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了解《離騷》及屈原的有關知識,掌握文言實詞、虛詞,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能力。
2.了解以屈原作品為代表的積極浪漫主義和創(chuàng)作手法,學習詩人的高尚品德和愛國情懷。
【教學重難點】
1.品味、鑒賞詩歌語言的藝術(shù)手法。
2.了解以屈原作品為代表的積極浪漫主義和創(chuàng)作手法,學習屈原追求美政、憂國憂民的高尚品德。
【課時安排】
第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解題
司馬遷:“離騷者,猶離憂也?!薄馐軕n患。
班固:“離,猶遭也;騷,憂也,明己遭憂作辭也?!薄庥鰬n愁。
王逸:“離,別也;騷,愁也。”——離別的憂愁。
二、誦讀:感受騷體詩在形式上的特點
(一)大量運用語氣助詞“兮”有何作用?
“兮”是具有濃厚的楚國地方色彩的語氣詞,位子不同,作用也不同。
句中——語音延長;
句間——語意未竟;
句尾——表感嘆。
本文“兮”均用于句間,表示語意未竟,待下句補充。
(二)每句二至四個節(jié)拍。
三、作者介紹
屈原(約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字原。戰(zhàn)國時期楚國人,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屈原學識淵博,對天文、地理、禮樂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亂興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辭令。有強烈的憂國憂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曾任左徒,輔佐懷王,參與議論國事及對應賓客,起草憲令及變法;對外參加合縱與 秦斗爭,兩度出使齊國。因受小人的陷害,他兩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羅江而死,以示忠貞愛國之懷。
四、課文梳理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高陽:傳說中的上古部族首領顓頊,號高陽氏。
苗裔:子孫后代。苗,后裔、子孫。
朕:我。古時不論貴賤都可自稱朕,至秦始皇始定為皇帝的自稱。
皇考:對亡父的尊稱???,對亡父的稱呼。
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攝提:即攝提格,古代紀年的術(shù)語,相當于干支紀年法中的寅年。 貞:正(與偏斜相對)。 孟陬:孟春正月,也即寅月。
惟:句首發(fā)語詞。
降:降生。
皇覽揆(kuí)余初度兮,肇(zhà)錫(cì)余以嘉名:
皇:皇考的省稱。
覽揆:觀察衡量。
初度:初生的時節(jié)。
肇:開始。
錫:同“賜”。
以:把,將。
嘉:善,美好。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名:命名、起名,名作動。
字:起字、賜字,名作動。
紛吾既有此內(nèi)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紛:盛多貌,眾多貌。
內(nèi)美:內(nèi)在的美好德性。
重:加上。
修能:卓越的才能。修,善、美好。
扈(hù)江離與辟芷兮,紉(rèn)秋蘭以為佩。
扈:披,帶。
江離:香草名,又名“蘼蕪(mí wú)”。
辟芷:生長在幽僻處的芷草。辟,同“僻”。芷,香草名,即白芷。
紉:聯(lián)綴,聯(lián)結(jié)。
秋蘭:秋日的蘭草。
佩:古人系在衣帶上的裝飾品。
汩(yù)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汩:水流迅疾的樣子,這里形容時光流逝得快。
若:好像。
及:追上,趕上。
與:等待。
朝(zh?。╁海╭iān)阰(pí)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搴:拔取,采取。
阰:山名。
木蘭:香木名。
攬:采摘。
洲:水中的陸地。
宿莽:經(jīng)冬不死的草。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日月:時光。
忽:迅速的樣子。
淹:逗留,停留。
代序:時序更替。代,更迭、交替。序,次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惟:思,念。
之:助詞,主謂之間取消獨立性。
零落:凋謝。
美人:喻指君王。一說,“美人”為自況。(解釋)
遲暮:比喻晚年。遲,晚。
不撫壯而棄穢(huì)兮,何不改此度?
不:即“何不”。
撫:握持,把握。
壯:男子三十為“壯”,即壯年。
穢:污濁,骯臟。這里指穢濁的政事。
度:法度,規(guī)范。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dǎ)夫(fú)先路!
道:同“導”。
五、問題探究
1. 從選文中找出在結(jié)構(gòu)上有重要作用的一句,注意從明顯的語言標志上來找。
“紛吾既有此內(nèi)美兮,又重之以修能?!?br>結(jié)構(gòu)上的作用——承上啟下。
2. 因此,節(jié)選部分可以劃分層次為:
(1)講述“內(nèi)美”的部分主要是:“帝高陽之苗裔兮”至“字余曰靈均”;
(2)講述“修能”的部分主要是:“扈江離與辟芷兮”至“夕攬洲之宿莽”;
(3)表現(xiàn)詩人的焦慮與擔憂。
3. 首先看第一部分,詩人自敘身世,講述了哪些“內(nèi)美”(內(nèi)在的美德)?
出身高貴
降生奇特
名字美好
4. 第二部分,詩人還講述了哪些與“內(nèi)美”相對應的外在的美德即“修能”?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句比喻自己博采眾善,提升自己的品性;
“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句比喻自己對美好事物的不斷追求來提升自己。
5. 《離騷》中的“香草美人”傳統(tǒng)
上文提到的幾句都運用了“比”的手法,“江離”“辟芷”“木蘭”等都是用來比喻優(yōu)秀美好的道德品質(zhì)和修養(yǎng)。
《離騷》中充滿種類繁多的的香草。它作為一種象征物,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潔;另一方面和惡草相比,象征著楚國黑暗腐朽的惡劣的政治環(huán)境。作品中關于香草的描述有:“雜申椒與菌桂兮,豈維紉夫蕙茞”、“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等等?!峨x騷》中的美人是一種比喻。屈原在長期的流放生涯中,產(chǎn)生了深厚的悲痛和思國之情。他通過自喻為棄婦,表達了他熱愛宗國愿為之效力而不可得的悲痛心情。作品中關于美人的描述有:“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等等。
《離騷》中的這些香草作為裝飾,支持并豐富了美人意象,構(gòu)成了一個復雜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統(tǒng)。因為“香草美人”意象結(jié)合著屈原的生平遭遇、人格精神和情感經(jīng)歷,富有現(xiàn)實感,贏得了后世文人的認同,并一直盛行到漢代、唐代、清代,由此形成了一個源遠流長的香草美人文化傳統(tǒng)。
六、課后思考
詩人既有此紛繁的“內(nèi)美”和“修能”,又為何會有焦慮與擔憂?這種憂慮來自于何處?結(jié)合本文,聯(lián)系之前學過的屈原的其他作品及其生平談談自己的理解。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1.2 離騷(節(jié)選)教學設計及反思,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學情分析,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語文選擇性必修 下冊1.2 離騷(節(jié)選)教案設計,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方法,課時安排,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教學要點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1.2 離騷(節(jié)選)教案,共6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時數(shù),教學設想,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教學要點,第二課時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