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一想,我們學(xué)過哪些寓言故事?
古人寫的文章,我們叫做文言文,也叫古文。我們今天再來學(xué)習(xí)兩篇有關(guān)寓言故事的文言文。
孟子(約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期鄒國(現(xiàn)山東鄒縣)人,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是孔子之后的儒學(xué)大師,被尊稱為“亞圣”,后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聽范讀,在文中圈出本課的生字。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hóng)鵠(hú)將至,思援弓繳(zhuó)而射之。雖與之俱(jù) 學(xué),弗 (fú)若之矣(yǐ) 。為是其智弗若與(yú)?曰(yuē) :非然也。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hóng)鵠(hú) 將至,思援弓繳(zhuó) 而射之。雖與之俱(jù) 學(xué),弗 (fú)若之矣(yǐ) 。為是其智弗若與(yú)?曰(yuē) :非然也。
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弈秋教兩個人學(xué)下圍棋的故事。
對照注釋,想想每句話的意思,再連起來說說課文的內(nèi)容。
弈秋①,通國②之③善④弈者⑤也。
①弈秋:“秋”是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稱為弈秋。
譯文:弈秋,是全國最善于下棋的人。
因他善于下棋,所以被稱為弈秋。
使①弈秋誨②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③,惟④弈秋之為聽;
③專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精神。
譯文:讓弈秋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一心一意,聚精會神,只聽弈秋的教導(dǎo)。
一人雖聽之①,一心以為有鴻鵠②將至,思援③弓繳④而射之。
②鴻鵠:指天鵝、大雁一類的鳥。
④弓繳:弓箭(繳:指系在箭上的絲繩,這里指帶有絲繩的箭,射出后可以將箭收回)。
譯文: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弈秋講課,可是心里卻想著天上有鴻鵠將要飛到這里來,想取過弓箭,把它射下來。
一人雖聽之①,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②。
之①:指弈秋的教誨。之②:鴻鵠。
雖與之①俱②學(xué),弗若③之矣④。
①之:專心致志的那個人。
譯文:這個人雖然與專心致志的那個人一起學(xué)習(xí),成績卻不如那個人。
為①是其②智弗若與③?曰④:非⑤然⑥也。
②其:他,指后一個人。
③與:同“歟”,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
譯文: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專心致志的那個人嗎?回答:不是這樣的。
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導(dǎo)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dǎo);另一個人,雖然聽弈秋的教導(dǎo),卻一心以為有鴻鵠要到來,想拉弓箭把鴻鵠射下來。雖然和前一個人一起學(xué)習(xí),卻不如前一個人了。是后一個人的智力不如前一個人嗎?說:不是這樣的。
你能連起來說說課文的內(nèi)容嗎?
看圖用自己的話敘述故事。
通讀課文,我們發(fā)現(xiàn)文中有很多“之”字,找一找,說一說它們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他,指專心致志的那個人
“之”的多種意思:①的;②指弈秋的教導(dǎo);③他,指專心致志的那個人;④鴻鵠。1.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 )2.一人雖聽之 ( ) 3.思援弓繳而射之。 ( )4.雖與之俱學(xué) ( )5.弗若之矣。 ( )
什么原因使得兩個人學(xué)習(xí)的結(jié)果不一樣呢?
聯(lián)系實際說一說你學(xué)習(xí)本文的體會。
第一個人學(xué)習(xí)時專心致志,凡是弈秋說的他都記得;而第二個人在學(xué)習(xí)時三心二意,所以結(jié)果不同。
做任何事只有專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專心致志 全神貫注 聚精會神 一心一意?
心不在焉 左顧右盼 一心二用 心猿意馬?
你能有感情地誦讀全文嗎?
概括學(xué)習(xí)文言文的方法有:
一、解釋詞意?!? 弈: 誨: 善: 鴻鵠: 援: 俱: 弗若: 然:
下棋
教導(dǎo)
擅長
天鵝、大雁一類的鳥
引,拉
一起
不如
這樣
二、說說下列“之”分別指什么。1.一人雖聽之 ( )2.思援弓繳而射之 ( )3.雖與之俱學(xué) ( )4.弗若之矣 ( )
1. 背誦課文。2. 搜集文言文形式的成語故事讀一讀:揠苗助長、守株待兔等。
一心以為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道理:做事應(yīng)專心致志,一心一意。
孔子在我們心目中是一個博學(xué)的人。然而,有兩個小孩提出的問題,竟難倒了孔子,這會是一個什么問題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xué)習(xí)《兩小兒辯日》。
1.主人公是兩個小孩子。
2.這篇文章主要寫的是兩個小孩子辯日這件事。
看了課題,你得知了哪些信息?
2.他們各自的觀點是什么?
看了課題,你還想知道什么?
3.他們辯論的結(jié)果是什么?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魯國(今山東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他的學(xué)生及再傳學(xué)生把孔子及其學(xué)生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編成《論語》一書,留傳于世。
列子:名御寇,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鄭國人。思想上崇尚虛無縹緲,生前被稱作“有道之士”。著有《列子》,其學(xué)說歸同于老、莊,是介于老、莊之間道家學(xué)派承前啟后的傳承人物。 本文選自《列子·湯問》?!读凶印芬粫斜A袅瞬簧俟糯拿耖g故事和寓言故事,如《愚公移山》《杞人憂天》《齊人攫金》等。
孔子?xùn)|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br/>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
自讀《兩小兒辯日》,讀準字音,注意停頓。
例句:孰為汝?/多知乎?
例句: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
①表示程度范圍的加深或擴大。
孔子?xùn)|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盛物的器皿。圓的為盤,方的為盂。
把手伸到熱水里。意思是天氣很熱。湯:熱水。
孔子到東方游學(xué),看到兩個小孩在爭辯,便問他們爭辯的原因。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br/>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近,而到正午的時候距離人遠?!? 另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遠,而到正午的時候距離人近?!?br/>我以( )時去人( ),而( )時( )也。
我以( ),而( )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升起的時候大得像車蓋,到了正午就像圓盤一樣小,這不是遠的小而近的大嗎?”
視覺感受:近的大,遠的小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很清涼,到了中午的時候就像把手放進熱水里一樣燙,這不是近的熱而遠的涼嗎?”
觸覺感受:靠近熱源感覺熱 遠離熱源感覺涼
日初出大如( ),及日中則如( ),此不為( )乎?
日初出( ),及其日中( ),此不為( )乎?
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孔子不能決斷。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見多識廣呢?”
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判斷標準不同,導(dǎo)致結(jié)果不一致。
想一想:孔子為什么不能判斷?
孔子到東方游學(xué),途中遇見兩個小孩兒在爭辯,便問其原因。 有一個小孩兒說:“我認為太陽剛升起來時離人近,而到中午時離人遠?!? 另一個小孩兒說:“我認為太陽剛升起時離人遠,而到中午時離人近?!?
連起來說說課文的內(nèi)容。
有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升起時大得像一個車蓋,到了中午時小得像一個盤盂,這不是遠小近大的道理嗎?” 另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涼而略帶寒意,到了中午時就像把手伸進熱水里一樣熱,這不是近熱遠涼的道理嗎?” 孔子聽了不能判定他們誰對誰錯。 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識淵博呢?”
早晨,太陽慢慢地出來了,圓圓的,紅紅的,大大的;中午,太陽升上了天空,升得很高很高,圓圓的,小小的,亮亮的。
閉上眼睛,在自己的腦海中想象太陽的樣子。
選擇兩個詞語來形容你看到的太陽的樣子,一個形容早晨的太陽,一個形容中午的太陽。
早晨,太陽剛剛升起,照在你的身上,你會有什么感覺?中午,太陽升得很高很高,你置身于強烈的陽光下,你的身體熱起來了,不斷地?zé)嶂?,不斷地?zé)嶂?,都快熱得受不了了?br/>閉上眼睛,在自己的腦海中繼續(xù)想象太陽。
從課文中選擇兩個詞語,來形容你對太陽的感覺,一個形容你對早上太陽的感覺,一個形容你對中午太陽的感覺。
“車蓋——盤盂”“滄滄涼涼——探湯” 每組詞語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呢?
太陽是遠是近,兩小兒各有不同的結(jié)論,其根據(jù)是什么?
距離近則物體形狀大,遠則物體形狀小。
靠近熱源就感覺熱,遠離熱源就感覺涼。
兩小兒善于觀察,勤于思考。
一個說早上近中午遠,一個說早上遠中午近。兩小兒各說各的觀點,各說各的理由,你不服我,我不服你,誰也不肯罷休。請用文中的一個詞來形容。
分角色表演“辯斗”的場景
他們爭執(zhí)不下,就去問誰?孔子給他們怎樣判決的?
自主表演“問孔子”的情景
孔子實事求是、謙虛謹慎。
面對兩小兒的嘲笑,孔子又會怎么想、怎么回答呢?請你寫一寫。 你可以用白話文來寫,那就用“孔子說”開頭;如果對文言文感興趣,你也可以模仿文言文的語氣來寫,那就用“孔子曰”開頭。
依你之見,是日始出時去人近,還是日中時去人近?
早晨和中午的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是一樣的。
你認為文中的兩個小孩有哪些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的精神?
通過對本課的學(xué)習(xí),你從課文中受到什么啟示?
《兩小兒辯日》是一則生動的民間故事,采用“問答式”的對話來表現(xiàn)人物并闡明道理。作者將抽象的自然現(xiàn)象用生動具體的語言和巧妙的比喻講述出來,讓人感受到了兩小兒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精神以及聰明機智、天真可愛的形象,也體會到了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
一、仿照“滄滄涼涼”寫疊詞。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二、請找出下面比喻句的本體,喻體,喻詞。
三、讀故事,說說它講了一個什么道理。
它告訴人們:在各種紛亂復(fù)雜的矛盾斗爭中,如果對立的雙方爭持不下,結(jié)果只會兩敗俱傷,使第三者坐收漁利。
鷸蚌相爭 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鉗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卑鲆嘀^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之。
1. 背誦文言文。2. 搜集關(guān)于孔子的名言和故事,和同學(xué)交流。
這是一份語文21 文言文二則綜合與測試獲獎?wù)n件ppt,文件包含教學(xué)課件18文言文二則pptx、課文朗讀18文言文二則mp3等2份課件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PPT共60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xué)語文人教部編版四年級下冊14 母雞完美版ppt課件,文件包含教學(xué)課件14母雞pptx、課文朗讀14母雞mp3等2份課件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PPT共54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xué)語文人教部編版五年級下冊14 刷子李完美版ppt課件,文件包含14刷子李教學(xué)課件pptx、14刷子李課文朗讀mp3等2份課件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PPT共46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