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水繞茅舍,但有群毆來,這是“無人至”的意境,但也可看作客人將至的鋪墊。不掃花徑,因為無人來訪;大開蓬門,則因今日有客。頷聯(lián)呼應首聯(lián),仍然圍繞“客至”兩字展開。頸聯(lián)筆鋒一轉(zhuǎn),寫客至之后的情形,描繪主人待客之簡、家境之貧,對賓主脫略形跡、興致盎然的場面則毫不著墨,純由尾聯(lián)換取臨翁對飲暗示出來。整首詩平白如話,看似信筆寫來,其實結(jié)構(gòu)緊湊,章法謹嚴,“前半見空谷足音之喜,后半見貧家真率之趣”。誦讀這首詩,要仔細體味它是如何通過富于情趣的生活細節(jié),表現(xiàn)主人待客的興味與心境的。
【素養(yǎng)目標】
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創(chuàng)作風格,了解本詩的寫作背景。
2.讀懂詩歌內(nèi)容,理解詩歌情感。
3.理解細節(jié)描寫的表達效果。
4.背誦全詩。
【教學重難點】
品味詩歌中的細節(jié)描寫和生活趣味。
【教學方法】
誦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知人論世
1.了解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2.相關背景
此詩是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天,杜甫五十歲時,在成都草堂所作。杜甫在歷盡顛沛流離之后,終于結(jié)束了長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頭蓋了一座草堂,暫時定居下來了。安居成都草堂后不久,客人來訪時作了這首詩。
3.解題
①客,客人。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過”,可見詩題中的“客”,即指崔明府。
②至,到。自注中的“相過”,即探望、相訪。
4.杜甫的文學思想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初讀感悟
(一)預習檢查
1.明確字音。
飧(sūn) 醅(pēi)
2.解釋下列詞語
①但見:只見。
②花徑:長滿花草的小路。
③蓬門:用蓬草編成的門戶,以示房子的簡陋。
④盤飧:盤中菜肴
⑤樽:酒器。
⑥舊醅:隔年的陳酒。
⑦肯:能否允許,這是向客人征詢。
(二)誦讀感悟
1.按照所標出的節(jié)拍,誦讀該詩。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杯。
三、文本研究
【思考1】鑒賞首聯(lián)
1.賞析“皆”字。
明確 “皆”字寫出春江水勢漲溢的情景,給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
2.“但見”有什么韻味?
明確 “但見”——只見,言下之意:只見群鷗天天來訪,難見親友到來,不免單調(diào),詩人就這樣寓情于景,表現(xiàn)了他在閑逸的江村中的寂寥心情。這里既是樂景寫哀,又為貫串全詩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鋪墊。
3.分析“群鷗”這個意象。
明確 鷗鳥性好猜疑,如人有機心,便不肯親近,在古人筆下常常是與世無爭、沒有心機的隱者的伴侶。因此“群鷗日日來”,不僅點出環(huán)境的清幽僻靜,也寫出詩人遠離世間的真率忘俗,與世無爭;同時也說明:親友云散,交游冷落,只見群鷗,不見其他來訪者,閑逸的生活不免有一絲單調(diào)、寂寞。
【思考2】鑒賞頷聯(lián)
1.“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情味在哪里?
明確 花徑不曾緣客掃,今始緣君掃;蓬門不曾為客開,令始為君開。這一聯(lián),上下兩句互文見義,表現(xiàn)了詩人的期待。
2.畫面在空間上有何變化?
明確 由外轉(zhuǎn)內(nèi),從戶外的景色轉(zhuǎn)到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
3.體味詩人的情感。
明確 用與客人談話的口吻,增強了生活實感,表現(xiàn)了詩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誠。突出詩人見到老友的激動喜悅的心情。
【思考3】鑒賞頸聯(lián)
1.這聯(lián)選取了哪部分的生活細節(jié)?
明確 待客酒菜
2.待客兩句傳達出了哪些信息?
明確 ①主人盛情招待,頻頻勸飲,卻因力不從心,酒菜欠豐,而不免歉疚?!撕?br>②我們仿佛聽到那實在而又親切的家常話,字里行間充滿了融洽氣氛。 ——情真
由此看出作者興奮歡快,又兼有歉疚。
【思考4】鑒賞尾聯(lián)
1.這一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了詩人隱居生活怎樣的快樂?
明確 尾聯(lián)以邀鄰助興的精彩細節(jié),出人料想地筆意一轉(zhuǎn)。這令人想到陶淵明的“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無須事先約請,隨意過從招飲,是在真率純樸的人際關系中所領略的絕棄虛偽矯飾的自然之樂。
2.尾聯(lián)是個細節(jié)表現(xiàn),這個細節(jié)有何作用?
明確 尾聯(lián)突然撇開客人不提,可仔細一想,卻依舊表現(xiàn)客到的高興心情,是想用這種民間常見的方式表示自己難得的興奮:我家來尊貴客人了,你也過來喝幾杯,好好地幫我陪陪客人,喝個痛快,玩?zhèn)€盡興!這種寫法既巧妙,又充滿濃厚的生活氣息。這個細節(jié)的運用,讓人回味不盡,別有一番情趣,把席間的氣氛推向更熱烈的高潮。
【思考5】感受畫面美
【思考6】分析藝術特色
明確 ①篇首以“群鷗”引興,篇尾以“鄰翁”陪結(jié)。在結(jié)構(gòu)上,作者兼顧空間順序和時間順序。從空間上看,從外到內(nèi),由大到??;從時間上看,則寫了迎客、待客的全過程。銜接 自然,渾然一體。但前兩句先寫日常生活的孤獨,從而與接待客人的歡樂情景形成對比。這兩句又有“興”的意味:用“春水”、“群鷗”意象,渲染出一種充滿情趣的生活氛圍 ,流露出主人公因客至而歡欣的心情。
②淺切平易的詩歌風格。綜觀全詩,語勢流暢,除“盤飧”、“兼味”、“樽酒”之外,其馀語句都沒有太大的障礙,尤其是尾聯(lián)虛字(“肯與”)和俗語(“呼取”)的運用,質(zhì)樸流暢,自然親切,與內(nèi)容非常協(xié)調(diào),形成一種歡快淡雅的情調(diào),與杜甫其他律詩字斟句酌的風格確實不大一樣。
【思考7】對比與思考
客 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杯。
賓 至
杜甫
幽棲地僻經(jīng)過少,老病人扶再拜難。
豈有文章驚海內(nèi)?漫勞車馬駐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糲腐儒餐。
不嫌野外無供給,乘興還來看藥欄。
問題:主人對“客”和“賓”各自表達了怎樣的態(tài)度?試分別結(jié)合兩首詩的尾聯(lián)簡要分析。
明確 《客至》尾聯(lián)寫主客對飲興致漸濃,并招呼鄰翁助興,這一細節(jié)描寫細膩逼真,突出場景的歡快熱烈,表現(xiàn)了主人對客人的熱情;
《賓至》尾聯(lián)寫希望貴賓不嫌“野外無供給”,“乘興”再來看花,既表達了款待不周的歉意,又暗含送客的意味,言辭客氣,流露出詩人的清高性格,表現(xiàn)了主人對貴賓的敬而遠之。
四、明晰主旨
此詩前兩句描寫居處的景色,清麗疏淡,與山水鷗鳥為伍,顯出與世相隔的心境;后六句寫有客來訪的欣喜以及誠懇待客,呼喚鄰翁對飲的場景。全詩流露詩人誠樸恬淡的情懷和好客的心境,自然渾成,一線相接,把居處景、家常話、故人情等富有情趣的生活場景刻畫得細膩逼真,表現(xiàn)出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和人情味。
五、拓展閱讀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稟有一種極為難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與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與理性兼長并美的詩人,他一方面具有極大極強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觸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華;另一方面又有著極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脫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與局限,做到博觀兼美而無所偏失。
這種優(yōu)越的稟賦表現(xiàn)于他的詩中,第一點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與途徑之正。就詩歌體式風格方面而言,古今長短各種詩歌他都能深入擷取盡得其長,而且不為一體所限,更能融會運用,開創(chuàng)變化,千匯萬狀而無所不工。我們看他《戲為六絕句》之論詩,以及與當時諸大詩人,如李白、高適、岑參、王維、孟浩然等,酬贈懷念的詩篇中論詩的話,都可看到杜甫采擇與欣賞的方面之廣;而自其《飲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則可見到他對各種詩體運用變化之神奇工妙;又如從《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別”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漢魏五言古詩變化而出的一種新面貌。就詩歌內(nèi)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無論妍媸巨細,悲歡憂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態(tài),都能隨物賦形,淋漓盡致地收羅筆下而無所不包,如寫青蓮居士之“飄然思不群”,寫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寫丑拙則“袖露兩肘”,寫工麗則“燕子風斜”;寫玉華宮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響;寫洗兵馬之歡忭,寫出一片欣奮祝愿之情。其涵蘊之博與變化之多,都足以為其稟賦之博大、均衡與正常的證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則是杜甫嚴肅中之幽默與擔荷中之欣賞,我以為每一位詩人對于其所面臨的悲哀與艱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應態(tài)度,如淵明之任化,太白之騰躍,摩詰之禪解,子厚之抑斂,東坡之曠觀,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氣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別之,不過為對悲苦之消融與逃避。其不然者,則如靈均之懷沙自沉,乃完全為悲苦所擊敗而毀命喪生,然而杜甫卻獨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現(xiàn)為面對悲苦的正視與擔荷。所以天寶的亂離,在當時詩人中,唯杜甫反映者為獨多,這正因杜甫獨具一份擔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時代的血淚,都成為了他天才培育的澆灌,而使其有如此強大的擔荷之力量的,則端賴他所有的一份幽默與欣賞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極主觀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極客觀的從容的觀賞,如著名的《北征》詩,于飽寫沿途之人煙蕭瑟、所遇被傷、呻吟流血之余,卻忽然筆鋒一轉(zhuǎn),竟而寫起青云之高興,幽事之可悅,山果之紅如丹砂,黑如點漆,而于歸家后,又復于饑寒凜冽之中,大寫其幼女曉妝一片嬌癡之態(tài)。此外,杜甫雖終生過著艱苦的生活,而其詩體中卻往往有“戲為”“戲贈”“戲作”等字樣,凡此種種,都說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嚴肅中之幽默與擔荷中之欣賞,相反而相成的兩方面的表現(xiàn)。這種復雜的綜合,足以為其稟賦之博大、均衡與正常的又一證明。
(摘編自葉嘉瑩《論杜甫七律之演進及其承先啟后之成就》)
六、素材積累—杜甫名句
1.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亭幽。
2.非無江海志,瀟灑送日月。
3.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4.翻手為云,覆手為雨。
5.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6.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7.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8.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巾。
9.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diào)。
10.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11.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七、作業(yè)
完成配套練習。
可入畫的景物(人)
特 征
情 感
首聯(lián)
春水、群鷗、我
江波浩渺茫茫一片、成群結(jié)隊、形單影只(交游冷落)
孤獨寂寥?閑逸忘俗?與世無爭
頷聯(lián)
花徑、蓬門、賓主
簡陋、熱情
激動喜悅
頸聯(lián)
盤飧、樽酒
簡陋
興奮、歉疚
尾聯(lián)
籬笆、老頭、我
濃重的生活氣息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客至教學設計,共10頁。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客至教學設計,共11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導入,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知人論世,整體感知,深入研讀,拓展延伸,課堂小結(jié)與作業(yè)設計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客至教案,共5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課堂導入,整體感知,鑒賞詩歌,類詩探讀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