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樺尺蛾發(fā)生了進化。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
上節(jié)課學習的英國的曼徹斯特地區(qū)的一種樺尺蛾,在自然環(huán)境的選擇作用下,該種群的S (深色)基因的頻率逐漸上升,s (淺色)基因的頻率逐漸下降。
能夠在自然狀態(tài)下相互交配并且產(chǎn)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生殖隔離:不同物種之間,一般不能相互交配
生殖隔離:不同物種之間,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產(chǎn)生可育后代
◆試從染色體組的角度分析,馬和驢之間不能發(fā)生基因交流的原因。
馬和驢的染色體組不同,被產(chǎn)生的后代騾的細胞中沒有同源染色體,在減數(shù)分裂時出現(xiàn)聯(lián)會紊亂,不能形成可有配子。
地理隔離:同種生物由于地理障礙而分成不同的種群,使得種群間不能發(fā)生基因交流的現(xiàn)象
不同物種之間存在生殖隔離
不同群體間的個體,在自然條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現(xiàn)象
①不能相互交配;②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產(chǎn)生可育后代
使種群間不能發(fā)生基因交流
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
在一個山谷中,有一個鼠種群快樂"地生活著。雌鼠和雄鼠之間可以自由交配,繁衍后代。后來由于地址和氣候的變化,山谷中形成一條洶涌的大河。鼠種群的個體,一半在河這邊,一半在河那邊。就這樣過了幾千年。
后來,河流干涸了,兩個鼠種群又相遇了。它們發(fā)現(xiàn)了彼此大不相同。它們之間還能繁殖后代嗎?
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有沒有什么聯(lián)系呢?
物種形成的常見的方式:
加拉帕戈斯群島是太平洋中靠近南美洲的一群火山島,達爾文在環(huán)球考察時曾從這里發(fā)現(xiàn)有13種地雀,它們喙的差別很大,不同種之間存在生殖隔離,達爾文推測這些地雀最初來自南美大陸,以后在各個島嶼上形成了不同的種群。
◆設想南美洲大陸的一種地雀來到加拉帕戈斯群島后,先在兩個島嶼上形成兩個初始種群。這兩個種群的個體數(shù)量都不多。它們的基因頻率一樣嗎?
由于這兩個種群的個體數(shù)量都不夠多,基因頻率可能是不一樣的。
◆不同島嶼上的地雀種群,產(chǎn)生突變的情況一樣嗎?
不一樣。因為突變是隨機發(fā)生的。
◆如果這片海域只有一個小島,還會形成這么多種地雀嗎?
◆對不同島嶼上的地雀種群來說,環(huán)境的作用有沒有差別?這對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會產(chǎn)生什么影響?
不同島嶼的地形和植被條件不一樣, 因此環(huán)境的作用會有差別,導致種群基因頻率朝不同的方向改變。
不會。因為個體間有基因的交流。
加拉帕戈斯群島的地雀是說明通過地理隔離形成新物種的著名實例
◇不同種群出現(xiàn)不同的突變和基因重組
◇自然選擇對不同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所起的作用有差別
◇基因庫形成明顯的差異并逐步出現(xiàn)生殖隔離,從而形成不同的物種
◇一個種群的突變和基因重組對另一個種群的基因頻率沒有影響
◇不同種群的基因頻率就會發(fā)生不同的變化
◇食物和棲息條件互不相同
物種形成的比較常見的方式
◆經(jīng)過漫長的地理隔離,一定會形成生殖隔離嗎?
不一定如果兩個種群生活環(huán)境都不發(fā)生變化,或者變化很小,兩個種群的進化方向相同,有可能不會產(chǎn)生生殖隔離
◆新物種形成一定要經(jīng)過地理隔離嗎?
不一定不經(jīng)過地理隔離,也可以直接形成生殖隔離
例如二倍體植株染色體加倍成了四倍體植株,二者雜交后代產(chǎn)生的三倍體植株是高度不育的,存在生殖隔離
新物種形成的三個環(huán)節(jié)及作用
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生殖隔離是物種形成的標志
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這種改變可大可小,不一定會突破物種的界限,生物進化不一定會導致新物種的形成
1.二倍體西瓜和四倍體西瓜通過雜交可產(chǎn)生三倍體西瓜,因此二倍體西瓜和四倍體西瓜是同一物種( )2.不同種群間的個體不能進行基因交流,說明種群間存在生殖隔離( )3.交配后能產(chǎn)生后代的一定是同一物種( )4.生物進化了一定會形成新物種( )5.種群基因庫間的差異是產(chǎn)生生殖隔離的根本原因( )6.新物種的形成一定經(jīng)過地理隔離( )
[典例1]下列關于物種和種群的敘述,錯誤的是( )A.一個物種可以形成多個種群,一個種群中只能含有一個物種B.若物種乙是由物種甲進化來的,則物種乙和物種甲之間一定發(fā)生了生殖隔離C.突變、基因重組和自然選擇均能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D.若種群1與種群2的基因頻率都發(fā)生了改變,則這兩個種群都在進化
突變和基因重組為生物的進化提供原材料,能決定進化方向(定向改變種群基因頻率)的只有自然選擇,C錯誤。
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的比較
◆地理隔離是物種形成的量變階段,生殖隔離是物種形成的質變階段。
◆圖中A屬于地理隔離,一旦發(fā)生某種地質變化,兩個分開的小種群若重新相遇,可以再融合在一起。
◆圖中B屬于生殖隔離,一旦形成就保持物種間基因的不可交流性,從而保證了物種的相對穩(wěn)定。
(1)自然狀態(tài)下,b、c之間能進行基因交流嗎?為什么?
如圖是我國黃河兩岸某種生物a的演化過程模式圖,請據(jù)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不同。因為b、c兩種群生活的環(huán)境不同,自然選擇的方向不同,基因頻率改變的方向就不同。
不能,因為存在地理隔離。
(2)b、c的進化方向相同嗎?為什么?
(3)研究表明,某基因的頻率在b、d之間有很大差別,是否說明二者不是同一物種?
二者間已形成生殖隔離。
不能。某個基因頻率的差別不能說明二者不是同一物種,只有基因庫的差別大到可以形成生殖隔離才能說明二者不是同一物種了。
(4)黃河北岸的b物種遷到黃河南岸后,不與c物種進化為同一物種,其原因可能是什么?
(5)若在黃河南岸,由于某種原因,二倍體c的染色體加倍成了四倍體e,那么c和e還是同一物種嗎?為什么?
二倍體c與四倍體e不是同一物種,因為二者雜交的后代為三倍體,高度不育,存在生殖隔離。
1.下列有關物種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不同種群的生物肯定不屬于同一個物種 ②物種是具有一定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產(chǎn)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個體 ③隔離是形成新物種的必要條件?、苤灰械乩砀綦x就能形成新物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不同種群的生物可能屬于同一個物種,如生活在兩個池塘的鯉魚,①錯誤;具有一定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產(chǎn)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個體是一個物種,②正確;隔離是形成新物種的必要條件,產(chǎn)生生殖隔離是形成新物種的標志,③正確;在物種形成過程中必須有生殖隔離,不一定有地理隔離,④錯誤。
2.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對加拉帕戈斯群島上13種地雀形成過程的解釋是( )
A.地理隔離→基因突變→自然選擇→物種形成
B.地理隔離→自然選擇→突變和基因重組→物種形成
C.地理隔離→自然選擇→突變和基因重組→生殖隔離→物種形成
D.地理隔離→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生殖隔離→物種形成
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遺傳與進化》二 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課文課件ppt,共32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課前導入,物種的概念,課堂總結,新知學習,種群1,基因庫改變,基因頻率定向改變,新物種1,種群2,新物種2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遺傳與進化》二 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集體備課課件ppt,文件包含第2課時pptx、U8DLet’sActwav、U8FLetsLearntoLearnwav等3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24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遺傳與進化》二 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教學課件ppt,共12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生殖隔離,地理隔離,新物種形成過程,同一物種,基因重組,新物種,不一定,阻礙基因交流,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