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選擇題
1.所有物體都有受熱膨脹、遇冷收縮的性質(zhì),但不同物體在同一溫度下膨脹(收縮)的本領(lǐng)不同,如鐵比木頭受熱時膨脹本領(lǐng)大,在﹣46℃的北方寒冬,用木尺測量鋼管長度時,測量值比真實值(假設(shè)木尺在常溫下測量為準確值)( )
A.偏大B.偏小
C.不偏大也不偏小D.無法確定
2.日常生活中,為了讓同學(xué)們養(yǎng)成關(guān)注生活和社會的良好習(xí)慣,科學(xué)老師倡導(dǎo)同學(xué)們對身邊的一些常見的科學(xué)量進行估測的實踐活動,以下估測數(shù)據(jù)符合實際的是( )
A.科學(xué)書中一頁紙張的厚度約為0.01m
B.一粒西瓜子平放在桌面上時,對桌面的壓強約為20Pa
C.一個中學(xué)生從一樓走上二樓克服重力做的功約150J
D.教室里的日光燈正常發(fā)光時的電流約為10mA
3.關(guān)于體溫計和實驗室用溫度計的異同點,下面哪種說法不正確( )
A.體溫計示數(shù)的準確度比實驗室用溫度計要高
B.體溫計玻璃管的內(nèi)徑有一個彎曲處特別細,實驗室用溫度計沒有這樣的特點
C.體溫計可以離開被測物體度數(shù),實驗室用溫度計也可以離開被測物體度數(shù)
D.體溫計可以用力甩動使水銀回到玻璃泡中,實驗室用溫度計不能用力甩
4.下列單位換算正確的是( )
A.1.7m=1.7m×100cm=170cmB.6.9m=6.9×100m=690cm
C.8.8km=8.8×100m=8800mD.5.4m=5.4×1000mm=5400mm
5.科學(xué)研究離不開科學(xué)測量,下列有關(guān)單位的換算,正確的是( )
A.0.556升=0.556×1000毫升=556毫升
B.1.8米=18×1000=1800毫米
C.0.5厘米3=0.5毫升×1000=500毫升
D.12米=12米×100=1200厘米
6.下圖所示用刻度尺測量測量的方法中正確的是 ( )
A.B.C.D.
7.下圖所示的四種測量方法中,正確的是( )
A.測木塊長度
B.測圓直徑
C.測水的溫度
D.測圓體積
8.下列單位換算過程中正確的
A.3.2米=3.2×1000毫米=3200毫米B.3.2米=3.2米×1000=3200毫米
C.2.8米3=2.8米3×1000毫米3=2800毫米3D.2.8米3=2.8米3×1000=2800毫米3
9.如果將地圖的比例尺放大一倍,而圖幅大小保持不變,則該地圖表示的實際長度和實際范圍分別是原來的( )
A.,B.2倍,4倍C.,D.,
10.體溫計的水銀面指在37℃位置。某同學(xué)在未甩的情況下,分別依次測三名同學(xué)的體溫,測得的結(jié)果第一次為37.5℃,第二次38.5℃,第三次38℃,則( )
A.只有第一次正確
B.只有第三次不正確
C.只有第三次正確
D.第三次肯定正確,第一、二次也可能正確
11.測量緊密排繞在鉛筆上的細銅絲的直徑,如圖所示,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為lcmB.讀取圖中刻度尺的示數(shù)時,視線應(yīng)與尺面平行
C.測得圖中細銅絲的總長度約為15.00cmD.實驗中需要數(shù)所繞線圈的圈數(shù)
二、填空題
12.(1)將下圖中編號的名稱寫出來
① ②
(2)稱量時左盤放 , 右盤放 。
(3)調(diào)節(jié)天平平衡時,先將游碼移到標尺左端 上, 再調(diào)節(jié) 使天平平衡,天平平衡標志是 。
(4)為了保證天平測量精確,使用時要注意:待測物體不能超過天平的 ;取用砝碼用 。
(5)由于使用不當(dāng),若天平的砝碼上沾了許多灰塵且生銹了,則利用它測得的物體質(zhì)量比真實值 。(填“偏大”、“偏小”、“相同”或“無法判斷”)
13.如圖是某同學(xué)測小石塊體積的示意圖。
(1)該量筒的最小刻度值是 毫升。
(2)該小石塊的體積為 厘米3。
(3)若該同學(xué)在浸入小石塊時不慎有水滴濺出,則測得小石塊的體積比真實值偏 (填“大”或“小”)
14.請補上下列各測量中的單位。
(1)周怡同學(xué)的身高為160 ;
(2)一瓶農(nóng)夫山泉水的體積為560 ;
(3)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約為8848
(4)一枚壹角硬幣的直徑是22.5
(5)一間教室的體積為200
(6)小明的體溫是37
15.獸醫(yī)給動物園里的黑猩猩檢查身體,用 測量黑猩猩的身高,用 測量黑猩猩的體溫;溫度表示物體的 。溫度計是根據(jù) 原理制成的。
16.如圖所示是小靜測量一條形金屬片長度的情形,該工具的最小刻度是 ,金屬片的長度是 。
17.如圖是測小石塊的體積的示意圖,則該量筒的最小刻度是 ,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 ,該小石塊的體積為 cm3。該實驗中,小明在乙步驟,讀數(shù)時是仰視的,實驗結(jié)果將 (選填“偏大”“偏小”或“無明顯影響”)小丁同學(xué)在測小石塊體積時,把甲、乙兩圖顛倒了,其余操作均正確,則測得小石塊的體積將比真實值偏大,請說出理由 。
三、解答題
18.以下是某日的氣溫記錄,從7:00開始,每隔1小時記錄一次,一直到18:00
(1)請指出這一天氣溫的變化規(guī)律
(2)這一天中的最高氣溫出現(xiàn)時間在 左右,其溫度為
19.如表為相對溫度表局部,請根據(jù)表中內(nèi)容回答下列問題:
(1)氣溫相同時,干濕差越小,空氣的相對濕度越 。
(2)當(dāng)一位同學(xué)用干濕球溫度計測量空氣的相對濕度時,測得干球的濕度為25℃,而濕球的溫度為24℃,那么當(dāng)時空氣的相對濕度為 。
20.如圖中的甲、乙兩圖是同一把平放在一張白紙上的透明刻度尺正放和反放的照片,如圖丙是其沿刻度線方向的橫截面圖.刻度尺的刻度線是用油漆噴上去的.由如圖乙可以看到,每個數(shù)字和刻度線的右側(cè)都有一個陰影.利用如圖丙說明,該刻刻度噴在如圖丙中所標的A、B、C、D的哪個部位 為什么
時間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溫度
10
12
14
16
20
23
24
26
25
23
20
18
干球溫度
干濕差(干球溫度減去濕球溫度)
1.0℃
2.0℃
3.0℃
4.0℃
0.0℃
82%
65%
47%
31%
5.0℃
86%
71%
58%
45%
10.0℃
88%
76%
65%
54%
15.0℃
90%
80%
70%
61%
20.0℃
91%
82%
74%
66%
25.0℃
92%
83%
76%
68%
30.0℃
93%
86%
79%
73%
參考答案:
1.A
【詳解】用一把木制的直尺在-46℃的北方寒冬,因溫度降低鐵管真實值減小了,用一把縮小的刻度尺,去測量低溫環(huán)境下的鐵管,測量值與低溫環(huán)境下鐵管的真實值相比應(yīng)該是偏大了。
故選A。
2.B
【詳解】A.100張科學(xué)書紙張的厚度約1cm,那么一張紙的厚度約:1cm÷100=0.01cm,而0.01m太厚,故A不符合實際;
B.1粒西瓜子與桌面的接觸面積大約是1cm2,那么一粒西瓜子的重力為:G=F=pS=20Pa×10-4m2=0.002N;則一粒西瓜子的質(zhì)量:m==0.0002kg=0.2g符合實際, 故B符合實際;
C.中學(xué)生的體重是50kg,一層樓大約搞3m,那么一個中學(xué)生從一樓到二樓克服重力做的功約:W=Gh=50kg×10N/kg×3m=1500J,故C不符合實際;
D.普通日光燈的功率30W,正常工作時通過的電流為:I=0.14A=140mA, 故D不符合實際。
3.C
【詳解】A.體溫計的分度值是,實驗用溫度計的分度值是,所以體溫計示數(shù)的準確程度比實驗室溫度計要高,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結(jié)構(gòu)上:體溫計有縮口,實驗用溫度計沒有,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體溫計可以離開被測物體讀數(shù),實驗用溫度計不能離開被測物體讀數(shù),故C不正確,符合題意;
D.使用前:體溫計要甩一甩,實驗用溫度計不能甩,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C。
4.D
【詳解】A.正確的換算過程是
1.7m=1.7×100cm=170cm
故A錯誤;
B.正確的換算過程是
6.9m=6.9×100cm=690cm
故B錯誤;
C.正確的換算過程是
8.8km=8.8×1000m=8800m
故C錯誤;
D.換算過程中,各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正確,單位統(tǒng)一,故D正確。
故選D。
5.A
【詳解】A.由于
1L=1000mL
所以換算過程
0.556L=0.556×1000mL=556mL
故A正確;
B.由于
1m=10dm=100cm=1000mm
所以換算過程
1.8m=1.8×1000mm=1800mm
故B錯誤;
C.由于
1cm3=1mL
所以換算過程
0.5cm3=0.5×1mL=0.5mL
故C錯誤;
D.由于
1m=10dm=100cm
所以換算過程
12m=12×100cm=1200cm
故D錯誤。
故選A。
6.D
【詳解】A.圖中視線未與刻度尺的尺面垂直,A項不符合題意;
B.圖中物體左側(cè)沒有與零刻度線對齊,B項不符合題意;
C.圖中刻度尺有刻度線的一側(cè)未緊貼被測物體,C項不符合題意;
D.圖中刻度尺有刻度線的一側(cè)緊貼被測物體,并且讀數(shù)時視線與尺面垂直,D項符合題意;
7.D
【詳解】
8.A
【分析】單位換算
【詳解】單位換算的格式:數(shù)字+換算前單位=數(shù)字×進率+換算后單位=數(shù)字+換算后單位,故只有A符合格式。
【點睛】單位換算的具體格式。
9.B
【詳解】如果將地圖的比例尺縮小一半,而圖幅大小保持不變,則該地圖表示的實際長度和實際范圍分別是原來的2倍和4倍。
故選B。
10.B
【詳解】體溫計的液泡與玻璃管之間有縮口,它的液柱不會自己下降,需要使用者把水銀柱甩下去。原來的示數(shù)為37℃,第一次測量為37.5℃,體溫高于原來的讀數(shù),溫度計顯示的是37.5℃,表明液柱在繼續(xù)上升,第一次測量結(jié)果正確,第二次讀數(shù)38.5℃,體溫高于原來讀數(shù),表明液柱在繼續(xù)上升,所以第二次讀數(shù)是正確的,第三次是在第二次的基礎(chǔ)上進行的,由于體溫計的特性,讀數(shù)不可能低于38.5℃,所以只有第三次不正確。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故選B。
11.D
【詳解】A.刻度尺上每個大格表示1cm,每個大格里有10個小格,則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故A錯誤;
B.讀取刻度尺的示數(shù)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故B錯誤;
C.細銅絲的總寬度的準確值為:15.00cm-10.00cm=5.00cm,故C錯誤;
D.細銅絲的直徑=總寬度÷圈數(shù),因此實驗中需要數(shù)出所繞線圈的圈數(shù),故D正確。
12. 分度盤 平衡螺母 物體 砝碼 零刻度線 平衡螺母 指針對準中央刻度線或指針在中央刻度線左右擺動幅度相同 量程 鑷子 偏小
【詳解】(1)[1]①叫做分度盤,天平平衡時指針指在它的中央;
[2]②是平衡螺母,左右各一個;
(2)[3][4]稱量時稱量物應(yīng)放在左盤,砝碼應(yīng)放在右盤;
(3)[5]調(diào)節(jié)天平橫梁平衡時,先將標尺上的游碼移到標尺左端零刻度線處;
[6]再調(diào)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7]直到指針對準中央刻度線或指針在中央刻度線左右擺動幅度相同;
(4)[8]用天平稱物體的質(zhì)量時,不能測量超過天平的量程;
[9]砝碼要用鑷子夾取,不準用手拿;
(5)[10]假設(shè)秤量20g的物體,放在天平的左端,右端放標示為20g的砝碼,這時天平右端會下沉;因為砝碼生銹,生銹的砝碼質(zhì)量要大于所標注的質(zhì)量,那要天平平衡就要換小的砝碼,而測量值就是砝碼標注的質(zhì)量,那么稱量出物體的質(zhì)量會小于20g,所以測量值就小于實際值;即利用它測得的物體質(zhì)量比真實值偏?。?br>13. 2 16 小
【詳解】(1)[1]由圖可知,量筒10mL之間有5個小格,該量筒的最小刻度值是2mL。
(2)[2] 從左圖中可直接看出液體的體積是
V液=20mL=20cm3
右圖中小石塊和液體的總體積是
V總=36mL=36cm3
所以小石塊的體積
V石=V總-V液=36cm3-20cm3=16cm3
(3)[3] 若該同學(xué)在浸入小石塊時不慎有水滴濺出,則導(dǎo)致V總偏小,所以測得小石塊的體積比真實值偏小。
14. cm m mm ℃
【詳解】(1)[1]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學(xué)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0cm左右;
(2)[2]一瓶農(nóng)夫山泉水的質(zhì)量在596g左右,由得,其體積約為:
(3)[3]珠穆朗瑪峰是地球最高峰,其海拔高度約為8848m;
(4)[4]一枚壹角硬幣的直徑約為2cm;即約為20mm;
(5)[5]教室的長、寬、高一般在8m、7m、3.5m左右,教室的體積約為:
(6)[6]人正常的體溫為37攝氏度左右;
15. 刻度尺 溫度計 冷熱程度 液體的熱脹冷縮
【詳解】[1]刻度尺是測量長度的工具,所以用刻度尺來測量猩猩的高度;
[2][3][4]用溫度計測量黑猩猩的體溫,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體溫計是根據(jù)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制成的。
16. 1mm 2.80cm
【詳解】[1]由圖像可知該刻度尺最小刻度是1mm;
[2]由圖像可知,該金屬片長度為2.80cm。
17. 2mL 凹液面的最底部相平 20 偏小 將石塊從水中取出時,石塊表面沾有少量的水,使量筒中剩余水的體積偏小,測得小石塊的體積將比真實值偏大
【詳解】[1][2][3]由圖可知,量筒10mL之間有5個小格,則該量筒的最小刻度是2mL,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凹液面的最底部相平,其分度值是2mL,從甲圖中可直接看出液體的體積是
V液=50mL=50cm3
乙圖中小石塊和液體的總體積是
V總=70mL=70cm3
所以小石塊的體積
V=V總-V液=70cm3-50cm3=20cm3
[4]讀數(shù)時仰視則所讀液體和水的總體積體積會偏小,實驗結(jié)果將偏小。
[5]如果在測小石塊體積時,把甲、乙兩圖顛倒了,將石塊從水中取出時,石塊表面沾有少量的水,使量筒中剩余水的體積偏小,測得小石塊的體積將比真實值偏大。
18. 先升高,后降低 14:00 26℃
【分析】本題以氣溫變化為背景,涉及氣溫變化相關(guān)知識,考查學(xué)生基礎(chǔ)知識運用能力。
【詳解】(1)讀表可知,這一天的氣溫變化規(guī)律為先升高,后降低。
(2)讀表可知,從早上的7:00開始到14:00,溫度是逐漸升高的,在14:00時到達最高值為26℃,在14:00以后氣溫又開始慢慢下降。
19.(1)大
(2)92%
【分析】本大題以相對溫度表局部為材料,設(shè)置兩道小題,涉及氣溫與濕度、相對濕度等內(nèi)容,考查學(xué)生對相關(guān)知識的掌握程度。
【詳解】(1)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任意觀察表中干球溫度,比如當(dāng)干球溫度為0℃時,干濕差越大,空氣相對濕度越小,由此得出結(jié)論:氣溫相同時,干濕差越小,空氣的相對濕度越大。
(2)當(dāng)干球的溫度為25℃,而濕球的溫度為24℃,干濕差,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當(dāng)干濕差為1℃,干球的溫度為25℃時,空氣相對濕度為92%。
20. C所在部分 讓刻線靠近被測物體,減小測量誤差
【詳解】[1][2]刻度線噴在刻度尺背面,刻度尺薄的一側(cè),由圖丙知C處為反面,且此處刻度尺較薄,則刻度線在C處;目的是讓刻線靠近被測物體,減小測量誤差。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D
A
D
D
A
B
B
題號
11
答案
D
這是一份科學(xué)七年級上冊(2024)第1節(jié) 機械運動課后練習(xí)題,共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解答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浙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第2節(jié) 科學(xué)測量練習(xí)題,共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解答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浙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學(xué)第2節(jié) 科學(xué)測量課后測評,共1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解答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