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目標】
1.學習掌握有關屈原和楚辭的文學知識。
2.重點理解屈原的愛國精神和人格節(jié)操。
3.學習理解本詩以比喻、象征為主的表現(xiàn)手法。
【教學重點】
1.通過鑒賞《離騷》的優(yōu)美詩句,理解屈原的愛國精神和人格節(jié)操。
2.品味、鑒賞詩歌的比興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對詩作中疑難的字、詞及表達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節(jié)奏地誦讀課文。
【教學方法】
講述、分析、誦讀相結合。
【教學過程】
(一)導語
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因此民眾把端午節(jié)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lián)系起來。俗說屈原投江以后,當?shù)厝嗣駛渌?,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粽子到水中致祭屈原,因有端午吃粽子的習俗。
(二)作家作品
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戰(zhàn)國時期楚國人,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楚辭”的創(chuàng)立者和代表作者。他出身于楚國貴族,學識淵博,善外交辭令。后來遭到小人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及頃襄王的放逐。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yǐng)都,屈原悲憤難忍,遂自沉汨羅江。
《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抒情詩。詩歌主要表現(xiàn)了詩人修身潔行的高尚節(jié)操和嫉惡如仇的斗爭精神,并對楚國的腐敗政治和黑暗勢力作了無情的揭露和斥責。
(三)聽錄音,注意斷句和語調(diào)的變化。
(四)學生齊讀第一段。
(五)講析第一段
1.第一段重點字詞
謇朝誶而夕替
怨靈修之浩蕩兮
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guī)矩而改錯
競周容以為度
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固前圣之所厚
2.提問:詩歌開篇詩人“太息”“掩涕”,為什么?
明確:哀:百姓、人生
3.提問:屈原一生“好修姱以?羈兮”,卻為什么“謇朝誶而夕替”?
明確:小人誣陷,君王“不察”,周圍風氣敗壞
4.對于這種不公平的待遇,屈原是什么態(tài)度?(用詩句回答)
明確:“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世之所厚”。即寧死也不愿同流合污。
5.小結:本段中作者主要敘述了自己遭貶的原因及自己面對這種不公正待遇時自己的態(tài)度——不與小人同流合污,從中我們已經(jīng)可以看到一位品行高潔的詩人。
(六)講析第二段
1.學生齊讀。
2.分析作者的抒情思路。
明確:悔——吾將反——修初服
3.怎樣“修吾初服”呢?
明確:“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佩繽紛其繁飾兮”。
比興手法中的比喻,用荷花、衣著配飾比喻美好的德行。
4.還有直抒胸臆的句子,請找出。
明確:“余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5.小結:本段中作者將不與小人同流合污的思想加以升華,即不僅不同流合污,而且還要更加追求潔身自好。
(七)課堂總結
本詩中作者先敘述自己遭貶的原因,接著表明自己在遭受不公正待遇后的態(tài)度——不與小人同流合污;然后再進一步將不與小人同流合污的思想加以升華,不僅不同流合污,反而要更加努力培養(yǎng)自己的美好德行,堅持自己高尚的節(jié)操。從而讓我們看到了一位志行高潔、堅信自己、至死不變的偉大詩人。司馬遷對屈原有過這樣的評價:“其志潔……其行廉(方正)……推其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笨梢哉f毫不夸張。
【作業(yè)布置】
背誦全文。
【板書設計】
遭貶——不愿同流合污
悔——反——修初服
這是一份語文選擇性必修 下冊1.2 離騷(節(jié)選)教案設計,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方法,課時安排,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教學要點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1.2 離騷(節(jié)選)教案,共6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時數(shù),教學設想,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教學要點,第二課時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第一單元1(氓 離騷(節(jié)選))1.2 離騷(節(jié)選)教學設計,共2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