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題
起點和終點
課時
1
任課班級
執(zhí)教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共同的起始線是公平比較的基礎。
確定起點和終點是測量的基本要素。
紙蛙跳遠的距離可以用起跳點和落地點來標識。
科學探究目標:
學習標記起點和終點的方法。
嘗試以圖表的形式記錄和組織信息。
科學態(tài)度目標:
發(fā)展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測量的認同感。
認同以圖表形式組織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愿意傾聽他人的意見,樂于講述自己的觀點、展示自己的探究證據(jù)。
認同客觀地記錄紙蛙跳遠距離比獲得比賽勝利更重要。
科學、技術(shù)、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意識到比較和測量是人們認識世界的基本方法。
認識到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掌握標記起點和終點的方法,學習用紙帶測量。
教學難點
嘗試以圖表的形式記錄和組織信息。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每人一只紙蛙、一條紙帶、一支彩筆,膠水、剪刀、學生活動手冊。
教師準備:課件。
教 學 過 程
教學步驟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二次備課
一、游戲?qū)?br/> 請一位高個子和一位矮個子學生上臺比賽跳遠,其他學生觀察。
按照老師的要求做游戲。
二、問題聚焦
1.提問:“怎樣才能知道誰跳得更遠呢?”
2.根據(jù)回答,讓學生重新比賽,畫起跳線和落腳線。
3.揭示課題:起點和終點。
1.舉手回答問題。
2.重新比賽,畫起跳線和落腳線。
三、活動探索:紙蛙跳遠比賽
1.體驗紙蛙跳遠。
(1)發(fā)紙蛙,每人一個,讓學生體驗紙蛙跳遠的方法,確保每位學生都能讓紙蛙跳躍一段距離。
(2)提問:“你怎么知道紙蛙跳了多遠?”
(3)引導學生說出,在紙蛙起跳點畫一條線表示起點,在紙蛙落地點畫一條線表示終點,起點到終點的距離就可以表示紙蛙跳了多遠。
2.確定紙蛙跳遠的公平比賽規(guī)則。
(1)需要指出,我們通過在地上畫線的方式記錄了紙蛙跳遠的距離,但是無法方便地與別人紙蛙跳遠的距離進行比較。為了方便,我們可以在紙帶上記錄紙蛙跳遠的距離, 然后剪下來和別人的進行比較。
(2)老師展示一條起跳線和一個紙蛙,讓學生看清紙蛙的頭要對齊起跳線,再展示一條終點線和一個紙蛙,讓學生注意紙蛙的尾部要對齊終點線。
3.紙蛙跳遠比賽。
(1)發(fā)材料。
(2)關(guān)注并指導學生對起點線和終點線的確定提醒他們在紙帶上寫上姓名及日期,養(yǎng)成記錄的好習慣。
4.誰的紙蛙跳得最遠。
(3)要求對齊起點,然后比較終點。
(4)張貼各小組的紙帶,讓學生觀察、比較 “誰的紙蛙跳得最遠”,評出全班跳得最遠的紙蛙。
1.
(1)讓學生體驗紙蛙跳遠的方法。
(2)思考問題。
2.
(1)先傾聽,然后按照老師要求完成。
(2)全班要統(tǒng)一標準。
分小組活動。
自己練習。
4.(1)比較自己紙蛙三次跳遠的距離,確定最遠的一次作為自己紙蛙的跳遠距離。
(2)比較小組成員的紙蛙,確定“哪只紙蛙跳得最遠”。
四、研討
1.提問:“在小組中,誰的紙蛙跳得最遠? 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導學生基于實驗的關(guān)鍵步驟。
2.提問:“觀察張貼在黑板上的紙帶,它為你提供了有關(guān)紙蛙跳遠的什么信息?”“你的紙蛙三次跳遠的距離相同嗎?你是怎么知道的?”“你還有其他可以確定跳遠距離的方法嗎?”
3.教師在比較中需反復提醒:①對齊起點②確定終點。
1.有根據(jù)地說出自己的結(jié)論。
2.思考,舉手回答問題。
3.傾聽。
五、貼紙帶與展示
用同樣大小的紙折一個飛機,看看誰的飛機飛得遠。
把紙帶粘貼在學生活動手冊上。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一年級上冊2.起點和終點教案設計,共5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簡析,學生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流程圖,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1學年2.起點和終點教案設計,共2頁。教案主要包含了研討與小結(jié)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1學年2.起點和終點教學設計及反思,共6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簡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教師板書起點,教師板書終點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