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自然的語言 學習目標 1.了解物候知識,豐富科學知識。 2.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事理說明文的寫作技巧,學習有條理地說明事理。 3.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的特點,增強語言感悟力,并學習運用生動的語言說明事物。 學習重難點 1.了解物候知識,豐富科學知識。 2.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事理說明文的寫作技巧,學習有條理地說明事理。 學習過程 一、預習新課 二十四節(jié)氣名稱的意義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立”是即將開始的意思,表示春、夏、秋、冬四季即將來臨。 夏至、冬至:古稱“日北至”和“日南至”,表示盛夏和寒冬已經到了。 春分、秋分:“分”是平分的意思,表示這兩天晝夜相等,正好處在夏至和冬至中間。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增多。 驚蟄:開始打雷,氣溫上升,經過冬眠的動物開始活動。 清明:天氣晴朗,萬物滋生。 谷雨:雨量增多,谷物茁壯生長。 小滿:麥類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但尚未成熟。 芒種:麥類有芒作物成熟,晚季作物搶種時期。 小暑、大暑:“暑”是炎熱的意思,表示這是一年最熱的季節(jié)。 處署:“處”是止的意思,表示夏天結束,氣溫開始下降。 白露:氣溫降低,出現(xiàn)露水。 寒露:天冷,露水很涼。 霜降:開始下霜。 小雪、大雪:開始下雪,至大雪時形成積雪。 小寒、大寒:一年中最冷的季節(jié)。 二、導學基礎知識 (一)作者簡介 竺可楨(1890-1974),浙江上虞人,是我國卓越的科學家。他一生在氣象學、氣候學、地理學、自然科學史等方面有很高造詣。重要作品有《中國之雨量及風暴說》《中國歷史上氣候的變遷》等。 (二)文體知識 按照不同的標準,說明文可分為不同的類別: 依據說明對象與說明目的的不同,把說明文分為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兩大類。事物說明文的說明對象是具體事物。通過對具體事物的形狀、構造、性質、特點、用途等作客觀而準確的說明,使讀者認識、了解這個或這類事物。 根據說明語言的不同特色,表達方式的使用情況的不同,把說明文分為平實說明文和生動說明文兩種。生動說明文又叫文藝性說明文?!洞笞匀坏恼Z言》一文在語言上是生動說明與平實說明相結合。 三、導讀理解 1.課文第一自然段,語言生動形象,哪些地方體現(xiàn)了這一點? 2.“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谷子。布谷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麥插禾?!弊髡吡信e的這三個例子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樣的效果?次序能否打亂? 3.課文第三自然段與一、二自然段是什么關系? 4.“1962年的山桃、杏花、蘋果、榆葉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遲到十天左右”,句中的“左右”一詞能否刪除?為什么? 5.“物候現(xiàn)象的來臨決定于哪些因素呢?”這句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本文在多數(shù)情況下只舉一個例子,為什么在說明經度差異對物候的影響時舉了兩個例子呢? 7.課文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自我檢測 一、請運用所積累的知識,完成下面小題。 立春過后,春風漸漸把大地從沉睡中喚醒過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fā),各種花次第開放。再過兩個月,燕子piān然歸來。不久,布谷鳥也來了。于是轉入炎熱的夏季,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簌簌地落下來。北雁南飛,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到處呈現(xiàn)一片衰草連天的景象,準備迎接風雪載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溫帶和亞熱帶區(qū)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復始。 1.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給加線字注音。 ①piān(________)然 ②簌(________)簌 ③載(________)途 2.文中“銷聲匿跡”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這段文字采用的主要表達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畫線的句子改為被動句。 二、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題。 ①物候現(xiàn)象的來臨決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緯度。越往北桃花開得越遲,候鳥也來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現(xiàn)象南北差異的日數(shù)因季節(jié)的差別而不同。我國大陸性氣候顯著,冬冷夏熱。冬季南北溫度懸殊,夏季卻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間,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開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開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華北常感覺到春季短促,冬天結束,夏天就到了。 ③經度的差異是影響物候的第二個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緯度的內陸,冬天溫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區(qū)的春天的來臨比內陸要遲若干天。如大連緯度在北京以南約1°,但是在大連,連翹和榆葉梅的盛開都比北京要遲一個星期。又如濟南蘋果開花在四月中或谷雨節(jié),煙臺要到立夏。兩地緯度相差無幾,因為煙臺靠海,春天便來得遲了。 ④影響物候的第三個因素是高下的差異。植物的抽青、開花等物候現(xiàn)象在春夏兩季越往高處越遲,而到秋天喬木的落葉則越往高處越早。不過研究這個因素要考慮到特殊的情況。例如秋冬之交,天氣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氣溫反比低處高。這叫逆溫層。由于冷空氣比較重,在無風的夜晚,冷空氣便向低處流。這種現(xiàn)象在山地秋冬兩季,特別是這兩季的早晨,極為顯著,常會發(fā)現(xiàn)山腳有霜而山腰反無霜。在華南丘陵區(qū)把熱帶作物引種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腳反不適宜,就是這個道理。 ⑤此外,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遲早還有古今的差異。根據英國南部物候的一種長期記錄,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種喬木抽青和開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說,春天提前九天。 (選自《大自然的語言》) 5.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因素除了“古今的差異”之外,還有哪些? 6.第②至⑤段是按照怎樣的說明順序進行說明的? 7.選文中畫線句子使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參考答案】 導讀理解 1.明確:寫大地回春,用了擬人手法;寫燕子歸 來,用“翩然”形容,給人以輕快敏捷的感受; 寫秋天植物葉枯落地,用“簌簌”一詞;寫昆蟲用“活躍”和“銷聲匿跡”對比,令人仿佛置身于肅殺的秋天之中。這些生動的詞語或狀其具體情態(tài),或概括其總體特征,給人以生動形 形象的感受。這幾句話通過時間順序勾勒出一幅詩意盎然的“四季圖”,為下文說明“大自然的語言”作鋪墊。 2.明確:采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寫活了大自然中無比豐富的物候現(xiàn)象。不能打亂順序。這三個例子是按照時間順序來安排的。我國北方的同一地區(qū),杏花二月開,桃花三月開。布谷鳥鳴叫之時,正是割麥種稻之時。同時也照應了后面一句“花香鳥語”。 3.明確:第三自然段是對第一、二自然段所列現(xiàn)象的深入發(fā)掘和歸納總結,這是一種由表及里的邏輯關系。 4.明確:不能?!白笥摇睂κ爝M行了限定,表示一個大概的數(shù)字,如果去掉就變成一個確切的數(shù)字,與事實不符,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科學性。 5.明確:這句話提出疑問,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對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因素的介紹說明。 6.明確:因為一般人認為近海地區(qū)的氣溫都比內陸暖和,事實上卻不是這樣,此時舉一個例子,存在偶然性,說服力不強,舉兩個例子增強了說服力。 7.明確:本段總結全文,點明主旨,又與課文第一部分照應,強調了研究物候學的最終目的。 自我檢測 1.【答案】翩;sù;zài 【解析】①翩然:piān rán,形容動作輕快的樣子。②簌簌:sù sù,形容風吹葉子等的聲音;形容眼淚等紛紛落下的樣子;形容肢體發(fā)抖的樣子。載途:zài tú,滿路,有遍地的意思。 2.【答案】本義是不再公開講話,不再公開露面。這里指昆蟲無聲無息、無影無蹤。 【解析】銷聲匿跡:拼音xiāo shēng nì jì,不再公開講話,不再出頭露面,形容隱藏起來不出聲不露面?!盎钴S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指的是田野中的昆蟲無聲無息、無影無蹤。 3.【答案】描寫 【解析】常見的表達方式包括記敘、描寫、議論、抒情和說明。根據“冰雪融化,草木萌發(fā),各種花次第開放”“果實成熟,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簌簌地落下來”等內容可知,該段文字詳細描寫了一年四季每個季節(jié)獨特的景致,采用的主要表達方式是描寫。 4.【答案】大地漸漸地被春風從沉睡中喚醒過來。(或“大地被春風漸漸地從沉睡中喚醒過來”) 【解析】本題考查句式變換。主動句變被動句,只需將動作的執(zhí)行者和承受者互換位置,用“被”字加以銜接即可。 5.【答案】緯度的差異;經度的差異;高下的差異。 【解析】本題考查概括能力。根據第②段“首先是緯度。越往北桃花開得越遲,候鳥也來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現(xiàn)象南北差異的日數(shù)因季節(jié)的差別而不同”得出:緯度的差異;根據第③段“經度的差異是影響物候的第二個因素”得出:經度的差異;根據第④段“影響物候的第三個因素是高下的差異”得出:高下的差異;據此綜述即可。 6.【答案】由主要到次要的邏輯順序。(或:按照影響程度由大到小,由主到次依次排列的。) 【解析】本題考查說明順序。說明文有三種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時間順序和空間順序有明顯的標志詞。邏輯順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內部聯(lián)系,人們認知事物的過程來安排說明順序,認知事物或事理的過程則指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根據第②段“首先”、第③段“第二個因素”、第④段“第三個因素”、第⑤段“此外”這些提示可知,文章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邏輯順序安排材料的。 7.【答案】舉例子、列數(shù)字、作比較,具體準確地說明了物候現(xiàn)象受緯度的影響(或:具體準確地說明了“物候現(xiàn)象南北差異的日數(shù)因季節(jié)的差別而不同?!保?【解析】本題考查說明方法及作用。結合“如在早春三四月間,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開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開花只比北京早10天”分析,“如”字表明運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0天、10天”采用了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兩個“比”字表明采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根據上文“越往北桃花開得越遲,候鳥也來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現(xiàn)象南北差異的日數(shù)因季節(jié)的差別而不同”分析,采用三種說明方法,具體準確地說明了物候現(xiàn)象受緯度的影響。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