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級語文下冊 古詩詞鑒賞知識整理 一、關(guān)雎 【文學常識】《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也是我國詩歌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的源頭。它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詩歌305篇?!对娊?jīng)》中的詩當初都是配樂的歌詞,按所配樂曲的性質(zhì)分為風、雅、頌三類?!帮L”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謠;“雅”是正統(tǒng)的宮廷樂歌,用于宴會的典禮;“頌”是祭祀樂歌,用于宮廷宗廟祭祀?!对娊?jīng)》,先秦時叫作《詩》或《詩三百》,到了漢代被奉為經(jīng)典,尊稱為《詩經(jīng)》,列為“五經(jīng)”之一。 【參考譯文及詞解鑒賞】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①。窈窕②/淑女③,君子/好逑④。 雎鳩鳥不停地鳴叫,在河心的陸地上。文靜善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①〔洲〕水中的陸地。②〔窈窕(yǎo tiǎo)〕文靜美好的樣子。③〔淑女〕善良美好的女子。④〔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逑,配偶。 內(nèi)容:第一章四句,以水鳥和鳴起興,引出小伙子對文靜善良美好的姑娘的愛慕之情。 寫作手法:開篇即以關(guān)雎和鳴引出男女相思之情,比興手法的運用切合詩意,自然流暢,顯現(xiàn)了婉曲動人的藝術(shù)魅力。 參差/荇菜,左右/流⑤之。窈窕/淑女,寤寐⑥/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⑦。悠哉/悠哉⑧,輾轉(zhuǎn)/反側(cè)。 水荇菜長短不齊,采荇菜時左右求取。文靜善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追求她。追求她成了空想,日日夜夜不停思念。思念之情綿綿不盡,翻身直到天亮。 ⑤〔流〕求取。⑥〔寤寐(wù mèi)〕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時。寐,睡時。⑦〔思服〕思念。服,思念。⑧〔悠哉悠哉〕形容思念之情綿綿不盡。悠,憂思的樣子。 內(nèi)容:第二章八句,寫小伙子對意中人的思念、追求,和因求之不得而朝思暮想、寢食難安的情形。 寫作手法:運用了雙聲詞(如“參差”)、疊韻詞(如“窈窕”),增強了詩歌音調(diào)的和諧美和景物描寫、人物刻畫的生動性。 煉字:兩個“悠”字以感嘆語氣給出,著重表現(xiàn)了長夜無眠、思緒萬千以致難耐的相思之苦。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⑨。參差/荇菜,左右/芼⑩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長和短的水邊荇菜,采荇人左采右采。文靜善良美好的女子,彈琴鼓瑟對她表示親近。水荇菜長長短短,采荇人左右挑選。文靜善良美好的女子,敲鐘擊鼓使她快樂。 ⑨〔琴瑟友之〕彈琴鼓瑟對她表示親近。⑩〔芼(mào)〕挑選。?〔鐘鼓樂之〕敲鐘擊鼓使她快樂。 內(nèi)容:第三章八句,寫小伙子想象中的與意中人熱戀的美好時光和舉行婚禮的歡樂場面,詩的格調(diào)變?yōu)檩p松明快,與第二章的迂回低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以“琴瑟友之”表現(xiàn)戀愛生活的和諧美滿,以“鐘鼓樂之”來描繪婚禮的盛況?!安芍薄捌d之”“樂之”等一系列描寫,寫出了男子對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 【主旨】本詩寫一個男子對女子的思念和追求的過程,把青年男子的愛慕之情和相思之苦,以及對美好愛情大膽熱烈的追求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二、蒹葭 【文學常識】《蒹葭》出自《詩經(jīng)·秦風》,是一首愛情詩。全詩分三章,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每章都是前兩句寫景,三四句點明主題,五至八句描繪追尋的情狀。此外每章的開頭均以景起興。 【參考譯文及詞解鑒賞】 蒹葭/蒼蒼①,白露/為霜。所謂/伊人②,在水/一方③。溯洄/從之④,道阻⑤/且長。溯游⑥/從之,宛在/水中央⑦。 蘆花一片茂盛的樣子,清早露水變成霜。所愛的人她在哪,那人正在水的另一邊。逆流而上去追尋她,路途艱險而且漫長。順流而下去找她,好像在水的中央。 ①〔蒼蒼〕茂盛的樣子。②〔伊人〕那人,指所愛的人。③〔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邊,指對岸。④〔溯洄(sù huí)從之〕逆流而上去追尋。溯洄,逆流而上。洄,逆流。從,跟隨、追尋。之,代“伊人”。⑤〔阻〕艱險。⑥〔溯游〕順流而下。⑦〔宛在水中央〕好像在水的中央,意思是相距不遠卻無法接近。 內(nèi)容:以“蒹葭”起興,展現(xiàn)了一幅蕭瑟冷落的秋景圖,既點明了地點和景物,又點明了時節(jié),渲染了凄清的氣氛,烘托了主人公追尋伊人卻不得的凄婉惆悵之情。 表達方式、內(nèi)容:運用描寫的手法,前兩句寫景,既烘托環(huán)境的凄清,又流露出主人公思念心切,望眼欲穿而幻想追隨卻不得的凄婉之情。 蒹葭/萋萋⑧,白露/未晞⑨。所謂/伊人,在水/之湄⑩。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蘆花一片茂盛的樣子,露水珠兒不曾干。所愛的人兒她在哪,那人正在岸邊。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道路艱險越走越高。順流而下去找她,好像在小洲上水中間。 蘆花一片茂盛鮮明的樣子,太陽不出露水還沒有干。所愛的人兒她在哪兒,那人正在水邊。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道路艱險且向右迂曲。順流而下去找她,好像在水中的小塊陸地上。 ⑧〔萋萋〕茂盛的樣子。⑨〔晞(xī)〕干。⑩〔湄(méi)〕岸邊,水與草相接的地方。?〔躋(jī)〕(路)高而陡。?〔采采〕茂盛鮮明的樣子。?〔未已〕沒有完,這里指還沒有干。?〔涘(sì)〕水邊。?〔右〕向右迂曲。?〔沚(zhǐ)〕水中的小塊陸地。 內(nèi)容:這兩章描述了主人公追尋伊人之路困難重重,表現(xiàn)出主人公急切的心情。 表現(xiàn)形式:用反復詠嘆的手法,進一步寫出了主人公追求伊人而不得的悵惘之情。 情感:“蒼蒼”“萋萋”“采采”寫出蘆葦?shù)念伾缮n青至萋青再到泛白,把深秋凄涼的氣氛渲染得越來越濃,烘托出詩人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盀樗薄拔磿劇薄拔匆选钡淖兓?,描繪出朝露成霜而又融為秋水的漸變情狀,暗示了時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執(zhí)著?!胺健薄颁亍薄皼濉睆纳嫌蔚较掠危瑥拇税对俚奖税叮攸c的變化,寫出了主人公不畏險阻地一再追尋、幾度求索,也暗示了“伊人”的蹤跡飄忽不定,難以尋覓。 【主旨】本詩含蓄委婉地抒發(fā)了對“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無限情意,全詩充滿難言的惆悵與傷感。意境含蓄,場景朦朧,情感韻味濃郁。塑造了一個不懈追求心上人的形象,表現(xiàn)了古代人民對愛情的執(zhí)著和追求。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文學常識】王勃,字子安,唐代詩人。不僅能詩,且擅駢文,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初唐四杰”。 【寫作背景】本詩是作者在長安的時候?qū)懙?。姓杜的少?縣尉的通稱)將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長安相送,臨別時贈送給他這首送別詩。 【參考譯文及詞解鑒賞】 城闕/輔/三秦, 風煙/望/五津。 三秦輔衛(wèi)著長安,遙望蜀州,只見風煙彌漫。 內(nèi)容:點出了送別地點和友人的去向。 煉字:“輔”字形象地寫出了三秦大地護衛(wèi)著長安的景象,氣勢雄偉,使詩歌開篇意境開闊?!巴弊职涯抗鈴逆?zhèn)控三秦的煌煌京城,移向風煙迷蒙的巴山蜀水,充滿深情厚意。 與君/離別意, 同是/宦游人。 和你離別,心中懷著無限情意,因為我們都是在外做官的人。 情感:用兩人處境相同、感情一致來寬慰朋友,借以減輕友人的悲涼和孤苦之感。惜別之中顯現(xiàn)出詩人曠達的胸襟。 海內(nèi)/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只要四海之內(nèi)還有你這個知己,即使遠在天涯也如近鄰一般。 修辭: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海內(nèi)”與“天涯”相對,對仗工整自然,寫出只要友情深厚,即使是相隔千里也像是在眼前一樣親近,表現(xiàn)了友誼的超時空性。 情感:表現(xiàn)了詩人寬廣的胸襟和與友人真摯深厚的友誼,道出了真摯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間的阻隔,消除孤獨的苦悶的哲理。 無為/在/歧路①, 兒女②/共/沾巾③。 無須在岔路口告別的時候,像戀愛中的青年男女那樣,揮淚告別。 ①〔歧路〕岔路口。②〔兒女〕戀愛中的青年男女。③〔沾巾〕淚沾手巾,指揮淚告別。 情感:“歧路”照應送別,以豪邁之語相送,以勸慰之言送別。詩人勸慰友人不要因為離別而傷心落淚,要心胸開闊,坦然面對。 【主旨】詩人以全新的視角,勸勉好友樂觀面對離別,抒發(fā)了詩人與友人的惜別之情,體現(xiàn)了詩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四、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文學常識】這是一首歌行體古詩。 【寫作背景】唐肅宗乾元二年,關(guān)中地區(qū)鬧饑荒,民不聊生。這年秋天,杜甫棄官到秦州,又輾轉(zhuǎn)經(jīng)同谷到了四川。在親友的幫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過上了暫時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樂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尋花漫步,遣興江邊,以詩酒自娛。但這種表面上的安逸掩飾不住他的貧窮,更不能沖淡他那一貫的憂國憂民的情懷。上元二年秋天,一場暴風雨襲擊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從浪漫的隱居生活中敲醒,讓他面對現(xiàn)實,讓他憂思,于是他寫下了這首詩。 【參考譯文及詞解鑒賞】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①。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②/長③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④。 八月深秋時節(jié),狂風怒號,卷走了我屋頂上的多層茅草。茅草亂飛渡過江去,散落在對岸的江邊,飛得高的茅草掛結(jié)在高高的樹梢上,飛得低的飄飄灑灑沉到池塘水中。 ①〔三重( chóng)茅〕多層茅草。②〔掛罥(juàn)〕掛著,掛住。罥,掛結(jié)。③〔長(cháng)〕高。④〔沉塘坳(ào)〕沉到池塘水中。坳,水勢低的地方。 內(nèi)容:先寫秋風的威力,“怒號”是其聲勢,卷走屋上的茅草是其“戰(zhàn)績”;再寫自己無可奈何的情狀,面對這大自然的強者,只好任其所為,眼看著自己的茅草渡江而去,高的掛在了樹梢,低的沉到了塘坳,表現(xiàn)出詩人的痛惜之情。 煉字:“怒”寫出了秋風之狂,“風怒號”,以擬人化的手法,寫出秋風聲勢之盛?!熬怼薄帮w”“渡”“灑”“掛”等動詞組成了一幅鮮明的秋風怒號圖,渲染了凄苦的氛圍,襯托出詩人焦灼的心情,為下文作鋪墊。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⑤。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⑥,歸來/倚杖/自嘆息。 南村的一群兒童欺負我年老沒力氣,竟然狠心這樣當面做偷竊的事。毫無顧忌地抱著茅草跑進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來后拄著拐杖,獨自嘆息。 ⑤〔忍能對面為盜賊〕竟然狠心這樣當面做偷竊的事。忍,狠心。能,如此、這樣。⑥〔呼不得〕喝止不住。 內(nèi)容:村童偷茅而去,表現(xiàn)出詩人焦灼而又無可奈何的情緒?!袄蠠o力”“呼不得”“嘆息”等詞語寫出了詩人的老態(tài)、憤懣和無奈,反映了詩人年邁窮困的現(xiàn)實,為后文中的悲慘遭遇埋下伏筆。 俄頃⑦/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⑧/向昏黑⑨。布衾⑩/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一會兒風停了,天空中的烏云像墨一樣黑,深秋的天空陰沉迷蒙,漸漸黑下來。粗布被子蓋了好多年,又冷又硬,像鐵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一下雨屋頂就漏水,床邊沒有一點兒干的地方,房頂?shù)挠挈c不間斷,像下垂的麻線一樣密集,不停地往下漏。自從遭受安史之亂,我睡覺的時間很少,長夜漫漫,屋漏床濕,如何挨到天亮! ⑦〔俄頃〕一會兒。⑧〔漠漠〕陰沉迷蒙的樣子。⑨〔向昏黑〕漸漸黑下來。向,接近。⑩〔衾(qīn)〕被子。?〔喪亂〕戰(zhàn)亂,指安史之亂。?〔何由徹〕如何挨到天亮。何由,怎能、如何。徹,到,這里是“徹曉”(到天亮)的意思。 表現(xiàn)手法:景物描寫,一是實寫自然環(huán)境,交代了事件發(fā)生的具體時間,并渲染了特定的氣氛;二是烘托出詩人黯淡愁慘的心境,為下文寫詩人憂國憂民的闊大胸襟蓄勢。 修辭:“雨腳如麻未斷絕”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雨”比作“麻”,形象生動地寫出了秋雨的連綿細密,從側(cè)面表現(xiàn)出詩人的生活十分凄苦。 內(nèi)容:寫秋雨漏屋,生活簡陋,表現(xiàn)出自我反思、自我哀憐的情感?!昂斡蓮亍迸c“未斷絕”照應,詩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如何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護天下貧寒的士人,讓他們開顏歡笑!任憑風吹雨打也不為所動,安穩(wěn)得像山一樣。唉!什么時候眼前才能出現(xiàn)這樣高聳的房屋,到那時,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風吹破,我自己受凍而死也心甘情愿! ?〔寒士〕貧寒的士人。?〔突兀(wù)〕高聳的樣子。 表達方式:直抒胸臆,寫出了詩人為天下受苦受難的人們振臂高呼的寬廣胸懷。 內(nèi)容:寫廣廈存寒士的人生理想,坦露出詩人不顧己身、“大庇天下”的廣闊無私胸懷。 情感:表明了詩人飽覽民生疾苦、體察人間冷暖的濟世情懷和急切希望實現(xiàn)理想的強烈愿望,把詩人推己及人、舍己為人、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懷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主旨】全詩先敘事,后議論抒情,既寫了詩人貧窮甚至惱羞成怒的窘狀,也表達了詩人博大寬廣的胸懷。 五、賣炭翁 【寫作背景】唐德宗貞元末,宮中派宦官到民間市場強行低價買物,名為“宮市”,實為掠奪。白居易寫作《新樂府》是在唐憲宗元和初年,這正是宮市為害最深的時候。他對宮市十分了解,對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因此寫出這首感人至深的《賣炭翁》。 【參考譯文及詞解鑒賞】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①/十指黑。 有位賣炭的老翁,整年在終南山里砍柴燒炭。他滿臉灰塵,顯出被煙熏火燎的顏色,兩鬢頭發(fā)灰白,十指漆黑。 ①〔蒼蒼〕灰白。 內(nèi)容:開頭先概括交代賣炭翁的基本情況,繼而對他的肖像做了精練傳神的描繪。寫兩鬢可見其蒼老,寫面龐、十指可見其生活之艱辛。 賣炭/得錢/何所營②?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 心憂/炭賤/愿天寒。 賣炭得到的錢做什么用?買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蓱z他身上只穿著單薄的衣服,心里卻擔心炭賣不出去,還希望天氣更寒冷。 ②〔何所營〕做什么用。營,謀求。 內(nèi)容:運用設(shè)問。前兩句一問一答,將老翁的命運與他所燒所賣的炭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通過愿望的卑微表現(xiàn)生活的貧困。 煉字:詩人先用“可憐”二字傾注了對賣炭翁艱難處境的無限同情,再以“憂”“愿”來寫賣炭老人的悲慘境遇和極度反常、扭曲的矛盾心理,真實反映出老翁的悲慘境遇。與《觀刈麥》“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的心理如出一轍。 夜來/城外/一尺雪, 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饑/日已高, 市南門外/泥中歇。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駕著炭車碾軋冰凍的車輪印往集市上趕去。牛累了,人餓了,但太陽已經(jīng)升得很高了,他們就在集市南門外的泥濘中歇息。 內(nèi)容:寫老翁趕車賣炭的情景。 煉字:“輾”字既寫出了雪天路難行,突出了賣炭翁的辛苦,又寫出了牛車的重量,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賣炭翁早起駕車、踏雪碾冰的艱辛,生活的不易。 表現(xiàn)手法:對比?!耙怀哐迸c上文“衣正單”突出表現(xiàn)了賣炭翁生活的艱難。 翩翩③兩騎/來是誰? 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④/口稱敕⑤, 回⑥車/叱⑦牛/牽向北。 那騎著輕快的兩匹馬的來人是誰?。渴腔蕦m內(nèi)的太監(jiān)和他的手下。太監(jiān)手里拿著公文,嘴里卻說是皇帝的命令,調(diào)轉(zhuǎn)炭車吆喝著牛朝宮廷拉去。 ③〔翩翩〕輕快的樣子。④〔文書〕公文。⑤〔敕(chì)〕指皇帝的命令。⑥〔回〕調(diào)轉(zhuǎn)。⑦〔叱(chì)〕吆喝。 內(nèi)容、煉字:描繪“宮使”橫行霸道的丑惡行徑:“翩翩”寫出宮使橫沖直撞、趾高氣揚的動作和神態(tài),與賣炭翁為生活操勞的凄慘形成鮮明的對比;“手把”“口稱”可見宮使仗勢欺人、專橫跋扈;“回”“叱”“牽”這一連串的動作,則刻畫出其蠻不講理、霸道兇殘的面目。表達了詩人對統(tǒng)治階層的控訴。 一車炭,千余斤, 宮使/驅(qū)將/惜不得⑧。 半匹紅紗/一丈綾, 系⑨向/牛頭/充炭直⑩。 一車的炭,一千多斤,太監(jiān)差役們硬是要奪走,吝惜不得。那些人把半匹紅紗和一丈綾,朝牛頭上一掛,就充當炭的價錢了。 ⑧〔惜不得〕吝惜不得。⑨〔系〕掛。⑩〔直〕同“值”,價錢。 內(nèi)容:寫被掠奪的結(jié)果。 表現(xiàn)手法:“一車炭,千余斤”極言其多,和“半匹紅紗一丈綾”數(shù)量極少,構(gòu)成強烈的反差,反襯出“宮使”掠奪的殘酷。 煉字:“惜不得”寫出了老人的炭被奪走,可惜但又無可奈何的心理。 【主旨】這首敘事詩,沒有直接議論,而是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描寫,揭露了“宮市”的掠奪本質(zhì),反映了中唐以后統(tǒng)治階層直接剝削、壓迫人民的社會現(xiàn)實,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