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編版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大單元教學設計 一、單元分析: 本單元是整本書閱讀單元,圍繞人文主題“跟隨外國文學名著的腳步,去發(fā)現(xiàn)更廣闊的世界”組織選文,共編排了三篇課文:精讀課文《魯濱孫漂流記(節(jié)選)》,略讀課文《騎鵝旅行記(節(jié)選)》和《湯姆?索亞歷險記(節(jié)選)》。三篇課文都是名著節(jié)選,且都是歷險類故事。 《魯濱孫漂流記(節(jié)選)》作為本單元唯一的精讀課文,是閱讀和習作的重要例文。課文由“梗概”和“節(jié)選”兩部分組成,“梗概”部分按魯濱孫歷險的時間順序記敘了他“流落荒島——回船取物——建房定居——養(yǎng)牧種植——救下俘虜——回到英國”的經歷,塑造了主人公不畏艱險、機智勇敢、機智能干、樂觀積極的形象?!肮?jié)選”部分采用 與“節(jié)選”比較閱讀,會發(fā)現(xiàn)“梗概”部分完整、連貫地介紹了原著的主要內容,但又對原著重要事件有所選擇,在表達上也更簡潔凝練;“節(jié)選”部分則更細致地講述了魯濱孫的荒島生活經歷,展現(xiàn)了他內心的變化。 《騎鵝旅行記(節(jié)選)》和《湯姆?索亞歷險記(節(jié)選)》是著名的兒童文學名著,都是一個小男孩的成長記?!厄T鵝旅行記(節(jié)選)》講述了小男孩尼爾斯變成狐仙后,他的世界發(fā)生的一系列有趣的變化:能聽懂動物說的話,變得覺得弱小無力,開始對以前的所作所為后悔,開始為父母著想,塑造了一個由不愛學習、調皮搗蛋、愛惡作劇、愛欺負小動物的孩子成長為熱愛學習、真誠善良、智慧勇敢、具有正義感的少年的形象。 《湯姆?索亞歷險記(節(jié)選)》講述的是小主人公湯姆和小姑娘貝琪石洞歷險,獲救回村后的故事,塑造了一位天真活潑、機智勇敢、敢于探險、追求自由的少年形象。兩篇略讀課文均有“導語”和“節(jié)選”兩部分組成,通過導語引導學生主動梳理故事情節(jié),交流閱讀感受,激發(fā)對原著的閱讀興趣。 本單元的習作、《快樂讀書吧》和《語文園地》都圍繞閱讀,與閱讀課文聯(lián)系緊密,可以整合。《口語交際》和《語文園地》的“交流平臺”指向對作品的情節(jié)、人物等進行交流。習作“學習寫作品梗概”,是對閱讀中常見的應用文體進行練習?!犊鞓纷x書吧》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多種閱讀方法,進行更廣闊的閱讀。 以文本為落腳點,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內容”和“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節(jié)交流感受”,指向明確,層次分明,邏輯清晰:閱讀梗概,領會作品主要內容;在領會主要內容的基礎上,繼續(xù)深入閱讀,生發(fā)個性的感受和認識,并學會表達。 本單元的教學,除落實“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內容”和“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節(jié)交流感受”兩個語文要素外,還兼顧綜合運用批注、摘抄、畫結構圖或人物圖譜等多種閱讀方法,提升閱讀能力,以及激發(fā)閱讀原著、閱讀更多的世界名著的興趣。 二、學習目標 三、情境與任務 (一)學習情境 同學們,在浩瀚的世界文學寶庫中,有許多燦若星辰的作品。它們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本單元以《魯濱孫漂流記》《騎鵝旅行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為主要書目,跟隨外國文學名著的腳步,去發(fā)現(xiàn)更廣闊的世界。 (二)任務框架與內容安排 歡迎大家登上環(huán)球旅行的游輪,非常感謝大家踴躍參加“環(huán)球體驗官”活動,我們收到了很多的名人名家的推薦信,奇妙且美好的旅程更讓人充滿期待,下面請大家一起徜徉在奇妙的旅程中吧。 第一站 英國 第二站 瑞典 第三站 美國 石洞歷險記 奇妙大變身 荒島漂流記 第四站 名著交流展 第五站 讀書品鑒會 第六站 漫步語文園地 學寫作品梗概 第七站 徜徉名著海洋 漫步語文園地 同讀一本書 快樂讀書吧 5 魯濱孫漂流記(節(jié)選) 教學過程: 第一站:英國 荒島漂流記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師生互動:猜猜他(她)是誰? PPT出示圖片 2.同學們,在十八世紀初,英格蘭的大街小巷談論著一個傳奇人物。1704年9月,塞爾柯克因與船長失和,他被放逐到智利海外荒島,長達四年四個月之。他在登島時帶著裝有工具的工具箱。1709年2月,他被伍茲羅杰斯船長所救。1711年,塞爾柯克回到了倫敦,并在報刊上講述了自己的經歷,他成了聞名一時的人物。他沒想到的是,這段傳奇般的冒險經歷激發(fā)了一個作家的靈感,不久,以他的故事為原型的小說就發(fā)表了。同學們知道這部小說的名字嗎? 3.板書課題,理解課題。 明確:“魯濱孫漂流記”這個題目交代了故事的主人公和主要事件,同時也能引起人們的思考:魯濱孫經歷了哪些困難?他是怎樣解決困難的?故事的結局如何?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學生查找資料,了解《魯濱孫漂流記》的作者及其主要內容。 (1)了解作者。 笛福(1660—1731) 英國作家,英國啟蒙時期現(xiàn)實主義小說的奠基人,被譽為“英國現(xiàn)實主義小說之父”,歐洲的“小說之父”。他出生于倫敦,受過中等教育,在學習多年神學后發(fā)現(xiàn)自己不喜歡宗教生活而經商。他在經商過程中游歷甚廣,但是后來生意失敗,負債累累。經過種種磨難后他投身于文學創(chuàng)作,代表作品有《辛格爾頓船長》《摩爾·弗蘭德斯》《魯濱孫漂流記》等。 (2)創(chuàng)作背景。 《魯濱孫漂流記》是笛福受當時一個真實故事的啟發(fā)而創(chuàng)作的。1704年蘇格蘭水手賽爾科克在海上與船長發(fā)生爭吵,被船長遺棄在荒島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國。賽爾科克在荒島上并沒有什么值得頌揚的英雄事跡。但笛福塑造的魯濱孫卻完全是個新人,成了當時人們心目中的英雄。小說一經發(fā)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轟動,有人把它拍成了電影,有人把它編成連環(huán)畫,成為人們最喜愛的小說之一。 教師出示自讀要求,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1)讀準字音。 ◆需注意的字音:翹舌音:柵 邊音:聊 后鼻音:控 ◆易讀錯的字音:“乏”讀“fá”,不要讀成“fàn”;“剔”讀“tī”,不要讀成“tì”。 (2)認清字形。 ◆區(qū)分形近字:懼——俱 宴——晏 乏——之 籍——藉 聊——柳 柵——珊 貸——貨 剔——賜 襲——壟 控——腔 ◆易寫錯的字:“凄”部首是“冫”,不要寫成“氵”;“聊”右邊是“卯”,不要寫成“卵”;“覆”下面左邊是“彳”,不要寫成“亻”。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過渡:同學們,你們在初讀課文的時候有沒有發(fā)現(xiàn)本篇課文與我們以前學習的課文在編排方式上有一些不同?本課由兩部分構成,即《魯濱孫漂流記》這部小說的梗概和節(jié)選片段。同學們分別讀一讀,概括它們各自的主要內容。 1.朗讀“梗概”,了解《魯濱孫漂流記》這部小說的主要內容。 (1)了解什么是“梗概”。 (2)認識“梗概”的特點。 四、品讀課文,賞析文本 1.思考:讀節(jié)選片段,在“梗概”中找對應內容。 有一次 在島上定居下來 很多年過去了 又過了幾年 有一天清晨 在荒島上度過了二十八年后 時間順序 2.概括梗概的主要內容,試著用小標題概括出來。 2流落荒島 3-5建房定居 6馴養(yǎng)培育 7-8救“星期五” 9-10回到英國 借助小標題,概括梗概中魯濱孫遇到的困難及解決困難的方法,說說魯濱孫給自己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魯濱孫是一個聰明能干、勇敢堅毅、不怕困難、敢于冒險的人。 通過學習梗概部分,我們了解了這部世界名著的主要內容,練習說說主要的內容。 小說主要介紹了遇難荒島的魯濱孫與自然斗爭,以頑強的意志生存了下來,還收留了一個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訓成了忠實的奴仆。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變船只的船長,回到英國。 第二課時 復習回顧,溫故知新 請同學們回顧這部小說的主要內容。 明確:主要寫了流落荒島的魯濱孫與惡劣環(huán)境斗爭的經歷,并以頑強的意志生存了下來,還解救并收留了一個野人,取名叫作“星期五”,把他訓成了忠實的奴仆。最后,他救了一艘船只的船長,回到英國。 品讀片段,梳理脈絡 1.默讀節(jié)選片段 思考:(1)讀節(jié)選片段,在“梗概”中找對應內容。 (2)概括節(jié)選片段的主要內容,劃分層次 明確(1):時間 我是在9月30日登上了這個荒無人煙的島 初到荒島 在島上待了十二天以后 故事情節(jié) 流落荒島——搜集有用的物資 建房定居——用有限的工具砍木材、打木樁 明確(2):(第1-7自然段)魯濱孫流落荒島后的生活狀態(tài)。 (第8-10自然段)魯濱孫面對現(xiàn)實的思考。 2.讀課文節(jié)選內容, 思考:(1)魯濱孫遇到了哪些困難?他如何克服困難? 在克服種種困難的過程中,心態(tài)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匯報展示: ①魯濱孫克服了哪些困難?(身陷孤島,生活憂傷寂寞;在島上缺少必要的工具,干什么都困難重重。) 重點句子:我現(xiàn)在處在一個令人憂傷的、沒有言語交流的生活場景中,也許這種生活在世界上是前所未聞的。 明確:這句話是魯濱孫在孤島上生活的寫照。他所要過的生活“在世界上是前所未聞的”,他的心情是憂傷的。一個人置身于孤島,魯濱孫面對的困難除了吃穿住的窘迫,還有內心的孤寂和絕望,這是他能否在島上活下去的關鍵。他認識到了這一點,就能更好地戰(zhàn)勝這些困難。 我?guī)缀趸艘荒旯し虿磐耆贾煤梦夷莻€用柵欄圍起來的小小的住所。 我花了好長的時間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再花上更長的時間把它們運回家。也就是說,我需要花兩天時間砍成一根木樁并運回來,在第三天才把它打進地里。 明確:這些句子表明魯濱孫每完成一件事都要付出非常多的時間和精力,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到魯濱孫具有頑強的毅力和肯吃苦的精神。 ②他的心態(tài)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預設:這個問題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師應以選文后半部分為依據(jù),重點引導學生分析魯濱孫面對現(xiàn)實情況時心理產生的變化,探究他列出“壞處”和“好處”的作用,并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深刻感悟魯濱孫從自己的不幸處境中得出的經驗教訓的現(xiàn)實意義。 A.文中表明魯濱孫心理變化過程的句子:我的理智現(xiàn)在已經逐漸能夠控制我的沮喪心情,我開始盡可能地安慰自己,把我遇到的兇險和幸運作個對比,使自己能夠心平氣和。 B.魯濱孫列出“壞處”和“好處”的作用。 明確:首先給魯濱孫帶來了勇氣,使他清楚地認識到自己還沒有完全處于絕境;其次,這也使魯濱孫能夠知足安命,不再抱怨眼前的一切,接受現(xiàn)實,積極樂觀地謀求生存;再次,他通過對照得到心理安慰,得到了要頑強活下去的理由。 ③你覺得魯濱孫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明確:魯濱孫是一個不屈服于命運的人,面對命運棄他于孤島,能及時調整心態(tài),努力改變不幸的命運;他是一個善于調整心態(tài)的人,他經歷了三次心態(tài)調整,逐漸解決了生存問題、生活問題及如何活得有意義的問題;他是一個不怕孤獨的人,他與貓狗為伴,以記日記來排遣寂寞,活得充實;他是一個以苦為樂的人,盡管島上條件極差,他仍不斷自我安慰,盡量改善生活;他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面對不幸,他沒有失去生活的信心,而是熱情地投入實際生活中去。 三、探究寫法,學習技巧 1.師生共同探究寫法。 (1)讀了這個片段,你能判斷出它在小說的哪個部分嗎? (2)思考這一部分在表達上與梗概部分相比有什么不同。 (3)使用第一人稱敘事有何好處? 明確(1):在小說的開頭部分 原因:1.時間上判斷 2.做的事情的判斷 3.魯濱孫的記錄 明確(2): 梗概是用第三人稱來敘述的,而精彩片段用第一人稱來描寫“我”遇難荒島后的所見所聞、所想所做。 梗概只保留了小說起因、經過、結果的大概內容,而精彩片段中含有大量細膩逼真的心理活動描寫,增強了小說的真實性。 明確(3):第一人稱的敘述角度,寫的都是“我”的眼中事和心中事,可充分展現(xiàn)“我”的內心世界,這樣寫讀者更有代入感。閱讀時,好像不僅作者是“我”,連讀者也變成了小說中的“我”。所以第一人稱敘事的好處是使小說情境顯得更為真切,無形中拉近了讀者與作品的距離,可以十分詳盡地感受魯濱孫的心理活動,這就極大增強了小說的真實效果,讀來使人興味盎然。 四、深情朗讀,感受魅力 1.深情朗讀,感受魯濱孫的精神光輝。 齊讀: “總的說來,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盡折磨的處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寬慰的東西。這場世界上苦難最深重的經歷告訴世人:在困境中,我們可以把好處和壞處對照起來看,并且從中找到一些東西來寬慰自己?!?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拓展延伸 通過討論、摘抄或寫心得體會的形式,開展交流活動。 最近你遇到什么困難和煩惱了嗎?像魯濱孫一樣把壞處與好處列出來吧。 閱讀小說《魯濱孫漂流記》,了解魯濱孫在荒島戰(zhàn)勝困難、謀求生存的非凡經歷,體會他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 分類具體內容內容簡說教學要點課時安排課文魯濱孫漂流記(節(jié)選)本文由“梗概”和節(jié)選片段構成。“梗概”概括了魯濱孫在荒島上的生活經歷。節(jié)選片段講述了他初到荒島的生活狀態(tài)和面對現(xiàn)實的思考。了解魯濱孫的非凡經歷,感悟魯濱孫的性格特點,體會他面對厄運時頑強、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2課時騎鵝旅行記(節(jié)選)選文寫了一個叫尼爾斯的小男孩變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及和一只家鵝開啟了奇妙的旅程。引導學生閱讀故事,了解小男孩尼爾斯變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感受童話的無窮魅力。1課時湯姆·索亞歷險記(節(jié)選)選文主要講述了湯姆與貝琪從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體現(xiàn)了湯姆不僅聰明、勇敢,而且善良、有樂觀向上的品格與精神。品讀故事,學習湯姆·索亞的優(yōu)秀品質,感悟作品的藝術魅力,激發(fā)學生閱讀整部小說的興趣。1課時口語交際同讀一本書開一次讀書會,圍繞同一本書交流讀書心得,分享閱讀的收獲。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得出自己的獨特體會,并學會表達和分享。1課時習作寫作品梗概學習概括作品主要內容的步驟和方法。引導學生掌握寫梗概的方法,并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概括。2課時語文園地交流平臺交流閱讀名著的方法和體驗,學習準確評價人物的方法。引導學生從細節(jié)入手來讀懂名著名篇。2課時詞句段運用體會夸張修辭手法的作用并學會運用;感受不同譯文語言的魅力。體會夸張的作用,并學會仿寫;說出自己閱讀不同譯文的感受。日積月累學習、積累《增廣賢文》中的格言。引導學生理解格言的意思,學會積累運用。快樂讀書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園了解一些世界名著的故事內容,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深入了解名著,學會做讀書筆記,分享閱讀收獲。機動文本分析《魯濱孫漂流記》是英國作家笛福寫的長篇小說,魯濱孫是書中的主人公。小說講述了魯濱孫因船只遭遇暴風失事,漂流到荒島,在荒無人煙的小島上戰(zhàn)勝種種困難獨自生活了二十八年,最后在“星期五”的幫助下回到英國的故事。 課文由“梗概”和節(jié)選片段構成?!肮8拧卑磿r間順序概括了魯濱孫“遇險上島”“建房定居”“養(yǎng)牧種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國”的歷險經歷。節(jié)選片段主要寫了魯濱孫初到荒島上的生活狀態(tài)和面對現(xiàn)實的思考。這兩部分內容共同塑造了魯濱孫不畏艱險、機智堅強、聰明能干的形象。 本課對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很容易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文中魯濱孫在荒島戰(zhàn)勝種種困難的經歷以及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既是學生學習上的重點、難點,也是激發(fā)學生思維的興奮點。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讓學生與文本進行充分接觸,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和感悟。教學目標1.會寫15個生字,重點理解“天涯海角、流落、安慰、簡陋、前所未聞”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故事大意。 3.品讀精彩片段,積累語言,激發(fā)閱讀興趣。 4.了解魯濱孫在荒島戰(zhàn)勝困難、謀求生存的非凡經歷,體會魯濱孫面對困難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教學重點了解魯濱孫流落到荒島后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體會他勇敢無畏的精神。教學難點把握故事的線索和主要情節(jié),關注人物命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了解梗概的寫法,激發(fā)閱讀原著的興趣。課時安排2課時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