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課時 解決問題(1) 【教學內容】 教科書P70例1,完成教科書P74“做一做”第1、2題。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用減法解決“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少)幾”的實際問題。 2.借助畫圖等策略,幫助學生理解“比多少”問題用減法計算的算理,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熟悉的活動情境中,建立解決“比多少”問題的數(shù)學模型,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學會在情境中提取數(shù)學信息,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 【教學重點】 學會用減法解決“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少)幾”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少)幾”的問題用減法計算的算理。 【教學準備】 課件、實物圖片、圓片、三角形紙片。 【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感知模型 1.擺一擺。 師:請同學們拿出學具,在桌面上先擺出6個圓片。在圓片的下面擺一行三角形,且和圓片的數(shù)量同樣多。 (1)學生先擺,然后說說擺了多少個三角形,怎么擺的。 (2)學生交流后,課件呈現(xiàn)擺的過程和比較后的結果。 2.畫一畫。 師:用擺一擺的方法可以比較多少,用畫一畫的方法也可以比較多少嗎?請同學們在作業(yè)紙上畫圓,在第一行畫8個圓,再在這一行圓的下面畫一行正方形,正方形的數(shù)量要比圓少3個。 (1)學生活動。 指定1至2名學生到黑板上畫一畫。 (2)交流匯報。 [學情預設]學生在一年級上冊就已經學習了大量的“比多少”的問題,對他們來說擺和畫都不會有困難。擺和畫的時候要注意一一對應。 師:像這樣一個對著一個比較物體多少的方法,就是原來學的一一對應的方法,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解決“比多少”的問題。[板書課題:解決問題(1)] 借助動手操作和畫圖活動,復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多少,喚醒學生對于比較兩個數(shù)多少的記憶,結合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為學習新知識做好準備。 二、情境呈現(xiàn),解決問題 1.教學“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幾”的問題。 課件出示教科書P70情境圖。 師:學校開展衛(wèi)生評比活動,這是一年級衛(wèi)生評比活動的結果。表格中從左往右每列依次是一班、二班、三班、四班得到的小紅旗,從圖中你能獲得哪些數(shù)學信息? [學情預設]一年級衛(wèi)生評比活動的結果的下部分被遮擋住了,各班所得小紅旗的具體數(shù)量數(shù)不出來,但是可以看出來最多的是三班,最少的是四班。 (1)了解信息,明確條件和問題。 課件出示例1。 師:仔細觀察,你知道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學情預設]預設1:知道了一班和二班的小紅旗數(shù)量。 預設2:要求一班比二班多得的小紅旗數(shù)量。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從現(xiàn)實情境中提取數(shù)學信息的能力,進一步強化解決問題的能力,即先讀題,獲取信息和問題。 (2)自主探究,建構模型。 師:你能用手中的學具擺一擺或用筆畫一畫,表示出題中的信息和問題嗎? ①學生動手操作,擺一擺或畫一畫,教師巡視指導。 指定學生到黑板上展示自己的擺法或畫法。 [學情預設]預設1:用圓片代替小紅旗擺一擺。 預設2:在紙上畫一畫。 預設3:在紙上畫一畫。 ②歸納引導,完善圖形。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是怎么做的。你們誰能看懂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 引導學生分析擺或畫的示意圖,明確每部分表示的意思,教師板書完善示意圖。 [設計意圖]通過擺一擺、畫一畫的操作活動,能夠更清晰地理解題目的條件和所求問題,借此幫助學生理解要解決的問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認識到“比多少”問題與原來學習過的減法模型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獲得解決“比多少”的數(shù)學問題的思維方法,理解用減法計算的道理。 (3)列式計算。 師:現(xiàn)在你能列式算出“一班比二班多得了幾面小紅旗”嗎? 學生列式,教師板書:12-9=3(面)。 師:算式中的“12”“9”和“3”分別表示什么?你能在圖中找出它們分別在哪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在黑板上對算式和畫的圖形進行溝通聯(lián)系。 [設計意圖]從操作和畫圖策略中,學生已經感悟到這類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很容易知道要用減法解決。在這些直觀經驗的基礎上列式計算,并通過算式和直觀圖之間的聯(lián)系,加深學生對這種減法意義的認識。 (4)回顧反思,梳理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師:“一班比二班多得了3面小紅旗”這個結果正確嗎?怎樣驗證? [學情預設]預設1:再算一次,12-9=3,說明結果正確。 預設2:用加法來驗證。二班得的9面加上一班比二班多得的3面,正好和一班得的12面一樣多。 預設3:用減法來驗證。一班得的12面減去一班比二班多得的3面,就是二班得的小紅旗數(shù)量,正好是9面,說明結果正確。 師:下面我們一起回顧剛才解決問題的過程,我們是怎樣一步步解決這個問題的? [學情預設]先看一看,讀一讀,弄清楚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再擺一擺,畫一畫,找到解答方法。最后驗算結果是否正確,并回顧檢驗的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梳理,檢驗結果的正確性,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檢驗的習慣,同時,學生對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的認識會更清晰,還可以不斷積累解決問題的活動經驗。2.教學“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少幾”的問題。 師:同樣還是這些條件,如果把問題改成“二班比一班少得了幾面小紅旗”,該怎樣解答?學生獨立完成。 [學情預設]有了前面的解題經驗,學生在畫出示意圖后,都能夠直接列式解答,即12-9=3(面)。 教師出示課件。 師小結:求二班比一班少得幾面小紅旗,就是求一班比二班多得幾面小紅旗。同樣一幅圖,同樣的解答方法,同樣的減法算式,可以解決兩個不同的問題。 [設計意圖]在學生已經掌握了用減法計算“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幾”的基礎上,直接把“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少幾”的問題轉化為前一個問題,運用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將新問題轉化成舊問題加以解決,從而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體現(xiàn)轉化思想的價值。 三、鞏固練習,強化提高 師:我們接著運用上面的方法來解決下面的問題。 1.完成教科書P74“做一做”第2題。 (1)學生獨立讀題,分析,畫圖,然后列式解答。 (2)交流展示。 2.完成教科書P74“做一做”第1題。 (1)學生獨立列式完成。 (2)交流匯報。 [學情預設]此題中兩個數(shù)字都超過了20,學生再采取畫圖的方法就比較復雜,可以直接列式計算。 [設計意圖]及時設計兩道對應練習,鞏固解題方法。同時兩道題的要求不同,第1題不再要求學生畫圖,有的放矢,進入思維的更高層次,脫離直觀演示,直接列式解答。 四、回顧整理 師:通過這節(jié)課,你們都學到了什么? 解決問題(1) 【教學后記】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