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選擇題
1.如圖是某物體做直線運動時的路程隨時間變化的圖象,由圖象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15s時,物體通過的路程為30m
B.整個20s時間內(nèi),物體的平均速度為
C.物體在20s內(nèi)都做勻速直線運動
D.物體在0~5s時間內(nèi)的速度比10~20s內(nèi)的速度大
2.日常生活中,慣性現(xiàn)象既有利,也有弊。以下屬于利用慣性“有利”的一面是( )
A.賽車在轉(zhuǎn)彎時滑出賽道
B.高速路上汽車限速行駛
C.已跳遠(yuǎn)運動員跳遠(yuǎn)時助跑
D.人踩到西瓜皮上會滑倒
3.北魏酈道元在他的《水經(jīng)注·三峽》中寫道:“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路程為600千米),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蔽闹兴鑼懙拇男旭偹俣仁牵?)
A.5千米/時B.50千米/時
C.100千米/時D.500千米/時
4.如圖,加油機在空中給受油機加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兩者需保持相對靜止才能成功加油
B.以加油機為參照物,受油機是靜止的
C.以地面為參照物,受油機是運動的
D.以受油機為參照物,加油機是運動的
5.甲、乙兩輛小車分別從M、N兩地同時出發(fā),在水平地面上沿著同一直線同向運動,它們的s﹣t圖象分別如圖(a)和(b)所示。若兩車相遇時,乙車距M點15米,則M、N兩點間的距離為( )
A.45米B.30米C.15米D.10米
6.“一張紙折疊103次后厚度將超過宇宙邊界”這一視頻標(biāo)題引發(fā)了小蘭的思考。為測量參考書中一張紙的厚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用分度值是0.5毫米的刻度尺能直接測量出一張紙的厚度
B.此實驗中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就不會有誤差了
C.?dāng)?shù)出參考書共200頁,測出整本書總厚度記為L,然后再用總厚度L除以紙的頁數(shù)200,則可得出一張紙的厚度
D.測量書的厚度時,可以使用零刻度線磨損的刻度尺
7.火車的速度為20 m/s,汽車的速度為54 km/h,則兩者比較( )
A.火車的速度大
B.汽車的速度大
C.兩者的速度一樣大
D.無法比較兩者的速度大小
8.?dāng)z影師抓拍到了一個有趣的場面(如圖):一只烏鴉站在飛翔的老鷹背上休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以地面為參照物,老鷹是靜止的
B.以烏鴉為參照物,老鷹是運動的
C.以地面為參照物,烏鴉是靜止的
D.烏鴉、老鷹飛行的快慢相同,它們相對靜止
9.“頻閃攝影”是研究物體運動時常用的一種實驗方法,下面四個圖是小嚴(yán)同學(xué)利用頻閃照相機拍攝的不同物體運動時的頻閃照片(黑點表示物體的像),其中可能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題
10.公共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勻速行駛,用固定于路邊的照相機連續(xù)兩次對其拍攝,兩次拍攝的時間間隔為2秒(照片如圖所示)。若車身長為12米,則可知這輛汽車的速度是 米/秒。我們說這輛汽車在行駛是以 為參照物。
11.2024年3月10日龍灣馬拉松在溫州奧體中心鳴槍開跑。如圖是參賽選手小實參加歡樂跑比賽的部分配速信息。圖中的“配速”是指選手每跑1千米所用的時間。
(1)在比賽過程中,以小實為參照物,路邊的樹木是 的。
(2)根據(jù)下圖判斷小實跑得最快的路段是CD段,請說明判斷依據(jù)。
12.如圖為一小球從A點沿直線運動到F點的頻閃照片,若頻閃照相機每隔0.2s閃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從A點到F點作的是運動是 (選填“勻速直線”或“變速直線”)。小球從B點到F點運動的過程中,平均速度是 m/s。
13.2012年2月,首批“長鼻子”校車在南京投入使用,如圖所示。
(1)校車行駛過程中,以司機為參照物,路邊的樹是 (填“運動”或“靜止”)的。
(2)每個座位都有安全帶,這是為了防止汽車緊急剎車時,學(xué)生由于具有 而造成的傷害。
(3)《校車駕駛員安全管理規(guī)定》中明確指出車速不得超過40 km/h。“40 km/h”是指校車在行駛過程中的 (填“平均速度”或“最大速度”)
(4)小明早晨7點乘校車去上學(xué),7點24分到達(dá)學(xué)校,設(shè)小車行駛的平均速度為30 km/h,則小明乘車地點到學(xué)校的路程是 km。
14.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用兩種方法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校運動會上裁判和觀眾所用的兩種比較快慢的方法,一是相同時間比較所跑過的路程,路程長的跑得快,這是 所用的方法,另一種是跑過相同的路程比較所用的時間,時間少的跑得快,這是 所用的方法,在科學(xué)中,我們比較物體的快慢是用的速度進(jìn)行比較,請問這是采用了 所用的方法。(填“觀眾”或“裁判”)
15.100米賽跑時,計時員在終點聽到起點的槍聲時計時,則計時時間比實際時間________(填“多”或“少”)________秒。(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為340米/秒)
三、解答題
16.甲乙兩車都做勻速直線運動,甲車在乙車前200米處,并且比乙車早20秒鐘出發(fā),甲車速度是2米/秒,乙車速度是18千米/時,求乙車多長時間追上甲車?
17.一次,張先生外出辦事,他乘坐的出租車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下圖為他乘車到達(dá)目的地時車上電腦自動計費器打印出的車費發(fā)票。
(1)出租車行駛的時間是 。
(2)出租車行駛的平均速度是 。
(3)若該出租車的起步價為10元,單價按超過起步價內(nèi)路程后開始計算,則在起步價內(nèi)最多能乘坐 。
參考答案:
1.C
【詳解】在路程-時間圖象中,水平直線表示物體靜止,而傾斜的直線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
A.由圖可知,物體運動15s對應(yīng)的路程是30m,所以15s通過的路程是30m,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CD.由圖可知,前5s內(nèi)物體通過的路程為s120m,則速度為
v14m/s
物體做的是勻速直線運動。
5s至10s內(nèi)物體靜止;而10s至20s內(nèi)即
t2=20s-10s=10s
內(nèi)物體也是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為
v22m/s
所以在20s的過程中物體做的變速直線運動;故C錯誤,符合題意;
全程的平均速度為
v3=2m/s
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物體在05s時間內(nèi)的速度比1020s內(nèi)的速度大,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C。
2.C
【詳解】A.賽車在轉(zhuǎn)彎時滑出賽道,是因為賽車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向前的運動狀態(tài),故選項A是慣性帶來的危害;
B.限速行駛是為了防止遇到緊急情況時,由于慣性無法及時讓車停下來,故B選項是防止慣性帶來危害;
C.跳遠(yuǎn)運動員助跑是為了起跳前使自己處于運動狀態(tài),起跳后,人由于慣性會跳的更遠(yuǎn),故C選項是利用慣性的;
D.正在行走的人,處于運動狀態(tài),當(dāng)他踩在西瓜皮上時,由于摩擦力太小,所以腳不能立刻停下,由于具有慣性,還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所以就向滑倒。故選項D是慣性帶來的危害。
3.B
【詳解】由題可知:路程為s=1200×500m=600000m=600km,時間t=12h船的速度v==50km/h.
4.D
【詳解】A.加油機在空中給受油機加油時,加油機和受油機之間的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所以是相對靜止的,故兩者需保持相對靜止才能成功加油,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以加油機為參照物,受油機的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所以受油機是靜止的,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以地面為參照物,受油機的位置發(fā)生變化,所以受油機是運動的,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以受油機為參照物,加油機的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所以加油機是靜止的,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5.B
【詳解】由圖象可知,s甲=6m時,t甲=6s;s乙=18m時,t乙=6s;則甲的速度:v甲===1m/s;乙的速度:v乙====3m/s;v甲<v乙;相遇時,甲通過的路程為:s甲=v甲t=1m/s×t,乙車通過的路程為:s乙=v乙t=3m/s×t,M、N間的距離為:s=s乙﹣s甲=3m/s×t﹣1m/s×t=3m/s×t﹣15m,解得相遇的時間:t=15s,帶入M、N間的距離為:s=s乙﹣s甲=3m/s×15s﹣1m/s×15s=30m;故B正確,ACD錯誤。
6.D
【詳解】AC.因為一張紙的厚度太小,不便于直接測量則測200頁(100張)的總厚度L,則可得出一張紙的厚度為,故AC錯誤;
B.實驗中誤差總會存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故B錯誤;
D.零刻線磨損的尺仍然可以使用,只是在測量的時候,從其它的整數(shù)刻度測起,故D正確。
故選D。
7.A
【分析】在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m/s,常用的還有km/h,先把火車的速度換算為以m/s為單位,然后再比較火車與汽車的速度大?。?br>【詳解】火車的速度為v火車=20m/s,汽車的速度v汽車=54km/h=m/s=15m/s,
所以v汽車
這是一份浙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第1節(jié) 機械運動隨堂練習(xí)題,共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解答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浙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第1節(jié) 機械運動課后測評,共1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解答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科學(xué)第1節(jié) 機械運動綜合訓(xùn)練題,共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解答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