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373—前289),名軻,戰(zhàn)國時鄒人,是孔子之孫(子思,名彶)的再傳弟子。但在孟軻本人的心目中,他直接繼承了孔子的師傳,他繼承和發(fā)展了孔子的思想,把孔子側重于個人道德的“仁”,推演為政治方面的仁政學說。后世常以“孔孟”并稱,均為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元文宗時封他為“亞圣”,意思是孟子是僅次于孔子的圣人。曾游說齊、宋、滕、魏等國,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孟子的思想學說對后世有很大影響,尤其對宋明理學影響更巨,宋代以后常把孟子思想與孟子思想并稱為“孔孟之道”。
???????a、性善學說 :“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b、“仁政”思想:孟子從其性善論出發(fā),提出了他的“仁政”、“王道”政治學說。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c、理想人格: “人皆可以為堯舜”(《孟子·告子下》);“寶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故里鄒城市,位于山東省南部,與孔子的故鄉(xiāng)曲阜毗鄰,很早就被人們合稱為“鄒魯”。
1、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2、理解和掌握有關實詞的意義。3、歸納多義詞“數(shù)”、“發(fā)”、 “直”、“兵”、“勝”的義項。4、了解某些特殊句式句式。
聽錄音
1、注音或寫出漢字
(1)棄甲曳( )兵(2)涂( )有餓piǎ?( )(3)雞豚( )狗彘( )之畜( )(4)數(shù)( )罟( )不入wū?( )池 (5)無( )失其時 (6)謹庠( )序之教 (7)頒( )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8)申之以孝tì( )之義
(1)棄甲曳( yè )兵(2)涂( tú )有餓piǎ?(莩)(3)雞豚( tún )狗彘( zhì )之畜( xù )(4)數(shù)( cù )罟( gǔ )不入wū?(洿) 池 (5)無( wú )失其時 (6)謹庠( xiáng )序之教 (7)頒( bān )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8)申之以孝tì(悌)之義
通假字 異讀字詞類活用 特殊句式習慣句式 結構層次
(1)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2)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也(3)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
(1)無,通“毋”(2)頒,通“斑”(3)涂,通“途”莩,通“殍”
河古義:黃河今義:泛指河流走古義:跑,逃跑今義:走路,行
兇:古義:谷物收成不好今義:兇惡,厲害養(yǎng)生古義:供養(yǎng)活著的人今義:保養(yǎng)身體
可以:古義:可以憑借今義:同意,認可然而:古義:這樣,卻今義:連詞
無罪古義:不要歸咎今義:沒有罪過
1,五十者可以衣帛矣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yì,動詞,穿)(wàng,為王,稱霸)
(1)填然鼓之(2)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3)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名詞動用,擊鼓)(“生”“死”為動詞名用,譯“活著的人”“死去的人”;“喪”名詞動用,“為……辦喪事”)(名詞用作動詞,譯為“歸罪”“歸咎”)
1.判斷句(1)是亦走也 (2)非我也,歲也。2.倒裝句(1)則無望民之多 [于鄰國]也(2)樹之[以桑](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狀語后置句) (狀語后置句)(賓語前置句)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2.直不百步耳”3.是亦走也4. 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
“有的……有的……”“只……罷了。”“這是……呀?!?“這同……有什么區(qū)別呢?”
2、試疏通文意,劃出難點,小組交流總結出2-3個重點問題
提出 “民不加多”的疑問
分析 “民不加多”的原因
引王自己回答,自我否定
成語:“五十步笑百步”
含義:比喻缺點或錯誤的性質(zhì)相同,只是情節(jié)輕或重的區(qū)別。以五十步笑百步來做比喻,說明梁惠王與鄰國執(zhí)政者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
闡述 “王道之始”的道理
闡述 “王道之成”的道理
闡述 使民加多應有的態(tài)度
孟子在與梁惠王的對話中
表現(xiàn)的思想與主張
首先反對諸侯間無休無止的相互征戰(zhàn)應該讓利于民,讓民眾有得以休養(yǎng)生息的機會。第二孟子又向梁惠王表明了自己治民的理想,具體的說,就是讓民擁有“五畝之宅”、“百畝之田”、“雞豚狗彘之畜”——豐衣足食。第三孟子還非常重視教化,提出了“謹庠序”的主張,他的最高理想是黎民“衣帛食肉”,“不饑不寒”。最后孟子在自己論證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指出面對上層貴族奢靡浪費,黎民饑寒交迫的社會現(xiàn)實,作為最高統(tǒng)治者的梁惠王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以現(xiàn)代觀念審識古人的思想
孟子的王道思想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質(zhì)文明: 1.首先解決百姓的溫飽問題; 2.加強文教德化,提高人民的精神修養(yǎng); 3.統(tǒng)治者嚴于律己,不推卸責任。孟子注意到了可持續(xù)發(fā)展問題: 在開發(fā)利用自然資源時,不能濫砍濫伐,濫捕濫殺,更不能竭澤而漁。
1、正面闡述自己的主張,提出“仁政”的一系列措施:①合理的發(fā)展生產(chǎn);②加強教化;③關心老百姓疾苦,不推諉責任。2、當對方一個錯誤的論題出現(xiàn),孟子往往從側面進攻,并不急于反駁,而是以退為進,水到渠成,說服對方。3、長于設喻,貼切的比喻使其說理充滿不可辯駁的力量。
這是一份人教版 (新課標)8 寡人之于國也教課ppt課件,共23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梁惠王,于國盡心,移民移粟,民不加多,鄰國之君,不用心,民不加少,疑問何也,提出問題民不加多,分析問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版 (新課標)必修三8 寡人之于國也課文內(nèi)容ppt課件,共1頁。
這是一份人教版 (新課標)必修三8 寡人之于國也教學演示ppt課件,共12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亞圣孟子,問題初探,引君入彀,五十步笑百步,鏈接高考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