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路難,樂府雜曲歌辭名,多言“世路艱難及離別傷感之意”。擬行路難:擬,摹仿。后世學(xué)習漢魏樂府的作品題前多冠一“代”或“擬”字。鮑照共創(chuàng)作《擬行路難》十八首,在他最擅長的樂府詩體中稱得上是"皇冠上的珍寶"。內(nèi)容豐富而又形式瑰奇的詩篇,從各個側(cè)面集中展現(xiàn)了鮑照詩歌藝術(shù)的多姿多態(tài)。
南朝宋文學(xué)家,出生于一個低級士族家庭。元嘉十二年,獻詩言志而被劉義慶擢為臨川王國侍郎。大明五年,出任劉子頊前軍參軍,故世稱“鮑參軍”。泰始二年,劉子頊因起兵反宋明帝失敗被時,于亂軍中遇害,時年約五十一歲。
一個敢于和命運抗爭的詩人
鮑照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 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方面,鮑照在游仙、游山、贈別、詠史、擬 古、字謎、聯(lián)句等方面均有佳作留世,有力地推動了中 國古典詩歌的發(fā)展。六朝詩壇,素稱浮華纖巧,內(nèi)容空虛,缺少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在鮑照之后,進一步繼承并發(fā)揚自《詩經(jīng)》以來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內(nèi)容上能較全面、深刻地反映社會生活和時代面貌,盡情地抒吐個人胸懷;藝術(shù)形式上更能汲取當時文壇上精雕細琢的長處,講究煉字煉句,巧妙地操縱語言的音節(jié),一洗詩壇靡弱之風,為詩界灌注了新的生命;風格上,鮑照的詩作豪爽、氣骨俊逸。文學(xué)地位:與庾信并稱“鮑庾”(或“南照北信”);與謝靈運、顏延之并稱為“元嘉三大家”(“元嘉體”代表詩人),被譽為“樂府第一手”。
鮑照生活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這個時期實行門閥制度,主要由數(shù)十個士族(大家族)統(tǒng)治當時的社會,士族制度下的門閥士族,特別是高級士族憑借門第出身就可以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級官職,這就造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局面。門閥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進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懷不平。
擬行路難(其四)鮑 照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fù)坐愁?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zhí)躅(zhú)/不敢言。
擬行路難(其四)鮑照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fù)坐愁?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
【譯文】往平地上倒水,水會各自向不同方向流散。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艾。喝酒來寬慰自己,因舉杯飲酒而中斷歌唱《行路難》。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會沒有感情?欲說還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說什么。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庇昧耸裁幢憩F(xiàn)手法?說明了什么道理?
運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興手法,那流向“東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會生活中高低貴賤不同處境的人?!八钡牧飨?,是地勢造成的,人的處境,是門第決定的。因此說,這起首兩句,通過瀉水的尋?,F(xiàn)象的描寫,形象地揭示出了現(xiàn)實社會里門閥制度的不合理性。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fù)坐愁?”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反問。從字面上看,是說人生苦樂自有命,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應(yīng)該學(xué)會自我寬慰。實際上,語言中蘊涵著不平之氣。
“吞聲躑躅不敢言”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表達的是作者心中的無奈,“豈無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這一句和“心非木石豈無感?”構(gòu)成了一種鮮明的對照,將詩人忍辱負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狀況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請總結(jié)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全詩突出一個“愁”字。所嘆者愁,酌酒為消愁,悲歌為斷愁,不敢言者更添愁。正如沈德潛所說,此詩“妙在不曾說破,讀之自然生愁”。
全詩塑造了一位怎樣的詩人形象?
①出身寒微,在門閥制度重壓下的懷才不遇;②不滿現(xiàn)實,卻只能自抑悲憤,無奈屈從。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
杜甫( 712-770 ),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 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在友人嚴武的幫助下,在成都西郊外的浣花溪畔建了一所草堂,暫時定居下來。因為有友人的接濟,杜甫一家人的生活,比較安定,充滿了生活樂趣。 上元二年春意盎然的一天,友人崔縣令登門拜訪,詩人喜出望外,于是寫下這首歡快明麗的《客至》。
“客”指崔明府,杜甫的朋友。杜甫在題后自注:“喜崔明府相過”。明府,唐人對縣令的稱呼。相過,即探望、相訪。 值得注意的是,詩題稱“客”而不稱“賓”,是有用意的。 舊時注家以為,稱“賓”有“敬之之義”,而稱“客”有“親之之義”。 杜甫在成都的草堂新落成不久,有兩位客人先后來看他:一位是專程來訪的遠道客人;另一位是舊相識,偶爾過訪。詩人為這兩位朋友都寫了詩,前者以《客至》為題,后者以《賓至》為題;再看詩的內(nèi)容,也確實有“親之”和“敬之”之別。
e7d195523061f1c0600ade85ab8d19863d296bbd6d3c8047FB0A4867354E4F1E3A7DEAE3C4C4B5C9777EC9E9D7F78045DB0296A4194571101A21F67FC7D6C39966CE50B69116E2EE84E571E25F3C0CCEFA580E17E0662CFEDAA8B523805C8502F8097F2A1B850D425FF7195227813744A53FD6CF2B2B57D748A7B5042ABFF2AC338AA28342723E5B96AEA94EED6DE12D7C9D1D2A095B283E
通讀全詩,試用一個字概括本詩的感情?
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杯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讲辉壙蛼?,蓬門今始為君開。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吓c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杯。
草堂的南北都是綿綿的春水,只見鷗群日日結(jié)隊飛來。長滿花草的庭院小徑,不曾為迎客打掃過,一向緊閉的柴門,今天為您而大開。離集市太遠,盤中沒幾樣好菜肴,家里太窮只好拿自釀的陳酒招待。若肯邀請隔壁的老翁一同對飲,我就隔著籬笆叫他來陪你喝個痛快!
頷聯(lián)于字里行間中透露出作者怎樣的情感?運用了什么修辭?2.頸聯(lián)無一字言情,卻飽含情意。請賞析作者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感?是如何抒發(fā)的?
情感—— 客至的意外驚喜(由外轉(zhuǎn)內(nèi),從戶外的景色轉(zhuǎn)到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表現(xiàn)了詩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誠)
注:古人常以掃徑表示歡迎客人。如宋·胡繼宗《書言故事·延接》中有“待賓至,云掃逕以俟?!?br/>手法—— 互文(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兩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yīng),互相闡發(fā),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 花徑不曾緣客掃,今始為客掃;蓬門不曾緣客開,今始為君開。長滿花草的庭院小路,還沒有因為迎客打掃過。一向緊閉的家門,今天才第一次為你崔明府打開。增強了生活實感,表現(xiàn)了詩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誠。前句不僅說客不常來,還有主人不輕易延客意,益見兩人交情之深厚。
1.頷聯(lián)于字里行間中透露出作者怎樣的情感?運用了什么修辭?
情感——竭誠待客的盛情好友來訪的興奮喜悅好友來訪而只能簡單招待的歉意愧疚與兩人情感的深厚無間
手法——細節(jié)描寫、反襯(詳細介紹了待客酒菜何其簡陋及原因;反襯出作者與好友情感至深)
2.頸聯(lián)無一字言情,卻飽含情意。請賞析作者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感?是如何抒發(fā)的?
江波浩渺、成群結(jié)隊、形單影只
孤獨寂寥、閑逸忘俗、與世無爭
《擬行路難》理解性默寫練習
1.(2022·山東江蘇高考)鮑照的《擬行路難(其四)》當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起興,從日常平凡的生活現(xiàn)象引發(fā)自身的感慨。
2.鮑照在《擬行路難(其四)》中運用反問語氣表現(xiàn)自己忍辱負重、矛盾痛苦的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
瀉水置平地, 各自東西南北流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擬行路難(其四)教課課件ppt,共22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寫作背景,拓展閱讀,課堂小結(jié)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擬行路難(其四)備課ppt課件,共19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寫作背景,知人論世,詩意理解,問題探討,本詩的關(guān)鍵詞,本詩的感情基調(diào),寫作特點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古詩詞誦讀擬行路難(其四)課文內(nèi)容ppt課件,共1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