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和結(jié)構(gòu)。整體把握故事情節(jié)。
2.學(xué)習理解小說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以及描寫和表達方法。
3.探究文中的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和語言特色。
學(xué)習重點、難點:
1.學(xué)習小說圍繞看戲這件事,記敘詳略有致,疏密相間的寫法。
2.領(lǐng)會作者熱愛農(nóng)村,熱愛勞動人民的感情。
3.了解小說中的景物描寫的特點及作用。
4.掌握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來刻畫人物形象的寫法。
學(xué)法指導(dǎo):
1.理解本文景物描寫的方法及作用;掌握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描寫來刻畫人物的方法。
2.根據(jù)“預(yù)習2”讀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課前導(dǎo)學(xué)】
一、預(yù)習任務(wù)
1.關(guān)于本文作者、寫作背景及小說常識。
2.讀文時注意字的正音,圈出與今天寫法不同的詞。
3.文中寫了哪幾件事?請試著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你最喜歡文中的哪件趣事?
4.文中出現(xiàn)了哪些人物?找出來,看看你喜歡誰。運用“我最想和文中的 (人物)交朋友,因為他 (評價人物品質(zhì))”的句式說一句話。
5.理清文章的結(jié)構(gòu)。
二、新知認知
1.文體知識——小說。
小說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和環(huán)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xué)體裁。其三要素是: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小說刻畫人物的方法包括心理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外貌描寫和神態(tài)描寫。小說的情節(jié)一般包括開端、發(fā)展、高潮和結(jié)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聲。環(huán)境包括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小說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為長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說(小小說);按照體制可以分為章回體小說、日記體小說、書信體小說和自傳體小說;按照語言形式可分為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小說與詩歌、散文、戲劇并稱為“四大文學(xué)體裁”。
2.“社戲”簡介。
“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廟。在紹興,“社”是一種區(qū)域名稱?!吧鐟颉本褪巧缰忻磕晁莸摹澳暌?guī)戲”。簡單地說,就是一村或幾村合伙出錢,為祭神而演,大家可看的戲便是“社戲”。
三、預(yù)習檢測
1.文學(xué)常識填空。
《社戲》這篇小說選自《魯迅全集》,“社”原指__________,在紹興,“社”是______,“社戲”就是_________。根據(jù)課文可知,“迅哥兒”看戲的地點在_____鎮(zhèn)_____村,作者通過對童年時代一段看社戲的往事的回憶,表達了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留戀之情。
2.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棹著( ) 歸省( ) 行輩( ) 攛掇( )
鳧水( ) 潺潺( ) 彌散( ) 蘊藻( )
漂渺( ) 旺相( ) 憚( ) 撮( )
2.文章思路是“ 社戲”—“ 社戲”—“ 社戲。
3.全文40自然段,請用四字短語概括對應(yīng)段落內(nèi)容。
(1)10-13:
(2)14-21:
(3)22-30:
【課中導(dǎo)讀】
一、整體感知
1.用簡單的語言概括一下小說的主要內(nèi)容。
明確:
2.你覺得本文的線索是什么?根據(jù)這個線索如何劃分課文結(jié)構(gòu)。
明確:
3.本文圍繞線索寫了哪幾件事?詳略如何?
明確:
4.為什么有的情節(jié)詳寫,有的情節(jié)略寫?
明確:
二、精讀課文,內(nèi)容探究
(一)品讀第一部分
思考:
1.第一部分中有一個詞既寫出了平橋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又寫出了“我”對平橋村的情感,請同學(xué)們把這個詞找出來。
明確:
2.平橋村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明確
3.偏僻的平橋村,為什么“在我是樂土”?
明確:
4.這部一部分與寫看社戲有什么關(guān)系?
明確:
(二)品讀第二部分
1.第二部分是寫趙莊看社戲的全過程。主要寫了哪幾件事?
明確:
2.“我”去趙莊看戲一切順利嗎?
明確:三次波折:
三次轉(zhuǎn)機:
3.“我”盼望到趙莊看戲,過程從遇到困難到解決困難,在這個過程中,“我”的心情是怎樣變化的?作用如何?誰起到了關(guān)鍵作用?
明確:
作用:
4.一切問題都解決之后,小伙伴們自然要急急忙忙趕往趙莊看戲。作者抓住哪些內(nèi)容進行詳細的描寫,來表現(xiàn)看戲途中的見聞和感受的? 朗讀,思考。
明確:
(1)第十段先寫“我”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用了一系列的動詞對少年的開船動作進行了傳神的描繪。(哪些動詞?圈出來)
思考:從第10自然段中找出描寫少年們開船動作的詞語,并體會其作用。
明確:
(3)第十一段抓住景物特征進行描寫,看看作者從哪些角度寫景的?
明確:視覺:
嗅覺:
聽覺:
觸覺:
思考:從上述幾種感覺描寫里,推測“我”月下坐船去看社戲時怎樣的心理?
明確:
賞析:“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一句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確:
思考:這些描寫有何作用?
明確:
5.我在去看戲的途中產(chǎn)生過什么錯覺寫這些有什么作用?
明確:
作用:
6.自讀14—21段,說說按什么順序?qū)懙??詳寫了什么?略寫了什么?br>明確:
遠望戲臺如仙境:表現(xiàn)了模糊在月色中戲臺境界的美妙和“我”心情的愉悅。
詳寫:
略寫:
7.在作者的筆下,“我”急切盼望的社戲好看嗎?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小伙伴們喜歡看戲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明確:
從戲劇內(nèi)容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孩子們的表現(xiàn)看:
小伙伴們喜歡看戲的真正原因:
8.第21段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朗讀22~23段。
(1)這一部分寫月夜歸航,景物描寫突出表現(xiàn)了哪兩點?
明確:____________________
(2)賞析22段:
月還沒有落,仿佛看戲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離趙莊,月光又顯得格外的皎潔?;赝麘蚺_在燈火光中,卻又如初來未到時候一般,又漂渺(縹緲)得像一座仙山樓閣,滿被紅霞罩著了。吹到耳邊來的又是橫笛,很悠揚;我疑心老旦已經(jīng)進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說再回去看。
明確:
(3)賞析23段:
這一次船頭的激水聲更其響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躥。連夜?jié)O的幾個老漁父,也停了艇子看著喝采(彩)起來。
明確:
10.朗讀24~30段(敘述者 、雙喜 、阿發(fā))回答問題。
(1)歸航中最快樂的事是什么?哪幾個人物給你印象最深?
明確:
桂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發(f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雙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如何看待偷豆的行為?
明確:
(三)品讀第三部分
1.根據(jù)人物語言、行為,說說六一公公的性格特征。
⑴“雙喜,你們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罷?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壞了不少?!弊C實雙喜他們是否偷了豆,重在指責他們踏壞了莊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六一公公看見我,便停了楫,笑道,“請客?——這是應(yīng)該的?!边€問“迅哥兒,昨天的戲可好么?”“豆可中吃呢?” (_______________)
⑶六一公公夸自己的豆好“我的豆種是粒粒挑選過的”。(_______)
⑷六一公公送豆給母親和我吃。(_____________________)
(5)為什么要寫六一公公送豆?
明確:
真的,一直到現(xiàn)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40段)
2.羅漢豆并不是無上的美味,那夜的戲也并不好看,可是為什么要這樣結(jié)尾呢?
3.文中的“我”是不是魯迅?
明確:
二、主旨探究
結(jié)合寫作背景,歸納本文的中心思想。
主題:
三、課外拓展,對比延伸
《社戲》原文開頭部分寫的是作者成年后在劇場看中國戲的兩段經(jīng)歷,體會作者通過寫不同的看戲經(jīng)歷,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情思?
資料鏈接:
魯迅作品《社戲》在結(jié)構(gòu)上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主要寫“我”在北京看過的兩次戲,一次是在北京的戲院,戲院里嘈雜、擁擠、混亂的環(huán)境讓“我”非常的厭惡。另一次是募集水災(zāi)捐款,因為捐款的方式是買戲票,因此機緣巧合的又看了一次戲,但卻遭遇尷尬,沒有看完便離了場,兩次看戲給“我”的感覺都是不好的。第二部分主要寫了“我”兒時在趙莊看戲的感受和經(jīng)歷。
明確:
【課后導(dǎo)練】
(一)這一天我不釣蝦,東西也少吃。母親很為難,沒有法子想。到晚飯時候,外祖母也終于覺察了,并且說我應(yīng)當不高興,他們太怠慢,是待客的禮數(shù)里從來沒有的。吃飯之后,看過戲的少年們也都聚攏來了,高高興興的來講戲。只有我不開口; 他們都嘆息而且表同情。忽然間,一個最聰明的雙喜大悟似的提議了,他說,"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來了么?"十幾個別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攛掇起來,說可以 坐了這航船和我一同去。我高興了。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不可靠;母親又說是若叫大人一同去,他們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合情理的。在這遲疑之中,雙喜可又看出底細來了,便又大聲的說道,"我寫包票!船又大;迅哥兒向來不亂跑;我們又都是識水性的!"
1.分析畫曲線句子表現(xiàn)了“我”什么樣的心情?
2.文段主要描寫的人物是雙喜。“大悟似的”與“大聲的說道”屬于 描寫方法,分別表現(xiàn)了雙喜的 、 的特點。
3.“底細”在文中的具體含義是什么?
4.雙喜所寫包票里“船又大,迅哥兒向來不亂跑;我們又都是識水性的”表達作用是什么?
(二)一出門,便望見月下的平橋內(nèi)泊著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雙喜拔前篙,阿發(fā)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艙中,較大的聚在船尾。母親送出來吩咐\\\'要小心\\\'的時候,我們已經(jīng)( )(搖 蕩 點 撐)開船,在橋石上一( )(碰 擊 磕 撞),退后幾尺,即又上前出了橋。于是架起兩支櫓,一支兩人,一里一換,有說笑的,有嚷的,夾著潺潺的船頭激水的聲音,在左右都是碧綠的豆麥田里的河流中,飛一般徑向趙莊前進了。
兩岸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fā)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他們換了四回手,漸望見依稀的趙莊,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還有幾點火,料想便是戲臺,但或者也許是漁火。
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zhuǎn),悠揚,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著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漁火;我才記得先前望見的也不是趙莊。那是正對船頭的一叢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經(jīng)去游玩過,還看見破的石馬倒在地下,一個石羊蹲在草里呢。過了那林,船便彎進了叉港,于是趙莊便真在眼前了。
5.文段中兩處空白處依次填 。
6.第一自然段的表達方式屬于( )
A、記敘 B、描寫 C、議論 D、抒情
7.小朋友們撐船的動作,既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又體現(xiàn)了 。
8.二、三兩段從哪四個方面寫“我”的感受?
9.選文的第二段寫了看戲途中的景物,請摘出相關(guān)的句子
所見:
所聞:
10.給以上文字擬一個四字標題: 。
11.“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边\用了什么修辭?有何表達效果?
參考答案:
1.表現(xiàn)了我沒有看到社戲的失落難過的心情。
2.神態(tài) 聰明、勇于承擔責任
3.指外祖母和母親表現(xiàn)出來的擔心
4.表現(xiàn)了雙喜聰明,辦事穩(wěn)妥可靠,能猜透外祖母和母親的心思,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并順利地帶我去看社戲。
5.點;磕。
6.A
7.駕船技術(shù)高超;看戲心情急切。
8.視覺、聽覺、觸覺、嗅覺
9.所見: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漸望見依稀的趙莊;還有幾點火;(寫一處即可)所聞: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
10.月夜航船。
11.運用了比喻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船行的速度快,側(cè)面寫出了孩子們駕船技術(shù)高超,表現(xiàn)力看社戲時的急切心情。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馬說導(dǎo)學(xué)案,共4頁。學(xué)案主要包含了學(xué)習重點,學(xué)習難點,課前導(dǎo)學(xué),課中導(dǎo)讀,課后導(dǎo)練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核舟記學(xué)案設(shè)計,共4頁。學(xué)案主要包含了課前導(dǎo)學(xué),課中導(dǎo)讀,課后導(dǎo)練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小石潭記學(xué)案,共6頁。學(xué)案主要包含了課前導(dǎo)學(xué),課中導(dǎo)讀,課后導(dǎo)練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