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師用書獨具)
主題1 本章的思想方法
1.理想模型思想與極限思想
本章中的勻速直線運動、勻變速直線運動和自由落體運動等都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如由靜止自由下落的物體的運動,若空氣阻力遠遠小于重力,則物體的運動可近似看成自由落體運動,即忽略了次要因素——空氣阻力。
在物理學中還會經(jīng)常用到無限取微、逐漸逼近的極限思想。如在推導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線與坐標軸所圍面積表示物體的位移時就用到了極限思想。
2.數(shù)形結合思想
物體運動的規(guī)律可以用文字和公式表述,也可以用圖像表述。在圖像法中實現(xiàn)“數(shù)”與“形”的轉換,能動態(tài)地反映物理量的變化過程,具有形象、直觀的特點。利用圖像處理問題,可簡化運算,使解題過程簡單明了,提高解題效率,特別是用來解一些非定量計算的問題以及追及和相遇問題尤為方便。
形狀一樣的圖線,在不同坐標系中所表示的物理規(guī)律不同,因此在應用圖像法時要特別注意看清圖像的縱軸和橫軸所表示的物理量。
3.轉化思想
在求解物理問題中,若按正常的求解有困難時,往往可以變換思維方式,使研究的問題與已知的規(guī)律或結論聯(lián)系起來,從而使問題得以解決。常見的思維轉化方式有正逆轉化、動靜轉化、數(shù)形轉化、等效轉化、數(shù)理轉化等。下面僅以正逆轉化、動靜轉化為例。
(1)正逆轉化:如末速度為0的勻減速直線運動可轉化為反向的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2)動靜轉化:物體的運動是相對一定的參考系而言的。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常以地面為參考系,有時為了方便研究問題,也可巧妙地選用其他物體為參考系。
4.對稱思想
豎直上拋運動的上升階段和下落階段具有對稱性。
(1)物體從某點上升到最高點與從最高點落回該點所用的時間相等。
(2)物體上升階段和下落階段經(jīng)過同一點時速度大小相等。
【典例1】 如圖所示,甲圖為質(zhì)點a和b做直線運動的位移—時間(x-t)圖像,乙圖為質(zhì)點c和d做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v-t)圖像,由圖可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甲 乙
A.若t1時刻c、d兩質(zhì)點第一次相遇,則t2時刻c、d兩質(zhì)點第二次相遇
B.在t1~t2時間內(nèi),質(zhì)點b通過的位移大于質(zhì)點a通過的位移
C.在t1時刻,質(zhì)點c、d加速度的大小關系為ac>ad
D.在t1~t2時間內(nèi),質(zhì)點d的平均速度小于質(zhì)點c的平均速度
D [根據(jù)v-t圖像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表示位移,可知在t1~t2時間內(nèi),質(zhì)點c通過的位移大于質(zhì)點d通過的位移,因c、d通過各自的位移所用時間相等,則可知在t1~t2時間內(nèi),質(zhì)點d的平均速度小于質(zhì)點c的平均速度,若t1時刻c、d兩質(zhì)點第一次相遇,則t2時刻c、d兩質(zhì)點沒有再次相遇,A錯誤,D正確;在x-t圖像中,位移等于縱坐標的變化量,可知在t1~t2時間內(nèi),質(zhì)點b通過的位移等于質(zhì)點a通過的位移,B錯誤;在v-t圖像中,圖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絕對值越大,加速度的大小越大,則知在t1時刻,質(zhì)點c、d加速度的大小關系為ac
這是一份高中物理粵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 第一冊第三章 機械波本章復習與測試導學案,共15頁。
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冊第二章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綜合與測試學案,共16頁。學案主要包含了補償訓練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1學年第四章 光綜合與測試學案,共7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