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文用擬人的手法,通過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講述雨點兒從云彩里落下來后,大地所發(fā)生的變化。
在對話中,小雨點兒說它想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點兒說它想要去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它們的選擇看似矛盾,但都給大地帶來了美好的變化——小雨點兒讓花更紅了,草更綠了;大雨點兒讓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開出了紅花,長出了綠草。
【教學目標】
1.認識“點、彩”等10個生字和四點底、穴寶蓋2個偏旁,讀準多音字“數(shù)、長”。會寫“來、半”等4個字和橫鉤1個筆畫。
2.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不”的不同讀音,讀好逗號和句號的停頓。
3.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雨點兒給大地帶來的美好變化。
【教學重點】
學習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不”的不同讀音,讀好逗號和句號的停頓。
【教學準備】
PPT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準確認讀本課生字和四點底、穴寶蓋2個偏旁,讀準多音字,會寫“來、辦”等4個字和橫鉤筆畫。
2.正確朗讀課文。會用“數(shù)不清”和“落”等詞說句子。
【教學過程】
一、情景激趣,導入新課
1.猜謎語。
師: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猜一個謎語:
千條線、萬條線,
落入水中都不見。
預設:雨。
2.師:生活中你見過什么樣的雨呢?
預設1:大雨、小雨、毛毛雨
預設2:雷陣雨、狂風暴雨
師:你觀察過大雨嗎?是什么樣的?
預設1:大雨有時伴著雷聲、閃電,像用盆往下潑一樣。
預設2:落在地上的雨水很快就匯成溪流。
師:這種雨在夏天常見,小雨多在什么季節(jié)下?
預設:春天、秋天。
3.師:多么可愛的雨呀!還有一首寫雨點兒的兒歌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播放兒歌——小雨點兒
小雨點兒,
沙沙沙,
落在花園里,
花兒樂得張嘴巴。
小雨點兒,
沙沙沙,
落在池塘里,
魚兒樂得搖尾巴。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雨點兒的課文。
板書:雨點兒
師:注意兒化音的讀法,是卷舌音。帶著喜愛的感情,讀出雨點兒的可愛。老師范讀題目,學生跟讀。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聽老師朗讀課文。
2.學生初讀課文,邊讀邊畫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3.多種方式認讀生字。
(1)讀音歸類識字。
前鼻音:點、半、問。
后鼻音:空、方、更、長。
(2)換一換。
閃-人+口=問
(3)加一加。
①采+彡=彩 ②門+口=問
(4)比一比。
①?!纭? ②冖——宀——穴
(5)換一換。
紅-纟+穴=空
(6)多音字。
多音字:字形相同,在不同的語境中,意思不同,讀音不同。
數(shù):(shù) 數(shù)學 算數(shù) 數(shù)量
(shǔ) 數(shù)不清 數(shù)星星
◎我喜歡上數(shù)(shù)學課。
◎我會數(shù)(shǔ)數(shù)(shù)。
◎天上有無數(shù)(shù)星星,數(shù)(shǔ)也數(shù)(shǔ)不清。
長:(chánɡ) 長短 長度 長處
(zhǎnɡ) 成長 生長 長大
◎我們要學習別人的長(chánɡ)處。
◎黃牛長(zhǎnɡ)著一條長(chánɡ)長(chánɡ)的尾巴。
◎小樹長(zhǎnɡ)高了。
(7)組詞法識字。
點:地點 早點 點頭 點心 點火 有點
彩:云彩 色彩 彩色 七彩 多彩 精彩
半:半年 半天 半空 一半
空:天空 空中
問:問好 問候 問題 過問 問答 提問
回:回答 返回 來回 回頭
答:問答 對答 答案
方:地方 方向 方法
久:不久 長久 很久
更:更加 更好
4.集體認讀。
(1)帶拼音指名認讀。
出示PPT: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shǔ),數(shù))不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qīnɡ),清)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shù),數(shù))學 云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cǎi),彩)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bàn),半)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kōnɡ),空)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wèn),問)好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1(huí),回)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1(dá),答) 地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fānɡ),方) 不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1(jiǔ),久)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ɡènɡ),更)加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zhǎnɡ),長)大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chánɡ),長)短
(2)帶拼音開火車認讀。
(3)去掉拼音開火車認讀。
出示PPT:
數(shù)不清 數(shù)學 云彩 半空
問好 回答 地方 不久
更加 長大 長短
(4)去掉拼音齊讀。
三、讀熟課文
1.把生字寶寶帶回到課文中,自主朗讀課文。讀正確。
2.老師范讀,學生跟讀。讀流利。
3.指名朗讀,齊讀。讀熟。
四、指導寫字。
1.指導寫“來”字。
(1)教學筆順,學生書空。
出示PPT:
(2)引導觀察“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7畫,獨體字。上橫宜短,下橫稍長,豎從橫畫中間正直而下,兩點左右對稱;撇、捺均從下橫與豎相交處起筆,左右舒展對稱。
(3)老師示范寫“來”字,學生描紅、臨寫。
2.指導寫“半”字。
(1)教學筆順,學生書空。
出示PPT:
(2)引導觀察“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畫,獨體字。左右對稱。第二橫要長。豎寫在豎中線上,要直。
(3)老師示范寫“半”字,學生描紅、臨寫。
3.指導寫“你”字。
(1)教學筆順,學生書空。
出示PPT:
(2)引導觀察“你”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7畫,左右結構。左窄右寬。豎鉤在豎中線的右側。
(3)指導書寫新筆畫橫鉤。
橫鉤寫法:橫鉤起筆稍重,在拐彎處稍作停頓,再向左下出鉤。
(4)老師示范寫“你”字,學生描紅、臨寫。
4.指導寫“有”字。
(1)教學筆順,學生書空。
出示PPT:
(2)引導觀察“有”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畫,半包圍結構。第一筆橫要寫得長一些,要寫平直。撇從豎中線上起筆,要寫得舒展。
(3)老師示范寫“有”字,學生描紅、臨寫。
5.比比誰寫得工整、漂亮。展示學生作品,師生共同評議。
6.會寫字組詞,寫一寫:
從來 半天 你們 有人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分角色讀課文。注意“不”的不同讀音,并能讀好逗號和句號的停頓。
2.會用“更”練習說話。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讀一讀。
出示PPT:
數(shù)不清 數(shù)學 雨點 云彩 半空
問好 回答 地方 不久 更加
長大 長短
2.聽寫詞語。
從來 半天 你們 有人
二、理解課文
(一)整體感知
1.標自然段。
師:數(shù)一數(shù),全文有幾個自然段?把序號寫在每個段落的前面。
檢查標段情況。
2.帶著問題,聽讀課文。
師:聽老師讀課文,邊聽邊想:雨點兒從哪里來?又要到哪里去呢?雨點兒給大地帶來了怎樣的變化呢?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提問:雨點兒從哪里來?
預設:數(shù)不清的雨點兒,從云彩里落下來。
2.師:誰來讀讀這句話?
學生朗讀。
師:哪個詞表示雨點數(shù)量很多?
預設:數(shù)不清。
師:“數(shù)不清”的“數(shù)”是多音字,你還在哪里見過這個字呢?
預設:我們在數(shù)學的數(shù)里見過,讀數(shù)。
師:雨點兒不但多,還很輕很輕,你從哪個詞看出來的呢?
預設:落。
師:同學們,現(xiàn)在請閉上眼睛,想象這么多雨點兒從空中輕輕落的美麗畫面。好,我們再來讀讀這句話。
學生齊讀。
師:在生活中,你還看見過數(shù)不清的什么從哪里輕輕落下來呢?
預設1:秋天到了,一陣風過,數(shù)不清的黃葉從樹上落下來。
預設2:冬天,數(shù)不清的小雪花從空中落下來。
(三)學習二、三、四自然段
師:數(shù)不清的小雨點兒從云彩里落下來,它們要到哪里去呢?我們來看第二自然段。
1.自由讀讀二、三、四自然段。
出示PPT:
半空中,大雨點兒問小雨點兒:“你要到哪里去?”
小雨點兒回答:“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你呢?”
大雨點兒說:“我要去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br>師:小雨點兒和大雨點兒一問一答,還記得前面學過的問句用什么樣的語氣讀嗎?
預設:疑問,語調(diào)上揚。
(3)分角色讀。
師:大雨點兒大,比較穩(wěn)重,老師來讀他的話。小雨點兒活潑天真,同學們來讀。像這樣,一人扮演一個角色進行對話,叫分角色朗讀。準備好了嗎?我們開始了。
(4)師:如果小雨點兒和大雨點離得距離很遠,他們會怎么說話?
預設:他們會大聲說話。
師:誰來試一試?
學生試讀。
三、學習第五自然段
1.師: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去到了不同的地方,結果怎樣呢?
預設: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紅了,草更綠了。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長出了紅的花,綠的草。
出示PPT:
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紅了,草更綠了。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開出了紅的花,長出了綠的草。
2.朗讀第五自然段。
師:“長”是個多音字,在這里讀“zhǎnɡ”,長大的長,前面我們學的長短的長的讀“chánɡ”。
(2)師:同學們還記的《青蛙寫詩》中我們學習的標點符號嗎?有——
預設:逗號、句號,省略號。
師:逗號像——
預設:小蝌蚪。
師:句號像——
預設:水泡泡。
師:小蝌蚪和水泡泡跑到這一段中來了,請同學們把他們找出來,并用筆圈畫出來吧。
(3)讀好停頓。同學們還記得朗讀的時候怎樣停頓嗎?遇到逗號的時候,停頓——
預設:短一點兒。
師:遇到句號的時候,停頓——
預設:長一點。
(4)師:草兒花兒在雨點兒的滋潤下,也變得更紅更綠,大地更生機勃勃了。我們再讀第五自然段,注意逗號和句號停頓喲。
學生練讀,師生評價。
3.師:讀了這一段話,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
預設1:為什么花更紅了,草更綠了?
預設2:為什么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開出了紅的花,長出了綠的草?
師生交流:生命的生長離不開水的滋養(yǎng)。干旱的大地,沒有花也沒有草。大家盼呀,盼呀,終于下雨了,大地濕潤了,不久開出了紅的花,長出了綠的草。
4.師:同學們,想一想:這一切都是誰的功勞?
預設:雨點兒。
師:你喜歡雨點兒嗎?
預設:喜歡。
師:如果你就是那些花啊,草啊,現(xiàn)在你最想對雨點兒說什么?
預設:雨點兒,謝謝你們,正是有了你們的滋潤,我們才發(fā)芽,長大,開花。師:雨點兒又會說些什么呢?
預設:不用謝。小花小草們,你們快長吧快長吧,長大把我們的地球打扮得更加美麗。
師:讓我們帶著對雨點的喜愛再來讀一讀整篇課文。
四、初步感受“不”字的變調(diào)。
(1)同學們,“不”在不同的詞語中有許多不同的讀音,你發(fā)現(xiàn)了嗎?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去探索“不”的規(guī)律。
(2)課件出示詞語:
不(bù)多 不(bù)行 不(bù)久 不(bú)用 不(bú)去
指名讀,請小教師領大家讀,齊讀。
(3)小結:讀“不”字組成的詞語,后面的字是四聲時,“不”讀二聲;后面的字是其他聲調(diào)時,“不”都讀四聲。
(4)你會讀“不”了嗎?請你吧下面的句子讀正確。
① EQ \* jc0 \* "Fnt:宋體" \* hps20 \ \ad(\s \up 11(pínɡ),瓶) EQ \* jc0 \* "Fnt:宋體" \* hps20 \ \ad(\s \up 11(zi),子) EQ \* jc0 \* "Fnt:宋體" \* hps20 \ \ad(\s \up 11(lǐ),里) EQ \* jc0 \* "Fnt:宋體" \* hps20 \ \ad(\s \up 11(de),的) EQ \* jc0 \* "Fnt:宋體" \* hps20 \ \ad(\s \up 11(shuǐ),水) EQ \* jc0 \* "Fnt:宋體" \* hps20 \ \ad(\s \up 11(bù),不) EQ \* jc0 \* "Fnt:宋體" \* hps20 \ \ad(\s \up 11(duō),多)。
② EQ \* jc0 \* "Fnt:宋體" \* hps20 \ \ad(\s \up 11(wǒ),我) EQ \* jc0 \* "Fnt:宋體" \* hps20 \ \ad(\s \up 11(bú),不) EQ \* jc0 \* "Fnt:宋體" \* hps20 \ \ad(\s \up 11(qù),去) EQ \* jc0 \* "Fnt:宋體" \* hps20 \ \ad(\s \up 11(tú),圖) EQ \* jc0 \* "Fnt:宋體" \* hps20 \ \ad(\s \up 11(shū),書) EQ \* jc0 \* "Fnt:宋體" \* hps20 \ \ad(\s \up 11(ɡuǎn),館) EQ \* jc0 \* "Fnt:宋體" \* hps20 \ \ad(\s \up 11(le),了)。
五、拓展閱讀
1.《春夜喜雨》前四句。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chūn),春)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yè),夜)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xǐ),喜)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yǔ),雨)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tánɡ),唐)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dù),杜)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fǔ),甫)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hǎ),好)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yǔ),雨)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zhī),知)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shí),時)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jié),節(jié)),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dānɡ),當)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chūn),春)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nǎi),乃)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fā),發(fā))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shēnɡ),生)。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suí),隨)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fēnɡ),風)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qián),潛)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rù),入)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yè),夜),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rùn),潤)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wù),物)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xì),細)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wú),無)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shēnɡ),聲)。
2.兒歌。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dī),滴)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dá),答),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dī),滴)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dá),答),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xià),下)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yǔ),雨)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la),啦),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xià),下)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yǔ),雨)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la),啦)。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mài),麥)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miá),苗)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shuō),說):“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xià),下)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ba),吧),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xià),下)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ba),吧),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wǒ),我)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yà),要)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zhǎnɡ),長)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dà),大)?!?br>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liǔ),柳)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shù),樹)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shuō),說):“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xià),下)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ba),吧),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xià),下)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ba),吧),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wǒ),我)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yà),要)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fā),發(fā))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yá),芽)?!?br>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kuí),葵)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huā),花)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shuō),說):“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xià),下)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ba),吧),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xià),下)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ba),吧),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wǒ),我)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yà),要)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kāi),開)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huā),花)。”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xiǎ),小)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dì),弟)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dì),弟)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shuō),說):“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xià),下)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ba),吧),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xià),下)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ba),吧),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wǒ),我)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yà),要)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zhǒnɡ),種)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ɡuā),瓜)。”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dī),滴)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dá),答),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dī),滴)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dá),答),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xià),下)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yǔ),雨)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la),啦),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xià),下)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yǔ),雨) EQ \* jc0 \* "Fnt:楷體" \* hps20 \ \ad(\s \up 17(la),啦)。
六、課后作業(yè)
1.和同學或爸爸媽媽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好長句子的停頓。
2.寫好“從”“來”“半”你”“有”5個字,每個字4遍,音節(jié)兩遍。
七、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1.識字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本節(jié)課注重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識字,運用多種方法識字,為學生今后自主識字、學好語文打下了基礎。
2.讓學生在充分體驗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自由地朗讀,將內(nèi)心對雨點兒的喜愛自然而然地釋放出來。學生在課上朗讀得十分精彩。
不足之處:
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我還要注意授課語言要簡潔明了,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點滴進步,善于表揚、鼓勵學生,讓學生更喜歡上語文課。
這是一份統(tǒng)編版(2024)一年級上冊(2024)雨點兒教學設計,共1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解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準備,課時安排,課時目標,教學過程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語文統(tǒng)編版(2024)一年級上冊(2024)雨點兒第2課時教案,共5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反思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統(tǒng)編版(2024)一年級上冊(2024)雨點兒教學設計,共1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謎語激趣,導入新課,初讀課文,隨文識字,朗讀課文,集中識字,指導書寫,學生練寫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