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升初畢業(yè)考試難度較低,拉不開差距。有一些是初一采取平行分班,就以摸底考試的分數(shù)為依據(jù)來分,讓每個班的平均分和學生層次相當。
2、開學前摸底考試利于督促學生暑假合理安排學習
因為開學前有摸底考試,對好些自覺度不高的孩子這就象個緊箍咒,給予適當?shù)膲毫?,不致于玩到失控。因為考試,讓他們有了目標感,家長的督促理由也不再蒼白泛泛:這次考試不僅僅影響到初一的分班,還事關你在班級的站位,給老師的第一印象,以及自己的開局自信心。
其實大多數(shù)能考上這種民辦初中學校的學生,學習基礎和實力都不會差,摸底考試也是在督促大家在暑假期間也要安排學習的時間,否則開學后調(diào)整學習狀態(tài)就有些難了!
江蘇省泰州市重點中學2024-2025學年小升初分班考數(shù)學押題卷(蘇教版)
注意事項:
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
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
3.答完試卷后,務必再次檢查哦!
一、選擇題
1.張老師將20克糖和80克水倒進杯中,得到一杯糖水,在這杯糖水中糖占糖水的( )。
A.25%B.20%C.75%D.80%
2.兩根電線都是4m長,第一根用去m,第二根用去,剩下的電線相比,( ).
A.第一根長B.第二根長
C.同樣長D.無法比較
3.甲、乙兩個正方形邊長的比是2:3,那么面積的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是( )
A.2:3B.3:2C.4:9D.4:6
4.有故事書與童話書共200本,它們的比可能是( )
A.4:5B.2:3C.5:7D.9:4
5.如圖,螞蟻甲沿正方形爬一圈,同時螞蟻乙沿圓形爬一圈,正方形的邊長和圓的直徑都是2cm。如果它們的爬行速度一樣,結(jié)果是( )。
A.甲先爬完B.乙先爬完C.甲、乙同時爬完
6.a(chǎn)×=b×=c×(a、b、c 均不為0),a、b、c 三個數(shù)中,( )最大.
A.a(chǎn)B.bC.c
7.如果少年宮在郵局的北偏東30°方向400m處,那么郵局在少年宮的( )處。
A.北偏西60°方向400mB.南偏西30°方向400mC.南偏西60°方向400m
8.若給10的后面添上“%”,10就( )
A.縮小到原來的B.縮小到原來的
C.擴大到原來的100倍D.不變
二、填空題
9.一項工程,甲獨做需要5天完成,乙獨做需要8天完成,甲的工作時間是乙的( )%,甲的工作效率比乙高( )%。
10.( )( )( )。
11.王老師用180張紙訂了5個本子,紙的張數(shù)和所訂本子數(shù)的比是( ),這個比的比值的意義是( )。
12.一輛貨車車廂是一個長方體,它的長是4米,寬是1.5米,高是4米,裝滿一車沙,卸后沙堆成一個高是3米的圓錐體,它的底面積是( )平方米。
13.把5米長的繩子截成一樣長的6段,每一段占全長的 ,每段長 米.如果每截一次要6分鐘,把這段繩子截成5段需要 分鐘.
14.如果小明從某地向南走80m,記作﹢80m,那么小紅從同一地點向北走50m,記作( )m。
三、判斷題
15.4米的30%和3米的40%一樣長。( )
16.11個自然數(shù)按奇偶性分成兩類,總有一類個數(shù)會超過5個。( )
17.同一個圓柱底面之間的距離處處相等。 ( )
18.長方體、圓柱體都可用各自的底面積乘高求得體積。 。
19.原價100元的衣服漲價之后又降價,現(xiàn)價和原價一樣. ( )
20.一個圓柱體鋼材,把它等分成4段后,表面積比原來增加了 .
21.軍軍從家向東偏南50°方向走600m到書店買書,回家時他應向北偏西50°方向走600m到家。( )
四、計算題
22.直接寫得數(shù)
23.計算下面各題。
276+43×3 0.57×25÷0.057 3.57-0.78-0.22
0.625×13+3× +×(-) ÷[(+)×]
24.解方程或比例。
五、圖形計算
25.看圖列式計算.
26.看圖計算。計算下面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單位:厘米)
27.求陰影部分的面積。(單位:cm)
六、作圖題
28.按要求畫一畫。
(1)小旗向右平移4格后的圖形。
(2)小旗繞O點按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90°后的圖形。
(3)小旗按1∶2縮小后的圖形。
七、解答題
29.按要求畫圓:畫一個半徑是1.5厘米的圓,并標出圓心、半徑r、直徑d.
30.修路隊計劃修一條長1500米的路。第一周修了全長的20%,第二周修了全長的。第一周比第二周少修多少米?
31.操作。
(1)畫出梯形ABCD繞B點順時針旋轉(zhuǎn)90°后的圖形,旋轉(zhuǎn)后,A點對應的位置用數(shù)對表示是( ),C點對應的位置用數(shù)對表示是( )。
(2)畫出三角形按2∶1的比放大后的圖形,原來三角形的面積是放大后的( )。
32.黔龍學校在各領導的帶領下,今年已經(jīng)實現(xiàn)黔龍、黔峰、金成三校聯(lián)合辦學,辦學規(guī)模已達到12000余人,黔龍、黔峰、金成的人數(shù)之比分別為3∶2∶1,請你幫忙算一下三所學校的人數(shù)分別約多少人?
33.媽媽過生日時,聰聰為媽媽買了一個生日蛋糕。禮盒要用彩帶扎好,其中打結(jié)處用去彩帶25厘米。
(1)這個禮盒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2)扎這個禮盒共用去彩帶多少厘米?
34.學校買回1000本新圖書,準備把其中的借給高年級同學。剩下的書按3∶2借給中年級和低年級同學。高年級、中年級和低年級同學各借了多少本書?
參考答案:
1.B
【分析】用糖的質(zhì)量除以糖水的質(zhì)量即可。
【詳解】20÷(20+80)
=20÷100
=20%;
故答案為:B。
【點睛】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用除法解答。
2.A
3.C
【分析】因為面積是邊長的平方,所以甲、乙兩個正方形面積的比是邊長的平方之比。
【詳解】邊長之比是2:3,則面積之比是22:32=4:9,故答案為C。
【點睛】數(shù)形結(jié)合思想,學生對正方形的面積求法并不陌生,知道是邊長的平方,但和兩個正方形面積之比結(jié)合起來時,容易忽略平方而出錯。
4.B
【詳解】試題分析:根據(jù)按比例分配問題的解答方法,已知“有科技書和故事書共200本”,要求兩種書的本數(shù)的比,總份數(shù)一定能整除200,首先排除兩種書的本數(shù)的比是4:5和5:7,因為總份數(shù)9和4不能整除200;由此確定兩種書的本數(shù)的比是2:3;由此解答.
解:已知“有科技書和故事書共200本”,要求兩種書的本數(shù)的比,總份數(shù)一定能整除200,因此科技書和故事書本數(shù)的比是2:3;
點評:此題屬于按比例分配問題,總數(shù)量一定能被總份數(shù)整除,因此本題可以采用排除法解決問題.
5.B
【分析】根據(jù)正方形和圓的周長公式分別求出周長再比較,根據(jù)速度相等,路程遠的所用時間就長。
【詳解】正方形周長:2×4=8(厘米)
圓周長:3.14×2=6.28(厘米)
8>6.28
所以乙先爬完。
故選:B
【點睛】此題考查的是正方形和圓周長公式的應用,解答此題關鍵是把實際問題轉(zhuǎn)化成數(shù)學問題再解答。
6.A
【詳解】本題考查分數(shù)乘法中積一定的情況下,一個因數(shù)小則另一個因數(shù)就大.<<,而a=b=c,所以a>b>c.
7.B
【分析】此題可將少年宮和郵局的位置在平面圖中畫出來,利用方向和距離即可確定它們之間的位置關系。
【詳解】在平面圖中畫出少年宮和郵局的位置,如圖所示:
則郵局在少年宮的南偏西30°方向400m處。
故答案為:B
【點睛】此題考查了物體位置的相對性,分別以少年宮、郵局為觀測點,看到的對方的位置特點是:它們的角度相同,距離不變,方向相反。
8.B
【詳解】試題分析:根據(jù)“不是0的一個數(shù)后面添上百分號,這個數(shù)就縮小100倍即縮小到原來的”,進行解答即可.
解:給10的后面添上“%”,10就縮小到原來的;
故選B.
點評:解答此題應明確:一個數(shù)(不等于0)后面添上百分號,這個數(shù)就縮小100倍;同樣一個百分數(shù),去掉百分號,這個數(shù)就擴大100倍.
9. 62.5 60
【分析】根據(jù)題意,用甲的工作時間除以乙的工作時間,就是甲的工作時間是乙的工作時間的百分之幾;把工作總量看成單位“1”,那么甲的工作效率就是,乙的工作效率就是,求出兩人的工作效率差,然后用工作效率差除以乙的工作效率即可。
【詳解】(1)5÷8=62.5%;
(2)(-)÷
=÷
=60%
【點睛】本題是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關鍵是看把誰當成單位“1”,單位“1”的量為除數(shù)。
10.64;25;62.5;16
【分析】先把0.625化為分數(shù),根據(jù)分數(shù)與除法、分數(shù)與比之間的聯(lián)系,分數(shù)的分子相當于除法中的被除數(shù),分母相當于除法中的除數(shù);分數(shù)的分子相當于比的前項,分母相當于比的后項;把分數(shù)化成小數(shù)。用分子除以分母據(jù)此解答即可。
【詳解】
=5:8
=(5×2):(8×2)
=10:16
=(10×4):(16×4)
=40:64
=40÷64
=
0.625×100%=62.5%
【點睛】此題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分數(shù)化成小數(shù)的方法、分數(shù)與除法、分數(shù)與比之間的聯(lián)系及應用。
11. 180∶5 用180張紙訂5本本子,平均每本用多少張
【分析】根據(jù)比的意義,用紙的張數(shù)和所訂的本子數(shù)的比是180∶5;這個比的比值的意義是用180張紙訂5本本子,平均每本用多少張。
【詳解】紙的張數(shù)和本子數(shù)的比是:180∶5;
比值的意義是:用180張紙訂5本本子,平均每本用多少張。
【點睛】本題主要考查了比及比值的意義。
12.24
【分析】根據(jù)長方體的體積公式:V=abh,代入數(shù)據(jù)求出長方體的體積,即這車沙的體積,再根據(jù)圓錐的體積公式:V=,代入數(shù)據(jù)即可求出這堆沙的底面積。
【詳解】4×1.5×4÷3÷
=6×4÷3×3
=24(平方米)
即它的底面積是24平方米。
【點睛】此題主要考查等積變形,熟練運用長方形和圓錐的體積公式。
13.,,24
【詳解】試題分析:(1)根據(jù)分數(shù)的意義,把5米長的繩子看做單位“1”,平均分成6段,求每段長用1÷6計算解答;
(2)求每段長多少米,用5÷6計算解答;
(3)把這段繩子截成5段需要鋸5﹣1=4次,然后用每截一次要6分分鐘乘次數(shù)4即可.
解:(1)1÷6=;
(2)5÷6=(米);
(3)5﹣1=4(次),6×4=24(分鐘);
故答案為,,24.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分數(shù)的意義,注意把這段繩子截成5段需要鋸5﹣1=4次.
14.﹣50
【分析】此題主要用正負數(shù)來表示具有意義相反的兩種量:向南記為正,則向北就記為負,由此得出結(jié)論即可。
【詳解】如果小明從某地向南走80m,記作﹢80m,那么小紅從同一地點向北走50m,記作﹣50m。
【點睛】本題考查正負數(shù)的意義,通常正數(shù)前面的“﹢”可以省略不寫,負數(shù)的前面“﹣”不能省略。
15.√
【分析】先把4米看成單位“1”,用乘法求出它的30%是多少米,同理求出3米的40%是多少米,再比較即可。
【詳解】4×30%=1.2(米)
3×40%=1.2(米)
1.2米=1.2米,原題表述正確;
故答案為:√
【點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分清兩個不同的單位“1”,已知單位“1”的量,求它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
16.√
【分析】根據(jù)題意將奇數(shù)和偶數(shù)看成2個抽屜,將11個自然數(shù)看作11個蘋果,根據(jù)抽屜原理即可解答。
【詳解】11÷2=5(個)……1(個)
5+1=6(個)
每個抽屜放5個蘋果,剩下的1蘋果,不管放在哪個抽屜里,至少有一個抽屜中有6個蘋果,
所以原題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
【點睛】此題主要考查了奇偶性問題,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找出抽屜和蘋果,運用抽屜原理,即可解答。
17.√
【分析】根據(jù)圓柱的特征,圓柱的上下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側(cè)面是曲面,上下底之間的距離叫做圓柱的高,它有無數(shù)條高,據(jù)此判斷。
【詳解】因為圓柱的上下底面互相平行,上下底之間的距離叫做圓柱的高,它有無數(shù)條高。
因此,同一個圓柱底面之間的距離處處相等,這種說法是正確的。
故答案為:√
18.√
【分析】根據(jù)長方體的體積公式:v=sh,圓柱的體積公式:v=sh,據(jù)此判斷即可。
【詳解】根據(jù)分析知:長方體、圓柱體都可用各自的底面積乘高求得體積。出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
【點睛】此題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圓柱的體積公式。
19.╳
【解析】略
20.√
【詳解】試題分析:根據(jù)圓柱的切割特點可得,把圓柱分成4段,需要鋸3次,每鋸一次就增加2個圓柱的底面積,所以分成的四個圓柱的表面積比原來增加了6個底面積,據(jù)此即可解答.
解:把圓柱分成4段,需要鋸3次,每鋸一次就增加2個圓柱的底面積,
所以分成的四個圓柱的表面積比原來增加了6個底面積,
所以原題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
點評:抓住圓柱的切割特點,明確鋸一次就增加兩個底面積是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
21.×
【分析】根據(jù)方向的相對性,東偏南對西偏北,角度和距離不變,進行分析。
【詳解】軍軍從家向東偏南50°方向走600m到書店買書,回家時他應向西偏北50°方向走600m到家,所以原題說法錯誤。
故答案為:×
【點睛】關鍵是理解方向的相對性,將方向和距離結(jié)合起來描述位置時,要注意三個要素:一是觀測點,二是方向,三是距離。
22.9 ; ;; ;
3 ;;;5;
【詳解】略
23.1652;250;2.57;
10;;
【分析】(1)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帶符號搬家,先計算0.57÷0.057,再算乘法更簡便;
(3)根據(jù)減法的性質(zhì)a-b-c=a-(b+c)進行簡算;
(4)把0.625化成,再根據(jù)乘法分配律a×c+b×c=(a+b)×c進行簡算;
(5)先算小括號里面的減法,再算括號外的乘法,最后算括號外的加法;
(6)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加法,再算中括號里面的乘法,最后算括號外的除法。
【詳解】(1)276+43×32
=276+1376
=1652
(2)0.57×25÷0.057
=0.57÷0.057×25
=10×25
=250
(3)3.57-0.78-0.22
=3.57-(0.78+0.22)
=3.57-1
=2.57
(4)0.625×13+3×
=×13+3×
=×(13+3)
=×16
=10
(5)+×(-)
=+×(-)
=+×
=+
=
(6)÷[(+)×]
=÷[(+)×]
=÷[×]
=÷
=×6
=
24.;
【分析】,根據(jù)等式的性質(zhì)1和2,兩邊先同時+,再同時-2,最后同時÷0.75即可;
,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先寫成的形式,兩邊再同時×即可。
【詳解】
解:
解:
25.800kg
【詳解】1240÷(1+55%)=800kg
26.1.72平方厘米
【分析】觀察圖形可知,陰影部分的面積=長方形的面積-直徑是4厘米圓的面積的一半,根據(jù)長方形的面積公式:S=ab,圓的面積公式:S=πr2,據(jù)此代入數(shù)值進行計算即可。
【詳解】4×(4÷2)-3.14×(4÷2)2÷2
=4×2-3.14×4÷2
=8-12.56÷2
=8-6.28
=1.72(平方厘米)
27.16cm2;276.32cm2;
36cm2;25cm2
【分析】第一幅圖,通過平移,陰影部分的面積等于邊長是4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積;
第二幅圖,根據(jù)圓環(huán)面積=π(R2-r2),計算即可;
第三幅圖,通過對稱,陰影部分的面積等于三角形的面積;
第四幅圖,根據(jù)圓和正方形面積公式,用圓的面積÷π即可。
【詳解】4×4=16(平方厘米);
3.14×(132-92)
=3.14×(169-81)
=3.14×88
=276.32(平方厘米);
12×(12÷2)÷2
=12×6÷2
=36(平方厘米);
78.5÷3.14=25(平方厘米)
28.見詳解
【分析】(1)根據(jù)平移的特征,把小旗的各頂點分別向右平移4格,依次連結(jié)即可得到向右平移4格后的圖形。(紅色)
(2)根據(jù)旋轉(zhuǎn)的特征,小旗繞點O逆時針旋轉(zhuǎn)90°,點O的位置不動,其余各部分均繞此點按相同方向旋轉(zhuǎn)相同的度數(shù)即可畫出旋轉(zhuǎn)后的圖形。(藍色)
(3)各邊都按1∶2縮小,邊與邊之間的夾角不變,關鍵對稱點依次連結(jié)即可。(綠色)
【詳解】(1)小旗向右平移4格后的圖形。(紅色)
(2)小旗繞O點按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90°后的圖形。(藍色)
(3)小旗按1∶2縮小后的圖形。(綠色)
【點睛】作平移后的圖形、旋轉(zhuǎn)一定度數(shù)后的圖形、作軸對稱圖形的關鍵是對稱點(對稱點)位置的確定。
29.如圖
【詳解】試題分析:緊扣圓的畫法,即確定好圓心的位置和半徑的長度,用圓規(guī)即可解決問題.
解:根據(jù)題意,以O為圓心,以1.5厘米為半徑,畫圓如圖所示:
點評:此題考查了圓的畫法.抓住圓的兩大要素:圓心和半徑,即可解決此類問題.
30.200米
【分析】用-20%求出第一周比第二周少修的米數(shù)占全長的幾分之幾,再根據(jù)分數(shù)乘法的意義進行解答即可。
【詳解】
=1500×
=200(米);
答:第一周比第二周少修200米。
【點睛】明確第一周比第二周少修的米數(shù)占全長的幾分之幾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31.(1)見詳解;(6,3);(3,1)
(2);見詳解
【分析】(1)根據(jù)旋轉(zhuǎn)的特征,梯形繞點B順時針旋轉(zhuǎn)90°,點B的位置不動,其余各部分均繞此點按相同方向旋轉(zhuǎn)相同的度數(shù)即可畫出旋轉(zhuǎn)后的圖形。根據(jù)用數(shù)對表示點的位置的方法,第一個數(shù)字表示列,第二個數(shù)字表示行,即可用數(shù)對表示出旋轉(zhuǎn)后A點和C點的位置。
(2)根據(jù)圖形放大與縮小的意義,把這個三角形的兩直角邊均放大到原來的2倍,所得到的圖形就是原圖形按2∶1放大后的圖形;根據(jù)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S=ah÷2”分別求出放大后三角形的面積、原三角形的面積,用原來三角形的面積除以放大后的三角形的面積。
【詳解】(1)畫出梯形繞點B按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90°后的圖形(圖中①),旋轉(zhuǎn)后點A的位置用數(shù)對表示是(6,3),點C的位置用數(shù)對表示是(3,1)。
(2)畫出三角形按2∶1放大后的圖形(圖中②)。原來三角形的面積是放大后的三角形面積的:
(4×2÷2)÷(8×4÷2)
=4÷16
畫出三角形按2∶1的比放大后的圖形,原來三角形的面積是放大后的。
【點睛】此題考查了數(shù)對的寫法,即先看在第幾列,這個數(shù)就是數(shù)對中的第一個數(shù);再看在第幾行,這個數(shù)就是數(shù)對中的第二個數(shù)。
32.黔龍6000人;黔峰4000人;金成2000人
【分析】把三校聯(lián)合辦學之后的總?cè)藬?shù)看作單位“1”,黔龍的人數(shù)占總?cè)藬?shù)的,黔峰的人數(shù)占總?cè)藬?shù)的,金成的人數(shù)占總?cè)藬?shù)的,根據(jù)比的應用求出三所學校各有多少人,據(jù)此解答。
【詳解】黔龍:12000×=6000(人)
黔峰:12000×=4000(人)
金成:12000×=2000(人)
答:黔龍學校有6000人,黔峰學校有4000人,金成學校有2000人。
【點睛】掌握按比例分配問題的解題方法是解答題目的關鍵。
33.(1)18840立方厘米;(2)245厘米
【分析】(1)根據(jù)圓柱的體積公式:V=sh可求出圓柱的體積;
(2)用彩帶的長度是4條高,4條直徑的和再加上打結(jié)處用去彩帶的長度,據(jù)此解答。
【詳解】(1)3.14×(40÷2)2×15
=3.14×400×15
=1256×15
=18840(立方厘米)
答:這個禮盒的體積是18840立方厘米。
(2)4×(15+40)+25
=4×55+25
=220+25
=245(厘米)
答:扎這個禮盒共用去彩帶245厘米。
【點睛】本題考查圓柱的體積,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掌握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的掌握。
34.高年級400本;中年級360本;低年級240本
【分析】用1000×求出高年級借的本數(shù);用總本數(shù)減去高年級借的本數(shù),再除以總份數(shù)即可求出每份多少本,再乘中年級和低年級各自對應的份數(shù),即可求出中年級和低年級同學借的本數(shù),由此解答即可。
【詳解】1000×=400(本);
(1000-400)÷(3+2)
=600÷5
=120(本);
120×3=360(本);
120×2=240(本);
答:高年級400本,中年級360本,低年級240本。
【點睛】求出中年級和低年級共借多少本,進而求出每份是多少本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這是一份(小升初分班考試)江蘇省2024年小升初數(shù)學(新初一)重點名校入學分班考試質(zhì)量調(diào)研卷(蘇教版),文件包含小升初分班考試江蘇省2024年小升初數(shù)學新初一重點名校入學分班考試質(zhì)量調(diào)研卷答案解析蘇教版docx、小升初分班考試江蘇省2024年小升初數(shù)學新初一重點名校入學分班考試質(zhì)量調(diào)研卷A4版蘇教版docx、小升初分班考試江蘇省2024年小升初數(shù)學新初一重點名校入學分班考試質(zhì)量調(diào)研卷A3版蘇教版docx等3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9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升初分班押題)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重點中學小升初數(shù)學新初一上學期入學分班考試數(shù)學押題卷一,文件包含小升初分班押題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重點中學小升初數(shù)學新初一入學分班考試押題卷一試題pdf、小升初分班押題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重點中學小升初數(shù)學新初一入學分班考試押題卷一答案pdf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4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小升初分班考卷數(shù)學模擬預測卷,共1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0.2=折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