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本思想: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事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薄睹献颖M心下》
二、國君應以保民為職分: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三、反對不義的戰(zhàn)爭。 孟子說:“春秋無義戰(zhàn)?!庇终f:“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宋代以后常把孟子思想與孟子思想并稱為“孔孟之道”。 ??a、性善學說:“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 、理想人格:“人皆可以為堯舜”;“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c、“仁政”思想:“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林亦稱亞圣林,位于鄒城市東北
梁惠王曰:“寡人 之 于 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 移 其 民 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河東兇亦然。
翻譯:梁惠王說:“我對于國家,盡了心啦。河內(遇到)饑荒,就把那里的百姓遷移到河東去,把河東的糧食轉移到河內;河東遇到饑荒也這樣。
結合注釋,疏通語句:第一段
察鄰國 之 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翻譯:考察鄰國的政治,沒有像我用心的。鄰國的百姓沒有更加少,我的百姓沒有更加多,這是為什么呢?"
結合注釋, 疏通語句
思考:1、第一段寫什么?
梁惠王:河內兇(移民移粟) 河東亦然。 結果:民不加多
鄰國之君: 不用心 結果:民不加少
寫梁惠王的困惑:于國盡心,但民不加多 (提出疑問)
2、梁惠王盡力做了哪些事,為什么困惑?
“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填然 鼓 之,兵刃既接,棄 甲 曳 兵 而 走。 或百步而后 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翻譯:“大王喜歡戰(zhàn)爭,請(讓我)用戰(zhàn)爭做比喻吧。咚咚地擊鼓,(兩軍的)兵器已經(jīng)接觸,拋棄鎧甲拖著武器逃跑。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止,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止。憑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嘲笑別人跑了一百步,那么怎么樣呢?"
結合注釋,疏通語句(2、3、4段)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則 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
翻譯:(梁惠王)說:“不可以。只是沒有(跑)一百步罷了,那也是逃跑啊。" (孟子)說:“大王如果知道這個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鄰國多了。
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
思考:3、孟子聽了梁惠王的話,為什么不直接闡明意見?
用梁惠王熟悉的“戰(zhàn)”設喻,便于啟發(fā)對方,讓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
4、二、三段用了個什么成語,有何作用?用意何在?還有那一句表明梁惠王不是個行“仁政”的國王?
梁惠王說“不可,直不百步,是亦走也?!保]有本質的區(qū)別),不知不覺地否定了自己與鄰國的統(tǒng)治者的區(qū)別。
說明移粟、移民與鄰國統(tǒng)治者不盡心實質上沒有什么區(qū)別,從而引出要使民加多,必須施仁政,行王道。
“五十步笑百步”
比喻自己和別人有同樣性質的問題,卻自以為自己優(yōu)越而嘲笑或反對別人。
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結合注釋,疏通語句(5段)
措施不違農(nóng)時數(shù)罟不入斧斤以時
6、 這一段主要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何作用?
5、孟子認為應如何實行仁政呢?提出了哪些措施,有何結果呢?
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
排比。給人一種吃不完,用不完的感覺,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這些措施是很基本的,梁惠王做到了嗎?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結合注釋,疏通語句(6段)
7、接著又提出了那些措施,設想了那些結果?
措施五畝……樹之以桑雞豚……無失其時百畝……勿奪其時謹…….申之以孝悌
效果
不王者,未之有也---王道之成
孟子從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兩方面詳細闡述了使民加多的辦法,從養(yǎng)民、教民角度提出了七條措施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結合注釋,疏通語句(7段)
8、哪兩句使用對比手法寫出諸侯貴族和下層百姓的不同情況,目的何在?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諸侯貴族) “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 (下層百姓)
一方面寫出了社會的不平等,另一方面也寫出了梁惠王仍然不愛民(從愛民角度寫)。
孟子還用了一個比喻,是怎樣比的?
——涂有餓莩歸罪于年成不好,如同刺人而殺之,歸罪于武器一樣。
9、孟子的“仁政”思想體現(xiàn)在哪里?
發(fā)展生產(chǎn)、制民之產(chǎn)、教化百姓、拋棄虐政。即“愛民”——保民無衣食之憂,教民以儒家之道。
能施仁政,則天下之民至焉。___仁者愛民
????????? 小結:
引論: 提出“民不加多”的疑問
3、句式較整齊,這樣氣勢充沛,增強雄辯力。
1、本文主要闡述了孟子施仁政的主張,要想民加多就要發(fā)展生產(chǎn),使民住有房,耕有田,吃得飽,穿得暖,還要市民懂禮儀,受教育,君王也必須鏟除虐政,只有這樣百姓才能歸附。
2、全文似乎散漫無章,實則結構嚴謹,段落分明,以使民加多為主線貫穿全文,思路清晰。
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闡述使“民加多”的具體措施
結論: 保民而王,“則天下之民至焉”
可以從兩方面評價。(一)孟子的王道思想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1.首先解決百姓的溫飽問題;2.加強文教德化,提高人民的精神修養(yǎng);3.統(tǒng)治者嚴于律己,不推卸責任。(二)孟子注意到了可持續(xù)發(fā)展問題:在開發(fā)利用自然資源時,不能濫砍濫伐,濫捕濫殺,更不能竭澤而漁。
一、用現(xiàn)代觀念評價孟子的主張
2、從孟子對梁惠王的指責中,可看出孟子是一個具有怎樣性格的人?
他一個聰明機智、狂放不羈、豪爽直率、愛民重民、肩擔天下、無畏無私的政治家、論辯家的形象。

英語朗讀寶

更多經(jīng)世濟民ppt下載 更多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中語文蘇教版必修四電子課本

寡人之于國也

版本: 蘇教版

年級: 必修四

切換課文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