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后分層檢測案20 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  合格考全員做1.下列有關物種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一個物種就是一個種群②自然條件下能相互交配且產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③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④在物種形成的過程中,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是同時出現的A.①②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2.下列關于進化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只要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了改變,即發(fā)生了進化B.只有當環(huán)境發(fā)生改變時,生物才會發(fā)生進化C.進化的結果一定會出現生殖隔離D.種群基因型頻率發(fā)生了變化,基因頻率也會發(fā)生變3.下列形成了新物種的是(  )A.二倍體西瓜經秋水仙素處理成為四倍體西瓜B.樺尺蠖體色的基因頻率由S(灰色)95%變?yōu)閟(黑色)95%C.馬與驢交配產生了騾D.克隆羊多莉4.關于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生殖隔離不一定是地理隔離的必然結果B.存在地理隔離的兩個種群,如果人為地放在一起,一定不能相互交配產生可育后代C.生殖隔離產生的關鍵原因是種群基因庫的差異D.不同的物種之間一定具有生殖隔離5.達爾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發(fā)現幾種地雀分別分布于不同的島嶼上,用現代生物進化理論來解釋,正確的是(  )A.同一種地雀→地理隔離→自然選擇→生殖隔離→不同種地雀B.同一種地雀→地理隔離→自然選擇→不同種地雀C.同一種地雀→自然選擇→地理隔離→生殖隔離→不同種地雀D.同一種地雀→地理隔離→生殖隔離→不同種地雀6.下圖為生物進化與物種形成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模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①包括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和基因重組B②是自然選擇,直接作用的是個體的表型C.③是地理隔離,新物種的形成都需地理隔離D.④是生殖隔離,不同物種之間一般不能進行基因交流7.對于二倍體西瓜來說,四倍體西瓜是一個新的物種,其原因是(  )A.基因頻率發(fā)生了改變B.產生了生殖隔離C.發(fā)生了染色體變異D.出現了新的基因8.生殖隔離的形成包括(  )①動物因求偶方式和繁殖期不同造成不能交配 ②植物因開花季節(jié)和形態(tài)不同而不能交配?、蹌游锱咛グl(fā)育早期死亡?、墚a生的雜種后代沒有生育能力A①②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①②③④9.原產某地的某種一年生植物a屬于種群a,分別引種到低緯度和高緯度地區(qū)種植,很多年以后移回到原產地。回答下列問題:(1)將植物a引種到低緯度和高緯度地區(qū)分別形成種群b、c,這時原屬于同一個物種的種群a、b和c之間形成________,很多年以后種群b和種群c個體之間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說明已產生了________。(2)在對b植物的某一種群進行的調查中,發(fā)現基因型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別為10%和70%(各種基因型個體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對同一種群進行的調查中,發(fā)現基因型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別為4%和64%,在這一年中,該植物種群是否發(fā)生了進化?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________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________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新物種形成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有________、自然選擇和隔離。   等級考選學做10.“超級細菌”因具有NDM基因,耐藥性極強,現存抗生素均不能有效將其殺滅。下圖是超級細菌進化的基本過程。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圖中a表示細菌的變異,b表示抗生素的選擇作用B.抗生素的濫用會導致NDM基因出現和該基因頻率增加C.不同性狀細菌之間的隔離不是超級細菌進化的必要條件D.若NDM基因位于質粒上,則會更容易在不同個體間轉移11.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有兩個猴面花姐妹種-粉龍頭(花瓣呈粉紅色)和紅龍頭(花瓣呈紅色)。它們起源于一個粉色花的祖先種,兩者分布區(qū)重疊,前者(粉龍頭)由黃蜂投粉,后者(紅龍頭)由蜂鳥投粉。下列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A.粉龍頭和紅龍頭猴面花是因長期地理隔離而產生生殖隔離形成的B.兩者雖然分布區(qū)重疊,但因授粉方式不同,因此不存在種間競爭C.粉龍頭猴面花種群的突變對紅龍頭猴面花種群的基因頻率無影響D.兩者分布區(qū)重疊導致自然選擇對兩種群基因頻率改變所起的作用相同12.下圖表示一個親代種群由于地理隔離(河流和山脈)形成了兩個新的種群,進而進化為兩個新物種的過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地理隔離導致種群1、2與親代種群之間不能發(fā)生基因交流B.種群1、2出現不同的突變和基因重組,相互間無影響C.種群1、2受不同的選擇壓力,適應環(huán)境的個體被保留D.由于種群1、2基因庫中沒有相同的基因,導致生殖隔離13.(不定項選擇)某山地的蝸牛被突然隆起的山丘分隔成兩個種群,若干年后,兩個種群發(fā)生了明顯的進化,后來山丘障礙消失,進化過程如下圖所示。下列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生物圈中物種的形成都必須經歷這種長期的地理隔離B.若b2和c2之間存在生殖隔離,則二者的基因庫完全不同C.c1到c2的過程中沒有產生新基因,種群基因頻率也可能發(fā)生變化D.b3和c3形態(tài)差別較大是因為不同環(huán)境導致的基因突變方向不同14.(不定項選擇)普氏野馬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存活的野生馬。據《蘭州晨報》報道,甘肅瀕危動物研究中心精心挑選出了兩個家族的25匹普氏野馬,將其放歸到保護區(qū)中。有人預計,數年后這些野馬將發(fā)展成為一個野生種群。根據以上材料,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野外的普氏野馬的基因突變頻率將不斷增加B.野外的普氏野馬與圈養(yǎng)的普氏野馬基因庫不同C.野外的普氏野馬在自然選擇的壓力下,種群中某些基因的頻率可能會發(fā)生變化D.野外的普氏野馬與圈養(yǎng)的普氏野馬因環(huán)境不同而產生了生殖隔離15.家鵝、家鴨是人類馴化較早的鳥類。圖1顯示了家鴨、家鵝是由綠頭鴨、鴻雁、灰雁等物種進化而來。中國是世界上擁有鵝品種最多的國家,資源豐富,同時也是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威脅的國家之一。(1)ST、XP、WX、HY、LD 5個鵝品種中,與ST親緣關系最近的是__________ 。ST與LD之間形態(tài)和大小方面的差異較大(圖2),它們體現的是________ 多樣性。A.遺傳多樣性     B.物種多樣性C.群落多樣性     D.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2)若圖1中的①表示的是人工選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 (多選)A.圖中②可以表示自然選擇,自然選擇的因素是自然界的各種環(huán)境條件B.人工選擇使得鴻雁根據人類的各種需求定向變異,由此形成不同的家鵝品種C.人工選擇的過程中由于沒有形成新物種,因此不出現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D.人工選擇的速度較快,自然選擇需要漫長的歲月,自然選擇的結果是保存對生物自身有利的各種性狀(3)由原始物種X進化形成綠頭鴨、鴻雁、灰雁的標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關于這一進化歷程的內因以及外因的分析可描述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在某地養(yǎng)殖場中,鵝的白羽(W)對灰羽(w)為顯性,在一個由600只白羽鵝和400只灰羽鵝組成的種群中,若雜合子占所有個體的40%,那么隱性基因w在該種群內的基因頻率為________ 。A.20%    B.40%C.60%    D.80%   素養(yǎng)達成練16.科學家發(fā)現一種蜣螂不僅吃糞便,還取食包括蜈蚣在內的千足蟲。與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結構也發(fā)生了變化:頭部較窄而長,便于進食千足蟲內臟,后腿較卷曲,便于捕獵千足蟲。(1)與普通蜣螂相比,該蜣螂發(fā)生了進化,其實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該蜣螂頭部和后腿結構發(fā)生的變化是__________的結果。(3)根據題目信息,能否判斷該蜣螂與普通蜣螂之間產生了生殖隔離?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后分層檢測案20 1解析:物種就是在自然條件下能相互交配且產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一個物種可以有多個種群,①錯誤,②正確;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③正確;物種形成的標志是產生生殖隔離,可以不經過地理隔離,④錯誤。答案:D2.解析: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因此只要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了改變,即發(fā)生了進化,A正確、B錯誤;生物進化使基因庫發(fā)生了改變,如果這種改變不大,則不一定出現生殖隔離,C錯誤;種群基因型頻率發(fā)生了變化,基因頻率不一定會發(fā)生變化,如雜合子連續(xù)自交的種群,基因型頻率改變,但是基因頻率不變,D錯誤。答案:A3.解析:在遺傳學和進化論的研究中,把能夠在自然狀態(tài)下相互交配并且產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稱為一個物種。四倍體西瓜自交能產生可育后代,說明四倍體西瓜是一個物種,四倍體西瓜與二倍體西瓜雜交產生的三倍體西瓜高度不育,說明兩者之間存在生殖隔離,則四倍體西瓜是一個新物種,A符合題意;基因頻率發(fā)生了改變,說明生物發(fā)生了進化,但未突破物種的界限,仍屬于同一物種,B不符合題意;騾是不育的,不能稱為一個物種,C不符合題意;克隆羊多莉是經無性生殖產生的,其遺傳組成基本不變,仍屬于原來的物種,D不符合題意。答案:A4.解析:不經過地理隔離也可能產生生殖隔離,存在地理隔離的兩個種群,如果環(huán)境條件相差不大,也可能不會導致生殖隔離;若存在地理隔離的兩個種群屬于同一個物種,人為地放在一起,由于不存在生殖隔離仍能產生可育后代。答案:B5.解析:原來屬于同一物種的地雀分布于不同的島嶼上,且被海洋隔開,這樣不同種群間形成地理隔離。由于生存環(huán)境的不同,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使不同種群地雀的基因頻率的改變也不同,最終使這些種群的基因庫形成明顯差異,并逐步出現生殖隔離,這標志著形成了不同物種的地雀,A正確。答案:A6.解析: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可以為進化提供原材料,A正確;②是自然選擇,直接作用的是個體的表型,B正確;長期的地理隔離可以導致基因庫產生較大的差異,而有些物種的形成不需要地理隔離,比如染色體加倍形成的新個體,C錯誤;物種形成的標志是生殖隔離,不同的物種之間由于生殖隔離一般不能進行基因交流,D正確。答案:C7.解析:生殖隔離標志著新物種的形成,二倍體西瓜與四倍體西瓜雜交形成的三倍體西瓜高度不育,說明兩者之間存在生殖隔離。因此,對于二倍體西瓜來說,四倍體西瓜是一個新的物種。答案:B8.解析:①動物因求偶方式和繁殖期不同造成不能交配而產生生殖隔離;②植物因開花季節(jié)和形態(tài)不同而不能交配而產生生殖隔離;③動物胚胎發(fā)育早期死亡由于不能產生可育后代而產生生殖隔離;④產生的雜種后代沒有生育能力,屬于生殖隔離。答案:D9解析:(1)將植物a引種到低緯度和高緯度地區(qū),這樣原屬于同一個物種的種群a、b和c之間形成地理隔離;種群b和種群c個體之間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授粉,這說明種群b和c已產生了生殖隔離。(2)第一年基因型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別為10%和70%,則基因型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為20%,由此可以計算出D的基因頻率為10%+20%×1/2=20%,d的基因頻率為80%;第二年基因型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別為4%和64%,則Dd所占的比例為32%,由此可以計算出D的基因頻率為4%+32%×1/2=20%,d的基因頻率為80%。在這一年中,該植物種群的基因頻率沒有發(fā)生變化,說明該植物種群沒有發(fā)生進化。(3)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突變和基因重組、選擇和隔離是物種形成和生物進化的機制。答案:(1)地理隔離 生殖隔離(2)沒有 因為該種群的基因頻率沒有發(fā)生變化(3)種群 自然選擇 突變和基因重組10.解析:圖中a表示細菌變異產生不同性狀,b表示在抗生素的選擇作用下選出超級細菌,A正確;NDM基因的出現是基因突變的結果,不是抗生素的濫用導致的,B錯誤;超級細菌進化的必要條件是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C正確;質粒是細菌內獨立的小型DNA,所以更容易在不同個體間轉移,D正確。答案:B11.解析:兩種花分布區(qū)重疊,不是長期地理隔離而產生生殖隔離形成的兩個物種,A錯誤;兩者分布區(qū)重疊,故存在對生存資源(空間資源、營養(yǎng)等)的競爭,B錯誤;變異是自然發(fā)生的,一個種群發(fā)生的突變對另一種群的基因頻率沒有影響,C正確;盡管粉龍頭和紅龍頭猴面花分布區(qū)重疊,但由題干信息知,兩者傳粉動物不同,說明自然選擇對兩種群基因頻率改變所起的作用不相同,D錯誤。答案:C12.解析:該圖顯示親代種群的分化是由于兩部分個體長期在兩個不同的環(huán)境中被選擇而形成的。兩個新種群的形成,是因為長期的地理隔離而使兩個種群的個體不能相遇而不能進行自由交配,即不能發(fā)生基因交流,A正確;兩個種群的個體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發(fā)生了可能不同的基因突變和重組,由于兩個種群的個體并不接觸,所以互不影響,B正確;兩個種群的變異受不同環(huán)境條件的選擇,從而保留了不同的變異類型,適應環(huán)境的個體被保留下來,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C正確;兩個種群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發(fā)生的變異可能不同,通過自然選擇使兩個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但兩個種群的基因庫并不是完全不同,D錯誤。答案:D13.解析:生物圈中物種的形成不一定需要經歷這種長期的地理隔離,如用秋水仙素處理得到的四倍體西瓜就是新物種,A錯誤;若b2和c2間存在生殖隔離,則二者的基因庫不完全相同,B錯誤;c1→c2中沒有產生新基因,但是生物性狀發(fā)生變化,說明二者在進化,種群基因頻率也可能發(fā)生變化,C正確;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環(huán)境只是起到定向選擇的作用,D錯誤。答案:ABD14.解析:由于自然選擇的作用,野外的普氏野馬的基因頻率將發(fā)生改變,但基因突變頻率不一定因此增加,A錯誤;野外的普氏野馬與圈養(yǎng)的普氏野馬因生存環(huán)境的不同而導致其自然選擇的方向不同,進而引起基因庫出現差異B正確;野外的普氏野馬在自然選擇的壓力下,種群中某些基因的頻率可能會發(fā)生變化,C正確;野外的普氏野馬與圈養(yǎng)的普氏野馬因環(huán)境不同而產生了地理隔離,但不一定形成生殖隔離,D錯誤。答案:BC15.解析:(1)由題圖可知,在ST、XP、WX、HY、LD 5個鵝品種中,XP與ST在一個分支,它們的親緣關系最近,ST與LD之間形態(tài)和大小方面的差異較大,為兩個物種,所以它們體現的是物種多樣性。(2)圖中②可以表示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自然選擇的因素是自然界的各種環(huán)境條件,A正確;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隨機的,與環(huán)境無關,B錯誤;人工選擇的過程中使生物出現不同的進化方向,出現了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C錯誤;人工選擇的速度較快,自然選擇需要漫長的歲月,自然選擇的結果是保存對生物自身有利的各種性狀,D正確。(3)生物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是出現生殖隔離。由原始物種X進化形成綠頭鴨、鴻雁、灰雁的進化歷程的內因以及外因可描述為:內因:種群中發(fā)生了可遺傳的突變;外因:由物種X形成的多個小種群之間可能存在地理隔離,阻礙了種群間的基因交流,加上不同的自然選擇。(4)由題意知ww=400只,Ww=(600+400)×40%=400只,WW=600-400=200只,因此w的基因頻率=(2×400+400)÷2000×100%=60%。故選C。答案:(1)XP B (2)AD (3)它們之間存在生殖隔離 內因:種群中發(fā)生了可遺傳的突變;外因由物種X形成的多個小種群之間可能存在地理隔離,阻礙了種群間的基因交流,加上不同的自然選擇 (4)C16.解析:(1)該種蜣螂與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結構發(fā)生變化,說明其發(fā)生了進化,而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2)頭部和后腿結構發(fā)生變化的蜣螂是自然選擇的結果。(3)這種蜣螂與普通蜣螂之間在生活習性和形態(tài)結構上有差異,但沒有研究它們之間能否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代是否可育,所以無法判斷它們之間存在生殖隔離。答案:(1)該蜣螂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2)自然選擇 (3)不能。這種蜣螂與普通蜣螂之間在生活習性和形態(tài)結構上有差異,但沒有研究它們之間能否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代是否可育,所以無法判斷它們之間存在生殖隔離 

相關試卷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遺傳與進化》二 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習題:

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遺傳與進化》二 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習題,共1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歐洲人群,樺尺蠖的體色黑色,下列關于進化理論的敘述錯誤的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必修2《遺傳與進化》二 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習題:

這是一份必修2《遺傳與進化》二 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習題,共1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西瓜開單性花,雌雄同株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遺傳與進化》二 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同步達標檢測題:

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遺傳與進化》二 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同步達標檢測題,共1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如圖,A,圖中A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人教版 (2019)二 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習題

人教版 (2019)二 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習題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遺傳與進化》第6章 生物的進化第3節(jié) 種群基因組成的變化與物種的形成二 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同步練習題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遺傳與進化》第6章 生物的進化第3節(jié) 種群基因組成的變化與物種的形成二 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同步練習題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遺傳與進化》二 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練習題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遺傳與進化》二 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練習題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遺傳與進化》第4節(jié) 協(xié)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一課一練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遺傳與進化》第4節(jié) 協(xié)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一課一練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遺傳與進化》電子課本

二 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

版本: 人教版 (2019)

年級: 必修2《遺傳與進化》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