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過程設計┃ 第1課時
┃教學小結┃
┃教學過程設計┃
第2課時
┃教學小結┃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電壓,知道電壓的單位。
2.會正確使用電壓表。
3.探究串、并聯(lián)電路中電壓的規(guī)律。
二、過程與方法
1.提出關于串、并聯(lián)電路的電壓分配規(guī)律的猜想,設計實驗方案并進行實驗探究。
2.結合電壓概念的引入,培養(yǎng)學生類比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隨堂實驗及相應的演示實驗,培養(yǎng)學生觀察物理現(xiàn)象、分析物理本質(zhì)的興趣。
2.通過交流合作,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態(tài)度與團隊協(xié)作精神。
【教學重點】
串、并聯(lián)電路的電壓分配規(guī)律。
【教學難點】
電壓的概念。
【教學突破】
讓學生經(jīng)歷“探究串、并聯(lián)電路電壓的特點”的過程,用電壓與水壓進行類比來理解電壓的概念。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自制的PPT課件、電壓表仿真課件、電池兩節(jié)、燈泡一只、開關一個、電壓表一個、導線若干。
◆學生準備
燈泡四只、開關一個、電壓表一個、導線若干。
教學過程
批注
一、觀察思考,引入新課。
教師出示幻燈片:瀑布圖片,學生觀察。
教師:水的流動形成水流,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提問:水流是怎樣形成的?電流又是怎樣形成的呢?
二、進行新課。
(一)認識電壓。
1.水流的形成。
(出示課件)問題:①水輪機在什么條件下會轉動?在什么條件下又停止轉動?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水壓是形成水流的原因。水壓消失水流停止,水輪機停止轉動。②怎么樣才能得到持續(xù)的水流?用抽水機提供水壓,就能得到持續(xù)的水流。
2.電流的形成。
(出示課件)學生討論,對比分析電流的形成與水流的形成,指出其相似之處,如圖4-2-1所示。
eq \x(燈泡)eq \(――→,\s\up7(猶如))eq \x(水輪機)
eq \x(開關)eq \(――→,\s\up7(猶如))eq \x(閥門)
eq \x(電路)eq \(――→,\s\up7(猶如))eq \x(水路)
eq \x(電流)eq \(――→,\s\up7(猶如))eq \x(水流)
eq \x(電壓)eq \(――→,\s\up7(猶如))eq \x(水壓)
eq \x(電源)eq \(――→,\s\up7(猶如))eq \x(抽水機)
圖4-2-1
3.電壓的單位。
(1)實驗探究:怎樣才能改變小燈泡的亮度?(通過改變電池的節(jié)數(shù),即改變電池兩端的電壓)
教師:對于某一水管來說,水壓越大,則水流越大;同樣,對于某一用電器來說,電壓越大,則電流越大,即電壓是有大小的。
(2)單位:(學生閱讀課文后回答)
在國際單位制中,電壓的單位是伏特,簡稱伏,符號是V,常用的電壓單位還有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1kV=1000V 1V=1000mV 1mV=1000μV
(3)常用的電壓:一節(jié)干電池的電壓一般是1.5V;一節(jié)蓄電池的電壓一般是2V;對人體的安全電壓:不高于36V;家庭電路電壓:220V;工業(yè)動力電壓:380V。
(二)測量電壓。
1.觀察認識電壓表。
觀察手中的電壓表,你可以獲得哪些信息?
學生觀察后交流:①表上有一個標記符號V;②三個接線柱:“-”“3”和“15”。標“-”的表示是“-”接線柱,另兩個就是“+”接線柱。所標的“3”“15”是表示量程的大小,使用時一定要用“一正一負”的接線柱;③量程和分度值:接“-”和“3”時量程是0~3V,分度值是0。1V,接“-”和“15”時量程是0~15V,分度值是0。5V。
2.電壓表的使用。
學生閱讀電壓表說明書,討論并歸納電壓表的使用規(guī)律,教師投影:
(1)電壓表要跟被測用電器并聯(lián)。
(2)連接電壓表時,必須使標有“-”的接線柱靠近電源的負極,另一個接線柱靠近電源的正極。
(3)所用量程的最大值必須大于被測電路的電壓。
問題:電壓表的連接方法與電流表的連接方法有什么異同?
3.電壓表的讀數(shù)方法。
問題:電壓表上“-”“3”“15”三個接線柱各表示什么意義?(“-”表示電壓表的負接線柱,“3”和“15”表示電壓表的正接線柱和兩個量程)
讀數(shù)方法:(可與電流表的讀數(shù)方法相比較)
①先看清所用接線柱,確認電壓表的量程;
②確定每大格和每小格的電壓值;
③讀出電壓值。
進行讀數(shù)練習(用電壓表仿真課件演示),教師演示,學生讀數(shù)。
討論:電壓表和電流表在使用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學生總結)
相同點:①使用前都要校零;②使用時必須讓電流從“+”接線柱流進去,從“-”接線柱流出來;③被測電流或電壓的大小都不能超出電表的量程。
不同點:①電壓表并聯(lián)在電路中,電流表串聯(lián)在電路中;②電壓表可以直接接在電源兩極上,而電流表不能直接接在電源兩極上。
4.用電壓表測量電壓。
實驗探究:小燈泡兩端的電壓。
實驗目的:練習使用電壓表測量電壓;探究小燈泡不發(fā)光時和發(fā)光時兩端的電壓大小。
學生畫出電路圖,連接實際電路。
注意:連接電路時,開關是斷開的,檢查無誤后再閉合開關。
學生測量:小燈泡發(fā)光時,燈泡兩端的電壓是________V;小燈泡不發(fā)光時,燈泡兩端的電壓是________V。
小組匯報測量結果。
通過電流的形成與水流的形成進行類比,對學生滲透類比的思想方法。
要求學生最好能夠識記這些常用電壓值。
電壓表的讀數(shù)采取自學的方式,因為前面已經(jīng)有了電流表讀數(shù)的基礎,學生很容易從電流表的讀數(shù)過渡到電壓表的讀數(shù)上來。
三、反思總結,布置作業(yè)。
1.學生談收獲和體會,包括知識方面與方法方面等。
2.教師進行評價。
3.布置作業(yè):教材第62頁“自我評價”第1、2題。
【板書設計】
第2節(jié) 電壓:電流產(chǎn)生的原因(1)
(一)認識電壓
1.類比法。
eq \b\lc\{\rc\ (\a\vs4\al\c1(水流的形成:抽水機→水壓→水流,電流的形成:電源→電壓→電流))
2.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3.電壓的單位。
(二)電壓的測量
1.觀察認識電壓表。
2.電壓表的使用。
3.電壓表的讀數(shù)方法。
4.用電壓表測量電壓。
【教學探討與反思】
電壓是一個較為抽象的概念。建立電壓的概念對學生來說難度較大,本節(jié)課用水壓類比來理解電壓,并通過課件演示使之更形象化,學生理解起來較簡單。對于電壓表的使用,通過與電流表的對比,既復習了前面的知識,又加深明確了兩者在使用時的不同點和相同點,有一箭雙雕的作用。
教學過程
批注
一、復習舊知,發(fā)散思維,引入新課。
復習提問1:電壓表的使用方法是怎樣的?
復習提問2:電壓表的讀數(shù)要注意什么?如何讀數(shù)?
學生思考回答。
教師:你已經(jīng)了解了串聯(lián)電路的哪些知識?還想知道哪些內(nèi)容?還有什么問題?
二、進行新課。
(三)電路中的電壓。
提出問題:串聯(lián)電路中的電壓有什么樣的關系?也和電流一樣,處處相等嗎?
教師:同學們可以大膽猜想,你認為會是什么呢?
學生猜想或假設:
小組1:我們認為串聯(lián)電路中電壓的關系應該和電流的關系相同,也是處處相等。
小組2:我們認為電壓應該從電源正極出發(fā),沿著電流的方向越來越小。因為電壓是使電路中形成電流的某種“力量”,力量會越用越小。
小組3:我們認為燈泡大的地方電壓大,燈泡小的地方電壓就小。
小組4:串聯(lián)電池組的電壓等于各個電池的電壓之和,串聯(lián)電路各點的電壓之和也應該等于兩點間的總電壓。
……
教師:同學們作了各種猜想,各樣假設,真實的結果到底是什么呢?請同學們用實驗來求證,大家先設計實驗。
學生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教師巡視了解。
小組匯報實驗設計方案,交流。
各組同學補充設計實驗電路(見圖4-2-2)和實驗數(shù)據(jù)表格(如下表)。
實驗次數(shù)
AB間的
電壓(V)
BC間的
電壓(V)
AC間的
電壓(V)
1
2
3
提問:在實驗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學生討論問答:①電壓表要并聯(lián)在電路中;②連接電路時,開關是斷開的;③在實驗中更換不同的小燈泡,進行重復測量,使實驗結論更具有普遍性。
學生分組實驗,并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教師巡視指導。
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串聯(lián)電路兩端的電壓等于串聯(lián)電路中各部分電路兩端的電壓之和,用公式表示為:U=U1+U2.
要求學生對探究活動進行回顧、分析,引導學生思考在探究的過程中,哪些問題真正弄懂了,哪些問題還不清楚,為什么有些小組的實驗數(shù)據(jù)是錯誤的,有些小組的誤差會比較大,而有些小組很準確,原因在哪里。
學生交流自己的實驗數(shù)據(jù)以及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討論解決。
同上方法,探究并聯(lián)電路中電壓的規(guī)律。
得出結論:在并聯(lián)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用公式表示為:U=U1=U2.
討論交流:小鳥會觸電嗎?
如圖4-2-3所示,圖中鳥A提示鳥B:“快飛,你會觸電的!”鳥B說:“你怎么不怕?”請分析圖中的對話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
解答:圖中開關閉合后,鳥A無電流通過(或鳥A兩爪間無電壓),鳥B有電流通過(或鳥B兩爪之間有電壓)會發(fā)生觸電。
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設計實驗電路圖和設計實驗表格的能力,開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要求學生對原始數(shù)據(jù)的記錄要實事求是、如實記錄,不許隨意改動,實驗中出現(xiàn)的問題要記錄下來,以便查找、分析原因。
培養(yǎng)學生交流協(xié)作的能力,善于評價自己的實驗結果,找出優(yōu)點和不足。
討論交流活動中,關鍵在于讓學生理解為什么左邊的小鳥不會觸電而右邊的小鳥會有危險。結合上述探究規(guī)律,指出在左邊的小鳥的兩只腳與導線的接觸點之間,電壓幾乎為零;而右邊的小鳥的兩腳之間,存在一定電壓(以后學習了歐姆定律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電壓是電流產(chǎn)生的原因,只有電流通過小鳥的身體,才會有觸電危險。這一討論交流活動的設計,形式較為活潑,目的在于加深學生對電壓概念以及電路中電壓分布規(guī)律的理解?;顒又行枳寣W生積極發(fā)言,表達見解,最終的合理解釋能夠通過學習討論闡述出來更好。
三、歸納總結,體會評價。
1.學生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體會,教師給予評價。
2.作業(yè):“自我評價”第3題。
【板書設計】
第2節(jié) 電壓:電流產(chǎn)生的原因(2)
(三)電路中的電壓。
串聯(lián)電路兩端的電壓等于串聯(lián)電路中各部分電路兩端的電壓之和,用公式表示為:U=U1+U2.
在并聯(lián)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用公式表示為:U=U1=U2.
【教學探討與反思】
在本節(jié)的實驗探究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自主地組成電路,選擇量程,進行接線操作,讀取數(shù)據(jù),完成正確使用電壓表的各種技能訓練。這些技能的訓練,是初中電學實驗共有的,也是電學實驗的基礎。學生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自己解決問題,對知識有更深刻的了解,體現(xiàn)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激發(fā)了學生探究的興趣和熱情。
這是一份物理九年級上冊2 電壓:電流產(chǎn)生的原因教案,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方法,教具資源,教學過程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2 電壓:電流產(chǎn)生的原因教案,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器材,教學設計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教科版九年級上冊第四章 探究電流2 電壓:電流產(chǎn)生的原因教案及反思,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重 點,教學難 點,教學過程,電路基本常識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