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簡析】


《陽光下物體的影子》這節(jié)課是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太陽、地球和月球》的第2課。通過前面1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對太陽和月球的基本特征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了解。從這一課起,學生將要開始探究光與影。本課將通過一個非常有趣的活動“制作簡易日晷”來激發(fā)學生探索光影的興趣。學生需要在課前以小組為單位,利用一天的時間去觀察,測量并在觀察記錄紙上畫下小短桿的影子變化情況。日晷制作完畢后,學生還要分析影子變化和太陽位置變化的關系。本課是一個綜合性的活動,從提出問題、觀察記錄、制作日晷、研討分享等過程,充分鍛煉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和團隊合作的能力。


【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課之前,絕大部分學生都能根據(jù)日常生活經(jīng)驗,知道太陽的位置變化會對地球上物體的影子變化產(chǎn)生影響。但影子變化的具體規(guī)律,即當太陽的位置發(fā)生改變時,陽光下物體的影子的長短和方向就會發(fā)生有規(guī)律的變化,對于三年級的學生而言,認識是比較模糊的,他們并不能準確表達出這些規(guī)律。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知道一天中,在太陽光的照射下,物體的影子變化有一定的規(guī)律。


2.了解日晷是古代測量時間的儀器。


3.知道太陽的位置變化會引起物體影子的變化。


科學探究目標


1.在教師的引導下,掌握制作簡易日晷的方法。


2.嘗試小組合作,制定簡單的觀察記錄計劃。


3.結合觀察記錄紙,實事求是地分析一天之中影子的變化情況。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愿意參與小組活動,主動承擔小組任務,學會與他人合作。


2.在實驗觀察中感受嚴謹、細致、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3.對科學觀察活動保持較高的興趣,積極投入到長時間的觀察記錄中。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1.體會古時候人們利用生活中的現(xiàn)象和大自然的規(guī)律,設計計量時間的儀器,從而方便生活的過程。


2.關注自然規(guī)律對技術發(fā)展的影響。


【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一天中,在太陽光的照射下,物體的影子變化有一定的規(guī)律。


難點:進行長時間規(guī)范地觀察記錄,研討分析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變化的規(guī)律及與太陽位置變化的關系。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PPT、學生材料一組。


小組:一塊A3大小的紙板、一張A3大小的觀察記錄紙(見附件1)、兩個票夾、一根4厘米長的短桿、指南針、記號筆、直尺、小組討論記錄單(見附件2)、手電筒、日晷套裝(工具箱)等。


【課前準備】


在第1課下課前布置任務,要求學生利用老師提供的材料:一塊A3大小的紙板、一張A3大小的觀察記錄紙、兩個票夾、一根4厘米長的短桿、指南針、記號筆、直尺,根據(jù)老師下發(fā)的微課視頻-“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觀察記錄方法(見附件)”(可以通過“之江匯APP”課前導學或者班級群等平臺發(fā)送視頻),以4人小組為單位提前記錄一天中物體的影子,要求一天中至少記錄5次,其中上午、下午各2次,中午1次,記錄過程中如有困難可以及時請教老師,下節(jié)科學課帶來。建議老師在下課時間對學生的記錄情況進行關注和指導,及時糾正記錄中存在的問題。


【教學過程】


聚焦:揭示課題


[材料準備:多媒體PPT、學生觀察記錄紙]


1.教師引導:同學們,上節(jié)課老師布置同學們以4人小組為單位記錄一天中物體的影子,咱們都帶來了嗎?(學生齊說:帶來了)


2.揭示課題:咱們干得真不錯,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利用咱們帶來的觀察記錄紙來研究陽光下物體的影子。(板書:陽光下物體的影子)


二、探索: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guī)律


[材料準備:多媒體PPT、學生影子觀察記錄紙、小組討論記錄單]


1.提出問題:(課件出示問題)在一天中,陽光下物體的影子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板書:影子的變化)下面請各小組先根據(jù)本組記錄情況在組內(nèi)討論交流一下這個問題,并把討論結果用簡單的文字記錄到“小組討論記錄單”上,討論時間3分鐘。


2.小組討論交流,師巡視指導。


3.學生匯報交流:哪一組先來匯報一下你們的討論結果?(請每個小組學生依次上臺匯報,每個小組匯報結束后本組同學可以補充,其他小組如有意見也可以舉手補充)教師根據(jù)學生匯報有選擇板書:長短、方向。


4.師小結追問:同學們,通過剛才的交流,我們都發(fā)現(xiàn)一天中的影子上午長,中午短,下午長,會由長變短,再變長(板書:長→短→長);影子的方向會像時鐘一樣順時針轉動,會由西北到北,再到東北(板書:西北→北→東北)。


三、研討:太陽的位置是怎樣變化的


[材料準備:多媒體PPT、學生影子觀察記錄紙、手電筒]


1.那么請大家再思考一下,根據(jù)影子的變化規(guī)律,太陽的位置是怎樣變化的呢?(學生匯報預設:上午影子在西北,太陽在東南方;中午影子到了北方,太陽在南方;下午影子到了東北,太陽在西南……)師追問:太陽還有其它變化嗎?(學生匯報猜測)


2.師小結追問:同學們,這些只是我們的猜測,要知道太陽到底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我們怎么辦?(學生匯報預設:我們可以再去觀察一下小短桿影子不同時太陽的變化……)師引導:但是直接用眼睛觀察太陽對眼睛傷害很大也很危險,如果老師提供手電筒(出示手電筒)這個實驗材料,在教室里我們可以怎么觀察?(學生匯報預設:可以用手電筒模擬太陽)


3.師引導:是的,這種方法科學課上把它叫作模擬實驗,大家注意看:(師拿出其中一個小組學生的影子觀察記錄紙,在中心處放上小短桿后,用手電筒在小短桿的東南方照射,直至出現(xiàn)的影子與8:00時記錄的影子重合),這時手電筒的位置在哪里?它的位置怎樣?(學生匯報預設:在東南方向比較低的位置……)


4.布置模擬實驗任務:是的,8:00時手電筒在東南方較低的位置,這說明太陽也是在這個位置。通過這個模擬實驗可以很直觀地模擬太陽的位置變化,那么其它幾個時間太陽的位置又在哪里呢?請大家在小組內(nèi)試試看,看誰能把所有影子的太陽位置給模擬出來?做實驗前老師還有一個要求:請大家找到每個時間影子的太陽位置后想一想太陽的位置從上午8:00到下午4:00是怎樣變化的?


5.學生模擬實驗,師巡視指導。


6.匯報交流:哪一小組先來匯報一下你們的發(fā)現(xiàn)?(學生匯報)


7.師總結:是的,通過剛才的模擬實驗我們進一步證實:由于太陽的位置是由低-高-低,所以影子的長短發(fā)生了“長→短→長”的變化;又由于太陽是東升到南,再到西,而影子的方向和太陽正好相反,所以影子的方向發(fā)生了這樣的變化(板書:太陽位置變化)。


四、拓展:認識日晷


[材料準備:多媒體PPT、學生影子觀察記錄紙、日晷套裝]


1.同學們,古代的人類十分聰明,他們早就發(fā)現(xiàn)了影子的這種變化規(guī)律,還利用這種變化規(guī)律發(fā)明制造出了用來計時的工具——日晷,下面請大家通過視頻來認識一下真正的日晷(課件出示日晷介紹視頻和照片)。


2.請大家仔細比較一下,視頻和圖片中的日晷與我們制作的簡易日晷有什么不同之處?


3.學生匯報交流。(學生匯報預設:圖片中的日晷是斜著擺放的,它的晷面是與斜著放的,晷面上面標著十二個時辰……)


4.師小結:是的,古人根據(jù)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guī)律反復驗證改進,最終才制成了計時更為準確的日晷。


5.布置任務:(出示日晷套裝)老師今天為大家準備了“日晷套裝”,請大家在課后以4人小組為單位根據(jù)說明書組裝好日晷,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來請教老師,并用它到陽光下試著計時,同時與我們自己記錄的簡易日晷記錄紙(學生影子觀察記錄紙)進行比較,看看有什么不同之處,下節(jié)課把你們的發(fā)現(xiàn)告訴老師和同學,好嗎?請小組長上臺領取材料,下課。(建議有時間的話可以在課堂上先進行組裝和使用指導)


學生作品樣例:





【板書設計】





【活動手冊使用說明】


1.本課的科學記錄都在學生自制的簡易日晷上,所以學生活動手冊中沒有本課的內(nèi)容。


【作業(yè)設計】


1.制作日晷排序。


①在紙板中心立上短桿。 ②根據(jù)太陽或指南針找方向。


③在紙板上描繪影子。 ④對準方向、平放紙板。


正確步驟:( )→( )→( )→( )


2.選擇題。


(1)一天中陽光下物體的影子( )最短。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2)( )是我國古代的一種計量時間的儀器。


A.望遠鏡 B.日晷 C.指南針


(3)日晷影子的方向和太陽的位置變化是( )。


A.相反的 B.相同的 C.無法確定





附件1





附件2


小組討論記錄單


第 組





討論問題
一天中,陽光下物體的影子有什么變化規(guī)律?
討論


情況


記錄
我們小組認為:

相關教案

小學科學教科版 (2017)三年級下冊2.陽光下物體的影子第2課時教學設計:

這是一份小學科學教科版 (2017)三年級下冊2.陽光下物體的影子第2課時教學設計,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聚焦,探索,研討,拓展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小學科學教科版 (2017)三年級下冊2.陽光下物體的影子教案:

這是一份小學科學教科版 (2017)三年級下冊2.陽光下物體的影子教案,共5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認識日晷,制作簡易日晷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小學科學教科版 (2017)三年級下冊2.陽光下物體的影子教學設計:

這是一份小學科學教科版 (2017)三年級下冊2.陽光下物體的影子教學設計,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簡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教案 更多

教科版 (2017)三年級下冊2.陽光下物體的影子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科版 (2017)三年級下冊2.陽光下物體的影子教學設計及反思

小學科學教科版 (2017)三年級下冊2.陽光下物體的影子優(yōu)質(zhì)教學設計

小學科學教科版 (2017)三年級下冊2.陽光下物體的影子優(yōu)質(zhì)教學設計

2021學年2.陽光下物體的影子優(yōu)秀教案

2021學年2.陽光下物體的影子優(yōu)秀教案

科學三年級下冊2.陽光下物體的影子教學設計

科學三年級下冊2.陽光下物體的影子教學設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小學科學教科版 (2017)三年級下冊電子課本

2. 陽光下物體的影子

版本: 教科版 (2017)

年級: 三年級下冊

切換課文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