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語言文字運用評價(37分,選擇題每小題2分)
1.下列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又申之以攬茝 申:申訴
B.忍尤而攘詬 尤:責(zé)罵
C.悔相道之不察兮 相:觀察、選擇
D.制芰荷以為衣兮 制:裁剪
2.下列句子中加點字屬于名詞作狀語的一項是( )
A.謇朝誶而夕替B.長太息以掩涕兮
C.屈心而抑志兮D.長余佩之陸離
3.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4.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A.伏清白以死直兮 B.怨靈修之浩蕩兮
C.寧溘死以流亡兮D.長余佩之陸離
5.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1分)
(1)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4分)
譯文:
(2)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3分)
譯文:
(3)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4分)
譯文:
6.名句默寫。(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寫自己對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2)《離騷》中用香草做比喻說明自己遭貶黜是因為德行高尚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離騷》中作者運用反問表達不同志趣的人不能相安共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表達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會改變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7.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缺處填入恰當(dāng)?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邏輯嚴(yán)密,前后連貫。每處不超過10個字。(6分)
屈原,名平,字原,但實際上他姓羋,并不姓屈?!扒睂嶋H上是和姓相關(guān)的另一個稱呼——氏。歷史資料記載,屈原羋姓屈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楚王為羋姓熊氏。先秦時期,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是有血緣關(guān)系的整個部族的共同稱號,氏是某個支系的稱號。而“羋”姓衍生出來的“氏”,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白氏、景氏、葉氏、伍氏、項氏、查氏等?!拔鞒酝酢表椨鸨闩c屈原同姓不同氏。
8.仿照畫線部分續(xù)寫恰當(dāng)?shù)恼Z句,使之組成一段語意貫通、前后句式一致的文字。(6分)
楚大人沉吟澤畔,在仰問蒼天中選擇了一份孤獨,高吟“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們選擇了孤獨,縱然不被世人理解,終不隨其波逐其流。孤獨,豐富了人生的內(nèi)涵,提升了人生的境界。
二、閱讀鑒賞能力評價(18分)
(一)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9、10題。(9分)
遠(yuǎn)游(節(jié)選)
屈 原
悲時俗之迫阨①兮,愿輕舉而遠(yuǎn)游。質(zhì)菲薄而無因兮,焉托乘而上浮?遭沉濁而汙穢兮,獨郁結(jié)其誰語?夜耿耿而不寐兮,魂煢煢而至曙。
惟天地之無窮兮,哀人生之長勤。往者余弗及兮,來者吾不聞。步徙倚而遙思兮,怊惝怳②而乖懷③;意荒忽④而流蕩⑤兮,心愁悽而增悲。神倏忽⑥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獨留。內(nèi)惟省以端操兮,求正氣之所由。漠虛靜以恬愉兮,澹無為而自得。
【注】①迫阨:困阻災(zāi)難。②怊(chā)惝(chǎnɡ)怳(huǎnɡ):惆悵失意的樣子。③乖懷:心愿違背,心氣不順。④荒忽:恍惚,神思不定。⑤流蕩:心情不定,無所依托。⑥倏(shū)忽:形容迅速的樣子。
9.下列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悲時俗之迫阨兮,愿輕舉而遠(yuǎn)游”揭示了屈原“遠(yuǎn)游”的原因:對惡濁朝廷的迫害充滿悲憤,只得去遠(yuǎn)游了。
B.“遭沉濁而汙穢兮,獨郁結(jié)其誰語”表現(xiàn)了屈原內(nèi)心的憤懣:身處污濁黑暗的楚國社會,獨自苦悶卻無從訴說。
C.“夜耿耿而不寐兮,魂煢煢而至曙”表達了屈原由于自己不被理解,于漫漫長夜之中無法安眠,獨守孤魂直到天明的苦楚。
D.“惟天地之無窮兮,哀人生之長勤”采用聯(lián)想手法,想到天地的無窮無盡,百姓辛苦的日子也與天地一樣沒有盡頭。
10.“內(nèi)惟省以端操兮,求正氣之所由”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態(tài)度?(6分)
答:
(二)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11、12題。(9分)
臨 江 仙①
陳與義
高詠楚詞酬午日②,天涯節(jié)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紅,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fēng)。
萬事一身傷老矣,戎葵③凝笑墻東。酒杯深淺去年同。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①此詞是作者南渡之后,流寓湖南、湖北一帶所作。②午日:指端午。③戎葵:指蜀葵,夏日開花,花開五色,似木槿,有向陽特性。
11.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3分)( )
A.詞開頭“高詠楚詞”一句通過高詠屈原的作品,透露了詞人的壯闊胸襟和感傷心緒。
B.“榴花不似舞裙紅”一句,把“榴花”比喻成“舞裙”,回憶過去生平得意的情景。
C.詞的下闋基調(diào)更為深沉。“戎葵凝笑墻東”借物詠懷,深刻地表達出作者的思想情感。
D.最后兩句作者面對湘江,把感情寄托在“試澆”的動作及對“橋下水”的遐想之中。
12.本詞表達了詞人復(fù)雜的情感,請結(jié)合全詞內(nèi)容簡要分析。(6分)
答:
參考答案:
一、語言文字運用評價(37分,選擇題每小題2分)
1.下列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又申之以攬茝 申:申訴
B.忍尤而攘詬 尤:責(zé)罵
C.悔相道之不察兮 相:觀察、選擇
D.制芰荷以為衣兮 制:裁剪
【解析】選A。申:加上。
2.下列句子中加點字屬于名詞作狀語的一項是( )
A.謇朝誶而夕替B.長太息以掩涕兮
C.屈心而抑志兮D.長余佩之陸離
【解析】選A。A項,名詞作狀語。B項,名詞作動詞。C項,動詞的使動用法。D項,形容詞作動詞。
【解析】
名詞作狀語常見的七種類型
文言文中,名詞如果用在謂語前,又不做主語,則活用為狀語,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狀態(tài)、憑借、趨向等。具體來說,名詞作狀語主要有以下七種類型。
1.表示動作、行為所依憑的工具、方式,譯時在這個名詞前加“用”等介詞。如:
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箕畚”作動詞“運”的狀語,譯為“用箕畚”。
2.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或進行的時間,譯時用“在……”的形式。如:
夜縋而出。(《燭之武退秦師》)
“夜”做動詞“縋”的狀語,譯為“在夜里”。
3.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或進行的處所,譯時在名詞前加“從”等介詞。如:
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鴻門宴》)
“間”做動詞“行”的狀語,譯為“從小路”。
4.表示動作主體對人的方式、態(tài)度,譯為“像對待……一樣”。如:
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鴻門宴》)
“兄”做動詞“事”的狀語,譯為“像對待兄長一樣”。
5.表示動作、行為的情狀或態(tài)度,一般譯為“像……一樣”。如:
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鴻門宴》)
“翼”做動詞“蔽”的狀語,譯為“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6.表示事物的情勢或道理,一般譯為“按、依據(jù)、依照”等。如:
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涉世家》)
“法”做動詞“斬”的狀語,譯為“依據(jù)秦律”。
7.表示動作行為的趨向,一般譯為“朝(向、往)……”等。如:
復(fù)前行,欲窮其林。(《桃花源記》)
“前”做動詞“行”的狀語,譯為“往前,朝前”。
3.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解析】選C。A項,而:連詞,表轉(zhuǎn)折;連詞,表承接。B項,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助詞,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C項,介詞,把。D項,連詞,雖然;連詞,即使。
4.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A.伏清白以死直兮 B.怨靈修之浩蕩兮
C.寧溘死以流亡兮D.長余佩之陸離
【解析】選A。B項,古義:荒唐,沒有準(zhǔn)則。今義:水勢大;形容廣闊或壯大。C項,古義:隨水流而消逝。 今義:因災(zāi)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離開家鄉(xiāng)或祖國。D項,古義:修長的樣子。今義:形容色彩繁雜。
5.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1分)
(1)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4分)
譯文:
(2)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3分)
譯文:
(3)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4分)
譯文:
答案:(1)哪有圓鑿和方枘能夠相合的啊?哪有道不同能夠相安的?
(2)保持清白而獻身正道啊,本來是古代圣賢所推崇的。
(3)不了解我也罷了啊,只要我本心確實是美好的。
6.名句默寫。(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鼻笔阈匾?,表白心志寫自己對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2)《離騷》中用香草做比喻說明自己遭貶黜是因為德行高尚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離騷》中作者運用反問表達不同志趣的人不能相安共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表達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會改變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亦余心之所善兮 雖九死其猶未悔
(2)既替余以蕙兮 又申之以攬茝
(3)夫孰異道而相安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
7.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缺處填入恰當(dāng)?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邏輯嚴(yán)密,前后連貫。每處不超過10個字。(6分)
屈原,名平,字原,但實際上他姓羋,并不姓屈?!扒睂嶋H上是和姓相關(guān)的另一個稱呼——氏。歷史資料記載,屈原羋姓屈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楚王為羋姓熊氏。先秦時期,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是有血緣關(guān)系的整個部族的共同稱號,氏是某個支系的稱號。而“羋”姓衍生出來的“氏”,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白氏、景氏、葉氏、伍氏、項氏、查氏等?!拔鞒酝酢表椨鸨闩c屈原同姓不同氏。
【解析】材料以屈原的姓氏為背景,介紹了屈原是羋姓屈氏。所給三個空,第①處,結(jié)合后面內(nèi)容可知,應(yīng)該是強調(diào)與楚王同姓不同氏;第②處,結(jié)合前后內(nèi)容可知,應(yīng)該是強調(diào)姓、氏有別這一點;第③處,通過后面列舉的氏可知,應(yīng)該是突出大家熟悉的氏有很多這一點。
答案:①他與楚王同姓不同氏 ②姓、氏有別 ③有不少是大家所熟悉的(意思正確即可)
8.仿照畫線部分續(xù)寫恰當(dāng)?shù)恼Z句,使之組成一段語意貫通、前后句式一致的文字。(6分)
楚大人沉吟澤畔,在仰問蒼天中選擇了一份孤獨,高吟“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們選擇了孤獨,縱然不被世人理解,終不隨其波逐其流。孤獨,豐富了人生的內(nèi)涵,提升了人生的境界。
【解析】答題時,一要注意句式特點,二要注意內(nèi)容上的連貫。此外,前面畫線句中用了名句,續(xù)寫時也要注意。
答案(示例):陶淵明飲酒田園,在安詳自樂中選擇了一份孤獨,吟誦“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李太白游玩山水,在如畫的江山中選擇了一份孤獨,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二、閱讀鑒賞能力評價(18分)
(一)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9、10題。(9分)
遠(yuǎn)游(節(jié)選)
屈 原
悲時俗之迫阨①兮,愿輕舉而遠(yuǎn)游。質(zhì)菲薄而無因兮,焉托乘而上浮?遭沉濁而汙穢兮,獨郁結(jié)其誰語?夜耿耿而不寐兮,魂煢煢而至曙。
惟天地之無窮兮,哀人生之長勤。往者余弗及兮,來者吾不聞。步徙倚而遙思兮,怊惝怳②而乖懷③;意荒忽④而流蕩⑤兮,心愁悽而增悲。神倏忽⑥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獨留。內(nèi)惟省以端操兮,求正氣之所由。漠虛靜以恬愉兮,澹無為而自得。
【注】①迫阨:困阻災(zāi)難。②怊(chā)惝(chǎnɡ)怳(huǎnɡ):惆悵失意的樣子。③乖懷:心愿違背,心氣不順。④荒忽:恍惚,神思不定。⑤流蕩:心情不定,無所依托。⑥倏(shū)忽:形容迅速的樣子。
9.下列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悲時俗之迫阨兮,愿輕舉而遠(yuǎn)游”揭示了屈原“遠(yuǎn)游”的原因:對惡濁朝廷的迫害充滿悲憤,只得去遠(yuǎn)游了。
B.“遭沉濁而汙穢兮,獨郁結(jié)其誰語”表現(xiàn)了屈原內(nèi)心的憤懣:身處污濁黑暗的楚國社會,獨自苦悶卻無從訴說。
C.“夜耿耿而不寐兮,魂煢煢而至曙”表達了屈原由于自己不被理解,于漫漫長夜之中無法安眠,獨守孤魂直到天明的苦楚。
D.“惟天地之無窮兮,哀人生之長勤”采用聯(lián)想手法,想到天地的無窮無盡,百姓辛苦的日子也與天地一樣沒有盡頭。
【解析】選D?!鞍傩招量嗟娜兆右才c天地一樣沒有盡頭”錯,“哀人生之長勤”指哀嘆人生的辛苦坎坷,這里指自己不被理解,仕途艱辛。
10.“內(nèi)惟省以端操兮,求正氣之所由”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態(tài)度?(6分)
答:
【解析】“內(nèi)惟省以端操兮”表現(xiàn)的是自省、堅守正道的高潔品性;“求正氣之所由”表現(xiàn)的是詩人追求真理、上下求索的精神。
答案:①自我反省,堅持操守;②不斷地追求、探索真理。
(二)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11、12題。(9分)
臨 江 仙①
陳與義
高詠楚詞酬午日②,天涯節(jié)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紅,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fēng)。
萬事一身傷老矣,戎葵③凝笑墻東。酒杯深淺去年同。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①此詞是作者南渡之后,流寓湖南、湖北一帶所作。②午日:指端午。③戎葵:指蜀葵,夏日開花,花開五色,似木槿,有向陽特性。
11.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3分)( )
A.詞開頭“高詠楚詞”一句通過高詠屈原的作品,透露了詞人的壯闊胸襟和感傷心緒。
B.“榴花不似舞裙紅”一句,把“榴花”比喻成“舞裙”,回憶過去生平得意的情景。
C.詞的下闋基調(diào)更為深沉?!叭挚|”借物詠懷,深刻地表達出作者的思想情感。
D.最后兩句作者面對湘江,把感情寄托在“試澆”的動作及對“橋下水”的遐想之中。
【解析】選B?!鞍选窕ā扔鞒伞枞埂卞e誤。應(yīng)該是對比襯托手法。陳與義在兩湖間流離之際,面對現(xiàn)實回想過去,產(chǎn)生無窮的感觸,他以互相映襯的筆法,抒寫“榴花不似舞裙紅”,用鮮艷燦爛的榴花對比映襯鮮紅的舞裙,回憶過去春風(fēng)得意、聲名籍籍時的情景。
12.本詞表達了詞人復(fù)雜的情感,請結(jié)合全詞內(nèi)容簡要分析。(6分)
答:
答案:①對屈原的緬懷。端午節(jié),詞人高昂地吟誦楚辭,面對湘江虔誠祭酒,表達詞人對屈原的憑吊之情。②現(xiàn)實與過去對比,表達過去春風(fēng)得意如今卻無人理解的苦痛之情。③對時光流逝、事業(yè)無成的感慨。節(jié)序匆匆,一身傷老,流露出詞人對時光流逝,而自己卻報國無門、事業(yè)無成的感慨。④表達始終如一的愛國之情。以戎葵的向陽特性比喻自己永遠(yuǎn)不改向陽的風(fēng)志,表達始終如一的愛國情懷。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1.2 離騷(節(jié)選)達標(biāo)測試,共5頁。
這是一份語文1.2 離騷(節(jié)選)練習(xí),共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離騷》挖空訓(xùn)練,課內(nèi)知識檢測,課外閱讀提升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1.2 離騷(節(jié)選)綜合訓(xùn)練題,共1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基礎(chǔ)鞏固,閱讀下面的語段,完成后面的問題,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的問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