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平均速度公式 v-t圖像求位移
[學習目標] 1.理解平均速度公式.并能用平均速度公式解決相關問題.2.會用v-t圖像求位移并判定變加速直線運動位移的大?。?br />
一、平均速度公式的理解與應用
導學探究 如圖1所示,如果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初速度為v0,末速度為v,這段時間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為,試推導==.
圖1
答案 方法一 解析法
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對于這段時間t,其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v0+at,該段時間的末速度v=v0+at,由平均速度的定義式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整理加工可得===v0+at====,即==.
方法二 圖像法
這段時間位移x=t
平均速度==
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對應梯形中位線高,故=
知識深化
1.平均速度公式:==
(1)勻變速直線運動中任意一段時間t內的平均速度等于該段時間的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還等于該段時間初、末速度矢量和的一半.
(2)若同時涉及位移與時間而不涉及加速度,選用平均速度公式及中間時刻瞬時速度公式=,=.
2.三個平均速度公式的比較
=適用于任何運動;
=及=僅適用于勻變速直線運動.
某汽車從車站由靜止開出,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運動了12 s時,發(fā)現(xiàn)還有乘客沒上來,于是汽車立即做勻減速直線運動至停下,共歷時20 s,運動了50 m,求汽車在上述運動中的最大速度的大小.
答案 5 m/s
解析 由于汽車在前、后兩階段均做勻變速直線運動,設最大速度為vm,則x1=t1①
x2=t2②
由①+②得x1+x2=(t1+t2)
解得vm==5 m/s.
2019年6月6日,中國科考船“科學”號對馬里亞納海溝南側系列海山進行調查,船上搭載的“發(fā)現(xiàn)”號遙控無人潛水器完成了本航次第10次下潛作業(yè),“發(fā)現(xiàn)”號下潛深度可達6 000 m以上,如圖2所示.潛水器完成作業(yè)后上浮,上浮過程初期可看作勻加速直線運動.今測得潛水器相繼經(jīng)過兩段距離為8 m的路程,第一段用時4 s,第二段用時2 s,則其加速度大小是( )
圖2
A. m/s2 B. m/s2
C. m/s2 D. m/s2
答案 A
解析 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間時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可知:v1= m/s=2 m/s;v2= m/s=4 m/s
再根據(jù)加速度的定義可知:a== m/s2= m/s2.故選A.
二、 v-t圖像求位移
1.利用v-t圖像求位移
v-t圖線與時間軸所圍的“面積”表示位移.“面積”在時間軸上方表示位移為正,“面積”在時間軸下方表示位移為負;通過的位移為時間軸上、下“面積”絕對值之差.通過的路程為時間軸上、下“面積”絕對值之和.
2.理解
(1)初速度為v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v-t圖像如圖3甲,其中v0t與矩形面積相等,at2與三角形面積相等,所以x=v0t+at2.
(2)當物體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時,如圖乙,公式中的a取負值.相當于從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中“減去”了一部分.
圖3
某一做直線運動的物體的v-t圖像如圖4所示,根據(jù)圖像求:
圖4
(1)物體距出發(fā)點的最遠距離;
(2)前4 s內物體的位移大??;
(3)前4 s內物體通過的路程.
答案 (1)6 m (2)5 m (3)7 m
解析 (1)當物體運動了3 s時,物體距出發(fā)點的距離最遠,xm=v1t1=×4×3 m=6 m;
(2)前4 s內物體的位移大小x=|x1|-|x2|=|v1t1|-|v2t2|=×4×3 m-×2×1 m=5 m;
(3)前4 s內物體通過的路程s=|x1|+|x2|=×4×3 m+×2×1 m=7 m.
針對訓練1 (多選)一輛汽車從靜止開始由甲地出發(fā),沿平直公路開往乙地,汽車先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接著做勻減速直線運動,開到乙地剛好停止,其速度-時間圖像如圖5所示,那么0~t0和t0~3t0 兩段時間內( )
圖5
A.加速度大小之比為3∶1
B.位移大小之比為1∶2
C.平均速度大小之比為2∶1
D.平均速度大小之比為1∶1
答案 BD
解析 加速度a=,由題圖知Δt1=t0,Δt2=2t0,則=,A項錯誤;位移大小之比等于v-t圖線與t坐標軸所圍圖形的面積之比,即=,B項正確;平均速度=,=1,C項錯誤,D項正確.
針對訓練2 某物體做直線運動,物體的v-t圖像如圖6所示.若初速度的大小為v0,末速度的大小為v1,則在0~t1時間內物體的平均速度________(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圖6
答案 大于
3.v-t圖像與x-t圖像的比較
內容
種類
v-t圖像
x-t圖像
圖線斜率
表示加速度
表示速度
圖線與時間軸所圍面積
表示位移
無意義
兩圖線交點坐標
表示速度相同,不表示相遇,往往是距離最大或最小的臨界點
表示相遇
相同點
表示物體做直線運動
(2020·廣元天立國際學校高二月考)有四個物體A、B、C、D,物體A、B運動的x-t圖像如圖7甲所示;物體C、D從同一地點沿同一方向運動的v-t圖像如圖乙所示.根據(jù)圖像做出的以下判斷中正確的是( )
圖7
A.物體A和B均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B.在0~3 s的時間內,物體A、B的間距逐漸減小
C.t=3 s時,物體C、D的位移相同
D.在0~3 s的時間內,物體C與D的間距逐漸增大
答案 D
解析 由題圖甲看出:物體A和B的位移-時間圖像都是傾斜的直線,斜率都不變,速度都不變,說明兩物體都做勻速直線運動,故A錯誤;由題圖甲看出,在0~3 s的時間內,物體A的位移都大于B的位移,且從圖像上可以看出兩者之間的距離一直在增大,故B錯誤;由題圖乙可以看出C、D兩物體的v-t圖線在t=3 s交于一點,所以此時刻C、D的速度一定相同,根據(jù)v-t圖線與t軸所圍面積表示位移以及物體C、D從同一地點沿同一方向運動可知,t=3 s時物體C、D的位移不相同,故C錯誤;由題圖乙看出:在0~3 s的時間內,D的速度較大,C、D間距離增大,故D正確.
考點一 平均速度公式的運用
1.(2020·河南省高一月考)如圖1所示是我國航母戰(zhàn)斗機在航母上的起飛過程.假設該戰(zhàn)斗機起飛前從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達到起飛速度v所通過的位移為x,則該戰(zhàn)斗機起飛前的運動時間為( )
圖1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由平均速度公式可知x=t,即t=,故A正確,B、C、D錯誤.
2.一物體從固定斜面上某點由靜止開始沿斜面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經(jīng)過3 s后到達斜面底端,并在水平地面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又經(jīng)過9 s停止,已知物體經(jīng)過斜面和水平地面交接處時速度大小不變,則物體在斜面上的位移與在水平地面上的位移之比是( )
A.1∶1 B.1∶2 C.1∶3 D.3∶1
答案 C
解析 設物體到達斜面底端時的速度為v,
則物體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1=,
在斜面上的位移x1=1t1=t1
在水平地面上的平均速度2=,
在水平地面上的位移x2=2t2=t2
所以x1∶x2=t1∶t2=1∶3,故選C.
3.一輛汽車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線行駛,在0~2t時間內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速度由0變?yōu)関.在2t~3t時間內做勻減速直線運動,速度由v變?yōu)?,在這兩段時間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加速度的大小之比為2∶1
B.位移的大小之比為2∶1
C.平均速度的大小之比為1∶2
D.平均速度的大小之比為2∶1
答案 B
解析 根據(jù)題意作出汽車運動的v-t圖像,如圖所示.
根據(jù)圖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得加速度的大小之比a1∶a2=∶=1∶2,故A錯誤;位移的大小之比x1∶x2=v·2t∶vt=2∶1,故B正確;平均速度的大小之比1∶2=∶=1∶1,故C、D錯誤.
考點二 v-t圖像的應用
4.(2021·山西大學附中月考)如圖2是物體做直線運動的v-t圖像,由圖可知,該物體( )
圖2
A.0~2 s內和0~4 s內的位移不相等
B.0~2 s內和0~4 s內的平均速度大小不相等
C.第1 s內和第4 s內的位移大小不相等
D.第3 s內和第4 s內的加速度不相同
答案 B
解析 0~2 s內物體的位移x2= m=1.5 m,則平均速度2==0.75 m/s.0~4 s內物體的位移x4=1.5 m=x2,則平均速度4==0.375 m/s,A錯,B對.第1 s內和第4 s內位移大小均為0.5 m,C錯.第3 s內和第4 s內加速度均為-1 m/s2,D錯.
5.(多選)做直線運動的物體的v-t圖像如圖3所示.由圖像可知( )
圖3
A.前10 s物體的加速度為0.5 m/s2,后5 s物體的加速度為-1 m/s2
B.15 s末物體回到出發(fā)點
C.前15 s內物體的位移為37.5 m
D.前10 s內物體的平均速度為2.5 m/s
答案 ACD
解析 在v-t圖像中,圖線斜率表示加速度,故前10 s物體的加速度為a1== m/s2=0.5 m/s2,后5 s物體的加速度為a2= m/s2=-1 m/s2,故A正確;v-t圖線與時間軸所圍“面積”表示位移,故物體在前15 s內的位移為x=×15×5 m=37.5 m;前10 s內的平均速度== m/s=2.5 m/s,故B錯誤,C、D正確.
6.(多選)做直線運動的物體甲的x-t圖像和物體乙的v-t圖像分別如圖4甲、乙所示,則關于這兩個物體的運動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4
A.甲在0~6 s時間內運動方向不變,它通過的總位移大小為4 m
B.甲在0~6 s時間內平均速度為零
C.乙在0~6 s時間內通過的總位移為零
D.乙在0~6 s時間內加速度大小不變,方向發(fā)生了變化
答案 AC
解析 位移-時間圖像中圖線的斜率表示速度,甲在整個過程中圖線的斜率不變,知甲運動的速度不變,總位移為Δx=2 m-(-2 m)=4 m,故A正確,B錯誤;乙在0~6 s內,先向負方向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后向正方向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速度的方向在第3 s時發(fā)生改變,圖線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表示位移,則乙在0~6 s內總位移為零,故C正確;速度-時間圖像中圖線的斜率表示加速度,題圖乙中圖線的斜率不變,知乙的加速度大小不變,方向也未發(fā)生改變,故D錯誤.
7.如圖5是某物體運動的v-t圖像,根據(jù)圖像求:
圖5
(1)0~6 s內物體的位移為________.
(2)0~2 s內物體的平均速度1=__________,4~5 s內物體的平均速度2=___________,1______(選填“>”“=”或“<”)2.
答案 (1)6.5 m (2)1 m/s 1 m/s?。?br />
解析 (1)0~5 s內物體向正方向運動
位移x1= m=7 m
5~6 s內物體的位移x2=- m=-0.5 m
0~6 s內物體的位移x=x1+x2=6.5 m
(2)1==1 m/s
2==1 m/s
1=2.
8.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時間t內的位移為x,設這段位移內中間位置的瞬時速度為v,則( )
A.無論是勻加速還是勻減速直線運動,均有v<
B.無論是勻加速還是勻減速直線運動,均有v>
C.無論是勻加速還是勻減速直線運動,均有v=
D.勻加速直線運動時,v<;勻減速直線運動時,v>
答案 B
解析 等于t時間內物體的平均速度,也等于t時間內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又因為無論是勻加速還是勻減速直線運動中,任意一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總小于中間位置的瞬時速度,故有v>,故選項B正確.
9.(2021·江蘇宿遷市高一上期末)甲、乙、丙、丁四輛車由同一地點向同一方向運動,甲、乙的x-t圖像和丙、丁的v-t圖像如圖6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圖6
A.0~t1時間內甲車路程小于乙車路程
B.0~t1時間內的某時刻甲、乙兩車速度相等
C.t2時刻,丙、丁兩車相遇
D.t2時刻丙車加速度比丁車的加速度小
答案 B
10.(2021·鎮(zhèn)江市丹徒高中月考)中國自主研發(fā)的“暗劍”無人機,時速可超過2馬赫.在某次試飛測試中,起飛前無人機沿地面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加速過程中連續(xù)經(jīng)過兩段均為120 m的測試距離,用時分別為2 s和1 s,則無人機的加速度大小是( )
A.20 m/s2 B.40 m/s2
C.60 m/s2 D.80 m/s2
答案 B
11.(2021·鎮(zhèn)江市丹徒高中月考)汽車以10 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某時刻駕駛員發(fā)現(xiàn)正前方15 m處的斑馬線上有行人,經(jīng)過0.5 s反應時間后,采取剎車禮讓行人,汽車恰好停在斑馬線前.汽車運動的v-t圖像如圖7所示,則汽車剎車時的加速度大小為( )
圖7
A.20 m/s2 B.6 m/s2
C.5 m/s2 D.4 m/s2
答案 C
解析 減速位移x′=(15-10×0.5) m=10 m,減速時間設為t′,x′=t′,得t′=2 s,a==5 m/s2,C正確.
12.(2020·山西太原高一上期中)我國“蛟龍?zhí)枴陛d人潛水器進行下潛試驗,從水面開始豎直下潛,最后返回水面,其v-t圖像如圖8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8
A.0~4 min和6~10 min兩時間段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B.全過程中的最大加速度為0.025 m/s2
C.3~4 min和6~8 min加速度方向相反
D.本次下潛的最大深度為6 m
答案 A
解析 根據(jù)v-t圖像與橫軸圍成的面積表示位移,則0~4 min內的位移大小為:x=×(120+240)×2.0 m=360 m;6~10 min內位移大小為x′=×3.0×240 m=360 m,可知,0~4 min和6~10 min兩時間段位移大小相等,所用時間相等,則平均速度大小相等,故A正確;v-t圖線的傾斜程度表示加速度的大小,0~1 min和3~4 min加速度最大,大小為a== m/s2≈0.033 m/s2,故B錯誤;v-t圖像的斜率的正負反映加速度的方向,可知3~4 min和6~8 min加速度方向相同,故C錯誤;由題圖可知t=4 min時“蛟龍?zhí)枴毕聺摰阶钌钐?,最大深度為:s=×(120+240)×2.0 m=360 m,故D錯誤.
13.甲、乙兩汽車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駛.在t=0到t=t1的時間內,它們的v-t圖像如圖9所示.在這段時間內( )
圖9
A.汽車甲的平均速度比乙大
B.汽車乙的平均速度等于
C.甲、乙兩汽車的位移相同
D.汽車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漸減小,汽車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漸增大
答案 A
解析 因為v-t圖線與t坐標軸所圍的面積表示物體的位移,故在0~t1時間內,甲車的位移大于乙車,故根據(jù)=可知,甲車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車,選項A正確,C錯誤;因為乙車做變減速運動,故平均速度不等于,選項B錯誤;因為v-t圖線的切線斜率的絕對值等于物體的加速度大小,故甲、乙兩車的加速度大小均逐漸減小,選項D錯誤.
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冊第一章 運動的描述3 位置變化快慢的描述——速度學案設計,共11頁。
這是一份高中物理第二章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綜合與測試導學案,共9頁。
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冊3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學案設計,共10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