面向下,是物體對斜面的壓力,不是重力,故B錯誤;
C、圖中力的方向斜向上,故C錯誤,
D、小球受到的重力方向豎直向下,作用點在重心,故D正確。
故選:D。
12.如圖所示實驗裝置,甲重16N,乙重12N,靜止時不計彈簧測力計自重,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 ?。?br />
A.16N B.12N C.28N D.4N
解:(1)圖中有兩個定滑輪,只能改變力的方向,并不省力,不能改變力的大小;
(2)由圖可見,乙處于懸吊狀態(tài),乙由于自身的重力對彈簧測力計施加了一個向右的12N的拉力,彈簧測力計處于靜止狀態(tài),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就是一對平衡力,所以甲也對彈簧測力計施加了一個12N的拉力,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等于這個力,等于12N,地面對甲的支持力為16N﹣12N=4N。
故選:B。
13.小明游覽我市古跡文筆塔時,利用一根細棉線和一個小鐵球,對一根立柱是否豎直展開實驗探究,現象如圖(甲)、(乙)所示。相對于立柱底端而言,該立柱頂端( )
A.略向東南方向傾斜 B.略向西南方向傾斜
C.略向西北方向傾斜 D.略向東北方向傾斜
解:如圖,長方體的物體豎直放置時,重垂線掛在頂端,重垂線和物體邊緣平行;長方體物體傾斜放置時,重垂線下面的小球偏向傾斜的一側。
由題干甲圖知,物體向西傾斜,由乙圖知,物體向南傾斜,所以立柱向西南傾斜。
故選:B。
14.踢足球是廣大青少年喜愛的運動,下列與踢球有關的說法正確的是( ?。?br />
A.踢球時,腳對球施加了力,球對腳沒有力的作用
B.只要腳對球施加的力大小相同,其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C.踢出去的球在空中運動的過程中,沒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D.守門員使球停下來的過程中,力改變了球的運動狀態(tài)
解:A、因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腳踢球時,腳對球施加力的同時足球對腳也施加了力,故A錯誤;
B、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故B錯誤;
C、踢出去的球在空中運動的過程中,受到重力的作用,故C錯誤;
D、守門員使球停下來的過程中,力改變了球的運動狀態(tài),故D正確。
故選:D。
15.乒乓球比賽中,有時會出現“擦網球”(如圖),乒乓球擦網前后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情況是( )
A.只改變了運動快慢
B.只改變了運動方向
C.運動快慢和運動方向都發(fā)生了變化
D.運動快慢和運動方向都不發(fā)生變化
解:乒乓球擦網時,乒乓球的運動方向和速度大小都發(fā)生了改變。故C說法正確。
故選:C。
16.遼寧號航母的艦載戰(zhàn)機殲﹣15著艦時在攔阻索作用下停下來,這個過程中( ?。?br />
A.攔阻索對戰(zhàn)機的作用力使攔阻索發(fā)生形變
B.攔阻索對戰(zhàn)機的作用力使戰(zhàn)機運動狀態(tài)改變
C.戰(zhàn)機對攔阻索作用力與攔阻索對戰(zhàn)機作用力的受力物體相同
D.戰(zhàn)機對攔阻索作用力與攔阻索對戰(zhàn)機作用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解:A、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戰(zhàn)機對攔阻索的作用力使攔阻索發(fā)生形變,故A錯誤;
B、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攔阻索對戰(zhàn)機的作用力使戰(zhàn)機運動狀態(tài)改變,故B正確;
C、戰(zhàn)機對攔阻索作用力受力物體為攔阻索,攔阻索對戰(zhàn)機作用力的受力物體為戰(zhàn)機,故受力物體不相同,故C錯誤;
D、作用效果不同,戰(zhàn)機對攔阻索作用力使攔阻索發(fā)生形變,攔阻索對戰(zhàn)機作用力使戰(zhàn)機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故作用效果不相同,故D錯誤。
故選:B。
二.填空題(共6小題)
17.如圖所示,用彈簧測力計測一物體所受重力,由圖可知,物體所受重力為 2.4 N,重力的施力物體是 地球 。
解:由圖知,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2N,所以物體的重力G=F=2.4N;
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施力物體是地球。
故答案為:2.4;地球。
18.如圖所示是足球運動中“頭球攻門”的情景,當運動員用頭頂球時球的運動方向改變了,說明力能改變物體的 運動狀態(tài)?。ㄟx填“形狀”或“運動狀態(tài)”),頂球時運動員給球施加了力,但是頭也會感到痛,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
解:
(1)比賽中,運動員用頭將迎面飛來的足球頂回,足球的運動方向改變,是力作用的結果,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2)運動員的頭部會有疼痛感,表明運動員的頭部對球施加力作用時候,運動員的頭部同時受到球對頭部施加的力的作用,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答案為:運動狀態(tài);相互。
19.如圖所示,“打陀螺”和“跳橡皮筋”是我國傳統(tǒng)民間游戲,其中圖 乙 可說明力可以使物體發(fā)生形變,圖 甲 可說明力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填“甲”或“乙”)
解:(1)“打陀螺”游戲中,擊打陀螺,使陀螺由靜止開始旋轉,改變了陀螺的運動狀態(tài),圖甲說明力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
(2)“跳橡皮筋”游戲中,皮筋受力后,形狀發(fā)生變化,圖乙說明力可以使物體發(fā)生形變。
故答案為:乙;甲。
20.如圖所示,某人用12N的力沿水平方向向右拉一根輕質彈簧,彈簧對手的拉力 等于 12N(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手受到的拉力的施力物體是 彈簧 。
解:(1)由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且大小相等;故人用12N的力沿水平方向向右拉一根輕質彈簧,彈簧對手的拉力也為12N;
(2)手受到的拉力的施力物體是彈簧;
故答案為:等于;彈簧。
21.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和細線的重力及一切摩擦均不計,物重G=5N,則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為 5 N,彈簧測力計B的示數為 5 N。
解:因為物重G=5N,所以A彈簧測力計受到向右5N的拉力,靜止,向左受的拉力也是5N,示數也為5N;
同理,B測力計兩端受的力都是5N,示數也為5N。
故答案為:5;5。
22.小金對太空中的星球比較感興趣,他從網上查得:甲、乙兩個星球表面上物體的重力(G)與其質量(m)的關系如圖,從圖中信息可知,相同質量的物體在甲星球表面上的重力 大于 其在乙星球表面上的重力(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據圖可得甲星球表面上物體的重力G與其質量m的關系式是 G=m×15N/kg 。
解:由圖可知,當質量都為8kg時,甲的重力為120N,乙的重力為40N,則在甲星球表面上的重力大于其在乙星球表面上的重力;
甲星球表面上物體的重力120N時,與其質量m=8kg的比值為:=15N/kg,則重力G與其質量m的關系式為:G=m×15N/kg。
故答案為:大于;G=m×15N/kg。
三.實驗探究題(共3小題)
23.實驗桌上有符合要求的彈簧測力計一個,質量已知的新鉤碼一盒(10個),鐵架臺。小英同學想利用以上器材,設計一個實驗來探究物體的重力與物體質量的關系。請你幫助小英完成實驗。
(1)該實驗中的自變量是: 質量 ;小英可以通過改變 鉤碼個數 來改變該自變量。
(2)小英設計并完成實驗,根據測得的實驗數據,繪制了如圖所示的G﹣m圖象。小華同學發(fā)現該圖象并沒有經過坐標原點。他們對實驗數據進行復核,發(fā)現測量和記錄均正確無誤。經過一番討論交流后,形成了以下四種觀點,其中不符合實際的是 ABD 。(多選,填寫選項前字母)
A.物體的質量變化不均勻所致B.可能因為測量工具不夠精確所致
C.彈簧測力計沒有調零所致D.坐標單位選的不合適所致
解:(1)根據圖形知該實驗中的自變量是:質量;小英可以通過改變鉤碼個數來改變該自變量。
(2)A、新鉤碼質量變化應是均勻的,故A不合實際;
B、實驗桌上有符合要求的彈簧測力計一個,測量工具不夠精確與圖象過原點無關,故B不合實際;
C、從圖象中沒有經過坐標原點可知,物體沒有質量時,卻測出重力,說明彈簧測力計一開始沒有指在零刻度線上,故C符合實際;
D、圖象是否過原點與坐標單位選擇無關,故D不合實際,故選ABD。
故答案為:(1)質量;鉤碼個數;(2)ABD。
24.一宇航員用托盤天平和彈簧測力計研究物體在地球上和月球上受到的重力和物體質量的關系,他得到如表一和表二所示的數據:
表一:在地球上
實驗序號
質量(kg)
重力(N)
重力/質量/(N/kg)
1
0.2
1.96
9.8
2
0.3
2.94
9.8
3
0.4
3.92
9.8
表二:在月球上
實驗序號
質量(kg)
重力(N)
重力/質量/(N/kg)
4
0.2
0.32
1.6
5
0.3
0.48
1.6
6
0.4
0.64
1.6
(1)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2、3(或4、5、6)的數據的倍數關系,可以歸納出的初步結論是: 物體在同一位置上受到的重力大小與它的質量成正比 。
(2)分析比較 1、4(或2、5或3、6) 的數據后(填寫實驗序號),可以歸納出的初步結論是:質量相同的物體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比在月球上受到的大。
(3)結合表中的數據可知,一個質量為60kg的中學生,到月球上后,他的質量為 60 kg,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為 96 N。
解:(1)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2、3(或4、5、6)中重力與質量的倍數關系,
可以歸納出的初步結論是:物體在同一位置上受到的重力大小與它的質量成正比。
(2)分析比較表一與表二的數據1、4(或2、5或3、6)后,可以歸納出的初步結論是:
質量相同的物體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比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大。
(3)地球上質量是6kg的物體到月球表面,只是位置的變化,其質量不變,還是60kg;
地球上質量是60kg人,在月球上重力為60kg×1.6N/kg=96N,
故答案為:(1)物體在同一位置上受到的重力大小與它的質量成正比;(2)1、4(或2、5或3、6);(3)60;96。
25.某實驗小組的同學對A、B兩根粗細不同、長度均為3cm的橡皮筋進行研究,并制作了橡皮筋測力計。實驗中將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懸掛鉤碼(如圖1),記錄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橡皮筋伸長量△x,根據多組測量數據繪制了如圖2所示的圖象。
(1)實驗中橡皮筋受力變長,說明力的作用可以 改變物體的形狀?。?br />
(2)從圖象上看,圖象最上端成為曲線,不再是直線,其原因是 拉力超過了橡皮筋的彈性限度??;
(3)當在兩根橡皮筋上懸掛重力為8N的物體時,橡皮筋A的伸長量為 16 cm,橡皮筋B的伸長量為 8 cm;
(4)實驗小組的小紅同學在用橡皮筋A制作測力計時,0N應該標在圖1刻度尺的 3 cm處,1N標在 5 cm處;她認為將0N和1N之間對應的長度10等分,每一份就是0.1N,其等分依據是 在彈性限度內,橡皮筋的伸長與所受拉力成正比 ;
(5)用A、B兩根橡皮筋制成的測力計,橡皮筋 B 制成的測力計量程最大,其量程為0至 15 N;用橡皮筋 A 制成的測力計測量的精確程度更高。
解:
(1)橡皮筋下懸掛鉤碼時,對橡皮筋產生拉力,橡皮筋會變長,橡皮筋在力的作用下發(fā)生了形變,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2)在彈性限度內,彈簧伸長與所受拉力成正比,用橡皮筋制成測力計,拉力大小F和橡皮筋伸長量△x圖象最上端成為曲線,不再是直線,說明拉力超過了橡皮筋的彈性限度;
(3)由圖2可知,A橡皮筋在受到的拉力不大于10N的情況下,B橡皮筋在受到的拉力不大于15N的情況下,橡皮筋伸長量△x與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變化關系為一直線,
說明橡皮筋的伸長△x與受到接力F成正比例函數的關系,FA=kA△xA,FB=kB△xB,
由圖知,當FA=5N,△xA=10cm;FB=10N,△xB=10cm,
將上面的數據分別代入FA=kA△xA、FB=kB△xB得:kA=0.5N/cm、kB=1N/cm,
因此FA=0.5N/cm×△xA,FB=1N/cm×△xB,
所以,當在兩根橡皮筋上懸掛重力為8N的物體時,
橡皮筋A的伸長量為△xA===16cm,
橡皮筋B的伸長量為△xB===8cm;
(4)由題知,A橡皮筋長3cm,所以用A制成測力計,下端不掛物體(不受拉力)時為其0N刻度處,即0N應該標在圖1刻度尺3cm處;
當A橡皮筋下端懸掛1N物體時的伸長量△xA′===2cm,
所以1N標在3cm+2cm=5cm處;
將0N和1N之間對應的長度10等分,每一份就是0.1N,其等分依據是在彈性限度內,橡皮筋的伸長與所受拉力成正比;
(5)橡皮筋制成的測力計是根據在測量范圍內,橡皮筋的伸長與受到的接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
由圖2知,A的量程為0﹣10N,B的量程為0﹣15N,則用橡皮筋 B制成的測力計量程大;
由圖2可知,在測量范圍內,如F=5N時,用橡皮筋A制成的測力計伸長10cm,而用橡皮筋B制成的測力計伸長5cm,所以,用橡皮筋A制成的測力測量的精確程度高。
故答案為:(1)改變物體的形狀;(2)拉力超過了橡皮筋的彈性限度;(3)16;8;
(4)3;5;在彈性限度內,橡皮筋的伸長與所受拉力成正比;(5)B;15;A。
四.計算題(共2小題)
26.小陳是一名貨車司機,他駕駛的卡車自重為8.5×104N,車上載有40袋水泥,每袋水泥質量為50kg,當他駕駛卡車經過一座橋,剛要上橋,他看到立在橋頭的限重標志牌(如圖所示),便立即停車進行計算,問:
(1)車和水泥的總重力。
(2)小陳的卡車能否安全通過這座橋?如果不能,至少需要卸掉多少袋水泥?(g取10N/kg)
解:
(1)水泥的總質量:
m水泥=50kg×40=2000kg,
其重力:
G水泥=m水泥g=2000kg×10N/kg=2×104N,
車和水泥總重:
G總=G車+G水泥=8.5×104N+2×104N=1.05×105N;
(2)橋上“10t”表示允許通過車輛的最大質量為10t,
車和水泥的總質量:
m總===1.05×104kg,
因為m總=1.05×104kg=10.5t>10t,
所以卡車超載,不能安全通過這座大橋;
應卸水泥的質量△m=10.5t﹣10t=0.5t=500kg,
應卸水泥的袋數:
n===10(袋)。
答:(1)車和水泥的總重力為1.05×105N;
(2)小陳的卡車不能安全通過這座橋,至少需要卸掉10袋水泥。
27.小夏準備利用彈簧測力計制成一桿簡單實用的液體密度秤,如圖,已知秤鉤下的容器重G=0.5N,容積V=100mL,在容器中加滿待測液體就可以直接“稱”出該液體的密度。問:
(1)密度為“0”的刻度應標在多少牛的刻度上。
(2)水的密度應標在多少牛的刻度上。
(3)此“密度秤”的測量范圍。
解:
(1)容器中還沒有倒入液體時,容器重力為0.5N,所以示數為0.5N時,即密度秤的零刻度;
(2)在容器中加滿水,則水的體積V水=V=100ml=100cm3=1×10﹣4m3,
則水的重力G水=m水g=ρ水V水g=1×103kg/m3×1×10﹣4m3×10N/kg=1N,
總重力G總1=G水+G0=1N+0.5N=1.5N,
即水的密度應標在1.5N的刻度上。
(3)在容器中加滿待測液體,測力計示數為最大值5N時,
液體的重力為:G總2=G液﹣G0=5N﹣0.5N=4.5N,
液體的質量為:m===0.45kg,
液體的體積:V=100ml=100cm3=1×10﹣4m3,
液體的最大密度為:ρ===4.5×103kg/m3=4.5g/cm3。
所以,此“密度秤”的測量范圍是0~4.5g/cm3。
答:(1)密度為“0”的刻度應標在0.5N的刻度上。
(2)水的密度應標在1.5N的刻度上。
(3)此“密度秤”的測量范圍是0~4.5g/cm3
這是一份中考專題訓練---力附詳細解析學生版,共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實驗探究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物理八年級下冊第十二章 簡單機械綜合與測試單元測試同步測試題,共4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如圖輕桿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物理八年級下冊第十一章 功和機械能綜合與測試單元測試課后復習題,共37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